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莲说》
[教学分析]:
本文是北宋哲学家周敦颐写的一篇以议论为主的文章,旨在托“莲”以表达自己不慕名利,洁身自好的生活态度,同时也讽喻当时追名逐利,趋炎附势的世风。文章主要引导学生把握 “莲”的形象,进而领略其内在的气质,知晓其象征意义。
[设计理念]:
以“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指导教学,以“任务驱动”引导学生主动学习,按照多元智能组合设计教学情境,设计四大板块,拓展文言学习和运用,展现新教学理念。
[教学目标]:
1、朗读、背诵《爱莲说》,并把握词、语句,疏通文意。
2、学习本文托物言志和衬托的手法。
3、背诵课文,掌握背诵文言技巧。
4、学习莲花高洁的品质,培养“出淤泥而不染”的良好的道德品质。
[教学重难点]:
本文托物言志和衬托的手法。
[教学方法]:
1、诵读与品析。
2、自主、合作、探究。
[教学流程]:
一、情景导入:
1999年澳门回归祖国,它的区徽主要以什么作图案?你认为这样设计的理由什么? (学生回答,教师明确)
①、它的区徽主要以荷花作图案,因为澳门的地形宛如一朵出水芙蓉。
②、澳门长期沦为葡萄牙的殖民地,受外族管制,但澳门人民时刻没有忘记自己的根,宛如荷花一般,志趣高洁。
同学们知道,春有桃花、夏有莲花、秋有菊花、冬有梅花。澳门人民之所以用莲花作为区徽的图案,由此看来,荷花在澳门人民心目中有不凡的意义。 对莲的这种认识自古就有,那么,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篇古人颂莲言志的短文 ——《爱莲说》(板书课题)
二、教师引导,学生合作探究:课堂结构(四大板块)
第一板块:点读课文,理解字词句段。
1、 要求学生“点”着课文课下注解及,逐字逐句地读通课文,读懂意思。
2、 以四人为一小组,互相讨论,共同翻译字词句。
3、学生质疑,相互解答,教师引导。
第二板块:诵读课文,说句式语言特点。
1、 学生听课文录音,要求重点听语音语气语调。
2、 学生对照课文录音,自由诵读课文两遍。
第三板块:品读课文,理解课文运用手法。
(一)借物喻人
1、 教师要求学生从课文中找出描写莲花的语句(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不可亵玩焉。)
2、 教师要求学生说说这些句子从哪些方面来描写莲、赞莲的?
学生可能说生长环境、品质、形态等方面。
教师点拨:这些语句对莲花作了生动逼真,尽善尽美的描绘,揭示了莲纯洁、高尚、正直、刚强、清濂、庄重的特点,充分表现了作者对莲花的倾慕之情。
3、 教师启发:联系下段中的“莲,花之君子者也”、“莲之爱,同予者何人”两句,你们觉得作者仅仅只是在描写莲,赞美莲吗?(当然不是,写花就是写人,咏花就是咏志。这七个分句句句写花,又句句写人,这种手法叫借物喻人。)
4、 教师要求学生用“‘───────’一句比喻君子的──────”句式具体说说借物喻人的用法。如“出淤泥而不染”一句比喻君子在恶劣的环境中不为世俗所污;“濯清涟而不妖”一句比喻君子在优越的环境中不媚于世;“中通外直”一句比喻君子内心通达,行为正直;“不蔓不枝”一句比喻君子性格正直,纯正无邪;“香远益清”比喻君子美德布于四方,声名远扬;“亭亭净植”一句比喻君子卓然挺立,坚守节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一句比喻君子端庄严肃,被人敬仰。
(二)对比烘托手法
1、 教师提示:文章的题目是“爱莲说”,作者以莲花为歌颂对象,却几次提到了菊花、牡丹,作者的用意是什么?
2、 学生读课文中有关菊花、牡丹的句子后说用意:①开头以“陶渊明爱菊,世人爱牡丹”引出“予独爱莲”的主旨。②作者以菊的隐逸,牡丹的富贵衬托莲的高洁。③结尾由三种花写到三种人:爱菊者少,爱莲者更少,而爱牡丹者很多。以此感叹社会上真隐士少,有道德的人更少,而爱富贵的人很多。
3、 教师小结:文章通篇以菊花为旁衬,以牡丹为反衬,突出莲花傲然不俗,超脱卓群的品性,表现了作者守身如玉的生活态度。
第四板块:背读课文,说背诵文言技巧。
让二至三名优秀学生当堂背诵,然后结合本篇课文,说说背诵文言文的技巧。(学生总结:根据语气语调背;根据表达方式背;根据音韵节律背;根据邻头字句背等等。)只要方法可行,教师充分肯定,以总结背诵文言文的经验方法。
三、课堂总结,提升思想。
1.学生总结:
(我们学完了周墩颐的这篇千古传诵之作。你有哪些收获呢? )
(1)可以从中学习莲花高洁脱俗、正直纯真的品格。
(2)写作学习托莲花抒情言志及衬托、对比手法的运用
2.教师总结:
同学们, 周敦颐盛赞莲花为君子,当然有独家的见解和他所处时代的特点,但他表现出的对贪慕富贵的鄙弃,对高洁志行的推崇,至今仍对我们有积极的教育意义。我们应保持高尚的情操,做像莲一样正直的人。
四、小试牛刀:
1、填空。
①本文用来比喻君子既不与世俗同流合污,又不孤高自傲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而最能概括莲的高贵品质的一句是__________。
②本文中作者拿____和____与莲对比,前者是_____,后者是______,作用是突出_______。
2、说话练习:
根据课文,把莲、菊、牡丹三种花“品格”的高下排个序,并说明理由。
答案:“品格”的高下是:(1)莲,(2)菊,(3)牡丹。理由,可让学生畅所欲言,各抒己见;教师准备的理由是:牡丹虽艳丽,但象征荣华富贵,同于流俗,品格最下;菊花虽然清逸脱俗,但逃避现实,消极处世,不值得仿效;莲花的生活态度比菊花积极,它处于污浊环境,却洁身自好,保持高洁的操守,难能可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