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依然还清晰的记得《荔枝蜜》里那只小蜜蜂清晨阳光下多彩的翅膀。这一幕,不仅仅作者杨朔,我们中的一些人也会为之感动。我已忘记了学过多少篇鲁迅先生的作品,但仍记得他文章的论述精辟,阅读时的仔细推敲。在读完《谁是最可爱的人》后,每当我看到战士和士兵,我才深深地感受到了他们原本并不为人所知的可爱与受敬佩之处。
带着这些经典的作品,我走过了小学,中学,踏入又走出了大学;尽管那些作品在记忆里的痕迹日渐远去,叶圣陶、老舍、魏巍……这些具有时代意义的名字在我人格的旅程中依然越来越清晰。
历史的发展必然会湮没一些人一些事,无论壮烈,亦或经典;无论深刻,亦或思考。我们无法对它的好与坏做出评价,我们只能让历史本身谱写它的规律。
还记得《七根火柴》的插图中,老红军前辈拿出七根火柴,交给身边年轻的战士。图中天下着雨, 火柴暴露于雨水之下,学习时我们曾用敏锐的眼光激烈的争论着这幅插图的不合理之处:既然是如此宝贵的东西怎会任雨水打湿?那七根火柴应该是在老红军带着像对自己孩子一样呵护交给小战士。《我的老师》里,魏巍先生称呼其女老师为先生,这让我们大惑不解。想必那个时候,人们对所有的老师都是“先生”的称呼吧。每当我感到受伤时,便会想起老舍先生家里曾出现的的那只小麻雀。在受到小猫无意的“抓捕”之后,它想要去相信人,又不敢去相信人。我清晰地看到小麻雀所面临的困境。而我,生活中虽然也彷徨过,迷茫过,但渐渐的,我学会了努力尝试,尽力争取,逐渐走出了小麻雀所面临的困境。生活带给我们的希望,我们应该用微笑去回馈。
那一篇篇课文不仅构筑了我们的学习生活,也在一步一步坚实构筑我们的人格力量。《小桔灯》里微弱的光让我看到了冰心老师乐观的一面。我也不再惊叹于成功时花的娇艳的,而看到了更多它们背后的汗水与执着。《挖荠菜》和《榆钱饭》让我们这些从小衣食无忧的孩子体会到曾经的艰苦,更看到了艰苦环境之下我们民族的不屈的毅力和情怀。
如今,这些课文就像那曾经感动一代代人的校园民谣一样,都已渐渐远去。的确,民谣依然有人在创作,文章也依然有人在写。那些古老的课文如不退位让贤,怎能让我们今后的学生了解天翻地覆、日新月异的世界?
然而,那些文章的精髓难道也是任何文章可以轻易替代的吗?那么,其对我们人格成长的无形力量是否也会随着它们日渐远去的身影而消失殆尽?
说到底,这是一场历史与人格的较量。不知最终是历史毅然地选择让它们远去,还是我们依然将它们作为培养我们人格力量的强有力武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