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读周敦颐的《爱莲说》心情起伏难平。很多人都喜欢这篇文章的**之处,喜欢那句:“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是啊,荷花--不只是因为她拥有骄人的容貌让很多人喜欢她,赞誉她,更重要的是她那种“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的高贵品格来吸引更多人爱慕她,赞赏她。这也许是周敦颐写这篇文章的用意之处。其实人各有各自的理解能力,再读这篇文章我却偏偏喜欢上了那句:“中通外直,不蔓不枝”。荷花的茎中间贯通,外形挺直,不牵牵连连,不枝枝节节的但她却努力顽强的生长着,没有一种“大树底下好乘凉的感觉,而是靠自己高贵的品格,媚人的外表来尽显自己的美丽妖娆的。
记得最初喜欢荷花还是从杨万里的那首《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来了解荷花之美的。“毕竟西湖六月中,风光不与四时同。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读罢此诗向往杭州,向往西湖,更向往六月荷花点缀的西湖景色。时至今日我依然没有去过西湖,但是却多么真切的了解了荷花,尽享荷花之美。
只记得很小的时候却不记得是哪年的盛夏我家后院的河塘里突然有了荷花,那粉红色的花朵上都由十六个花瓣组成,看上去与众不同。我喜欢放学后坐在河塘边静静的观赏荷花的美丽,贪婪的吸允荷花及荷叶的清香。“蝉噪林逾静,鸟鸣山更幽。”我真的感觉周围静极了。我默默的观赏荷花,那嫩绿的叶,媚人的粉红花朵把整个荷塘打扮得那么妖娆那么神秘。也许是奶奶杜撰的那个《荷花仙子的故事》把我吓住的缘故吧!我对荷花只远观而不敢亵玩焉,我怕被荷花仙子那双纤纤玉手把我拽去。我只静静的观赏,一阵清风吹过,把我从沉思中惊醒,一种伤感的意境顿袭我的心头,只见一瓣凋零的荷花慢慢的漂入河水,那种不屈不挠那种不卑不亢的神情让我心生爱怜,荷花的美不仅仅是在于她外表的妖娆更重要的在于她的品格魅力,她的凋谢都是那么与众不同,她是慢慢的从上往下飘落然后慢慢的舒卷自己美丽的身躯,借着水中的倒影来欣赏自己的美丽,最后接触河面,瞬间与河水合二为一,像一只只小船漂在水中,让人浮想联翩沉思无尽,就连即将逝去的瞬间还是把自己最美好的一切都展现给人类,过去有人悟出荷花很多媚人之处,可是有谁还能悟出荷花的奉献精神呢?是文人,是当代的文人。过去也曾有人悟出:“池花对影落,沙鸟带声飞”·····
那天我和奶奶在月光如水的夜晚坐在荷塘边,借着轻柔的月光吸允着荷花的清新和芳香,我忽然问奶奶一个问题:“奶奶,荷塘里怎会有荷花呢?也没人种荷花啊?”我天真的小脸,稚嫩的眼神勾起奶奶编故事的兴趣,她依然在月光下继续杜撰她的《荷花仙子的故事》我不知道那个故事是真还是假,只知道那是奶奶的情思凝结,如果奶奶识字我想奶奶一定是个天才的作家。从奶奶深邃的眼神里我懂得了荷花的真正魅力,也更深刻的了解了荷花。荷花有一种顽强的奉献精神,她的生命力极其的旺盛,这是神奇造物主怎样的造物之功呢?我不得而知。但是,她拥有震撼人心的顽强生命力还有那自强不息的精神让人懂得什么是真正的生命之美,什么是无与伦比的生命之美。
“····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静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依然是我对荷花的赞赏之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