设本页为首页                              加入收藏
中文域名: 古今中外.com       英文域名:www.1-123.com     教师学生公务员学习进修工作资料大全

 

九年级上历史教案和实例 第3课《西方文明之源》

都被剥夺了政治权利。公元前431年,伯罗奔尼撒战争爆发后,他采用陆地退守、海上进攻的策略,把雅典所在的阿提卡半岛的居民移至雅典城内避难,以致城里人口过度集中,发生瘟疫,居民大量死亡,公元前429年,伯利克里也死于瘟疫。本课中选用的插图《伯利克里》是一座古希腊时期的雕塑作品,伯利克里头上戴的是头盔,头盔上有两只望孔,作战时,头盔拉下,既可以保护头部,又不妨碍视线。
伯罗奔尼撒战争
斯巴达和雅典都想称霸希腊,希波战争以后,矛盾日益加剧。公元前431年战争爆发。斯巴达多次进军雅典。雅典把农村居民都集中到城里。城中流行瘟疫,伯利克里病死。雅典海军袭击伯罗奔尼撒沿海地区,鼓动大批希洛人逃往他们所占领的地方。后来雅典又在爱琴海北岸战败。公元前421年,双方议和,战事暂告段落。公元前415年,雅典远征西西里岛东部的斯巴达盟邦叙拉古,最后大败,雅典盟邦逐渐离散。两年以后,斯巴达再次侵入雅典。雅典约两万名奴隶投向斯巴达一边。斯巴达又要求波斯资助,从而加强了海军,公元前404年最后打败雅典。雅典同盟解散。雅典战败以后,希腊几个城邦又先后起来争霸,希腊在长期内战中衰落下去。
古代雅典
典雅位于希腊中部的阿提卡半岛,是古代希腊最重要的城邦。在迈锡尼文明时代,雅典就有人居住,这里原来是古代伊奥尼亚人的故乡,公元前12世纪时,多利安人侵入这里。公元前700年左右,阿提卡形成了以雅典城为中心的奴隶制国家。公元前8世纪,王权衰落,氏族贵族开始执掌政权。公元前7世纪时,雅典的执政官有9名,分别执掌国家最高行政、军事、司法和宗教事务。当权的贵族非常富有,欺压、剥削贫穷的平民,平民非常不满,经过多年的斗争,公元前594年,贵族和平民双方选出的仲裁人梭伦推行改革,废除了债务奴役,提高了公民大会的权力,调整了公民集体内不同阶层之间的利益关系,奠定了雅典民主政治的基础。此后,又经过了多次改革,氏族贵族的势力不断被削弱,改善了作为公民主体的小农的经济地位,促进了雅典经济、文化的发展,雅典民主政治逐渐发展起来。公元前5世纪上半叶,波斯侵略希腊,雅典和希腊其他城邦一道英勇抗击波斯侵略,经过几十年的坚决斗争,打败了波斯侵略军。雅典也成为希腊各城邦的首领。公元前5世纪中叶,伯利克里进行了改革,剥夺了贵族议会的权力,把权力移交给公民大会、民众法庭和五百人议事会,促进民主政治发展到一个新阶段,此后,雅典的经济、政治和文化各方面都发展到极盛,成为左右希腊世界局势的霸主和主要文化中心。公元前431年,雅典及其同盟者和以斯巴达为首一些城邦发生了战争,雅典战败,屈从于斯巴达。公元前4世纪上半期,雅典的势力一度恢复,国内政局比较稳定,经济和文化都有发展。公元前323~前322年,雅典与新兴的马其顿爆发战争,雅典战败,成为马其顿的属国。罗马兴起后,雅典于公元前2世纪中期并入罗马的版图。雅典创造了辉煌的古代文化,对希腊城邦和罗马以及后世的西欧世界都有着重要影响。古代罗马的兴起和衰落
地中海北岸三大半岛之一,地形狭长,亚平宁山脉纵贯其间,故又称亚平宁半岛。半岛的东面隔亚得里亚海是巴尔干半岛,西面隔第勒尼安海是科西嘉岛和撒丁岛,南面隔一条狭窄的海峡是西西里岛,北面有阿尔卑斯山为天然的屏障。意大利半岛气候良好,雨水充足,境内水系稠密,波河、台伯河流域等平原地区土地肥沃,适宜经营农业。东北部山地及南部河口沼泽地区木茂盛,适合畜牧业的发展。古代罗马奴隶制国家产生于意大利半岛中部的台伯河畔,根据考古发掘的材料,这里在公元前一两千年就已经有人居住了。
据传说,早在公元前753年,也就是我国春秋时期的周平王十八年,居住在拉丁平原西北一片绿洲上的几个农牧业部落,便在距台伯河口约25千米处建造起原始的公共古城,相传第一个领导建城的人叫罗慕洛,“罗马”就是因他而得名的。据传说,罗慕洛为它奠基时,赶着公牛和母牛,只是犁了一道不深的沟,便算作罗马的城界,在准备开城门的地方,把犁子抬了抬,便作为城门的通道。看来,罗马城在它创建的初期,只是一个小小的城邦。可是到了共和后期,罗马城不但有坚固高大的城墙,而且市容繁华,面积不断扩大,以致使初入罗马的人,转来转去,总走不出市中心。罗马城的奠基人罗慕洛,神话传说他是战神马尔斯的儿子,他和勒莫是一对孪生兄弟。他们生下来以后不久,他们的母亲西里维娅就被人杀死。他们的外祖父当时是意大利半岛上的一个国王,他的弟弟为了篡夺王位,把他们装入筐内,投入台伯河。他们起初被一只母狼救起,靠吃狼奶活着,后被一个牧人抚育长大。所以,罗慕洛能征惯战,勇悍异常。兄弟俩长大后,杀死篡位者,后来在当初得救的地方建起了新城──罗马城。至今,在意大利的罗马博物馆里,还陈列着一尊“母狼乳婴”的铜像。母狼铸于公元前5世纪,两个男孩是在文艺复兴时期添铸的。
从罗慕洛起(即公元前8世纪)至前6世纪末,先后有七个“国王”统治着罗马,称为“王政时期”。事实上所谓“王政时期”,是罗马从原始公社制向奴隶制社会过渡的时期。“国王”实际就是部落联盟首领。相传,罗马的最后一任国王塔克文二世,是个骄纵跋扈、独断专行的暴君。公元前509年,一批有权势的贵族,驱逐了塔克文二世,把“王政”改为共和政体。
在罗马共和国时期,执政官是罗马共和国的最高行政长官,由百人团会议从奴隶主贵族中选举产生,由两人担任,任期一年,退职后进入元老院,主持国家行政。两个执政官权位相等,一切政令如果得不到两人一致同意,就不能付诸实行。当国家遇到危急情况时,经元老院提名,就以执政官中的一人为独裁官,称为狄克推多,有至高无上的权力,但其任期不能超过六个月。由于执政官任期短,二人相互牵制,所以实际上真正操纵国家大权的是由贵族组成的元老院,法律的制定和内外政策的决定都要通过元老院。元老院是古代罗马兼有立法和管理权的国家机关。最初是氏族长老会议,共和时期,前任国家长官等其他大奴隶主也进入元老院。元老院有权批准、认可法律,并通过执政官掌管财政外交,统辖行省和实施重大宗教措施等。公元前27年,罗马元老院授予屋大维“奥古斯都”称号,屋大维开始确立个人的专制统治,罗马进入帝国时期。此后政权日益集中于皇帝,元老院实权日削,已失去其原来的政治地位,但仍然是贵族统治的支柱。
公元前2世纪到前1世纪,罗马奴隶制迅速发展并开始繁荣。罗马奴隶的来源,居于第一位的是把战俘及战败地区居民变卖为奴。此外,地中海的海盗掠夺和拐骗来的人口,也是奴隶的来源之一。另外,在各行省,仍有贫苦的人民沦为债务奴隶。与这种情况相适应,奴隶贸易也跟着发展起来。当时在罗马共和国的范围内,到处都有这种罪恶的买卖。在罗马城,平均每天有2 000多奴隶成交。爱琴海上的提洛岛是著名的奴隶贸易中心,每天被卖掉的奴隶,人数更多。奴隶在罗马得到广泛的使用,不但农场、矿山、作坊、牧场和各种建筑部门完全采用了奴隶劳动,就是元老院、神庙、各级政府部门以及奴隶主的家庭,也都用奴隶侍候。在一般罗马豪门贵族的家庭里,通常都有家奴数百名,而且分工很细。罗马还把身强力壮的奴隶投入角斗学校,训练后充当角斗士,以供奴隶主取乐。总之,奴隶劳动已成为罗马的生产和生活的基础。罗马奴隶的处境十分悲惨,他们被看作是一种“会说话的工具”,奴隶戴着脚镣在监工的皮鞭下劳动,夜里被幽禁在一种半地窖式的房子里,奴隶没有人身权、没有婚姻权、没有家庭权、没有财产权。奴隶可以随意被打骂、转卖、处死。罗马奴隶制的高度发展,是世界古代奴隶制各国中的一个典型。
罗马帝国初期的200年间,由于内战停止,社会安定,交通安全,税收增加,使罗马的经济繁荣起来,这在历史上是罗马的“黄金时代”,称为“罗马和平”时期。在这一时期,生产工具和技术有明显的进步,普遍推广了起重设备。农业上学会使用水磨,出现了带轮的犁和割谷机,卷水使用齿轮。矿山中开始使用人工排水机械,玻璃制造业得到推广,出现了丝织业,生产半丝半麻织品。商业比较活跃,出现了银钱兑换商。对外贸易发达,主要有三条通道:一条是从意大利经海路到埃及亚历山大港,再从陆路经红海东岸到也门,利用季候风到印度,商人从东方将香料、宝石、纺织品运到罗马,将罗马的铜、锡、葡萄酒、玻璃制品运往东方;一条是向北到达波罗的海、北海沿岸,罗马进口琥珀、毛皮、奴隶,出口金属器皿等;再一条是通过“丝绸之路”与中国进行贸易往来,中国的丝绸成为罗马上层社会喜爱的奢侈品。公元2世纪,罗马商人曾到中国。据《后汉书》载:“桓帝延熹九年(公元166年),大秦王安敦遣使自日南徼外,献象牙、犀角、玳瑁,始乃一通焉。”随着经济的发展,罗马帝国辖区内出现了许多新城市,如卢格敦(今里昂)、文多波那(今维也纳)、伦丁尼姆(今伦敦)等。罗马不断扩张,到公元2世纪,成为地跨欧、亚、非三洲的大帝国。它的疆域东起幼发拉底河上游,南抵非洲撒哈拉大沙漠,西临大西洋,北达不列颠、莱茵河、多瑙河和它的下游以北。
罗马帝国晚期,内讧频起,很难维持巩固的政权。公元330年,罗马皇帝君士坦丁一世在古代希腊移民建立的城市拜占廷的旧址上建立新的帝国首都,改名为君士坦丁堡。随着新首都的建立,帝国东部与西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下一页

来源:中国哲士网

学校教育教学 社会养老保险教师备课考试,试卷试题 公务员考试,大学生就业

各类 九年级上历史教案和实例 第3课《西方文明之源》,教学资料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相关文章
    八年级下历史教案和实例第3课《土地改…
    背影 (电教公开课)
    扁鹊见蔡桓公
    九年级上历史教案和实例 第4课《亚洲…
    九年级上历史教案和实例 第1课《人类…
    九年级上历史教案和实例 第2课《大河…
    七年级上历史教案和实例 第3课《华夏…
    七年级上历史教案和实例 第2课 《原始…
    实施养老保险新政策 10万人可免费领养…
    城居保个人缴费标准分12档
    八年级下历史教案和实例第20课《百花…
    八年级下历史教案和实例第19课《改革…
    八年级下历史教案和实例第18课《科学…
    八年级下历史教案和实例第16课《外交…
    高中一年级政治第一课 商品与商品经济…
    八年级下历史教案和实例第15课《独立…
    八年级下历史教案和实例第14课《钢铁…
    《致橡树》教案和实录 (一课时)
    语言的连贯
    初二语文教案和实录
    《五人墓碑记》教学材料
    《母亲》教案和实录
    《赤壁怀古》教案和实录
    《景泰蓝的制作》
    《风景谈》教学材料
    《〈呐喊〉自序》教案和实录(一课时…
    高中一年级政治·第一课 商品与商品经…
    八年级下历史教案和实例第1课《中国人…
    §15.1.1 图形的平移
    八年级下历史教案和实例第2课《最可爱…
    八年级上历史教案和实例《社会生活的…
    八年级上历史教案和实例:《中国近代…
    《论语》六则
    天上的街市

    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政策解答
    新农村养老保险
    内江市城乡居民养老保险有关问题解答
    高中历史《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经济势力…
    高中一年级政治·第一课 商品与商品经…
    最后一课
    诗词五首
    《风景谈》教学材料
    八年级下历史教案和实例第17课《科学…
    第14章 勾股定理 小结与复习
    14.2 勾股定理的应用(2)
    14.2 勾股定理的应用(1)
    14.1.2 直角三角形的判定
    14.1.1 直角三角形三边的关系(2)
    14.1.1 直角三角形三边的关系(1)
    第14章 勾股定理 单元复习
    13.5.2 因式分解 复习
    13.5.1 因式分解
    故都的秋
    咏柳
    §15.2.2 旋转的特征
    初二地理·海洋资源教学设计及反思
    第20课《北方民族大融合》教学设计及…
    七年级上历史教案和实例第19课《昌盛…
    七年级上历史学案 第15课 《汉通西域…
    第十二章  数的开方 用计算器求平方根
    方根与立方根及二次根式
    §12.1.1 平方根
    第18章 函数及其图象 小结.doc
    §18.5 实践与探索.doc
    §18.4.2 反比例函数的图象与性质.do…
    §18.4.1 反比例函数.doc
    §18.3.4 用待定系数法求一次函数的关…
    §18.3.3 一次函数的性质.doc
    七年级上历史教案和实例第15课《汉通…
    《口技》教学参考
    §15.3.1 中心对称(一)
    记念刘和珍君 教案和实录
    <夜>教案和实录
    与妻书教案和实录
    师说 教案和实录
    五人墓碑记 教案和实录
    拿来主义教案和实录
    雨中登泰山 教案和实录
    我的空中楼阁教案和实录
    七年级下历史教案和实例第1课《繁盛一…
    七年级下历史教案和实例第2课《“贞观…
    七年级历史上第21课《承上启下的魏晋…
    北师大版 《比一比》说课稿
    七年级历史第19课《江南地区的开发》…
    《别了,我爱的中国》课堂教学实录片…
    新课标七年级上册第16课《昌盛的秦汉…
    七年级历史第18课《三国鼎立》教学设…
    七年级上册第12课《大一统的汉朝》教…
    七年级上册第13课《两汉经济的发展》
    16.1 平行四边形的性质 综合应用
    §16.1.2 平行四边形的识别(2)
    §16.1.2 平行四边形的识别(1)
    §16.1.1 平行四边形的性质(2)
    §16.1.1 平行四边形的性质(1)
    第15章 平移与旋转 复习
    §15.3.1 中心对称(二)
    《大自然警号长鸣》
    七年级上历史教案和实例第14课 《匈奴…
    七年级历史第25课《承上启下的魏晋南…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教学参考
    《将相和》课堂教学实录片断
    “比一比”教学反思
    数学《比一比》教学反思
    《比一比》教学反思
    比一比教学反思
    《比一比》单元教学反思
    《比一比》教学反思
    《比一比》单元教学反思
    《比一比》评课
    《比高矮》 北师大版一年级数学评课稿
    《比一比》说课稿
    §18.3.2 画一次函数图象.doc
    §15.2.3 旋转对称图形

    2004-2010  中国哲士网版权所有 引用本站内容请指明来源  给本站投稿   备案序号 蜀ICP备0500925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