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安塞腰鼓》学习要点及能力训练检测
|
查询初一语文检测的详细结果
|
一、文本分析 1.单元提示 人教版第四单元是文学艺术单元,体现出文化艺术的博大精深和非常鲜明的民族文化特色,可以开拓视野,接触到更多种类的优秀文化。同时这几篇文章都是直指心灵的文字,每一篇文章都清晰地、或直接或间接地表现出作者对生活中艺术的体验和感悟以及由此而触发的对人生的思考和认识。领略这一点是十分必要的,它可以使我们在学习中反思和进一步认识生命的力量和人生的价值,提高语文素养,为今后的阅读、欣赏、审美鉴赏打下基础。 在知识上,继续学习刻画人物的方法(动作描写、语言描写和周围环境对人物的烘托作用)了解描绘场面的方法。修辞方法的运用,详略的安排。了解一些文化艺术的相关知识。提升诵读水平。 在情感态度价值观上,尽可能的保持一颗童心,认同并热爱我们祖国丰富多彩的文化艺术。尽可能的体会并能追求高雅,有内涵有底蕴的艺术之美。 在过程与方法上。应该尽可能是开放式的,搜集大量的相关的阅读材料和相关的各种艺术的视频,开拓学生的眼界也就是开阔心胸。从写作方面上来说,第四单元依然可以从人物描写上做延续作细部的和深化的处理,根据文段做例子供学生在写作上模仿。(人教版第三单元全部是描写人物的文章,第五单元全是描写事情的文章。但是两个单元的相同之处都在于刻画展现人物的某种精神品质。所以,很可以集中的在写作上进行一些关于写人物的训练。
2.课文分析 安塞腰鼓渊源流长,距今已有千年历史。据有关资料记载,远古时代黄河流域各部落的男性,常用一中空之树杆包以羊皮,携于腰间,击之以驱赶野兽。后来,又用于报警和作战。到春秋战国时达到鼎盛,以秦国为最。以后各代多用于边塞守卫,击之以报警号令和助战。到了宋代,多用于边关。今天的安塞县,就是当年北宋与西夏国(今宁夏)的边界,为安定边塞方设“安塞县”,“安塞腰鼓”也因以得名。 刘成章在这篇文章里以铿锵磅礴的语言,张扬激荡的句式,瑰丽奇伟的想象,急促暴烈的节奏,用一个个宛如鼓槌的汉字,在那天地之间,雄浑厚重的黄土高原之上,为我们鼓荡起一场惊心动魄、惊天动地的安塞腰鼓,那生命滔滔的激流,仿佛汹涌的黄河夺路而出。展现了我们中华民族生生不息、澎湃激扬的活力。这样的文字充分展示了我中华文化的丰厚博大,充盈着生命的渲泄与活力,具有丰富的人文内涵,对学生精神的影响是深广的。同时,本文在写作上,内容与形式的高度统一,气势恢弘,有阳刚之美,具有极大的感染力和穿透力。 “安塞腰鼓表演起来有股能劲,挥槌有股蛮劲,跳跃有股虎劲,转身有股猛劲,全身使出一股牛劲,看了使人带劲,听了给人鼓劲,实实在在是劲!”本文是以“好一个安塞腰鼓!”为线索串构全文。从一片静谧和力量的蕴含开始,一个“看”字声震天地,文章用一连串排比、比喻层层递进,不断地渲染气势,壮阔豪放火烈的安塞腰鼓呈现给人一种视觉听觉以及精神的震撼。作者用“三个使人想起”让安塞腰鼓定格了时间和空间。 11—17段,这部分写的是鼓声,鼓声有什么特点?抓住“碰撞,四野长着酸枣树,冗杂,豪壮的抒情,严峻的思索,犁间翻起土浪,阵痛的发生和排解”这样的关键词可以感受到安塞腰鼓展现出来的劲:带着痛苦沉重,却又蕴涵着希望。延伸到西北大山里的老农民日复一日的过着面朝黄土背朝天的生活,日出而作,日落而息,有的人一辈子都走不出这深山。他们不感到痛苦和压抑吗?他们没有生命的渴望和激情吗?安塞腰鼓所表现出的劲实际上是西北汉子们生命力的释放。生活激情的释放。 18—22段和前面两部分相比多了一个“好一个黄土高原!”有什么深刻含义?找出值得品味的重点字词如“搏击、震撼、烧灼、存在、活跃、强盛。”仔细品读这样两个句子:“(1)它使你惊异于那农民衣着包裹的躯体,那消化着红豆角角老南瓜的躯体,居然可以释放出那么奇伟磅礴的能量!(2)多水的江南是易碎的玻璃,在那儿,打不得这样的腰鼓。”思考:过着贫困的生活的农民哪里来的这么大的能量?多水的江南为什么打不得这样的腰鼓?再想想黄土高原的自然地貌。土地贫瘠,水土流失。然而就是这片土地上诞生了华夏文明。再看“壶口瀑布一泻千里”的图片:人们为了要生存下去,与天斗,与地斗。与自然搏击。安塞腰鼓的劲之所以这样奇伟磅礴,正是一方水土养一方人。作者在这表达的什么情感呢?反复读“除了黄土高原,哪里再有这么厚这么厚”的土层啊!安塞腰鼓里所传达的“力量和劲”正是这方尽管贫瘠但却负载厚重文明的土地滋养。 22—25段又有了新的变化:好一个痛快了山河,蓬勃了想象力的安塞腰鼓!这段主要写的是舞姿,实际上也是对前三段的一个小结。安塞腰鼓的“劲”是人生命力的解放,是土地生命力的释放! 25—30段的感受,仍是从品评词语递进关系开始,从形体到思绪,思绪再飞升,痛苦和欢乐?生活和梦幻?摆脱和追求?因什么而痛苦,因什么而欢乐?生活与梦幻的各自含义?摆脱什么,追求什么?交织,旋转,凝聚,奔突,辐射,翻飞,升华,各个词的含义以及之间的关系?反复读这一小节,联系背景,1978年,因文革封闭了许多年的中国做出了一个重大决定:改革开放。引进外资技术,扩大出口贸易。改革开放给中国带来了生机。在这里,安塞腰鼓的“劲”又跃到了一个新的高度,它是一种新生力量的代表,安塞腰鼓将叩响沉睡的土地,使它焕发出生机!安塞腰鼓结局复归于静。用一句“远处一声渺远的鸡啼”以声写静,并且含蓄的表达了一种希望,一种东方的力量。 我们通过品读字词,再到品读段落,再回到整篇文章,能够看出:作者描写了一场安塞腰鼓的表演过程,借“好一个安塞腰鼓”串起本文的结构,使安塞腰鼓的“劲”时而激昂,时而低沉,时而高亢,时而奋起,构造出音乐般的回环曲折,安塞腰鼓的“劲”和人和土地融合在一起,敲出了生命的乐章。 破阵子 鼓擂云霞回荡 身腾尘土飞扬 近山远水相映衬 笑语欢声人海茫 高原好个狂 龙翔云天亢奋 狮舞高原轩昂 谁把阳刚豪放舞 扭出黄河一曲长 赳赳安塞郎
二、能力训练检测 1.给加粗字注音。 瞳仁( ) 亢奋( ) 羁绊( ) 山崖( ) 冗杂( ) 烧灼( ) 磅礴( )( ) 淋漓( )( ) 戛然( ) 闭塞( ) 束缚( )
2.按课文内容填空,体会用词的妙处。 后生们的胳膊、腿、全身,有力地搏击着,( )地搏击着,( )地搏击着。它( )着你,( )着你,( )着你。它使你从来没有如此( )地感受到生命的存在、活跃和强盛。它使你( )于那农民衣着包裹着的躯体,那( )着红豆角角老南瓜的躯体,居然可以( )出那么奇伟磅礴的能量!
(一) 他们的身后是一片高粱地。他们朴实得就像那片高粱。 咝溜溜的南风吹动了高粱叶子,也吹动了他们的衣衫。 他们的神情沉稳而安静。紧贴在他们身体一侧的腰鼓,呆呆地,似乎从来不曾响过。 但是: 看!一一
1.文中画横线的一个句子用什么修辞方法?写出了后生们的什么特点?
2.文中为什么要写“他们的神情沉稳而安静。紧贴在他们身体一侧的腰鼓,呆呆地,似乎从来不曾响过”?
(二) 一捶起来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百十个斜背响鼓的后生,如百十块被强震不断击起的石头,狂舞在你的面前。骤雨一样,是急促的鼓点;旋风一样,是飞扬的流苏;乱蛙一样,是蹦跳的脚步;火花一样,是闪射的瞳仁;斗虎一样,是强健的风姿。黄土高原上,爆出一场多么壮阔、多么豪放多么火烈的舞蹈哇一一安塞腰鼓!
1.把下列句子依次填入文中横线,正确顺序是________。 A.忘情了 B.没命了 C.发狠了
2.用文中的词语概括安塞腰鼓的特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 每一个舞姿都充满了力量。每一个舞姿都呼呼作响。每一个都是光和影的匆匆变幻。每一个舞姿都使人战栗在浓烈的艺术享受中,使人叹为观止。 好一个痛快了山河、蓬勃了想像力的安塞腰鼓! 愈捶愈烈!形体成了沉重而又纷飞的思绪! 愈捶愈烈!思绪中不存在任何隐秘! 愈捶愈烈!痛苦和欢乐,生活和梦幻,摆脱和追求,都在这舞姿和鼓点中,交织!旋转!凝聚!奔突!辐射!翻飞!升华!人,成了茫茫一片;声,成了茫茫一片…… 当它戛然而止的时候世界出奇的寂静,以至使人感到对它十分陌生了。 简直像来到另一个星球。 耳畔是一声渺远的鸡啼。
1.第1段一共4个句子从哪三个角度描写舞姿?
2.作者用了什么写作手法来突出腰鼓“戛然而止”时的感受?
附参考答案 1.tóng kàng jī yá rǒng zhuó páng bó lín lí jiá sè shù 2.疾速 大起大落 震撼 烧灼 威逼 鲜明 惊异 消化 释放 (一) 1.比喻。朴实沉静的特点。 2.动静相称,对比鲜明,人和鼓的沉静为下文的火烈蓄势。 (二) 1.CAB 2.壮阔、豪放、火烈 (三) 1.从视觉、听觉、感受三个角度描写 2.对比的手法,以静衬动。
作文推荐 她影响了我 初一(7)夏旭阳 迈着小巧而又胆怯的步子,我迈上了那今生第一次登上的舞台。炽热的灯光扎在脸上,心肌的搏动震荡着我的耳膜,看着台下的全校师生——我怔住了。 这个机会是刘老师给我的。她是我小学的大队辅导员,身材偏瘦,年轻漂亮,大卷的长发伴随着她那可亲的笑容。第一次见她时,是在她的办公室里,她说想让我在开学典礼时发言,并交给了我一张注满拼音的发言稿。我当时既兴奋又紧张,是啊,这是我第一次上台。 没错,是第一次。我依旧愣在台上,不知所措,溜圆的眼珠慌乱地在眼皮下打转,扫视着台下那一双双几乎不眨的眼睛,这使我更紧张了,脑海中一片空白,手中的发言稿伴随着身躯一同抖动着。这时,我看到台下那双相识过的笑容——是刘老师那可亲的笑容。她挑动着那红润的嘴唇,似乎摆着口型。这时我才反应过来要看稿子,于是紧张地将它拿起。我再次将目光投向台下。“加油!”——这是我从刘老师那里获取到的信息。我勇敢地张开了小嘴,大声读着那练了很多遍的稿子。 发言结束了,还算比较成功。来到台下,第一个接到的,便是刘老师那充满鼓励的拥抱。 从那以后,刘老师给了我更多的上台的机会,我的舞台经验也逐渐被培养出来,在这过程中,刘老师的每一次鼓励,每一次指导都令我难忘。 这无疑影响了我的一生。通过锻炼,我的各方面能力也有了很大提高。台上的沉着让我处事冷静,台上的落落大方让我在日常学习生活中充满自信。我也因此拿了不少奖,并当上了大队长,这些都是刘老师给予我的。毕业后,我考上了四中,这也与刘老师对我能力的锻炼有着很大关系,我也会带着她的帮助和鼓励走得更远!
[评语] 考场文最重要的是审题。“她影响了我”首先划分关键词,“她”无疑最重要,整个文章对“她”的描绘应当最多的。但是“影响了我”也要在文章中体现。“影响”不但要写出内心的触动,也要写出自己的改变。本文作者从一次上台发言起笔,巧妙自然地引出恩师,反复描写我在这次表现里老师起到的作用,以及对自己今后生活得影响,不失为一篇对文题把握准确的文章。(指导教师:张蓉芳)
|
来源:中国哲士网
教师学生家长 初一语文检测资料 备课考试教学
教育资料 《安塞腰鼓》学习要点及能力训练检测 文章
|
上一篇文章: 初一寒假语文综合测试 |
下一篇文章: 语文试卷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