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散文鉴赏概说
|
查询原文分析案例的详细结果
|
理想和积极的人生态度,理解散文作品对自然、社会和人生的深入思考,学习用现代的正确观点和思想方法来分析作品的内涵和思想倾向,认识其意义和局限。可从各种渠道搜集相关资料,适当联系作家的生平和思想、作品写作的具体背景,以及前人对作品的品评,来加深理解。 对这些作家在散文创作中立意、选材、手法、风格、语言方面的个性特点,以及思想艺术方面的创新成就,通过阅读品味,有所领悟和把握,但不必深究。对唐宋八大家散文在中国文学史上的地位和贡献,有大致感受即可。 运用已有的文言语感、文言文语言知识和古代文化常识,借助工具书和今人注释,进一步提高文言文阅读能力,能顺畅地将古代散文翻译成现代白话文。 对那些富于情韵、语言优美、琅琅上口的作品,应反复诵读,直至背出,在涵咏中体验其思想和艺术魅力。积累优秀散文中的名言佳句,提高自己的传统文化和文学素养,增强语言表达能力。 课程举例二:中国现代诗歌散文鉴赏 本课程模块具体内容的组织,与上面课程类似。属于综合性的,可开设《中国现代诗歌鉴赏》、《中国现代散文鉴赏》等课程,如: 中国现代散文鉴赏: 选读“五四”以来我国现代散文的优秀作品,在了解作者所处时代、社会背景和个人遭遇处境的基础上,理解作品的思想内涵,体会作者的情感态度,把握作品的美学价值和社会意义。了解散文的有关知识,从构思炼意、选材谋篇、表达方式和语言风格等方面对散文作品进行赏析,领略作品内容之丰、形式之美,获得丰富的审美感受,接受现代人文精神的熏陶。 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掌握一定的阅读方法,从感知和领会、理解和阐释、对照和比较、辨析和品味、引申和联想、质疑和评价等不同的角度阅读现代散文作品,提高阅读水平。 进行比较阅读,可以把年代、作家、题材、体裁、风格等相同(或不同)的作品组编在一起进行比较阅读,从作品的主旨立意、构思谋篇、意境格调、语言风格、社会意义以及美学价值等方面加以对照研究,得出自己的结论。 以科学的方法和态度,对所读文章的思想观点和情感倾向加以理性的思考,提出合理的质疑和批判,从时代社会发展背景和作者个人阅历学养等角度,对散文作品的思想内容进行辩证分析,指出其可能存在的局限性、认识上的偏颇或错误,做到取其精华,去其糟粕,为我所用。 了解我国现代散文发展的基本情况,知道具有代表性的作家及其作品的风格特点。 开展小组研究活动,就某一个专题(如《朱自清的语言风格》《走近郁达夫》《鲁迅〈秋夜〉的美学意蕴》《解读余光中》等)开展研究,撰写研究报告,组织读书报告会。 以单个作家的作品鉴赏为内容的选修课程,可开设《徐志摩诗歌鉴赏》、《郭沫若诗歌鉴赏》、《朱自清散文鉴赏》、《冰心散文鉴赏》、《鲁迅杂文鉴赏》等。 课程举例三:外国诗歌散文鉴赏 本课程精选世界各国古今优秀作家的诗歌与散文名篇,供学生阅读鉴赏。模块内容的组织方式可参照上述课程,可开设综合性的课程如《外国诗歌鉴赏》、《外国散文鉴赏》等;或按国别开设,如《俄国诗歌鉴赏》、《英国散文鉴赏》等;也可选择单一作家的作品开设课程,如《普希金诗歌鉴赏》、《泰戈尔诗歌散文鉴赏》等。
散文鉴赏教学设想 海岩教研室 沈建中
散文阅读鉴赏的考查重点在分析综合和鉴赏评价两个方面,具体表现为:品味语句含义;分析归纳内容要点;分析语句结构层次及表现形式;鉴赏语言及表述技巧;分析观点态度和评价思想内容。 辞美 意美 形美 二、散文的特点及鉴赏策略 文艺性散文的特点: 1、取材广泛,兼容并包 2、形式多样,不拘一格 3、真情实感,以小见大 4、语言艺术,尽可展现 文艺性散文的鉴赏策略 1、整体阅读,把握文旨 2、了解背景,披文入情 3、瞻前顾后,理清思路 4、揣摩语言,品味内涵 5、弄清特点,解析技巧 三、高中第三册散文鉴赏教学设想 1、起始课向学生传授必要的散文及散文鉴赏知识 2、教学中应根据各单元的不同特点,搞好教学设计,突出鉴赏重点 3、组织1~2次专题性研究学习 第四单元的教学应从“情”之入手。 首先要体察文章中表露的情感,探究作者产生某种情感的缘由 其次要整理文中用以寄托情感表现情感的“物” 再次要分析作品中传情达意的语言及艺术手法
第五单元的教学可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是理清文章的脉络层次,正确理解散文的思想内容 二是领会和分析文章的表现手法,特别是情理交融的表达方式 三是结合不同文体,品味语言特点 第六单元教学可分这么几步走: 一是结合注释,初读课文,积累重要的文言实词、虚词和特殊句式 二是通过必要的诵读,读懂文字,从整体上把握文章的思想感情 三是在读懂文字的基础上,进行赏析(鉴赏散文的语言特色,特别是整句和散句结合的特点;体会古代散文在记叙中议论抒情的特点。) 四、散文鉴赏教学中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1、注意处理好取与舍的关系 语文教学是“一通百通”的,常常是突破一点,便像油一样“点化”开去,促使语文整体水平的提高。(冯起德) 2、注意处理好收与放的关系 让学生用自己的“心”去发现“散文的心”(郁达夫) 让学生从自己的人生经验和智慧去解读“作者心灵的歌”(托尔斯泰) 3、注意处理好基础知识积累与鉴赏能力培养的关系 4、注意处理好教本与读本的关系
上一页 [1] [2]
|
来源:中国哲士网
教师学生家长 原文分析案例资料 备课考试教学
教育资料 散文鉴赏概说 文章
|
上一篇文章: 18个常见文言虚词用法归类 |
下一篇文章: 秋水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