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斜塔上的实验教案
|
教学目的: 1、理清文章思路,理解本文巧妙的构思和记叙描写相结合的写法,体会本文的巧妙构思。 2、学习伽利略不轻信权威,坚持用实验来检验理论的科学思想以及勇于创新、甘为科学奉献终身的精神。 教学重点难点: 1、体会巧妙的文章构思。 通过理清文章思路的方法,让学生明白,写人物传记的文章也可以根据内容的需要不采用时间顺序来写,而是从怎样能更好地表现人物的精神品格入手,更具体清晰地感受人物风采。 2、品味文章准确的语言。 一篇优秀的文章一定得力于富有表现力的准确的语言。本文语言虽朴质无华,但词句的运用是到位的,因此有必要引导学生借助语言感悟,体会人物传记的人物魅力。 教时安排: 二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 情境导入 大千世界,充满着神奇和奥秘,很普通的自然现象中往往蕴含着永恒的规律,牛顿从苹果落地中得到启示发现了万有引力,瓦特从沸腾的茶水壶中得到启示发明了蒸汽机,今天,我们来观看个小实验,看看同学们能否发现其中的规律。 提问:这是两个铁球,一大一小,当它们同时从同一高度落下时,哪个球会先落地呢? 幻灯片1演示: (学生回答:同时落地) 其实,四百多年前,一位年轻人曾经在意大利著名建筑比萨斜塔上做过这个实验,后人称这个实验为“著名的斜塔实验”。这个年轻人是谁呢? (学生回答:伽利略) 能介绍一下你所了解的伽利略吗? (学生介绍:略) 幻灯片2走近伽利略:伽利略简单介绍 伽利略(1564—1642)意大利物理学家、天文学家。主张研究自然界必须进行系统的观察和实验。通过多次反复实验研究,他推翻了被当时人们奉为权威的亚里士多德的“物体落下的速度和重量成正比”的学说,发现了自由落体定律。他还发现了物体的惯性定律、摆振动的等时性、抛体运动规律,并确定了伽利略相对性原理。他还是利用望远镜观察天体取得大量成果的第一人。他的发现有力地证明了哥白尼的日心说。后因支持和发展日心说,而遭到罗马教廷的管制。在他死后300多年,罗马教廷最终宣布取消对伽利略的审判,伽利略得到平反。 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课文《斜塔上的实验》,进一步了解这位伟大的科学家身上所具有的精神和品质。 (二)出示目标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希望同学们能达成以下两个阅读目标: 幻灯片3示目标 1、理清课文内容及结构。 2、体会语言的丰富内涵。 3、理解和学习伽利略追求真理的可贵精神。 (三)阅读感知 幻灯片4阅读感知 请同学们仔细阅读课文,思考下列问题: 1、简要概括伽利略的两大发现。 可以这样概括: ①伽利略发现自然节奏原则。(摆动实验) ②伽利略发现自由落体定律。(物体落地实验) 2、认识伽利略,按照句式回答。 读《斜塔上的实验》,我知道了 的伽利略。从文中的“ ”可以看出。 提示:紧紧结合文中相关的段落或语句,加以分析。(强调学生的主体阅读) 如:善于观察、勇于发现、善于创新、观察敏锐、实践探索精神。 “他将每一事物都放在自己的感官和思索的考察之下。”通过实践来检验真理的不断探索,不断创新的精神。 不轻易相信权威,不迷信权威,敢于挑战权威,勇于打破神圣。 不怕威胁、勇于探索、注重实践、不迷信权威、热爱科学的科学家。 范例: (1)有些教授也骂得他狗血喷头,这个不知天高地厚的后生小子想要干什么? 分析:“也”和“骂”说明学生们对老师是如此,连教授,有思想的人也对伽利略的做法持坚决反对态度,“狗血喷头”说明骂得很凶。“天高地厚”指事物的复杂性,“不知天高地厚”说明在这些人的心目中,伽利略是个天真无知的人,这些词都是贬义,表明伽利略当时所面对的反对势力之巨大。 (2)表演的地点在比萨斜塔,教授们穿着他们的紫色丝绒长袍,整队走到塔前,学生们和镇上的人则走在这些人的前面,大家吵吵嚷嚷,兴高采烈,准备看伽利略出洋相,对他的人品宣判死刑。 分析:“表演”说明对伽利略来说这只是一次公开演示,从另一侧面反映伽利略很有信心,这已不是一次实验。教授们穿着长袍反映了他们对这件事的郑重,从另一侧面可以看出他们想看看伽利略会在这具有代表性的建筑——比萨斜塔上做出怎样荒唐的“游戏”,学生“不客气地嘲笑”使得他们最想看到这个可笑的老师会怎样出丑。 (3)他的目的是重新检验亚里士多德有关科学的学说,而不是把这些学说当作福音真理来接受,他发现真理的道路,不是靠背诵亚里士多德的著作,而是通过学习大自然这本宝书。 分析: “重新检验”说明是再次检验,也反映了以前有人检验过,但没能推翻亚里士多德的结论,说明伽利略不是把前人的结论当作真理,而是要用实验去证明。反映了伽利略注重实验、实践,不迷信权威的精神。 (4)伽利略拒绝停止他的实验,伽利略乐于接受这个挑战。 分析: “拒绝”说明伽利略的坚持,“乐于”说明伽利略愿意用实验来证明自己的 第二课时 (四)探究问题 幻灯片5究问题 本文处处在写伽利略这个人物,并且本文是一篇人物传记。那么,能否把课文的题目直接可以改为《伽利略传》?有人还另拟了两个标题——《追求真理的道路》、《学习“大自然这本宝书”》你认为哪个标题好,为什么? (注意:从文章巧妙的构思着手。这和普通的人物传记按时间顺序写作有什么不同) 小组讨论,师生交流。 明确:这和普通的人物传记按时间顺序写作不同。文章构思巧妙。 总结:全文是按照“摆动挂灯的启示——学生和孩提时代的经历——比萨斜塔上的实验”的思路展开的。 课文首先描写了伽利略发现摆动规律的经过,这是倒叙手法的运用,引人入胜,一下子抓住了读者的心。然后略写伽利略孩童和学生时代的情况。接着再重点写伽利略发现自由落体定律的情况。 这样构思全文不仅使读者清楚地了解到伽利略的生平和两个重大发现。而且读来感到波澜起伏,兴趣盎然。 〖问题一〗伽利略一生做了许多的实验,为什么只重点展示这两个实验? 〖问题二〗为什么只用“斜塔上的实验”来做标题? (1)这两个实验都能体现伽利略的科学精神,只是侧重点有所不同。 发现自然节奏的原则,侧重于展现伽利略“将每一事物都放在自己的感官和思索的考察之下”和通过实验来验证猜想的探索和创新精神。 斜塔上的实验,则侧重于表现他坚信实践是检验真理的标准的科学思想,和不轻易相信权威、不怕威胁的探索精神和创新精神 (2)两个实验对于以后人们的生活和科学研究也有着深远的影响。如自然节奏的原则在今天已经得到广泛的运用;斜塔上的实验,让人们对亚里士多德的理论开始了重新的审视,推动了科学的发展。 (3)斜塔上的实验是伽利对亚里士多德理论的一次公开挑战,是伽利略一生最重大的发现,用它作为标题能够集中体现他不轻易相信权威的科学精神和献身科学的大无畏精神。 (教学提示:问题由浅入深,教师应引导学生逐层深入,逐个解决。在“构思巧妙在何处?”这一问题上,可引导同学们自由探讨,各抒己见,鼓励他们说出自己的独特见解。) (五)语言品味幻灯片6语言品味 研读课文,找出你认为表现力最强的词语、句子,并勾画出来,分析好在哪里。 (教师指导学生找出) 1、一个教堂司事,刚注满一盏从教堂顶上悬挂下来的油灯,漫不经心地让它在空中来回摆动。 (“漫不经心”表明教堂司事的随随便便,不把油灯的来回摆动放在心上。可以更好凸现伽利略能在人们认为平常的现象中发现问题。) 2、突然,他跳起身来,这一举动使其他礼拜者大为惊讶。 (“跳”字写出灵感来临时他的兴奋、激动的心情。) 3、他一到家,就找来两根同样长的绳索,各坠上一块重量相同的铅块,将两条绳索分别系在不同的厅柱上,准备做他的实验。 (“一……就”表明他动作迅速,着急进行实验的心情。“同样长”“相同的”“不同的”这几个词语准确写出了伽利略做实验的过程,体现了语言的准确性。) 4、大家吵吵嚷嚷,兴高采烈,准备看伽利略出洋相,对他的人品宣判死刑。 大家先是一阵嘲弄的哄笑——随之是大吃一惊的窃窃私语。 (“吵吵嚷嚷,兴高采烈,”说明议论之声很多,大家兴致很高,神采飞扬。当实验进行时,人们的态度从一阵“哄笑”到大吃一惊的“窃窃私语”反映了他们愿望的破灭以及破灭时的惶恐。) 5、两个重量不同的铅球,同时从塔顶下落,同时越过空中,同时落到地上。 (三个“同时”的运用表明伽利略比萨斜塔实验的成功,用实验论证了他的理论的正确。) (六)布置作业 其实在科学发展史上像伽利略这样的科学家有很多,你最喜欢的科学家是谁呢?请同学们尝试搜集科学家的资料做一份读书卡片。 (七)总结 科学的灵感,决不是坐等可以等来的。如果说,科学上的发现有什么偶然的机遇的话,那么这种“偶然的机遇”只能给那些学有素养的人,给那些善于独立思考的人,给那些具有锲而不舍精神的人,而不会给懒汉。——华罗庚(中国) 板书设计: 伽利略的两大发现: ①伽利略发现自然节奏原则。(摆动实验) ②伽利略发现自由落体定律。(物体落地实验) 伽利略的科学精神: 通过实践来检验真理的不断探索,不断创新的精神。 不轻易相信权威,不迷信权威,敢于挑战权威
|
来源:中国哲士网
中小学语文教学 爱莲说教案,教学设计 参考资料,课文
作品斜塔上的实验教案原文赏析
|
上一篇文章: 济南的冬天教案 苏教版 |
下一篇文章: 皇帝的新装教案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