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学习要点 1.关于作者及题解 鲁迅(1881~1936年)中国现代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和革命家。原名周树人,字豫才。浙江绍兴人。 《朝花夕拾》是一部散文集,共收集了十篇文章,大部分都是作者回忆自己童年、少年时代生活的。写这些文章时鲁迅先生已经40多岁了,这本散文集题名为《朝花夕拾》,意思是早上的花到晚上才拾取。《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是一篇回忆童年生活的优美散文,写于1926年9月18日,当时鲁迅先生正在厦门大学任教。百草园,绍兴城内鲁迅家房屋后面的园子。三味书屋,在鲁迅家附近,鲁迅小时候(12岁到17岁)在这里读书。
2.基础字词: 生词: 确凿záo 菜畦qí 桑葚shèn 轻捷jié 油蛉líng 斑蝥máo 缠络chán 攒cuán 珊瑚shān hú 豁huō 敛liǎn 脑髓suǐ 陌生mò 人迹罕至hǎn 觅食mì 竹筛 shāi 秕谷bǐ 人声鼎沸dǐng 系jì 传授shòu 书塾shú 渊博yuān 蟋蟀shuài 宿儒rú 蝉蜕tuì 窦dòu 厥土jué 拗ǎo 倜傥tì tǎng 金叵罗pǒ 盔甲kuī 绣像xiù 锡箔xī bó
解释词语: 1.轻捷:轻快。 2.机关:这里是秘密的意思。 3.鉴赏:鉴定和欣赏。 4.攒:凑在一块儿。 5.人声鼎沸:形容人声喧闹。 6.确凿:确实。 7.方正:正派。
鲁迅先生诗词积累:
《自题小像》 灵台无计逃神矢,风雨如磐暗故园。寄意寒星荃不察,我以我血荐轩辕。
《自 嘲》 运交华盖欲何求?未敢翻身已碰头。破帽遮颜过闹市,漏船载酒泛中流。 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躲进小楼成一统,管他冬夏与春秋。
3.课文内容解读: 作者认为在百草园中生活有无穷的乐趣,三味书屋的生活也是充满新奇新鲜的读书乐趣的。作者先从百草园生活写起,点出那里曾经是“我的乐园”。写了三件事:有趣的动植物、神奇的传说、雪地捕鸟。第2自然段是文章写景的精彩之处。描写了百草园的景物和作者童年生活的情趣。处处表现了儿童好奇、求知的心理特征和对大自然的热爱。在本段要注意学习作者写景的基本原则和常用手法。用一个过渡段(9),巧妙地将自己的百草园生活过渡到了随先生读书的学习生涯。这是一种自然的成长,固然充满对童年生活的怀恋,但是成长带来的欣喜也即将在下文展开。 鲁迅曾经在三味书屋生活了7年,他对当年三味书屋的陈设记忆犹新,对老师和“和蔼”、自己的“恭敬”历历在目,从中不难体会到他对这段生活的深情。这一部分,作者选取了几个片段(行礼——问“怪哉”——到后园玩——读书场面——用纸糊的盔甲做戏、画画),真实生动地再现了三味书屋读书生活的若干侧面。从先生来说,一是知识渊博,但拒绝回答“怪哉”一类的问题;二是教学认真,读书很投入,但不太束缚也基本上不体罚学生,有种难得的宽容。从学生来说,一是敬慕老师的渊博,喜欢提问,愿意了解新知;二是一有机会便跑出去玩,寻找读书以外的乐趣;三是趁老师读书入神,在座位上做各种游戏、画画儿等。从这几个片段不难看出,当时的私塾教育并不像我们想象的那么严厉,孩子们还是有相当多的自由的。儿童时代的鲁迅,正是在玩中成长,对知识进行追求的。整个文章表现了作者童年时代天真、幼稚、欢乐的心理。 篇章结构:
4.难点解析: 关于主题的理解。大家可以参考书后“研讨与练习”第一题的第3问,关于文章作者感情的说法,其中第一种认为“用百草园的自由快乐衬托三味书屋的枯燥无味,揭露和批判封建腐朽、脱离儿童实际的私塾教育。”这种说法是六七十年代的比较偏颇的政治批判性说法。第二种“用百草园的自由快乐同三味书屋的枯燥无味作对比,表现了儿童热爱大自然、喜欢自由快乐生活的心理,同时对束缚儿童身心发展的封建教育表示不满。”我们也很容易从课文中找到反证,三味书屋的几个读书生活片段非但不是枯燥无味,反而充满了求知的乐趣,与同窗一起玩耍的乐趣,同时受到宽容博学的先生的潜移默化,学业进步也非常快(16自然段),这里并没有枯燥与不满。第三种说法“通过对百草园和三味书屋的回忆,表现作者儿童时代对自然的热爱,对知识的追求,以及天真、幼稚、欢乐的心理。”最易为现在的人们接受,最为合理,但是在读书过程中不要进行贴标签式的解读,要回归文章本身。无论你支持哪种说法,都应该从课文本身出发,找到支持你观点的依据,言之成理均可。
二、能力训练检测 1.给加点的字注音。 确凿( ) 脑髓( ) 骊歌( ) 蝉蜕( ) 本课重点多音字注音组词。 折 系 露
2.根据拼音写汉字。 ①那金光也就飞回来,liǎn( )在盒子里。 ②拍雪人和塑雪罗汉需要人们jiàn( )赏。 ③他又转过脸来叮zhǔ( )我。 ④他处处挨啄,被排挤,被shàn( )笑。
3.《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选自________,这是________的一本________集,你还学过或看过这位作家的哪些作品,请你写出两篇(部)________、________。 鲁迅本名________,浙江________人,伟大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仿写: 不必说碧绿的菜畦,光滑的石井栏,高大的皂荚树,紫红的桑葚;也不必说鸣蝉在树叶里长吟,肥胖的黄蜂伏在菜花上,轻捷的叫天子(云雀)忽然从草间直窜向云霄里去了。单是周围短短的泥墙根一带,就有无限趣味。
5.阅读课文第二自然段回答问题: (1)写景物有恰当的顺序,会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本段也如此。根据选文内容填空。 “不必说”“也不必说”是由低处到________,由植物到________,由静景到________;“不必说”“也不必说”“单是”是由整体到________,又由动物到________。 (2)调动所有感官,多角度的写景,加上恰当的用词,能使文章生动、精彩。本段写景作者便是多角度的写景,根据内容举例填空。(每空至少举一个例) 视觉: 听觉: 味觉: 触觉: (3)从文中找出运用下列修辞手法的句子。 比喻: 拟人: 排比:
6.阅读“雪天捕鸟”段落,回答问题: (1)在写“雪天捕鸟”时,作者用了哪些动词生动再现了捕鸟过程? (2)这部分写百草园的冬天,以无味作反衬,而后写下雪带来的乐趣,这种写法是________,在表达方式上主要运用了________的方法。 (3)捕鸟的条件是什么?(用原文回答)
附参考答案 1.záo suǐ lí tuì 多音字组词略 2.敛,鉴,嘱,讪 3.《朝花夕拾》,鲁迅,(回忆)散文,《风筝》《社戏》《呐喊》《彷徨》等;周树人 绍兴 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 4. 举例:不必说茂盛的草丛,护坡上覆满的爬山虎,映水嫩绿的垂柳;也不必说高傲的花喜鹊,草丛中跳跃的蚂蚱,唧唧喳喳叫个不停的演讲者(麻雀)。单是草丛中的一条土路,就是一个充满生命的城市。你蹲下,扒开杂草,你会发现沿小道边上的草茎下有着细微颗粒堆成的出入口……——许页颜 不必说纤弱的文竹,古老的石碑,深深嵌入树中的铜铃,高大的杨树;也不必说爬山虎缠绕在长廊上,紫藤萝开得正旺盛,苔藓也愈加葱绿了。单是面前平常无奇的一片草丛,就有无限趣味。——李子卓 不必说那深密的小树林,蜿蜒的青石板路,高大的杉树,紫红的浆果;也不必说喜鹊在树端鸣叫,孱弱的蜜蜂落在沾着露水的新叶上,蛰伏了一冬天的甲虫慢慢地苏醒过来。单是那曾开满蔷薇花的园子一角,就有无限的趣味。——万中一 5. (1)高处,动物,动景,部分,植物。 (2)视觉 碧绿的菜畦 紫红的桑葚 听觉 鸣蝉在树叶里长吟 味觉 又酸又甜,色味都比桑葚要好得远 触觉 倘若用手指按住它的脊梁 (3)比喻:像小珊瑚珠攒成的小球 拟人:油蛉在这里低唱,蟋蟀们在这里弹琴。排比:……碧绿的菜畦,光滑的石井栏,高大的皂荚树,紫红的桑葚…… 6. (1)扫开 露出 支起 撒 系 牵 拉 罩 (2)欲扬先抑 描写、记叙 (3)总须积雪盖了地面一两天,鸟雀们久已无处觅食的时候才好。
作文题: 亲爱的同学们,还记得作家莫顿·亨特在课文《走一步,再走一步》中总结出的战胜困难的方法吗?在人生路上,我们要学会把大的困难分解成一个个小的困难,然后认认真真地去一个个解决这些困难,不要被最终的目标所吓倒,要相信,通过努力,我们一定会成功。在生活中,我们每个人都可能遇到困难,你遇到过什么困难?最终又是怎样战胜困难的,从中有什么值得总结的经验教训呢?请把“战胜________”的题目补充完整,通过一件具体的事情生动地记叙你“战胜________”的经历,写出你的真实感受或阐明你从中受到的启迪。 要求: 1.请将题目补充完整后写在作文纸第一行的恰当的位置。 2.写成不少于600字的记叙文。 3.文中不要出现你所在学校、班级的师生的真实姓名。
战胜畏难情绪 初一(4)默祎宁
生活中,我们常常遇到困难,当我们感到无法克服这些困难时,就会产生畏难情绪。虽说畏难情绪很可怕,但当你真正战胜它时,就会取得最终的胜利并收获无比的喜悦。我就曾有过这样的经历。 上初中后,体育老师宣布考试中有一项是跳双摇,跳十个双摇算过关。我听了这个消息后,真是急坏了:我向来不会跳双摇,这可怎么办?唉,没办法,只能练!于是,我找来班中的“双摇高手”,让她做示范给我看。只见她高高地跳起来,双手使劲地抡绳子,很轻松便跳过去了。我迫不及待地要试一下,于是拿起绳子,学着“高手”的样子,用力向上一蹦,双手用最快的速度抡起绳子,落地,看看绳子,没有跳过。一遍遍尝试,终于跳过了一个,我高兴极了,试了几次,都跳过了。 现在解决了一个问题,可还有另一个:我没法把双摇连起来跳,这样可不行。我继续练习:把绳子放在到身后,抬脚跟,高高地跳起,迅速抡绳子,落地,重复刚才的过程,可这次,却怎么也跳不过去。动作重复了一遍又一遍,直到额头、鼻尖上冒出了汗珠,直到两腿如灌铅般沉重,直到双手累得拿不起绳子,直到两眼前冒金星、头晕目眩,我始终都没能跳过两个连续的双摇。我的决心动摇了,我害怕,我怀疑:双摇那么难,我肯定不能跳好。我要不然开始休息吧!我产生了畏难情绪,认为自己不可能跳好,也不愿练习。就在这里,平日在书上看的许多名人故事映入脑海:在不经意间解决两千年悬案的数学王子高斯,曾说过“让信念先跳过去”的撑杆跳沙皇布勃卡,发誓“我想赢,我一定能赢”的钢铁大王卡耐基。这一个个生动的事例,告诉了我:困难并不可怕,要努力去战胜它。我重树信心,向高手学习,发现了自己的弱点,进行了改正。我发现:在跳双摇时不能腿抬太高,否则会影响落地效果。于是,我又进行了几次练习,调整抬腿高度,终于可以连续跳双摇了。看着抡起的绳子划过一条条美丽的弧线,我开心极了。 现在,我战胜了畏难情绪,通过了双摇考试。这次难忘的经历,让我明白了:当困难来临时,不要退缩,不要恐惧,战胜畏难情绪,才能取得胜利。
[评语] 这篇习作是09年1月期末考试的一篇考场作文,大家在完成考场作文的时候要特别注意审题,对提示语和要求都要重点把握。提示语中要大家写出“你遇到过什么困难?最终又是怎样战胜困难的,从中有什么值得总结的经验教训呢?”并且联系学过的课文,通过一件具体的事情生动地记叙出来。要求中还要大家写清文题,注意公平性原则,不要写上自己的学校和真实姓名,字数要达到标准,这些都是我们在审题中需要注意的。默祎宁同学这篇习作,写了一件自己通过一步步努力,终于战胜了不会跳“双摇”的困难的事情,具体生动、条理清晰,在行文中还能联系自己平时的一些阅读积累,体现了良好的语文素养。(指导教师:李硕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