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本页为首页                              加入收藏
中文域名: 古今中外.com       英文域名:www.1-123.com     丰富实用的教育教学资料
您现在的位置: 中国哲士网 >> 教育教学 >> 语文 >> 七年级上学期 >> 语文七年级上学期检测 >> 正文

 

《狼》学习要点及能力训练检测

查询初一语文检测的详细结果
一、本文分析
1.作者介绍
  蒲松龄(1640—1715),字留仙,又字剑臣,别号柳泉居士,世称聊斋先生,自称“异史氏”,清代杰出文学家、小说家,山东省淄川县人。出身于一个逐渐败落的地主家庭。18岁应童子试,以县、府、道三考皆第一而闻名籍里,补博士弟子员。但后来却屡应省试不第,直至71岁时才补为贡生。为生活所迫,他除了应同邑人宝应县知县孙蕙之请,为其做幕宾数年之外,主要是在本县西铺村毕际友家做塾师,舌耕笔耘近42年,直至61岁时方撤帐归家。1714年(清康熙五十四年)正月病逝。
  他以毕生精力完成《聊斋志异》8卷、491篇,约40余万字。内容丰富多彩,故事多采自民间传说和野史轶闻,将花妖狐魅和幽冥世界的事物人格化、社会化,充分表达了作者的爱憎感情和美好理想。作品继承和发展了我国文学中志怪传奇文学的优秀传统和表现手法,情节幻异曲折,跌宕多变,文笔简练,叙次井然,被誉为我国古代文言短篇小说中成就最高的作品集。鲁迅先生存《中国小说史略》中说此书是“专集之最有名者”。郭沫若先生为蒲氏故居题联,赞蒲著作“写鬼写妖高人一等,刺贪刺虐入骨三分”;老舍也评价过蒲氏“鬼狐有性格,笑骂成文章”。
  《聊斋志异》书成后,蒲松龄因家贫无力印行,直至1 766年(清乾隆三十一年)方刊刻行世。后多家竞相翻印,国内外各种版本达30余种,著名版本有青柯亭本、铸雪斋本等,近20个国家有译本出版。全国《聊斋》出版物有100多种,以《聊斋》故事为内容编写的戏剧、电影、电视剧达160多出(部)。
  除《聊斋志异》外,蒲松龄还有大量诗文、戏剧、俚曲以及有关农业、医药方成的著述存世。

2.课文内容
  《狼》选自蒲松龄《聊斋志异·狼三则》。
  《狼三则》都是写屠户在不同情况下遇狼杀狼的故事。第一则着重表现狼的贪婪本性,第三则着重表现狼的爪牙锐利,但最终却落得个被杀死的下场。作者借此肯定屠户杀狼的正义行为和巧妙高明的策略。三个故事都有生动曲折的情节,各自成篇,然而又紧密相关,构成一个完整统一体,从不同侧面阐发了主题思想。
  本文是《狼三则》之第二则,讲的是一个屠夫凭借智慧和勇敢战胜两只狼的故事。作者用拟人的手法和精练的语言刻画了狼的贪婪、猖狂和狡猾,尤其对狼的行动、神态的描写,如“一狼径去”;另一狼“犬坐于前………目似瞑,意暇甚”等,更是传神地揭示了狼的阴险狡诈的本性。在刻屠夫这一人物上,也颇见作者的匠心。“屠惧”表现了屠夫的怯弱、畏缩;“屠大窘”、“暴起”、“断其股”等,寥寥数语写出了屠夫由不得已到拼死自卫的心理过程。结尾的议论揭示了这样一个道理:面对残暴的敌人,只有敢于斗争、善于斗争,才能取得最后的胜利。
  这篇文章,文风干净利落,全文几乎都是叙述,没有描写,没有抒情。除了最后一句是感叹以外,作家的感情没有直接流露。这种白描手法可谓炉火纯青。但要真正把白描手法讲得让学生有感觉,就得用还原的方法,把那些在作者那里省略的东西补充出来。对一个教师来说,光是讲解课文上已经有的东西是不够的,还要养成一种敏感,就是善于把文章中没有写的东西想象出来。
  文章开头讲“一屠晚归,担中肉尽,止有剩骨。途中两狼,缀行甚远。”对于屠户的面目、衣着、年龄均无描写。而客观环境,也仅一个“晚”字,其他全都省略。一个卖肉晚归的屠户,在“担中肉尽,止有剩骨”了却又行人断绝,孤立无援的情况下,让两只恶狼给盯住了。草几笔,就勾出危急的处境,紧张的气氛,实在扣人心弦,为后面描述屠户的斗争策略作了铺垫。
  狼跟着屠户,令他摆脱不了,是一个很长的过程。直到被跟随得没有办法,才把骨头丢给狼们。从这种过程的省略,不仅可以看出作家的笔法简洁,更可以看出作家的匠心。然而作家叙述虽简,教师在讲课时却不能仅仅满足于欣赏文章已经写出来的,还要把它没有写出来的想象出来。
  蒲松龄叙述的功力,并不仅仅在叙述比较简单的事情上,对于比较复杂的事情,他也能以简驭繁。如“一狼得骨止,一狼仍从。复投之,后狼止而前狼又至。骨已尽矣,而两狼之并驱如故。”这里,值得注意的是量词的灵活运用。
  蒲氏起初用了两个“一”(“一狼得骨止,一狼仍从”)代表两只不同的狼。紧接着情势发生变化,再用两个“一”就缺乏变化而且不易分别了。他改用位置来区别(前狼、后狼)。等到骨头吃完了,两只狼仍继续跟踪着屠户,但它们是并排,作者就干脆地用“两狼”(并驱如故),不再强调二者的区别。接着,“一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还是用一个“一”字轻而易举地把两只狼恰如其分地分别开来。读者只要从中获取必要的信息,凭上下文就能想象出二者的不同。这就是精炼的“精”的要义,省略情节发展无关的细节,以免干扰读者对情节困果链的注意。
  本文的细节组织亦颇费匠心。
  随着故事的进展,叙述出现了细节和比喻,如“狼不敢前,眈眈相向”,“其一犬坐于前。久之,目似瞑,意暇甚”。这种状态是一个悬念,对情节有相当的重要性:屠大杀了两只狼后才悟来,原来狼做出心不在焉的样子,是为了麻痹他(乃悟前狼假寐,盖以诱敌”),结局使前因获得了解释,读者对情节的意义也有了新的体悟。这种用笔的前后照应之效、情节因果的有机构成,正是小说的特点。
  文章最后是作者诙谐风趣的议论。作者指出狼的狡黠奸诈,而嘲笑其顷刻而毙的结局,也间接赞扬了屠户的勇敢机智,余味无穷。早在司马迁的《史记》中,文章后面就有“太史公曰”。蒲氏的《聊斋志异》几乎在短篇故事后面都要发表自己的议论,有时用“异史氏”的名义,有时则作为文章的一个部分。
  蒲松龄是同情人民疾苦,憎恶贪官污吏的作家,在《聊斋志异》另一篇故事《梦狼》中,把贪官写成牙齿的老虎,把衙役写成吃人血肉的狼:它们大吃大嚼,造成“白骨如山”的惨象。作者“窃叹天下官虎而吏狼者比比也”(《梦狼》),认为他们“可诛”“可恨”(《王大》)。《狼三则》形象地揭露狼的吃人本质,凶狠狡诈的特性,表现了对豺狼不能抱有幻想,不能怯懦退缩,只能勇敢机智地把它们杀死的主题思想。本则所写屠户遇狼,始而迁就退让,几乎被吃,继而奋起杀狼,使自己转危为安的生动曲折过程,更是突出了这一主题。《狼三则》的故事是富有深意的,可以说是对《梦狼》的补充,实际上寄寓了作者鞭挞贪官污吏的思想。今天我们重读这个故事,可以悟出一个正确的道理,对付野兽必须如此,对付现实生活中阶级敌人也必须如此。要敢于斗争,又要善于斗争,以夺取胜利。

二、能力训练检测
(一)文学常识填空
  1.《狼》选自文言短篇小说集《________》,该书作者是________朝著名文学家________。

  2.《聊斋志异》中的“聊斋”是作者的________名,“志异”的意思是________________。

(二)基础知识训练。
  3.给下列加红字注音
  大(  )    蔽(  )    眈眈(  )    假( )
  行(  )    时(  )    狡(  )    尾( )

  4.解释下列加红的词语
  1)行甚远(  )       2)一狼其中( )
  3)担持刀(  )        4)野有麦场( )
  4)其一坐于前(  )     6)目似,意暇(  )(  )

  5.之:①而两狼之并驱如故(  )
      ②屠自后断其股,亦毙之(  )
      ③久之,目似暝,意暇甚。(  )
      ④又数刀毙之(  )
      ⑤禽兽之变诈几何哉(  )

  6.敌:①恐前后受其敌(  )
      ②盖以诱敌(  )

  7.止:①一狼得骨止(  )
      ②止增笑耳(  )

  8.意:①目似暝,意暇甚(  )
      ②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  )

  9.前:①恐前后受其敌(  )
      ②狼不敢前(  )

  10.下列语句中的“其”字各指代什么。
  1)一狼洞其中(  ) 
  2)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  )
  3)其一犬坐于前(  )
  4)屠自后断其股(  )

  11.下列句中“其”字指代内容与“屠乃奔倚其下”相同的一项是( )
  A.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       C.一狼洞其中
  B.恐前后受其敌          D.屠自后断其股

  12.对下列句中的“以”字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盖以诱敌(表目的,用来)
  B.屠惧,投以骨(表原因,因为)
  C.以刀劈狼首(表凭借的工具,用)
  D.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表目的,以便)

  l3.下列句中的加红字是通假字的一项是(  )
  A.止有剩骨           B.骨已尽矣
  C.又数刀毙之          D.盖以诱敌

  14.翻译下列句子
  ①而两狼之并驱如故
  ②其一犬坐于前
  ③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
  ④狼亦黠矣,而顷刻两毙,禽兽之变诈几何哉?止增笑耳。

(三)研读课文
  15.请用精练的语言概括本文的故事情节:
  (  )→惧狼→(  )→(  )

  16.点明全文主旨的句子是:

  17.下列语句中没有体现狼贪婪本性的一项是( )
  A.途中两狼,缀行甚远。
  B.久之,目似暝,意暇甚。
  C.而两狼之并驱如故。
  D.复投之,后狼止而前狼又至。

  18.下面六句中,表现狼阴险狡诈的句子有( )
  ①途中两狼,缀行甚远。
  ②一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
  ③狼不敢前,眈眈相向。
  ④身已半入,止露尻尾。
  ③久之,目似暝,意暇甚。
  ⑥一狼洞其中,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

  19.根据狼的故事,选出理解错误的一项( )
  A.“屠惧,投以骨”中的“投”字,标明屠户对狼的本性尚未彻底认识,只采取一种迁就退让的方法,对狼心存幻想。
  B.“屠乃奔倚其下,弛担持刀”中的“持”字表明屠户在毫无退让的情况下做出了与敌斗争的果断抉择。
  C.“屠暴起,以刀劈狼首”中的“暴”字形象地刻了屠户杀狼时的一种愤怒之情。
  D.“乃悟前狼假寐,盖以诱敌”中的“乃”字表明了屠户对狼奸诈的本性幡然醒悟。

(四)知识延伸
  20.你能写出几个关于狼的成语么?从中可以看出人们对狼有怎样的认识?

附参考答案:
  1.聊斋志异;清;蒲松龄
  2.书斋:记述奇异的事情
  3.jiǒng;shàn;d ān;mèi;zhuì;shǎo;xiá;kāo
  4.连接,这里是紧跟着的意思;打洞;放松,这里指卸下;
    回头看,这里指往旁边看;像狗似的;闭眼;空闲
  5.①助词,主谓间取消独立性,无实义。 ②它,代狼。
    ③助词,补充音节,无实义。④它,代狼。⑤结构助词,“的”。
  6.①攻击,动词。②敌人,名词。
  7.①停止,动词。②通“只”,只有,副词。
  8.①神情、态度,名词。②打算,动词。
  9.①前面,名词。②上前,动词。
  10.柴堆;他,屠户;其中;它,狼
  11.C 12.B 13.A
  14.
  ①然而两只狼像以前一样一起追赶。
  ②其中一只狼像狗似的蹲坐于前面。
  ③想要钻进去从背后对屠户进行攻击。
  ④狼也太狡猾了,可是一会儿两只狼都被砍死,禽兽的欺诈手段能有多少呢?只不过给人增加笑料罢了。
  15.遇狼,御狼,杀狼
  16.禽兽之变诈几何哉?止增笑耳。
  17.B
  18.②⑤⑥
  19.C
  20.狼心狼肺、狼狈为奸、狼子野心、鬼哭狼嚎等。关于狼的成语没有一个是褒义词。几乎所有中国人都对狼持敌视态度,对狼有一种厌恶和憎恨的情绪。

作文推荐
                    映日荷花别样红
                    初一(1)孙慈姗
  我出生在荷花开放的盛夏,从小,就对这生长在水中的美丽花朵格外喜爱。
  炎炎夏日,炽热的阳光未免令人烦躁,这时,一朵朵亭亭玉立在水中的荷花,便能为人们送上一抹清凉,清新淡雅的颜色,优美的姿态,配上绿荷叶,一朵接着一朵,布满了水面。偶尔有微风拂过,随风摇曳的不仅是花朵,还有那一池的芳香。
  如果要用一个字形容荷花,那么我想用“淡”字最合适不过了。
  荷花的颜色淡,浅浅的粉,浅浅的白,有种不施铅华的自然清雅之美;荷花的香味儿也淡,不仔细闻,是感受不到的;最重要的是,荷花的气质品格也极为清淡,从没有蜂围蝶阵去接近她,只会有几只蜻蜒偶尔停在花瓣上休息,她静立在水面,微笑如水,宛若那个“在水一方”的伊人,纯净高稚,不染尘埃。
  真的,从未见荷花沾染过尘埃。别的花,盛开时长在高高的树枝上,凋谢了,便是“零落成泥碾作尘”,混入泥土。但荷花却不一样:盛开时挺立在水面,残萎时亦能让秋雨轻轻抚摸,令诗人作出“留得枯荷听雨声”的美妙诗句。
  可是,荷花的一生,又何尝不是每一日都在与淤泥相伴?在她清雅秀丽的花朵底部,是她深深埋藏在淤泥中的根。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她不断地从淤泥中汲取着养分,却从来不让自己沾染尘埃。这“出淤泥而不染”的高洁品性,自古以来便有无数人赞扬。
  人们常用“出水芙蓉”来形容女孩子的美丽动人。的确,我见过这样的女孩子,素雅明净,清妍可人,纯洁得恰似这冉冉香荷一般,不施多少铅粉,却远远胜过浓妆。这样的女子,前世一定是一朵生长在清清池水中的夏日荷花,被清水涤净了灵魂,被夏雨洗濯了玉魄……
  遥望远方,有没有一朵被细雨滋润初吐芬芳的雨后新荷?在晨曦柔婉的阳光中,在水光潋滟的湖泊里,摇曳着清秀的身姿,摇曳着淡雅的芳香…

[评语]
  荷花颜色淡、香味儿淡,气质品格亦淡,淡中之雅却最令人心动而难忘。人淡如荷,文亦淡如荷,清香飘远。(指导教师:黄丽娟)

来源:中国哲士网

教师学生家长 初一语文检测资料 备课考试教学

教育资料 《狼》学习要点及能力训练检测 文章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相关文章
    “自主阅读训练之二”
    《在沙漠中心》学习要点及能力训练、…
    七年级语文试卷
    《皇帝的新装》学习要点及能力训练检…
    《郭沫若诗两首》学习要点及能力训练…
    语文试卷
    语文期末复习
    《童趣》学习要点及能力训练检测
    《散步》学习要点及能力训练检测
    初一语文寒假课外阅读练习
    初一寒假语文基础与课外文言阅读
    初一寒假课外阅读练习
    初一寒假语文综合测试
    《安塞腰鼓》学习要点及能力训练检测
    初一语文期末综合复习检测
    《孙权劝学》学习要点及能力训练检测
    《金色花》学习要点及能力训练检测
    《闻一多先生的说和做》学习要点及能…
    第一、二单元综合检测
    初一语文能力系列练习
    《我的信念》学习要点及能力训练检测
    《绿色蝈蝈》学习要点及能力训练检测
    初一暑假语文综合能力练习
    初一语文暑假能力综合练习
    语文试卷
    作文指导:对生活温故知新——讲述自…
    《女娲造人》学习要点及能力训练检测
    “拓展阅读系列”之作家三毛
    《短文两篇》学习要点及能力训练检测
    初一语文暑假能力综合练习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学习要点及能…
    《爸爸的花儿落了》学习要点及能力训…
    七年级(上)语文试卷
    第二学期初一语文开学检测
    《寓言四则》学习要点及能力训练检测
    现代文阅读能力训练
    语文第四、五单元综合检测
    《猫》学习要点及能力训练检测
    《猫》 学习要点及能力训练检测
    《在沙漠中心》学习要点及能力训练、…
    自主阅读训练
    初一语文第六单元拓展训练
    《化石吟》、《看云识天气》学习要点…
    《丑小鸭》学习要点及能力训练检测
    《夏感》学习要点及能力训练检测
    春》学习要点及能力训练检测
    《论语》学习要点及能力训练检测
    《我的信念》学习要点及能力训练检测
    《童趣》学习要点及能力训练检测
    北京四中初一年级语文百词竞赛
    《范进中举》学习要点及能力训练检测
    七年级语文试卷
    七年级语文试卷
    语文百词竞赛
    语文期末复习基础训练题(一)
    《散文诗两首》学习要点及能力训练检…
    《绿色蝈蝈》学习要点及能力训练检测
    《在山的那边》学习要点及能力训练检…
    语文试卷
    《理想》、《短文两篇》学习要点及能…
    《紫藤萝瀑布》学习要点及能力训练检…
    初一年级语文基础百词竞赛
    第一单元《在山的那边》、《短文两篇…
    初一语文开学测试
    《紫藤萝瀑布》学习要点及能力训练检…
    《走一步,再走一步》学习要点及能力…
    《山市》学习要点及能力训练检测

    2004-2010  中国哲士网版权所有 引用本站内容请指明来源  给本站投稿   备案序号 蜀ICP备0500925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