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本页为首页                              加入收藏
中文域名: 古今中外.com       英文域名:www.1-123.com     丰富实用的教育教学资料
您现在的位置: 中国哲士网 >> 教育教学 >> 语文 >> 三年级下学期 >> 原文分析案例 >> 正文

 

送东阳马生序

查询原文分析案例的详细结果
退。独学无友,则孤陋①而难成。久处一方,则习染而不自觉。不幸而在穷僻之域,无车马之资②,犹当博学审③问,以求其是非之所在,庶几⑤可得十之五六。若既不出户,又不读书,则是面墙之士,虽有子羔、原宪⑥之贤,终无济于天下。子曰:“十室之邑,必有忠信如丘者焉,不如丘之好学也。”夫以孔子之圣,犹须好学,今人可不勉⑥乎?①[孤陋]片面、浅陋。②[资]盘缠。③[审]详细。④[庶几]差不多。⑤[子羔、原宪]孔子的弟子。⑥ [勉]勤勉,努力。

1、以下4组语句中加点的词意思相同的一组是( )(2分)

A.既加冠 若既不出户 B.故余虽愚 虽有子羔、原宪之贤

C.俯身倾耳以请 夫以孔子之圣, D.益慕圣贤之道 曾益其所不能

2、解释下列加点的词。(4分)

A.或遇其叱咄 B.不幸而在穷僻之域 C.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 D.若既不出户

3、将文中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人之为学,不日进则日退。

4、甲乙两段文字所谈的都是为学之道,这两段文字所说的道理,其共同之处有哪些?不同之处有哪些? (2分)

六.阅读下面文言语段,完成1~5题。 【甲】既加冠,……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
  【乙】宋濂尝与客饮,帝(明太祖朱元璋)密使人侦视。翼日,问濂昨饮酒否,坐客为谁,馔何物。濂具以实对。笑曰:“诚然,卿不朕欺。”间召问群臣臧否,濂惟举其善者。帝问其故,对曰:“善者与臣友,臣知之;其不善者,不能知也。”
  1.解释下列句中划线的词。

(1)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 (2)礼愈至(

(3)濂具以实对 (4)间召问群臣臧否
  2.把下面两句话翻译成现代汉语。

(1)既加冠,益慕圣贤之道。 (2)诚然,卿不朕欺。
  3.宋濂对乡之先达持怎样的态度?你怎样评价这种师生关系?
  

4.甲、乙两段文字分别写了宋濂的什么故事?由此可以看出他具有怎样的品质?
  

5.选择一个角度,谈谈你读了甲文或乙文后获得的启示。

文言文翻译的方法

一、基本方法:直译和意译。文言文翻译的基本方法有直译和意译两种。所谓直译,是指用现代汉语的词对原文进行逐字逐句地对应翻译,做到实词、虚词尽可能文意相对。直译的好处是字字落实;其不足之处是有时译句文意难懂,语言也不够通顺。所谓意译,则是根据语句的意思进行翻译,做到尽量符合原文意思,语句尽可能照顾原文词义。意译有一定的灵活性,文字可增可减,词语的位置可以变化,句式也可以变化。意译的好处是文意连贯,译文符合现代语言的表达习惯,比较通顺、流畅、好懂。其不足之处是有时原文不能字字落实。这两种翻译方法当以直译为主,意译为辅。

二、具体方法:留、删、补、换、调、变。 "留",就是保留。凡是古今意义相同的词,以及古代的人名、地名、物名、官名、国号、年号、度量衡单位等,翻译时可保留不变。"删",就是删除。删掉无须译出的文言虚词。比如"沛公之参乘樊哙者也"--沛公的侍卫樊哙。"者也"是语尾助词,不译。"补",就是增补。(1)变单音词为双音词;(2)补出省略句中的省略成分;(3)补出省略了的语句。注意:补出省略的成分或语句,要加括号。"换",就是替换。用现代词汇替换古代词汇。如把"吾、余、予"等换成"我",把"尔、汝"等换成"你"。"调"就是调整。把古汉语倒装句调整为现代汉语句式。主谓倒装句、宾语前置句、介宾后置句、定语后置句等翻译时一般应调整语序,以便符合现代汉语表达习惯。"变",就是变通。在忠实于原文的基础上,活泽有关文字。如"波澜不惊",可活泽成"(湖面)风平浪静"。

  古文翻译口诀

  古文翻译,自有顺序,首览全篇,掌握大意;先明主题,搜集信息,由段到句,从句到词,

  全都理解,连贯一起,对待难句,则需心细,照顾前文,联系后句,仔细斟酌,揣摩语气,

  力求做到,合情合理,词句之间,联系紧密。若有省略,补出本意,加上括号,表示增益。

  人名地名,不必翻译,人身称谓,依照贯例,"吾""余"为我,"尔""汝"为你。省略倒装,都有规律。

  实词虚词,随文释义,敏化语感,因句而异。译完之后,还须仔细,逐句对照,体会语气,

  句子流畅,再行搁笔。
28送东阳马生序
宋 濂
教学目的‘
l.朗读背诵文言课文。
2.积累一些文言实词和虚词。
3,学习翻译文言文。
4,理解作者如何用自己的切身体会勉励学生勤奋学习的。
重点难点
1.重点
1 朗读背诵文言课文。
2)积累一些文言实词和虚词。
3)学习翻译文言文。
2.难点:理解作者如何用自己的切身体会勉励学生勤奋学习的。
教学时间
二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预习
l.查字典,读准下列加点字的读音。 
嗜(Shi)砚(yOO)逾(yo)硕(ShUO)
俟(St)龛(qTn)烨(y6)组(叩)
叱吩khi dUO)被裂U)腾ying) 容臭kM
负患曳履(q治ye X7)裘(q ic)葛(ge)
冻馁(*eO j(y6) 撰(才的) 蛰(劝O
2.查字典,对照课文注释,翻译全文。
二、导入
1.作家作品简介
本文节选自,《宋学士文集》作者宋濂(131—1381)字景濂,号潜
溪,浙江浦江人,明初著名散文家。他生活在元末明初,少时家贫,却勤
奋好学,曾受业于元末有名学者吴莱、柳贯、黄晋等,以文章著名。元代
至正年间被举荐为翰林院编修,惜口父母年老,坚辞不就,入山隐居著
述。朱元璋起义后,接受朱元璋璋征聘,任江南儒学提举和太子经师,后
官至《元史》编修总裁官、翰林学士承旨知制诰、部主事等,负责或参
与《元史》《国史》《日历》的编修以及开国之初许多典章制度的订定工
作,从文治方面对明朝的建立和巩固做出了贡献,被推为“开国文臣之
首”。他的文学成就主要在散文方面,尤其长于传记的写作,在当时影
响很大。
2.解题
本文写于洪武十一(1378)年。这一年,辞官归里的宋濂又从家乡
到应天府(今江苏省南京市,当时是国都)朝见朱元璋。他的同乡晚辈 
马君则来拜见他,他便写了这篇“赠序”送给东阳马生。东阳,在今浙江
省,当时与浦江、义乌等县同属金华府。赠序,是古代的一种文体,有临
别赠言的性质,内容多推重、赞许或勉励之辞。
三、正课
l.朗读课文,注意语音正确,节奏分明,语气流畅,感情充沛。
2.请学生翻译第一段,注意以下字词的解释。
[嗜]喜欢,爱好。
[致]取得,这里是“买到”的意思。
[每]常常。【假借】假,jia3,假,借同义。
[弗之怠体]弗怠之”。怠,懈怠,放松。
[走]跑,引伸为“赶快”。
【逾约】超过约定的期限。
[既]已经。[加冠(guan1) ]古代男子到了二十岁行加冠礼,表示进
入成年。
【硕师】才学渊博而有名望的老师。硕,大。
[趋]快步走,奔赴。
[乡之先达]当地在道德学问上有名望的前辈。
[执经叩问]拿着经书请教问题。
[德隆望尊]即“德高望重”。
[填]充塞,挤满。[降]和暖。[辞色]言辞语气和表情态度。
[援]引,提出。[质]询问,请教。[请]请教。
[或]有时。[叱咄]大声斥责。
[至]周到。
[俟]等待。
[卒]最终。
【筐】书箱。【曳展]拖着鞋子,形容匆忙赶路的样子。
[穷冬]隆冬,深冬,严冬。
[耿裂]皮肤受冻开裂。
[舍]这里指学合、书馆。
[支】通“肢”
[僵劲]僵硬。
[腾人]这里指旅店里的服役工。[汤]热水。[沃灌]浇洗,擦洗。
[裳]被子
[和]缓解过来,暖和过来。
[窝]寄居。[逆旅]旅店。
[再]两次。[食(si4)]同“饲”,给饭吃.
[被(pi1]通“披,穿着。[绮绣]绣有彩色花纹的丝织品。
[缨]帽带。
[腰]名词用为动词,腰带上悬挂着。
[容臭]香袋,香囊。臭,气味,这里指香气。
[烨然]光彩耀眼的样子。
[锡袍]粗麻絮制作的袍子。[敝]破。
[略无]毫无。[慕艳]羡慕。
[以]因为。[中]内心。
[口体之奉]供养口和身体的,指吃的穿的。 
3.请学生翻译第2段,注意以下词语的解释。
[县官]这里指朝庭。[日]每天。[禀稍之供]国家供给的粮食。
[裘]皮衣。[葛]夏布衣服。[遗(Wei4]赠送,这里是接济的意思。
[馁]饥饿。
[司业、博土]官名,国子监的老师。
[诸]兼词,是代词“之”和介词“于”的合音,并兼有这两个词的意
义。之,指书。于,向。
[天质]天资,智力。 [卑]低下。 [非……则]表选择,不是……就
是……
4.请学生翻译第3段,注意以下字词的解释。
[君则]马生的字。
[流辈]同辈。[称1称道,赞扬。
[谒]拜访。
[撰]写。[书]信。[贽]初见面时为表敬意送的见面礼。
[和]谦和。[夷]平和、和悦。
5.请学生翻译全篇。
6.再次朗读课文,要求琅琅上口。
四、小结
1.一词多义

缓解、暖和 久而乃和
谦和 言和而色夷

天下第一 太尉以才略冠天下
男子20岁成年 既加冠

请让我 战则请从
请教 俯身倾耳以请

第二次 再而衰
两次 日再食

担忧 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
忧患 无冻馁之患
2.古今词义

古义 热水 媵人持汤沃灌
今义 菜汤

古义 跑 走送之
今义 行走

古义 快步走 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
今义 趋势

古义 有时 或遇其叱咄
今义 或者

上一页  [1] [2] [3] [4] 下一页

来源:中国哲士网

教师学生家长 原文分析案例资料 备课考试教学

教育资料 送东阳马生序 文章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相关文章
    <<就英法联军远征中国给巴特勒上尉的…
    诗词五首
    《诗经》两首
    我很重要
    包法利夫人
    《对联六副》教案
    热爱生命
    《诗经》两首
    荷塘月色
    《故乡》《我的叔叔于勒》《麦琪的礼…
    苏教版语文(七年级上)

    《赤壁之战》学案
    <<亲爱的爸爸妈妈
    <<种树\"种到\"联合国
    语文版八年级(下)综合性学习
    八年级下册主题探究学习:编演短剧
    八年级下册主题探究学习:从古诗看古…
    八年级下册主题探究学习:从古诗看古…
    《人生寓言》的教案设计
    相信未来
    散文鉴赏概说
    师说阿房宫赋
    鉴赏古典诗歌
    西地平线上的日落
    齐桓晋文之事
    庄暴见孟子
    陈奂生上城
    中国共产党八十年的奋斗业绩和基本经…
    诗情画意学文言
    <<大道之行也
    雨巷
    18个常见文言虚词用法归类
    苏教版语文七年级上册第一单元教学设…
    归园田居
    我的呼吁
    《口语交际——交流格言》教学设计
    解读《别了,“不列颠尼亚”》
    《五猖会》 教学设计
    《一个文官的死 》
    故乡在远方
    读后感的写作

    纪念伏尔泰逝世一百周年的演说
    孔雀东南飞(并序)
    《“两弹元勋”邓稼先》教学设计
    《诗经》两首
    《两弹元勋邓稼先》教学设计
    《声声慢》教案
    《声声慢》教案
    桃花源记
    论美
    如何写好演讲稿
    文言文专题复习资料
    社戏
    综合性学习:主题探究学习:初识“诸子…
    写作--一事一议
    生命 生命
    《紫藤萝瀑布》教案
    《散步》教学设计
    《端午的鸭蛋》
    相信未来
    甜甜的泥土
    甜甜的泥土
    梦江南  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  己…
    新课标,新体验
    蜡烛
    《篱笆那边》探究性学习教案
    《狂人日记》:
    《汉家寨》教案
    故都的秋
    蝼蚁壮歌
    《斑羚飞渡》课堂实录
    蝼蚁壮歌
    详写和略写
    冰心《纸船》详案
    <<爱莲说
    兵车行
    文官之死
    不朽的失眠》教学方案
    《沙田山居》教案
    <<紫藤萝瀑布
    《邹忌讽齐王纳谏》复习设计
    <<送东阳马生
    <<叫三声夸克
    过故人庄
    庄周买水
    伟人细胞
    十三岁的际遇
    苏教版语文九年级上册1~6单元教学设计
    《山中访友》教学设计方案
    《唐诗宋词》第三单元赏析
    《唐诗宋词》第4单元宋词赏析
    冰心诗四首
    繁星
    《“诺曼底”号遇难记》
    本命年的回想
    赤壁赋
    细柳营
    泪珠与珍珠学教案
    中秋咏月诗词三首
    《中秋咏月诗词三首》教学实录教案
    《劝学》复习学案
    高考标点符号运用常考点和难点突破
    识记现代汉语普通话的字音
    1、骆驼赋2、夏之绝句3、安妮日记(节…
    《殽之战》学案
    秋水
    幼时记趣
    海燕
    高考写作
    《宽容》序言教学课例
    《谈骨气》
    《谈骨气》说课稿
    与朱元思书
    五柳先生传
    马说
    林黛玉进贾府
    《左传》 曹 刿 论 战
    道士塔
    在庆祝北京大学建校一百周年大会上的…
    《殽之战》学案
    短文两篇
    《给女儿的信》教学设计
    综合实践活动简案:乘着阅读的翅膀
    九年级(下)第三单元教学设计
    九(下)第一单元教学与设计
    苏教版九年级语文(下)第二单元教学…
    九年级(下)第四单元教学设计
    苏教版语文九年级(下)第五单元教学…
    智取生辰纲
    逍遥游(节选)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学案
    《燕歌行》学案
    《太史公自序》知识点梳理
    药》的教学设计
    我用残损的手掌
    海燕》
    文学意境的特征
    失街亭
    《雷雨》
    变色龙
    泰坦尼克号(节选)
    端午日
    小小说写作指导
    项羽本纪
    劳山道士
    失街亭
    《短歌行》最新教案
    罗布泊,消逝的仙湖
    《蚊子和狮子》
    林教头风雪山神庙
    《窦娥冤》教案
    鱼我所欲也
    《林黛玉进贾府》教学设计
    学问和智慧
    鲁提辖拳打镇关西
    白色鸟
    枣核
    威尼斯商人
    《多收了三五斗》教案设计
    白毛女(节选)
    八年级下册第二单元教案:雪、短文两…
    走一步,再走一步
    荒岛人生
    端午日
    出师表
    林黛玉进贾府
    墨池记
    诗词五首
    曹刿论战
    上枢密韩太尉书
    在作文中增添人文色彩
    《林黛玉进贾府》教案
    一个都不能少(节选)

    2004-2010  中国哲士网版权所有 引用本站内容请指明来源  给本站投稿   备案序号 蜀ICP备0500925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