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本页为首页                              加入收藏
中文域名: 古今中外.com       英文域名:www.1-123.com     教师学生公务员学习进修工作资料大全

 

俭以养德

,又不能证明论点,当然是不能用的。    

为什么写了鲁迅的事例还要写道理呢?因为鲁迅的事例虽然包含了深刻的道理,但这些道理表露得不很充分,必须经过阐述。作者首先从“一个人的脑子,容量总是有限的”写起,写普遍规律,然后写鲁迅这个典型的事例,再写“是鲁迅连一条棉裤也穿不起吗”,对鲁迅的事例进行分析,将包含在典型事例中的普遍真理阐发出来。    

其次,分析第二部分的第二、三层次。   

提问,释词。    

嗜好:特殊的爱好(多指不良的)。

效尤:学坏样子。明知别人的行为错误而照样去做。尤:过失。

大手大脚:形容对财物毫不吝惜,没有节制地随便花费。

由俭入著易,由奢入俭难:过惯了节俭的日子再过富裕的日子比较容易适应,过惯了富裕奢侈的日子再过节俭的日子就很困难。

教师出示小黑板,要求学生完成选择题。

提问:高尔基回忆列宁的事例,说明了什么道理?

A.说明做一个革命领袖,不能有烟酒等不良嗜好,必须和大家一起过坏的生活。

B.说明革命领袖应首先关心群众的生活,然后关心自己的生活。

C.说明当人们生活过得坏时,革命者也只能过坏生活。

D.说明革命者在生活上必须注意影响,必须跟群众同甘共苦,不脱离群众。

要求学生在回答选择哪一项后,还要说明选这一项的理由。

只有D项是对的。A和B将这个事例的意义仅仅局限于革命领袖,这就缩小了它的意义。作者的意图是通过列宁这个典型事例说明所有的革命者都应该这样,列宁只是革命者、革命干部的代表。C项将事例的适用范围局限于人们生活过得坏的情况,其实,列宁的思想是与群众同甘共苦,并不是主张永远过坏生活。众所周知,列宁是深受人民群众拥戴敬爱的革命领袖,他的思想、学说,他的作风在人民中产生了极为深远的影响。他的影响和他的事业的成功,是与他的艰苦朴素的作风分不开的。这就证明了D项的意思。

提问:“三反”“五反”斗争中发现了贪污犯、盗窃犯,这个事例说明了什么?

A.说明平时胡花乱用,有可能由于贪欲发展而越过界限,走上犯罪道路。

B.说明贪污犯、盗窃犯行为的可耻,号召大家对这些人坚决斗争。

C.说明所有的贪污犯、盗窃犯都是平时大手大脚胡花乱用才堕落的。

D.说明我们在花钱的时候,千万不要越过劳动所得这条界限。

只有A是正确的。作者在举出“三反”“五反”中发现贪污犯、盗窃犯的事实时,特别突出“由于平时胡花乱用而堕落”这一点,这就证明了“劳动所得”这条防线是“可以被自己的贪欲所攻破的”。B项和D项都忽略了这一点,而C项则又夸大了事实,将一部分贪污、盗窃犯是由于胡花乱用堕落夸大为所有这类罪犯都是这样,这就与事实不符,与作者的意图不符。(联系改革开放的大好形势批判坏人坏事。)

小结第二部分。

提问:为什么说第二部分三个层次的意思都能作为论据论证论点?

如前所述,第一部分提出的论点是节俭不仅是经济问题,而且还与品德相关。第二部分的三个层次分别论述了不讲究节俭,胡乱花钱首先是分散精力,影响工作;其次是脱离群众,造成不良影响;再次是有可能堕落犯罪。这三方面都是道德品质问题,所以说这三方面的论据都能有力地证明论点。    

(七)分析第三部分。    

释词:(1)光大:使显赫盛大。(2)不亦直乎亦:也,而且有加重语气的作用。宜:应该。    

提问:第三部分中说我国一穷二白“这个总前提就规定了每个人必须学会过穷日子”,这句话怎样理解?   

其实这个道理前文已经论证了。在一穷二白的国家里,大多数人生活还不富裕,个别人即使收入多些,即使他劳动所得的钱多些,如果大手大脚,随意挥霍,一定会产生影响工作,脱离群众,甚至走上犯罪道路的后果。所以,我们改善生活、满足自己的物质要求只能是适当的,有节制的。最后,教师引导学生注意第三部分的两个段与第一部分呼应的特点。   

什么叫设问?什么叫反问?它们在论证中有什么作用?   

设问是胸中已有定见,为了强调,故意提出问题。反问是用疑问的形式表达确定的意见来加强语气。二者的共性都是强调,但设问语的态度平和,反问语容易动感情,一般不用。    

布置作业:做“理解·分析”一、二、三。在学生完成的过程中,教师适当引导学生复习过去学过的设问、反间修辞方法的特点和作用的知识。

【板书设计】  



课堂教学设计    Ⅱ

一、教学目标    

(同“课堂教学设计1”)

二、难点、重点分析    

(同“课堂教学设计1”)

三、教学过程设计    

(-)速读测试。    

1.文章的题目是______;作者是;________于________年发表。

    2.《俭以养德》出自

    3.全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

    4.一文章可分为几个部分?每部分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5.摆事实,讲道理是这篇文章的主要写作特点,请说说文章摆了哪些事实,讲了什么道理?

    6.文章是从哪几方面论证中心论点的?

    7.文章在摆事实,讲道理的过程中,为什么有的地方详细,有的地方简略?

    8.文章的结尾和开头是怎样呼应的?

    9.文中找出设问句和反问句各一句,说说它们在用法上有什么不同?

    10这篇文章的现实意义是什么?你从中受到什么启发和教育?

    测试记录:

    阅读速度:________字/每分钟

    理解率:________%。

    阅读率:_________/每分钟

    (二)激疑质疑。

    1.比较《俭以养德》和《批评与自我批评》两篇文章在结构、层次和论证方法上有什么相同和不同之处?

    2.节俭和道德品质有什么关系?结合课文用自己的话来说明作者是怎样论证的?

    3.作者是怎样灵活地运用摆事实、讲道理的议论方法的?这样有什么好处?

    4.作者是怎样运用准确的语言,进行辩证说理的?

    (三)精读指导。

    1.带着第二个问题,首先读两篇文章的开头,比较两个开头有什么不同。其次再比较两篇文章的论据和论证过程。最后比较两篇文章的结构和层次。

    2.这个问题要从文章的中心论点入手,再分析作者是怎样围绕中心论点论证的,即可得出问题的答案。

    3.带着这个问题,反复体会文章在论证的过程中所举的正反事例和所讲的道理。

    4带着这个问题,精读第2、第4自然段。

(四)疑难讨论。

1.《俭以养德》和《批评与自我批评》两篇文章都是议论文,都是按照“提出问题—一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思路行文,安排文章的结构层次的。都是开头提出中心论点进行论述,结尾部分呼应开头,提出希望或号召。    

不同的地方是《批评与自我批评》开门见山,提出中心论点,而《俭以养德》开头是先从批驳错误的观点入笔,接着引用诸葛亮“静以修身,俭以养德”的名言点明题旨,从道德品质的高度提出中心论点。其次在论证的过程中《批评与自我批评》主要运用比喻,引用成语、格言(当然个别地方也引用事实)来阐明道理。《俭以养德》则主要是引用事实来生发出道理,把道理和事实紧密结合来论证中心论点。    

2.一个人是勤俭节约还是奢侈浪费,看来是个经济问题,生活作风问题,实质上是一个人的道德品质问题。正如文章中所说,一个人如果过多地想佳肴服饰,就不能用更多的时间去想工作和劳动。同样人们过多地考虑享受,“生活太安逸了,工作就被生活所累了。”会分散精力,养成懒散作风,对周围产生不良影响,也就不可能“仔细地注意同志们的生活。”甚至突破劳动所得的防线,堕落成犯罪分子。难道说这只是经济问题吗?这不是很明显地反映了一个人的道德品质吗?   

3.作者在围绕中心论点,运用摆事实、讲道理的论证方法进行论证的时候,事例典型,叙述简洁,说理中肯,事实和道理结合紧密,很有说服力,这种说服力,很重要的是来自于灵活。富于变化的表现手法:摆事实,有时举正例,有时举反例;讲道理,有时从正面劝导,有时从反面设疑;有的作一般阐述,有的作细致分析,文章跌宕起伏,引文活泼耐读。以增强文章的说服力和表达效果。    

4.文章在讲道理时,多用限制性词语,使论述严谨,避免偏颇,如在批评错误观点时,先从正面说明:“适当地改善自己的生活,有节制地满足自己的物质要求,”是“顺乎天理,合乎人情”的,接着从反面说明作者所反对的是“无节制地、信手乱花”。用词准确,议论辩证。    

“速读测试”参考答案及评分标准: &

上一页  [1] [2] [3] [4] 下一页

来源:中国哲士网

学校教育教学 教学设计和实录教师备课考试,试卷试题 公务员考试,大学生就业

各类 俭以养德,教学资料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相关文章
    提醒幸福
    卧看牵牛织女星
    从《七根火柴》谈起
    七根火柴
    七根火柴(说课稿)
    七根火柴
    七根火柴教案
    七根火柴
    《七根火柴》的故事
    卧看牵牛织女星
    《七根火柴》
    《七根火柴》教案
    更多情感、哲理美文点此阅读
    木兰诗
    七根火柴 同步练习题
    《七根火柴》教案
    《七根火柴》的真实性与倾向性
    《七根火柴》读后感
    勇气
    七根火柴同步练习题
    《七根火柴》教学设计
    《七根火柴》精品教案
    《七根火柴》读后感
    为《七根火柴》流泪 她走上教师岗位
    《七根火柴》教案
    沪教版七年级下:七根火柴教案(2课时…
    在这里找到“七根火柴”
    《七根火柴》教案
    读《七根火柴》感悟长征精神
    9七根火柴
    《七根火柴》
    《七根火柴》争议式教学设计
    选择远方 ,风雨兼程-《七根火柴》教学…
    《惊弓之鸟》说课稿
    小人物之二十——七根火柴
    绝唱
    分马
    白蝴蝶之恋
    纪念白求恩
    小橘灯
    梅岭三章
    七根火柴
    苏教版教案《七根火柴》
    卖油翁
    大自然的语言
    初一期末总复习
    咏柳
    诗词五首
    宋定怕捉鬼
    挖荠菜
    口技
    桃花源记
    听潮
    数字杂说
    《谈骨气》课堂实录及评说
    社戏
    谈笑
    苏州园林
    在烈日和暴雨下
    2000学年第一学期初一级语文复习计划
    短文三则
    白杨礼赞
    爱莲说
    中国石拱桥
    有的人
    畏惧错误就是毁灭进步
    老杨同志
    回延安
    怀疑与学问
    故宫博物院
    曹刿论战
    中国石拱桥
    《中国石拱桥》教学实录与评点
    短文两篇
    北京立交桥
    北京立交桥
    初中语文第三册第一单元教学说明
    向沙漠进军
    从甲骨文到缩微图书
    《白毛女》选场
    诗词五首
    工之侨献琴
    出师表
    回忆我的母亲
    《农村调查》序言
    人民英雄永垂不朽
    十三岁的际遇
    盘古开天辟地
    《七根火柴》读后感
    皇帝的新装
    古代英雄的石像
    寓言三则
    岁月,在黄土地上流过
    《论语》十则
    向沙漠进军
    秋魂
    花的话
    秋魂
    短文两篇(初中)教学目的
    诗词两首
    《孔乙已》的十种导入法
    孔乙己
    古诗词曲五首
    第15课《七根火柴》导学练测资料包八…

    捕蛇者说
    一件珍贵的衬衫
    我的叔叔于勒
    陈涉世家
    出师表(第一课时)
    理想的阶梯
    “友邦惊诧”论
    中国人民寻求救国真理的道路
    论雷峰塔的倒掉
    《七根火柴》教学设计及评析
    短文三篇马说
    自学的好帮手——工具书
    岳阳楼记
    醉翁亭记
    介绍《应用文写作知识》
    鲁提辖拳打镇关西
    中国人民寻求救国真理的道路
    《七根火柴》教学设计
    孟子二章
    驿路梨花
    驿路梨花
    挺进报
    谈骨气
    一面
    七根大柴
    《林教头风雪山神庙》教学设计
    听《七根火柴》有感
    人类的语言
    人教版  《七根火柴》说课稿
    探寻《七根火柴》主人公原型
    徐占权:长征“七根火柴”的故事
    《七根火柴》、《三人行》:反观长征…
    《七根火柴》——历史与人格的较量
    诗五首
    《七根火柴》教学设计及评析

    2004-2010  中国哲士网版权所有 引用本站内容请指明来源  给本站投稿   备案序号 蜀ICP备0500925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