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殽之战》学案
|
查询原文分析案例的详细结果
|
7.为(介词,读wèi)从者之淹 ,行则备一夕之卫(动词用如名词,保卫工作) 8.秦违蹇叔,而以贪勤(形容词使动用法,使……劳苦)民 9.子墨(形容词用如动词,穿上染黑的丧服。后墨用法同此)衰绖/遂墨以葬文公/晋于是始墨/ 10.秦伯素服(名词用如动词,穿上无文采的衣服)郊(名词作状语,在郊外)次 11.孤违蹇叔(这里指蹇叔的劝告),以辱(使动用法,使……受辱)二三(不是实数,诸位)子。 12.弦高将市于周(名词用作动词,做买卖) 13.秦不哀吾丧而伐吾同姓(动词为动用法,为……而哀) 五.解释下列加点的虚词: 1.无乃(恐怕)不可乎! 2.其(难道)谁不知? 3.吾见师之(结构助词,取消句子独立性)出而不见其入也! 4.出(经过)于敝邑(我国。敝,谦词) 5.敢(表敬副词,可译成“冒昧地”)犒从者 6.且使遽告于郑(立刻) 7。为吾子之将行也(在) 8.若从(赖)君惠(恩惠)而免(赦免)之(我们) 9.穆公访诸蹇叔/武夫力而拘诸原/妇人暂而免诸国/及诸河(之于) 10.为吾子之将行也(尊称对方,可译成:“您”) 六.解释下列加点的实词。 1.郑人使我掌其北门之管(钥匙)2。穆公访诸蹇叔(征求意见) 3.蹇叔之子与师 (参加) 4。 夏后皋之墓也(天子) 5。轻则寡谋,无礼则脱 (疏忽,粗心大意) 6。构吾二君(挑拨) 7.从者久淹(停留) 8。以逞寡君之志(满足) 9。释(解下)左骖 稽首(叩头)曰 七.解释下列多义词。 焉1.使皇武子辞焉(兼词,于之,向他们)2。 殽有二陵焉(兼词,于此) 之1。为吾子之(助词,取消句子独立性。“郑之有原圃,犹秦之有具囿也”中的“之”用法同此)将行也2。远主备之(音节助词)3。师之所为,郑必知之(代,这件事)4。吾见师之出不见其入也(主谓之间) 乘1。超乘者三百乘 (兵车) 2。 以乘韦先(四) 其1。其谁不知 (难道) 2。吾其还也(还是) 3。 其为死君乎(难道) 以1。若潜师以来(连词,而) 2。 而以贪勤民(因为) 顾1。不顾而唾(回头) 2。三顾臣于草庐之中(拜访) 3。三岁惯汝,莫我肯顾(顾惜) 4。顾不知计之所出耳(只是) 5。人之立志,顾不如蜀鄙之僧哉(难道) 八.指出特殊句式并解释。 1.尔何知!(疑问代词作宾语,宾语前置,译为“你懂什么!”) 2.郑穆公使(人)视客馆(省宾语),(原来杞子及其部下)则束载、厉兵、秣马矣。(省主语) 3.(郑穆公)使皇武子辞焉(省主语) 4. 杞子奔(于)齐,逢孙、杨孙奔(于)宋(省介词) 5.(秦师)灭滑而还(省主语) 6.以乘韦先,牛十二犒师(十二牛,倒装) 九.翻译下列句子 1.师劳力竭,远主备之,无乃不可乎? 军队劳累不堪,力量消耗尽了,远方的君主防备着我们。恐怕不可以吧? 2.劳师以袭远,非所闻也。 兴师动众去袭击远方(的国家),不是我所听说过的。 3.轻则寡谋,无礼则脱。入险而脱,又不能谋,能无败乎? 轻狂就少谋略,没礼貌就纪律不严。进入险境而纪律不严,又缺少谋略,能不失败吗?” 4.吾子淹久于敝邑,唯是脯资饩牵竭矣 你们在敝国居住的时间很长了,只是敝国吃的东西快完了。 5.未报秦施而伐其师,其为死君乎? 没有报答秦国的恩惠而去攻打它的军队,难道是为死去的君主着想吗? 6.遂墨以葬文公,晋于是始墨。 于是就穿着黑衣服给晋文公送葬,晋国从此以黑衣服为丧服。 7.使归就戮于秦,以逞寡君之志,若何? 让他们回到秦国去受刑,以满足秦穆公的心愿,怎么样?” 8武夫力而拘诸原,妇人暂而免诸国,堕军实而长寇仇,亡无日矣!” 战士们花了很大的力气,才把他们从战场上抓回来,妇人几句谎话就把他们放走,毁了自己的战果而助长了敌人的气焰,亡国没有几天了! 9.寡君之以为戮,死且不朽。若从君惠而免之,三年将拜君赐。 如果国君把我们杀死,死了也不会忘记(这次的失败)。如果尊从晋君的好意赦免了我们,三年后将要来拜谢晋军的恩赐! 10.且吾不以一眚掩大德。 况且我不会因为一次过失而抹杀他的大功劳。
上一页 [1] [2]
|
来源:中国哲士网
教师学生家长 原文分析案例资料 备课考试教学
教育资料 《殽之战》学案 文章
|
上一篇文章: 《殽之战》学案 |
下一篇文章: 泪珠与珍珠学教案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