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本页为首页                              加入收藏
中文域名: 古今中外.com       英文域名:www.1-123.com     大中小学语文作品及资料
您现在的位置: 中国哲士网 >> 作品 >> 古代 >> A >> 爱莲说 >> 正文

 

《爱莲说》之欣赏

文 / 云行山水
 
 
 
 

 
 
  北宋哲学家周敦颐曾筑室庐山莲花峰下小溪旁,室名“濂溪书堂”,后人遂称为“濂溪先生”。有其著名散文《爱莲说》扬名于今。其文如下:
  
  水陆木之花,可爱者甚蕃。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盛爱牡丹;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静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其中:“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静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是文章其精隋。“淤泥”和“清莲”是指莲花所生长的环境;“中通外直,不蔓不枝”是写莲花的风姿;“香远益清”指莲花的味道;“亭亭净直”指莲花的整个形象,“可远观而不可亵玩”是从观赏者的角度描写莲花的清高。正因为莲花具有不染、不妖、不蔓不枝等的高贵气质,才会惹人喜爱,让人肃然起敬。
  
  作者爱莲,不单独因其外形,更因把它作为一种人性的化身——君子之化身。
  
  “出淤泥而不染,濯清莲而不妖”即:高洁——不与恶浊之世风同流合污;
  
  “中通外直”即:正直——通达事理,行为方正;
  
  “不蔓不枝”——不攀附权贵;“香远益清”——大名远扬;“亭亭净直,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即:清高——志洁廉行,仪态端正,令人敬重。
  
  作者借莲花的形象来言君子之志,这是一种借物言志的表现手法。借莲的形象寄寓了作者既不愿意隐逸,也不贪慕名利、富贵、洁身自好的操守和感情。
  
  映衬手法的运用是本文的另一个突出特点。在文中,作者先用木之花作一般映衬,再以菊和牡丹作重点映衬,并用隐逸者、富贵者映衬君子;用菊之爱、牡丹之爱映衬莲之爱,以此表明作者与众不同,含蓄而突出地表达了文章的主旨,表达了自己的思想感情。
  
  在结尾中,作者说道:菊乃花中隐士,正如陶渊明一般脱俗,怎奈高洁者日少;牡丹富贵雍容,难脱市井俗气;爱莲之心和莲之品格,还有谁与我相通?
  
  莲花自古以圣洁、脱俗而深的人们的喜爱,古今中外多少文人墨客无不对其加以赞颂。莲花与名人也有不解之缘。1916年孙中山先生就对莲花情有独钟。曾去杭州西湖观赏莲花,遂折夏一朵对旁人道:“中国当如此花”。随后又至革命烈士秋瑾墓前凭吊。“中国当如此花“一语,正是孙中山先生自身品格的表露。1908年孙中山先生留居日本时,曾赠与日本友人四颗莲花种子,被日本友人作为传家之宝珍藏。后请日本莲花博士将其培育开花,命名为“孙文莲”。1979年邓颖超访问日本,日本友人将“孙文莲”送给了邓颖超,请她转交给中国科学院武汉植物园,以表达中日人民的友谊,成为中日人民交往史上的一则佳话。
  
  旅居海外的国画大师张大千先生也十分喜爱莲花,他对画莲具有浓厚的兴趣,曾有“起来真是过瘾。”之说。移居台湾后,还一直梦想有一座莲花池塘,后终未能如愿。
  
  据说张大千常作小品莲花,但也有许多壮观的大幅莲花作品。1963年他曾在美国展出的六屏巨幅莲花。后由《读者文摘》购藏,价值14万美元的售价,打破中国售价的新纪录。徐悲鸿曾经赞美张大千的荷花为“前无古人”。
  
  莲花是佛教的象征,佛教称莲花为“佛教圣花”。
  在佛教徒中传播很广的《妙法莲花经》,由莲花的清净微妙而得名的。据有关资料介绍:“莲花被佛教认为宗教圣花主要有两个原因:一是取莲花出污泥而不染的圣洁性,来象征佛与菩萨超脱红尘,四大皆空;二是因为莲花是多年生水生宿根植物,佛家以为花死根不死,来年又发生,象征着人死魂不灭,不断轮回。佛教把莲花看成圣洁之花,以莲喻佛,象征菩萨在生死烦恼中出生,而不为生死烦恼所干扰。”
  
  人们中经常流传的“口吐莲花”、“舌上生莲”、“旧宅生莲”,等等,就是佛家弟子的口头禅。
  
  在佛教中莲花代表无私无邪的心田,象征人类的美好希望。“由于莲花在佛教上的神圣意义,佛经中把佛教圣花称为‘莲花’,把佛国称为‘莲界’,把袈裟称为‘莲服’,把和尚行法手印称为‘莲蕖华合掌’,甚至把佛祖释迦牟尼称为‘莲花王子’”。
  
  澳门回归时,我国澳门特别行政区就是以莲花作为自己的区徽的,其含义:除了澳门莲花多而美之外,最主要的是因为莲花象征了澳门人渴望回归祖国大陆的纯洁、高尚的心灵。

来源:中国哲士网

中小学语文教学 爱莲说教案,教学设计 参考资料,课文

作品《爱莲说》之欣赏原文赏析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相关文章
    周敦颐及其千古名篇《爱莲说》
    《爱莲说》教学设计
    南开大学教授评析《爱莲说》
    再读《爱莲说》
    爱莲说·文章结构
    《爱莲说》原文翻译及练习
    《爱莲说》英文翻译
    《爱莲说》教案
    《爱莲说》说课稿
    公开课《爱莲说》视频课堂教学实录
    《爱莲说》教案7
    《爱莲说》课堂实录
    《爱莲说》课文及翻译
    爱莲说原文
    《爱莲说》学习
    《爱莲说》教案4
    分析课文爱莲说
    《爱莲说》教案5
    爱莲说(人教版八年级必修)
    《爱莲说》教案6
    《爱莲说》教案2
    《爱莲说》一课教学反思
    《爱莲说》说课案
    《爱莲说》说课稿2
    《爱莲说》赏析
    《爱莲说》优秀说课稿
    爱莲说教案3
    《爱莲说》“网络建模”教学设计说课…
    《爱莲说》教学设计
    《 爱莲说》课堂教学实录
    语文教案  爱莲说
    初中语文第三册教案 《爱莲说》课堂教…
    《爱莲说》教案3
    《爱莲说 》教学实录
    《爱莲说》多媒体点拨教学实录
    《爱莲说》课堂实录4
    《爱莲说》课堂教学实录
    爱莲说欣赏
    【赏析】爱莲说
    爱莲说文言文阅读诗文欣赏诗文注译诗…
    爱莲说原文及翻译
    爱莲说教案
    《陋室铭》《爱莲说》教学案
    《爱莲说》这部佳作有什么吸引的地方…
    陋室铭教学
    中考文言文精细阅读之《陋室铭》
    《陋室铭》教案
    《陋室铭》教案2
    《陋室铭》教学设计
    韵味如歌 境界如诗——《陋室铭》个…
    《陋室铭》课堂教学实录
    陋室铭课文分析
    第二十二课  陋室铭
    爱莲说教学分析
    《爱莲说》 教学设计
    综合语文教案   爱莲说
    走进郴州解读《爱莲说》
    爱莲说的原文 翻译
    爱莲说的古诗
    爱莲说中考试题及答案
    《爱莲说》作者周敦颐
    <<爱莲说>>教学案例
    天上的街市教案(苏教版)
    《爱莲说 》教学实录
    《爱莲说》教学设计
    《爱莲说》教学反思
    桃花源记教学分析
    网络教学:爱莲说教学
    爱莲说教学设计
    爱莲说教案
    陋室铭 教案
    《爱莲说》
    从案例分析谈教师的语言艺术
    陋室铭
    《爱莲说 》教学实录
    爱莲说
    《爱莲说》教学设计
    《爱莲说》 教学设计
    春教案 苏教版
    济南的冬天教案 苏教版
    斜塔上的实验教案
    皇帝的新装教案
    蔚蓝的王国教案(苏教版)
    七颗钻石教案(苏教版)
    八年级--《爱莲说》教学设计
    自荐活动体验式教学实例<爱莲说>案例

    2004-2010  中国哲士网版权所有 引用本站内容请指明来源  给本站投稿   备案序号 蜀ICP备0500925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