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本页为首页                              加入收藏
中文域名: 古今中外.com       英文域名:www.1-123.com     教师学生公务员学习进修工作资料大全

 

俭以养德

nbsp; 

1.《俭以养德》;马铁丁,1959年。    

2.《不登堂集》    

3.节俭不仅是经济问题,而且还可能牵联到一个人的思想品质。    

4.这篇文章分三部分:开头部分提出中心论点;主体部分围绕中心论点从三方面逐一进行阐述,结尾部分呼应开头,提出希望。   

5.举了鲁迅一条裤子穿几十年的事实,讲了物质的追求和安逸的生活可以分散人们在工作、劳动、学习上的精力;还可以养成人们拖拉、懒散的作风。还举了列宁“生活俭朴,没有烟酒嗜好,从早到晚忙于复杂而又困难的工作,他完全不关心自己,可是却仔细地注意着同志们的生活”的例子。讲了当大多数人生活水平还比较低的时候……对良费了本来可以节省下来的国家物质财富的道理。    

6.文章从三个方面论证中心论点:一是从“精力”上讲,二是从“影响”上谈,三是从“后果”上说。    

7.这篇文章的重点是节俭和道德品质的关系,所以作者对这一问题用了大量的篇幅说理论证,而对我国一穷二白的经济基础决定我们必须节俭的道理,易于理解,只是点到为止。文章提到的人物鲁迅、列宁,事件“三反”、“五反”,大家都很熟悉,所以就写得简略,这样既节省笔墨,又使文章简洁。    

8.文章的最后两段,是全文的总结,并与开头的3、4段遥相呼应,但又不是简单的重复。使文章的结构显得十分严谨。    

9.两个句子:①是鲁迅连一条裤子也穿不起吗?当然不是;是鲁迅吝啬吗?当然更不是。②由于平时胡花乱花而堕落为贪污犯、盗窃犯的,不是在“三反”“五反”中曾经发现过吗?    

不同点:①设问句的特点是提出问题,自己回答,作用是给读者以明确的认识;②反问句的特点是:从反面提出问题,不作回答,答案就在问题中。作用是:多在讲清道理后,用它来加强修辞效果,提醒人们深思。    

10.这篇文章是作者根据当时的社会实际有感而发,可是在今天仍有现实意义,奢侈、浪费之风仍然存在,屡禁不止,以俭为耻,甚至有的人走上犯罪道路。我们应养成节俭的品德,为两个文明建设多作贡献。    

(每题10分)

【小资料】

一、作者。

马铁丁,是现代作家郭小)I!、陈笑雨、张铁夫在50年代末、60年代初于武汉工作时合用的笔名。郭小川后来成为我国当代著名的诗人。    

郭小川(1919~1976),河北丰宁县人。本名郭恩大,当代诗人。1919年9月2日生。14岁时随家来到北京,先后上过中学、高级师范及工学院补习班,积极投入抗日救亡爱国学生运动,同时开始写诗。1938年9月参加八路军,同年11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41年初入延安马列学院学习,抗战胜利后从事地方行政工作和新闻工作。建国后,曾任中国作家协会秘书长。他写了很多的诗歌,曾被誉为“战士诗人”。其诗歌富于思想性,感情真挚、豪放自由,其语言多来自群众和火热的生活,音韵镀铝,表现力强,所写的诗歌样式以“新辞赋体”(又叫“长廊体”)著称。他的著名诗作有《投入火热的斗争》《向困难进军》《祝酒歌》倒在北大荒的土地上》《厦门风姿》《边塞新歌》《乡村大道》《三门峡》《甘蔗林——青纱帐》《将军三部曲》《白雪的赞歌》《深深的山谷》《一个和八个》《团泊洼的秋天》《秋歌》等。1976年10月,郭小川不幸死于河南安阳(旅馆火灾)。他的诗歌创作在中国新诗发展史上占有重要地位。他还长于杂文与评论,著有《思想杂谈选集》(署名马铁丁)、《针锋集》等。    

二、背景。    

本文写于1959年8月,是针对当时一些人不了解国情,开始丢弃艰苦朴素的革命传统,大手大脚花钱的不良倾向而写的,对上呼应了党《关于开展增产节约运动的决议》(1959年7月),对下批评了一些人的不良习气。    

三、诸葛亮《诫子书》。    

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淫漫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    

译文:    

有道德有修养的人处世,是用宁静来修身养心,用节俭来培养自己的品行,如果不是清静寡欲、胸无奢望就不能表明自己的志向,如果不能沉着镇静就不能达到远大的目标。学习需要安静,才能通过学习方可获得,不学习就不能增长才能,没有志向就不能学有所成。欲望过多,做事懈怠,就不能振奋精神,怀有侥幸心理,浮躁不安就不能陶冶自己的性情。年华随着时间流逝,意志随着岁月衰退,终于消沉下去,(结果)往往不为社会所用,凄苦地守着自己简陋的屋子,到那时再后悔又怎么来得及呢?    

四、重点内容图示。

                            

(赵大钧)

上一页  [1] [2] [3] [4] 

来源:中国哲士网

学校教育教学 教学设计和实录教师备课考试,试卷试题 公务员考试,大学生就业

各类 俭以养德,教学资料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相关文章
    提醒幸福
    卧看牵牛织女星
    从《七根火柴》谈起
    七根火柴
    七根火柴(说课稿)
    七根火柴
    七根火柴教案
    七根火柴
    《七根火柴》的故事
    卧看牵牛织女星
    《七根火柴》
    《七根火柴》教案
    更多情感、哲理美文点此阅读
    木兰诗
    七根火柴 同步练习题
    《七根火柴》教案
    《七根火柴》的真实性与倾向性
    《七根火柴》读后感
    勇气
    七根火柴同步练习题
    《七根火柴》教学设计
    《七根火柴》精品教案
    《七根火柴》读后感
    为《七根火柴》流泪 她走上教师岗位
    《七根火柴》教案
    沪教版七年级下:七根火柴教案(2课时…
    在这里找到“七根火柴”
    《七根火柴》教案
    读《七根火柴》感悟长征精神
    9七根火柴
    《七根火柴》
    《七根火柴》争议式教学设计
    选择远方 ,风雨兼程-《七根火柴》教学…
    《惊弓之鸟》说课稿
    小人物之二十——七根火柴
    绝唱
    分马
    白蝴蝶之恋
    纪念白求恩
    小橘灯
    梅岭三章
    七根火柴
    苏教版教案《七根火柴》
    卖油翁
    大自然的语言
    初一期末总复习
    咏柳
    诗词五首
    宋定怕捉鬼
    挖荠菜
    口技
    桃花源记
    听潮
    数字杂说
    《谈骨气》课堂实录及评说
    社戏
    谈笑
    苏州园林
    在烈日和暴雨下
    2000学年第一学期初一级语文复习计划
    短文三则
    白杨礼赞
    爱莲说
    中国石拱桥
    有的人
    畏惧错误就是毁灭进步
    老杨同志
    回延安
    怀疑与学问
    故宫博物院
    曹刿论战
    中国石拱桥
    《中国石拱桥》教学实录与评点
    短文两篇
    北京立交桥
    北京立交桥
    初中语文第三册第一单元教学说明
    向沙漠进军
    从甲骨文到缩微图书
    《白毛女》选场
    诗词五首
    工之侨献琴
    出师表
    回忆我的母亲
    《农村调查》序言
    人民英雄永垂不朽
    十三岁的际遇
    盘古开天辟地
    《七根火柴》读后感
    皇帝的新装
    古代英雄的石像
    寓言三则
    岁月,在黄土地上流过
    《论语》十则
    向沙漠进军
    秋魂
    花的话
    秋魂
    短文两篇(初中)教学目的
    诗词两首
    《孔乙已》的十种导入法
    孔乙己
    古诗词曲五首
    第15课《七根火柴》导学练测资料包八…

    捕蛇者说
    一件珍贵的衬衫
    我的叔叔于勒
    陈涉世家
    出师表(第一课时)
    理想的阶梯
    “友邦惊诧”论
    中国人民寻求救国真理的道路
    论雷峰塔的倒掉
    《七根火柴》教学设计及评析
    短文三篇马说
    自学的好帮手——工具书
    岳阳楼记
    醉翁亭记
    介绍《应用文写作知识》
    鲁提辖拳打镇关西
    中国人民寻求救国真理的道路
    《七根火柴》教学设计
    孟子二章
    驿路梨花
    驿路梨花
    挺进报
    谈骨气
    一面
    七根大柴
    《林教头风雪山神庙》教学设计
    听《七根火柴》有感
    人类的语言
    人教版  《七根火柴》说课稿
    探寻《七根火柴》主人公原型
    徐占权:长征“七根火柴”的故事
    《七根火柴》、《三人行》:反观长征…
    《七根火柴》——历史与人格的较量
    诗五首
    《七根火柴》教学设计及评析

    2004-2010  中国哲士网版权所有 引用本站内容请指明来源  给本站投稿   备案序号 蜀ICP备0500925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