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初一寒假语文基础与课外文言阅读
|
查询初一语文检测的详细结果
|
一、选择题: 1.注音有错误的一项是( ) A.随声附和hè 和hé平 和huó面 和huò药 B.更gēng衣 更gèng加 称chèn职 名称chēng C.边塞sài 塞sāi住 阻塞sè 模mó样 D.将jiàng领 将jiāng军 爪zhǎo牙 鸡爪zhuǎ
2.找出成语书写完全正确的一项( ) A.义无反顾 挥洒自如 不可救要 无忧无虑 B.调虎离山 玲珑剔透 华而不实 惊世骇俗 C.大快人心 巧妙绝伦 土崩瓦解 契而不舍 D.期期艾艾 盘根错节 煽然泪下 闻名遐迩
3.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经过老师的讲解,明白了这个寓言故事的深刻含义。 B.在学校的教育中,首当其冲,教师应该先学会自我教育,促进自我的成长。 C.颐和园前山为华丽的建筑,后山是苍翠的自然景物,两者给人不同的感觉。 D.他忍俊不禁地笑出声来。
4.搭配有误的一项是( ) A.《春》——朱自清——字佩弦 B.《秋天》——何其芳——现代诗人、评论家 C.《天净沙·秋思》——马致远——明代著名戏曲作家 D.《观沧海》——曹操——东汉末年
5.对四大名著中的人物和情节描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诸葛亮为了完成刘备白帝城托孤的重任,六出祁山,北伐中原,“知其不可为而为之”,最终积劳 成疾,病逝五丈原。 B.八十万禁军教头林冲,因高俅陷害发配沧州,途经野猪林,被黑旋风李逵相救,才保住性命。 C.孙悟空大闹王母娘娘的蟠桃会,偷吃太上老君的长生不老丹,十万天兵天将也拿他无可奈何。 D.刘姥姥是《红楼梦》中的人物,她虽贪图小利,但心地善良,在贾府人亡势危之时,是她搭救了王 熙风的女儿巧姐。
二、仿写题: 仿照下面的句子,写一个句子。 太阳,是大地的母亲,她以热量孕育了大地,用光明拥抱大地。 ________,是________的母亲,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根据积累补充成语: 张( )李( ) ( )经风霜 ( )刀立马 随心( )欲 张牙舞( ) 不( )一顾 ( )想天开 来之不( ) 不( )不问 ( )( )而逃 ( )丽多姿 不学无( )
写一小段话,用上以上成语(两个以上)。
四、下面一段话有些地方有错误,请找出并修改,写在横线上。 一天晚上,东东和小西在一起看电视小品。①演员们精彩的表演使他们忍俊不禁笑出声来。②他对他说:言行不一致的人,是一种极坏的作风。③小西听了点头表示附和。④这一电视小品,给他们留下了非常深刻的教育。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五、在括号里写出下列句子使用的修辞方法。 1.天上的明星现了,好像是闪着无数的街灯。( ) 2.春天像小姑娘,花枝招展的,笑着,走着。( ) 3.他每天每一点钟都要换一套衣服。人们提到他的时候总是说:“皇上在更衣室里。”( ) 4.桃树、杏树、梨树,你不让我,我不让你,都开满了花赶趟儿。( ) 5.他长着一副微黑透红的脸膛,高高的个儿,站在那儿,像秋天田野里红高粱那样淳朴可爱。( ) 6.那手也不是我们记得的红活圆实的手,却又粗又笨而且干裂,像是干树皮了。( ) 7.在我们的脚下,波浪轻轻吻着岩石,像朦胧欲睡似的。( ) 8.那又浓又翠的景色,简直就是一幅青绿山水画。( ) 9.世界上有没有给自己写信的人呢?有!这个人是德国著名的医生欧立希。( ) 10.你说,这比山还高,比海还深的情谊,我们怎么会忘记?( )
六、文言文阅读: A(易) 孟母戒子 孟子少时,诵,其母方织。孟子辍然①中止,乃复进。其母知其諠(无简体字)也②,呼而问之:“何为中止?”对曰:“有所失,复得。”其母引刀裂③其织,以此戒之。自是之后,孟子不复諠矣。 [注释] ①辍(chuò)然:突然终止的样子。辍,停止,废止。如“辍学”、“辍笔”。 ②諠(xuān):遗忘。 ③裂:割断。 1.选出加点字解释有误的一项 ( ) A.其母方织(正在) B.孟子辍然中止(……的样子) C.其母引刀裂其织(拿来) D.以此戒之 (戒备)
2.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一个什么道理?你还知道哪些关于孟母教子的故事?
B(难) 邹孟轲母(节选) 邹孟轲母,号孟母。其舍近墓。孟子之少时,嬉游为墓间之事,踊跃筑埋。孟母曰:“此非吾所以居处子。”乃去,舍市傍。其嬉游为贾人①炫卖②之事。孟母又曰:“此非吾所以居处子也。”复徙舍学宫之旁。其嬉游乃设俎豆③,揖让进退。孟母曰:“真可以居吾子矣。”遂居。及孟子长,学六艺,卒成大儒之名。君子谓孟母善以渐化④。 [注释] ①贾人,商人 ②炫卖,叫卖。 ③俎豆,古代祭祀用的礼器。 ④渐化,逐渐濡染。 1.解释下列句中红色词的意思 (1)乃去,舍市傍( ) (2)及孟子长( )
2.用现代汉语翻译句子 复徙舍学宫之旁 翻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请你用简洁的语言概括这则故事的主要内容,然后谈谈这个故事给你的启示。 内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启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附参考答案详解: 一、 1.C 模mú样 2.选B (A不可救药 C锲而不舍 D潸然泪下) 3.选C (A没有主语 B首当其冲:比喻最先受到攻击或遭到灾难的人或国家。成语误用。D忍俊不禁含 有笑出声来的意思。) 4.C 马致远(元) 5.B 救林冲的不是李逵,应该是鲁智深在野猪林救的他。
二、 大地,是树木花草的母亲,她生育并培养它们,直到它们长大。
三、 张冠李戴 饱经风霜 横刀立马 随心所欲 张牙舞爪 不屑一顾 异想天开 来之不易 不闻不问 落荒而逃 绚丽多姿 不学无术 文段写作略。
四、 ①去掉“笑出声来” ②“他对他说”改为“东东对小西说”去掉“的人” ③“附和”改为“同意” ④“教育”改为“印象”
五、 1、比喻 2、拟人 3、夸张 4、拟人 5、比喻 6、比喻 7、拟人 8、比喻 9、设问 10、反问
六、 A文:1、D(警告) 2、做事要持之以恒,不然将前功尽弃。有关孟母教子的故事流传下来还有的还有“孟母三迁”。 参考译文: 孟轲小时候,背诵诗文,他的母亲正在织布。小孟轲突然停止背书,然后再背诵下去。(发现这种情况),小孟轲的母亲知道他是因为分心遗忘了书中的内容,(于是)把他叫来问道:“为什么中途停止背书?”小孟轲回答说:“书中有些地方忘记了,后来又记起来了。”(这时),小孟轲的母亲拿起刀割断她织的布,用这种方法来警告他(读书不能半途而废)。从此以后,小孟轲不再因为分心而遗忘了书中的内容。 B文:1、(1)离开 (2)等到,到 2、再一次把家迁到一所学堂旁边。 3、内容:叙述了孟母三迁的故事。启示:环境对一个人的成长至关重要。
作文推荐 《西游记》中人物形象的塑造 初一(4)杨婕 《西游记》是一部浪漫主义神魔小说,在四大名著中尤为普及,可以说是家喻户晓。作者吴承恩生动地讲述了师徒四人:唐僧、猪八戒、孙悟空及沙和尚西天取经一路上妙趣横生的故事。 故事以孙悟空为主角,添加不少的喜剧色彩,使它看起来既浅显、幽默,又不乏扣人心弦的动人情节。故事开始讲述美猴王出世到学成本领大闹天宫,被如来佛镇压五行山,观世音命他静候取经人。在孙悟空被压了五百年时,终于遇到唐僧,作了他的大徒弟并陪伴唐僧取经上路。又在高老庄、流沙河与鹰愁涧分别收了二徒猪悟能、沙悟净与白龙马。师徒四人一路降妖除魔,历经九九八十一难到西天取得了真经。 我们不难发现,《西游记》中的人物多为蛇虫鼠蚁,最多是虎豹熊狼,而作者则通过丰富的写作手法将他们赋予人的形象。让我们读起来妙趣横生。 一、语言描写——对人物形象的塑造功不可没。语言生动明快,直接反映出人物的性格特点。 书中第一回写孙悟空在水帘洞后对众猴“胡言乱语”的一句话:“列位呵,‘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你们才说有本事进得来,出得去,不伤身体者,就拜他为王。我如今进来又出去,出去又进来,寻了这一个洞天与列位安眠稳睡,各享成家之福,何不拜我为王?”其中“人而无信,不知其可”应出自《论语·为政》,一只猴子居然会引经据典了!此人性也。在看这一句对他的语言描写中,似乎隐约透露着一种好胜、狂傲的性格。从“才”、“就”、“如今”、“又”、“与”、“何不”等次都能感觉出那种精雕细琢的语言美感。好胜、狂傲、争名,此人性也。再有,他的整句话不仅引经据典,还清晰条理。先强调“人而无信,不知其可”,又提醒众猴他们的许诺,再说自己的作为有多么伟大,最后提出要众猴拜他为王。这种语言很有条理性,又不失小童的顽劣,此乃人性也。 可见,仅此短短三句话,一处语言描写,详加分析后我们便能对书中所写人物有一个整体的把握,不可不暗叹射阳山人之用心良苦。 二、动作描写——动作描写与其它描写相比,更具有实用性,更为具体、实在地将人物的性格特点表露无疑,同时又为平实的叙述插入了靓丽的一笔。 书第七回写孙悟空出八卦炉时就用到一处动作描写。“那大圣双手侮着眼,正自揉搓流涕,只听得炉头声响。猛睁睛看见光明,他就忍不住,将身一纵,跳出丹炉,呼啦一声,蹬倒八卦炉,往外就走。”这段文字写出“大圣”非常极端,暴躁,什么不管、什么不顾,就图一时的痛快的性格特点。其中“侮”、“揉搓”、“纵”、“蹬”都用得十分精彩。加之“忍不住”、“呼啦”等词的烘托,更加突出了他的人性一面。相反,如果没有这些词,这段描写就要逊色许多。例如改成:“那大圣双手遮着眼睛,正自流涕,只听得炉头声响。猛看见光明,他就跳出丹炉,翻倒八卦炉,往外就走。”“侮”、“揉搓”、“纵”、“蹬”这四个动词都是用来描写人的动作的词语,用动词达到拟人的效果非常自然。另外,“正”、“只”、“猛”、“忍不住”、“呼啦”、“就”等词将一个个动作紧密连接起来,加强了动作连贯性,表达得就更准确、到位。 动作描写在书中虽然不多见,但所用之处,皆字字珠玑,值得我们去仔细推敲。 三、肖像描写 “黑脸短毛,长喙大耳;穿一领青不青、蓝不蓝的梭布直裰,系一条花布手巾。”这是第十八回中对猪八戒的一句肖像描写。直接命其要害“丑陋”,又从他的穿着中,看出他在生活中属于比较朴实、憨厚的典型农民形象。十八回中首次描写猪八戒的形象,是引用的高老的一句话:“初来时,是一条黑胖汉,后来就变做一个长嘴大耳朵的呆子,脑后又有一溜鬃毛,身体粗糙怕人,头脸就像个猪的模样。”由于是首次,所以肖像描写直接为我们所了解的人物下了定义,直接将猪八戒定格在了“丑”上,这是全书中猪八戒留给我们最深刻的印象。 可见,肖像描写往往是定格一个人物的“排头兵”,它是我们对人物最初的了解,正因为是最初的,所以给我们留下印象最深,这就是他的价值所在。 三种描写交相辉映,随着唐僧四人西行的旅程,也逐渐完善着各式人物的形象塑造,使其读者平淡之余,颇有新奇;新奇之余,颇具紧张;紧张之余,又不乏“黑色幽默”式的顽劣调侃。与《三国演义》相对比,我们在阅读《西游记》之时才少了那要命的“见刘胜则喜,见曹胜则恨”的巨大情感反差。相比之下,《三国演义》中的人物形象有时塑造得太过极端,而《西游记》却恰到好处,点到为止。我们往往能够在极善中寻得一恶,又往往在极恶中寻得一善,将人物形象脱离繁琐的“绝对善恶观”,而推向更高的层次,也就是我们通常感觉到的“可爱”一面。这也是《西游记》在四大名著中最普及的主要原因之一。 [评语] 同学们在假期可能都有读一本名著写读书笔记的作业,我在这里选择了杨婕同学的读书笔记推荐给大家,她这篇文章最大的特点就是,有独创性并且能结合我们的课内语文知识来分析作品。从动作、语言、肖像描写三个方面为大家分析了《西游记》的人物形象塑造方法,分析细致举例生动。可以看出小作者是认真读了作品而且经过了深入的思考。我们写一篇读书笔记,切忌泛泛而谈,一定要在读中产生自己的个性体会,然后把这体会在读书笔记中记录整理出来。(指导教师:李硕棠)
|
来源:中国哲士网
教师学生家长 初一语文检测资料 备课考试教学
教育资料 初一寒假语文基础与课外文言阅读 文章
|
上一篇文章: 初一语文寒假课外阅读练习 |
下一篇文章: 初一寒假课外阅读练习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