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目标 1.理解相遇问题的基本特点,并能解答简单的相遇求路程的应用题. 2.培养学生初步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能力. 3.渗透运动和时间变化的辩证联系. 教学重点 掌握求路程的相遇问题的解题方法. 教学难点 理解相遇问题中时间和路程的特点. 教学过程 一、以旧引新 (一)口答列式,并说明理由. 1.一辆汽车每小时行60千米,4小时行多少千米? 2.一辆汽车4小时行了240千米,每小时行多少千米? 3.一辆汽车每小时行60千米,行驶240千米需要几小时? 教师板书:速度×时间=路程 (二)创设情境 1.录音(或录相)“有一天,张华放学回家,打开书包正准备做作业.发现没在意将同桌李诚的作业本带回了家,她赶紧给李诚打电话通知他,两人在电话中商量了一会,如果步行的话,有几种办法可以让张华把作业本还给李诚呢?同学们你能帮助他们想出几种办法呢?” 2.小组集体讨论 (1)张华送到李诚家; (2)李诚来张华家取走; (3)两人同时从家出发,向对方走去,在途中相遇,交给李诚. 3.认识相遇问题 (1)找两名学生表演第三种情况,其余学生观察并说出是怎么走的? (同时,从两地,相对而行) (2)两个人之间的距离有什么变化?(越来越近,最后变为零) 教师指出:当两个人的距离为零时,称为“相遇” 具有“两物、同时从两地相对而行”这种特点的行程问题,叫做“相遇问题” 板书课题:相遇问题 (三)出示准备题: 张华距李诚家390米,两人同时从家里出发,向对方走去.张华每分走60米,李诚每分走70米. 根据已知条件填写下表 走的时间张华走的路程李诚走的路程70米两人所走路程的和现在两人的距离 1分60米70米 2分 3分 思考: 1.出发3分钟后,两个人之间的距离是多少?说明什么?(相遇) 2.两个人所走路程的和与两家的距离有什么联系?(两人所走路程和=两家距离) 二、教学新课 (一)教学例3 小强和小丽同时从自己家里走向学校,小强每分走65米,小丽每分走70米.经过4分钟,两人在校门口相遇.他们两家相距多少米? 1.教师指名读题,并在例题中“同时”、“相遇”的下边用红笔做上标记. 请同学解释这两个词的含义. 2.动画演示两人行进的过程,并在图中显示出已知数据.(演示课件:相遇问题) 3.由学生尝试解答例3 4.结合线段图订正答案. 方法一:65×4+70×4方法二:(65+70)×4 =260+280=135×4 =540(米)=540(米) 速度和×相遇时间=路程 5.比较 (1)两种算法哪一种比较简便? (2)两种算法之间有什么联系? 三、巩固练习 (一)志明和小龙同时从两地对面走来,志明每分走54米,小龙每分走52米,经过5分钟两人相遇,两地相距多少米? (二)两列火车从两个车站同时相向开出.甲车每小时行44千米,乙车每小时行52千米,经过2.5小时相遇.两个车站之间的铁路长多少千米? 讨论:行程问题在出发地点、出发时间、动动方向、运动结果上有什么共同特点? 板书:出发地点:两地 出发时间:同时 运动方向:相向(相对、对面) 运动结果:相遇 (三)两只轮船同时从上海和武汉相对开出.从武汉出发的船每小时行26千米,从上海开出的船每小时行17千米,经过25小时两船相遇.上海到武汉的航路长多少千米? (四)两辆汽车同时从一个地方向相反方向开出.甲车平均每小时行44.5千米,乙车平均每小时行38.5千米.经过3小时,两车相距多少千米? 1.由学生用手势表述题意. 2.比较:与前面题目相比,有什么不同?又有什么共同之处? (五)甲、乙两列火车从两地相对行驶.甲车每小时行75千米,乙车每小时行69千米. 甲车开出后1小时,乙车才开出,再经过2小时相遇.两地间的铁路长多少千米? 1.由学生用手势语言向同组同学介绍题意. 2.由学生独立解答 3.出示四种不同解法,请同学小组讨论并做出判断. 方法一:75×1+75×2+69×2方法二:75×(1+2)+69×2 方法三:75×1+(75+69)×2方法四:(75+69)×(2+1) 四、课堂小结 通过下面两个例题我们可以看出,行程问题也还有许多变化,请你猜一猜,行程问题还可能有哪些变化? (相背、同向、不同时、不相遇、相遇后返回第二次相遇,三个物体运动……) 今天我们学习的是行程问题中最基本的一种,求路程,它需要告诉我们哪些条件? 怎样求?如果要求“相遇时间”该告诉我们哪些条件?怎样求呢?请同学们在课下思考? 五、课后作业 (一)两只轮船同时从上海和武汉相对开出.从武汉开出的船每小时行26千米,从上海开出的船每小时行17千米,经过25小时相遇,上海到武汉的航路长多少千米? (二)两辆汽车同时从一个地方向相反的方向开出.甲车平均每小时行44.5千米,乙车平均每小时行38.5千米.经六、板书设计 过3小时,两车相距多少千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