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国人民寻求救国真理的道路
|
课堂教学设计Ⅰ
一、教学目标
了解中国人民寻求救国真理的道路,认识中国人民选择工人阶级领导的人民共和国的必然性。
2.学会分析课文的思路和论证结构。
3.找出本文的中心论点,学习课文运用大量事实说理的写法。
4.学习课文严密、概括性强的语言,理解课文运用比喻、排比等修辞手法在表达上所起的作用。
二、难点、重点分析
1.课文是针对什么重大问题展开评论的?
分析:1949年,中国人民解放战争取得基本胜利,人民共和国即将诞生,这时少数人在建立什么样国家的问题上观念糊涂。本文作为政治论文,就是针对这一重大思想认识问题展开评论的。
2.这篇课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
分析:这篇课文的中心论点是“唯一的路是经过工人阶级领导的人民共和国”。
3.课文可分几部分?每部分写了什么?
分析:课文可分三部分。第1段为第一部分,这一部分提出要论述的问题:中国人民找到了马克思列宁主义这个战斗武器。第2~5段为第二部分,这一部分阐述了100年来中国人民寻求救国真理的艰难经过。这一部分可分两层,第2段为第一层,将中国与十月革命前的俄国作比较,阐述中国人为何从俄国求得真理的原因;第3~5段为第二层,阐述了中国人民寻求救国真理的道路(即两大阶段),并在阐述这两大阶段中经历的过程后加以总结归纳和评论。第6段为第三部分,总结正反两方面的经验,得出结论——唯一的路是经过工人阶级领导的人民共和国,即走社会主义道路。这也是全文的中心论点。
4.课文第2段将中国和十月革命前的俄国作比较,比较的结论是什么?
分析:相同点有两点:一是都是封建主义的压迫;二是先进的人们,为使国家复兴,艰苦奋斗,寻求真理。相似点是两国经济和文化都落后,中国更落后。
5.课文分析了中国人民寻求救国真理的两个阶段,这两个阶段的特点各是什么?
分析:第一个阶段认为“要救国,只有维新,要维新,只有学外国”,结果却一次次碰壁,一次次失败;第二个阶段是明确了要“走俄国人的路”,已经取得了基本的胜利。
6.课文是如何运用大量事实说理的?
分析:课文紧扣论点,举出大量事实。如第3段,举出鸦片战争失败后,先进的中国人迫切地向西方学习的情形和西方资本主义国家进步与成功的事实,证明维新派“要救国,只有维新,要维新,只有学外国”的观点;第5段则列举了俄国十月革命后中国国内外形势发展的大量事实,尤其是孙中山同中国共产党的合作,二次大战苏联的胜利和帝国主义的削弱、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取得解放战争的基本胜利等有力地证明了“走俄国人的路”这一观点的正确。通过正反对比,从而有力地证明了全文的中心论点。
7.本文写作特点是什么?
分析:(1)用大量事实说理是本文的显著特点。用事实说理即通常所说的举例论证或事实论证。事实是论据,理是论点。用事实作论据证明论点是常用的论证方法。本文中中国人民寻求救国真理的第一阶段的论点是,“要救国,只有维新,要维新,只有学外国”。论据是:①国内——对外派遣很多留学生;对内废科举,兴学校。②国外——一只有西方国家在进步;日本学西方有成效,中国也得学。第二阶段的论点是:“走俄国人的路”。论据是:国内——孙中山的三个“欢迎”;蒋介石把中国拖到了绝境;共产党领导人民驱逐日寇、打倒蒋介石,取得了基本的胜利。国外——二战中以苏联为主力军,打败了三个帝国主义,两个削弱了,一个国内危机深重。这表明,资本主义开始走下坡路,而马列主义在苏联取得重大胜利,中国自然要“走俄国人的路”。
(2)叙述简明、概括力强的语言特点。议论文中的叙述与记叙文的叙述要求不同,议论文的叙述要求简明,高度概括。如:开头一段中“大家知道,不是和平地走过的,而是在困难的环境中走过的,我们要和国内外党内外的敌人作战”。一句话概括了党28年的斗争经历,何等简明!其中“国内外党内外的敌人”就包含了国外的日本帝国主义(直接)、美帝国主义(间接);国内的蒋介石国民党武装及大大小小的反动军阀,如阎锡山等人的军队。党内的陈独秀右倾机会主义,王明的左、右倾机会主义,张国焘的分裂主义,他们都曾经给党的事业造成极大的损失;党外的有各种非马克思主义和反马克思主义思想,如无政府主义等等。九个字概括了多少内容啊!又如第3段列举了“洪秀全、康有为、严复和孙中山”四人,概括了中国近代史上太平天国运动、变法维新运动、辛亥革命等寻求救国真理的重大事件,可以说是一部旧民主主义革命史。又如第5段从“1919年”起至段末共11句话,概述了中国现代史上的许多重大事件,简直是一部新民主主义革命史。这些概括性很强的叙述语句,给文章立论提供了充足的事实根据。
(3)语言严密,用词准确。语言严密指说出的话、写出的文章,无懈可击,它往往借助于使用起限制或强调作用的词语这个手段来实现。如“洪秀全……孙中山,代表了在中国共产党出世以前向西方寻找真理的一派人物。”介宾短语“在……以前”限定了“一派人物”寻找真理的时间;另一个介宾短语“向西方”则强调了他们寻找真理的方向。没有这些限制和强调,他们与共产党人寻找真理便没有区别了。用词准确除了使语言严密外,还有使语言深刻有力、生动形象等作用。如“帝国主义的侵略打破了中国人学西方的迷梦”。“迷梦”是沉迷不悟的梦想,不可能实现却深信它能实现,不同于“美梦”(不切实际的美好幻想)。不说帝国主义的侵略使中国人认识到学西方的道路走不通,而说“打破了”“迷梦”,极为形象。又如“中国人找到了马克思列宁主义这个放之四海而告准的普遍真理”一句,“真理”前面加上“放之四海而皆准的”、“普遍”两个定语,形容真理不论用到什么地方都是正确的、适用的。深刻地表达了马列主义这个真理既然对各国都适用,那么自然也能救中国的道理。
8.难句解析:
(1) 这时,也只是在这时,中国人从思想到生活,才出现了一个崭新的时期。
“也只是在这时”强调说明只有在十月革命爆发、中国人和全人类对俄国人都另眼相看之时,中国人寻求真理的方向才发生了变化,由“向西方”转向俄国,经过俄国人介绍,找到了马列主义。马克思列宁主义的普遍真理一经和中国革命的具体实践相结合,就使中国革命的面目为之一新。
(2)在22年的长时间内,蒋介石把中国拖到了绝境。
1927年,蒋介石发动四·一二反革命政变夺取政权,勾结内外反动势力在中国实行法西斯专政,到1949年被推翻,长达22年。“拖到”是口语,“绝境”指没有出路的境地。这两个词形象而深刻地揭露了蒋介石陷国于绝境,是民于水火的祸国殃民的罪行,表达了对蒋介石集团的憎恨[1] [2] [3] [4] [5] 下一页
|
来源:中国哲士网
学校教育教学 教学设计和实录教师备课考试,试卷试题 公务员考试,大学生就业
各类 中国人民寻求救国真理的道路,教学资料
|
上一篇文章: 《林教头风雪山神庙》教学设计 |
下一篇文章: 中国人民寻求救国真理的道路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