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言知肺腑,出口见精神”,教师对学生的爱要通过语言表达出来,而要想让学生易于接受还必须要有一定的艺术性。工作六年来,亲眼看到同样的事情,由于教师说的话不同出现了截然不同的教育效果。
案例1:有个班主任,发现他们班的女学生有点爱哭,就决定在班会上就此谈点看法.
A老师:偶尔哭一下别人会很同情你,可是同情不解决问题。可是次数多了却让人产生无奈、软弱和缺乏信心等感觉,所以说我们要“有泪不轻弹”。
B老师:首先,在课堂上,他先问了个问题:“大家看过《红楼梦》吗?”大家立刻回答:“看过!”他看了看大家,挺神秘地说:“现在,我想悄悄地问一个男同学一个问题,也请他悄悄地回答我。”说着,这位班主任走到一位挺勇敢的男生跟前悄悄地问了两句话,那男生笑笑,也悄悄地回答了两句。然后,班主任笑眯眯地走向讲台,对大家说:“现在,我可以公开答案了。我问他的问题是‘你喜欢林妹妹吗’,他的回答是‘不喜欢’;我又问了一句‘为什么不喜欢’,他的回答是‘因为林妹妹爱哭’。”听了班主任的介绍,全班同学都快活地笑了起来,而这位班主任也就立即借题发挥,恰到好处地讲起了哭意味着无奈、软弱和缺乏信心等道理。
点评:初中的学生处在一个叛逆期,有时正面的说教会让他们很反感,此时“幽它一默”会收到神气的效果。
案例2:初一四个班的学生为了排练下午的广播操比赛,下午的第一节课耽误了5分钟。看到学生们一个个汗流浃背、松松垮垮的模样,两位老师做出了两种不同的课前导入。
A老师:请同学们抓紧时间准备,(看看手表)已经上课5分钟了,如果这节课我们不能振作精神努力听讲的话,学习任务肯定完成不了。下面我们开始上课。话音落后,A老师按照设计好的课堂计划进行授课。
课后,他反映,学生在这节课上不积极,不配合,走神的多,连平时受表扬的好学生也同样如此。他自然把这节课失败的原因算到了训练队列老师的头上,心情不快。
B老师:百闻不如一见,刚才看到大家在操场练习,一(2)班的广播操真是很棒的,我的眼睛让我坚信,下午的比赛你们会取得辉煌的成绩,为一(2)班争得荣誉,给班主任带来惊喜。(学生很高兴的样子)那么这节数学课大家能不能先给我一个惊喜呢?(学生:能——)好,请打开课本,下面,我们开始上课。
点评:孩子们的心是含苞未放的花骨朵,只愿为春风细雨尽情绽放。B老师的成功,究其原因,首先是上课前发给每一个学生一颗“甜豆豆”——肯定了他们上课前训练的成绩,使大家紧张的神经在放松中得到抚慰。但这不是终止,抚慰过后是巧妙的过渡,“那么这节数学课大家能不能先给我一个惊喜呢?”这句话自然贴切。在学生平静的心海中掀起风浪,既然下午即将把整齐有力的广播操表演送给班主任,为什么不能把专心听讲送给数学老师呢?着墨不多,尽得风流。一节有序有质的课堂就这样诞生了。
案例3:上午第二节课有两个班上公开的班会课,其中二(1)班全体同学排练两个月的班歌《童年》即将与全校师生见面。大家都高高兴兴地等候着。不想,有几位同学把道具忘在家里了。演出不会等人,大家都很着急。老师赶快让这些孩子回家取道具,最后还是有一个孩子没有拿回道具。不同的老师采取了不同的批评教育方式。
A老师(很不高兴地):让你回家你都没拿回来,你难道不知道今天是什么日子吗?我们辛辛苦苦地排练,为的不就是今天的展示吗?少了你一个人不要紧,少了道具节目就会受到影响,你知道吗?
我想任何一位旁观者都会理解A老师此时此刻的心情,会暗暗责备这个丢三落四的学生。不过,事实已经发生,再多的责难也于事无补,只能加重自己的心理压力。而对于孩子,无论演出成绩如何,惊恐的印痕都将留在心上。
B老师:我要感谢大家,(孩子们很注意听)特别是要感谢刚才回家取道具的同学。(目光温柔地扫视回家取道具的孩子,最后落在没有取回道具的那位孩子身上)他们及时发现道具落在家了。于是,为了班级的荣誉,也为了曾经流过的汗水和泪水。他们以最快的速度回家取回道具。虽然还有一个道具没有拿回来,但一件道具与这种精神相比又算得了什么呢?我为同学们这种精神而感动,我提议为他们鼓掌(群情激昂)大家有信心取得这次汇演的成功吗?(生:有——)
点评:辨证地看待问题,我们可以发现,几乎所有的事情处理时都具有两重性甚至多重性的判断标准。我们没理由去指责老师批评犯错的学生,但我们却可以希望老师在批评学生时,以最有利教育学生、最有利于保护学生心理健康的标准和方式进行。B老师这种以奖代罚,以柔克刚的教育方式,无疑给学生的心田注入了一股清泉。
案例4:预备(3)班教室里,学生们个个面带微笑,说笑着等待着发放新校服。没有想到,有两套衬衫已经被灰尘弄脏了,换已不可能,退回去又显得有些小题大做,因为只要用水洗一洗就可以了。到底如何将这两个“劣质品”发给学生呢?
A老师:(先发干净的,这时两位领到脏衬衫的同学很不高兴起来。)其实,我也不想把这两件发给你们。不过,事情已经如此了,怪也只能怪运输的货车了。不发给你们,你们就没有校服了。(言外之意,你们俩就算了吧。)
B老师:(环视全班)谁不会遇到困难?能够把困难留给自己,把方便留给别人的人肯定会受到别人的尊敬。想不想当一回活雷锋呢?(生:想——)今天,我们就有个困难,(举起手里的两件脏衬衫)谁能像雷锋叔叔那样把困难留给自己,把方便留给别人?(生:我我我……)
点评:古人云:从善如流。孩子的心就是纯洁的、未受污染的一绢溪流,只要给他们一扇释放的闸门,一方展露的河床,那么,纯净之水便会飞溅而出,冲破一切源于私利的羁绊。反之,就会堵塞,淤积,甚至会在幼小的心灵中栽种愤恨的种子。
B老师的这番运作无疑是育人的高明范例。不论有利还是不利的情境他都能拿来对学生进行正面的教育,把不利变成有利。 总之,怎样把话说到学生的心坎里永远都是教师研究不完的课题。在新的形式下,在越来越高的教育改革的呼声中,对教师运用语言的艺术加以探讨,已是教育界一个亟待研究、迫在眉睫的问题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