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根火柴
第一课时
【学习目标】
1.熟悉小说的文体特点。
2.学会从描写入手,分析人物性格,体会环境描写对深化主题的作用。
3.感受红军战士对革命事业的无限忠诚,培养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
【课文提示】
1.王愿坚,中国当代作家。
2.小说是通过塑造人物形象、展开故事情节、描写具体环境,来表现主题思想的。
【正音正字】写出下列汉字的拼音,记住每个字的书写要点:
偎wēi 瘸qué 瞬shùn 篝gōu 吝lìn 蓦mò
【积累词语】找出文章中的成语和好词语,并认真抄写:
月朗星稀 暗自庆幸 小心翼翼
【朗读课文】
【课文分析】
课文描写了红军长征过草地时的典型环境,通过险恶自然环境的描写,烘托出红军战士不怕艰险的大无畏革命豪情。
小说开始,描写了草地上忽雨忽晴、雨中夹杂着冰雹的“坏天气”,紧接着又用卢进勇的眼光来观察暴雨后的草地:“看不见人影,听不到声音”,荒草“躺倒在烂泥里”,整个草地都沉浸在一片迷蒙的雨雾里。
后面,随处可见草地恶劣环境的描写,如写无名战士“倚着树根半躺在那里,身子底下贮满了一汪浑浊的污水”;在风雨,在烂泥里跌滚了几天的战士们,围着熊熊的野火谈笑着。这些自然环境描写,既是情节发展的组成部分,又对人物起到了烘托作用。
《七根火柴》塑造了两个人物形象。无名战士用自己的生命保护着“七根火柴”,当他亲手把火柴交给卢进勇后,“眼睛里那死灰般的颜色忽然不见了,爆发着一种喜悦的光”。
【课文理解】
1,根据句子意思写出词语。
①紧紧地挨着,亲热地靠着。( 偎依 )
②处处都非常小心谨慎,惟恐有一点差错。( 惶恐 )
③因为腿脚不方便,走路缓慢摇摆的样子。( 蹒跚 )
④举动十分小心,丝毫不敢疏忽。( 小心翼翼 )
⑤泡入水中。多比喻处于某种境界和思想活动中。( 沉浸 )
⑥过分爱惜,舍不得拿出(自己的东西或力量)。( 吝惜 )
2,卢进勇是一个怎样的形象?
( 卢进勇由于“小腿伤口发炎”,掉队了,在伤痛、寒冷、饥饿面前,他仍抱有革命乐观主义精神。一小撮青稞面粉,足以成为一顿美餐,但当他听到无名战士的呼唤后,他的眼睛“一阵酸涩”,他毫不犹豫地把珍贵的青稞面送到无名战士嘴边,对革命同志的无限同情和关爱之情。由此可见,卢进勇是一个因受伤而掉队的红军战士,在长征中面前困难他乐观、无私。 )
3,无名战士是一个怎样的形象?
( 无名战士是一个牺牲在长征途中的红军战士形象,他对党和革命事业忠心耿耿,至死不移,他是千千万万红军战士的代表,是千千万万革命先烈的典型。 )
【课外作业】
1.完成“学习建议”,准备“课文精读”的问题。
2.通过图书馆、因特网,了解红军长征及其过草地的情况。
第二课时
【朗读课文】
【课文精读】
1,无名战士“湿漉漉的衣服”与“干燥的火柴”形成鲜明对比。其作用是什么?
( 通过对比,突出“干燥的火柴”来得不容易,有力地表现了人物保存火柴而不顾个人安危,对革命无限忠诚的崇高的思想。 )
2,“他望着那张被寒风冷雨冻得乌青的脸和那脸上挂着的雨滴,痛苦地想:‘要是有一堆火,有杯热水,也许他能活下去!’”这一句在文章中起什么作用?
( 这一句在文章中的作用是:说明此时“引火的东西”非常可贵,为无名战士的出场和他无私献出“七根火柴”作铺垫。 )
3,“一共只有七根火柴,他却数了很长时间。”怎样理解这句话在文中的含义?
( 这七根火柴,是无名战士用生命保存下来的,他非常珍视它们;由于无名战士身体虚弱,花了仅存的力气为党作最后一次贡献,表现了无名战士对党的事业无比忠诚的崇高品质。 )
4,卢进勇“他的眼睛模糊了。”“一切都像整个草地一样,雾蒙蒙的,只有那只手是清晰的”。这里的“模糊”和“清晰”是否矛盾?为什么?
( 不矛盾。 “模糊”是因为无名战士的牺牲使卢进勇悲痛万分,泪水模糊了双眼;“清晰”是指无名战士的壮举深深地打动了卢进勇,使他倍受激励和鼓舞,明白了许多道理。 )
5,找出文章中的比喻句,并写出其作用。
①红红的火柴头簇集在一起,正压在那朱红的印章中心,像一簇火焰在跳。
( 这个比喻,使人联想到无名战士对党的赤诚忠心永远没有停息,联想到他留下的火柴代表的革命精神和革命火种必将成燎原之势。 )
②只见他合起党证,双手捧起了它,像擎着一只贮满水的碗一样。
( 这个比喻,表现了无名战士献出火柴时的郑重态度和对七根火柴的无比珍视。 )
6,“记住,这,这是,大家的!”这句话,为什么要一词一顿?
( 一词一顿,表示他生命垂危,奄奄一息,也表现话语明确、严肃和郑重,不能耽误,也表现了他为七根火柴能妥善转达给部队而无比欣慰。 )
7,小说中几次出现“火”?
( 第一次出现在卢进勇暴雨下追赶部队又冻又饿,渴望有火。
第二次出现在部队断火三天,卢进勇希望落空。这两次描写,凸现了“火”的重要性。这时卢进勇遇到无名战士,又面对饥寒交加、生命危在旦夕的战友,他自然而然产生对“火”的渴望。意想不到的是他居然看到了火柴——无名战士用生命保存下来的火柴。
此后,小说又接二连三地写“火”,并随着主题的升华、情节的发展而变为簇簇火焰、熊熊篝火,“火”实质上已经成为无名战士精神的形象写照。
小说最后描写“在无边的暗夜里,一簇簇篝火烧起来了”,在“闪闪跳动的火光”下,卢进勇转交无名战士保存下来的六根火柴。这个场面进一步揭示了火柴的作用,以及无名战士的崇高品德。 )
8,小说多次写“火” 有什么作用?
( 整个小说以“火”为线索,围绕“火”安排情节,推动故事情节发展。“火”的重要性一再被强调。随着主题的升华、情节的发展,“火”成为无名战士精神的形象写照。可见,小说中“火”的作用是:
①以“火”塑造人物形象,通过环境的恶劣衬托和突出无名战士保护火柴的重要意义。
②“火”成为无名战士崇高精神的写照,彰显了红军战士的优秀品德,表现了主题。
③小说以“火”推动故事情节的发展,环环相扣,逐步递加,前后呼应,使结构完整。 )
9,举例说明本文环境描写的作用。
( 第2、3段,对草地气候异常的描写,其作用是烘托卢进勇处境的恶劣及其苦恼、焦急,他急于需要“火”的内心活动。
结尾处,对篝火的描写作用是突出红军战士的欢乐情绪,部队的生机和活力,从而说明火种作用的巨大,侧面赞颂了无名战士的高尚品质。
总之,课文的环境描写,不仅展示了人物活动背景——艰难困苦的长征,而且烘托出“火”对于长征、对于革命的重要作用,暗示“七根火柴”的象征意义。 )
`10,这篇小说完全能为无名战士起一个姓名,可是作者为什么还以“无名战士”作主人公?
( 小说写卢进勇揭开党证——党证中定然会清楚地出现他的姓名。可是作者有意不写这位战士的姓名,正是他匠心独运之处。在举世闻名的二万五千里长征路上,无数的革命战士为了党的事业,为了集体,为了战友,献出了宝贵的生命,他们的英雄业绩光照千秋,可是他们的名字去鲜为人知。有名固可记忆,无名更加光辉。作者不提无名战士的姓名,正是为了表明无名战士是千千万万红军战士的代表,是千千万万革命先烈的典型。 )
11,用简要的语言概括本文的主题。
( 《七根火柴》以红军过草地时的一段艰难经历为背景,通过卢进勇的所感所闻所见,塑造了忠于革命、无私奉献的无名战士,歌颂红军战士对革命的无限忠诚和不怕艰险的大无畏的革命豪情。 )
【课外作业】(根据自己情况,至少选做六题)
1,指出句中省略号的作用。
①好,好同志……你……( 表示声音时断时续,无名战士生命垂危。 )
②你把他带给……( 表示话未 [1] [2]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