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北京立交桥
|
教学目的
一、进一步理解记叙文说明文的区别。
二、了解通迅这种新闻体裁的特点。
三、锻炼把记叙文改写为说明文的初步能力。
教学设想
一、安排二教时
二、了解记叙文、说明文各自的特点,从而懂得这两种文体的区别。
三、在懂得两种文体区别的基础上,进行习作的实践。
四、重在指导,让学生发挥主观能动作用,尽量少作:“分析”。
第一教时
教学要点
一、本文的主题;深化对文章主题的理解。
二、通迅的特点。
教学内容和步
一、检查预习,导入新课
提问:预习中,字、词方面有哪些疑难?解答,板书补充几个字的读音;翌(yì),迥(jiǒng),湍(tuān)。(课本上已注意的,要看课本,不要板书。)指名朗读,注意名读、字音,指导,纠正。
二、教读课文
提示:课前预习,有两个思考题,一个是全文段落很多,哪些段落内容的关系比较接近,可以合成一个大部分?一个是作者在本文中叙述什么?描写什么?意图表达佬思想?准备回答。小声议论,座位靠近的可交换意见;巡回,了解理解的情况。
提问:指名回答第一个总是鼓励发表各自的意见。明确:第一部分(第一至第八段),写十年中北京立交桥飞速发展的情况。第二部分(第九至十四段),写北京立交桥的多姿态多彩。第三部分(第十五段至二直二段),写北京立交桥在社会主义建设中的作用。全文有叙述,有描写。
提问:每时名回答第二题,鼓励发表各自的意见。这是一篇记叙文。作者写1974年开始,北京有立交桥,主要叙述了从1978年起,十年中北京立交桥的发展情况和作用,描写了北京立交桥的优美形式和市容的美化,赞美了首都交通事业的飞速发展。
提示:讨论了上边两个问题,熟读了这篇文章,是不是可以写出它的主题(有的人的换个说法,叫做中心意思,或主题思想)来?书面准备;巡回,了解。指名板演,明确:通过十年中北京立交桥的发展情况和优美形式的记叙,赞美了首都交通事业的飞速发展。作者写本文,实质上是在歌颂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主题中,存在着作者的基本思想。提示:这个主题的句子,是完整吗?有没有主语?讨论,回答,在“通过”的前头加“本文”或“文章”。提问:刚才说作者叙述,作者描写,作者意图表现什么,怎么现在写成了“本文”或“文章”呢?思考,议论,发言。
小寻(讲述):
关于主题:一篇作品,一篇文章,题材是作者组织的,主题是作者对生活的长期积累和反复提炼的过程中逐步形成的,我们说作者叙述什么,描写什么,意图表达什么思想,正是从作者这个角度说的。而阅读分析时,常说的主题,是从一篇作品,一篇文章来说的。这就是说,主题是作品(或文章)表达的基本思想或说明的主要问题,它显示作者对客观事物的评价或态度。在“通过”的前头用上“本文”、“作品”、“文章”之类的词是必要的。懂得这个原理,知道其所以然以后,学习语言,写出主题时,就不会是盲目的实践了。
提示:这篇文章报导了北京立交桥的情况,有叙述有描写,比一般的消息报导详细多了。它到底是属于哪一类的文章呢?(指点:记叙文只是就在范围而说。)思考,议论,发言。
小结(讲述,引导,利用初一年级读过的《新闻两篇》作比较,并参看本册第二二课。)
这篇文章应归入“通迅”一类。通迅是新闻体裁之一,写真人,写真事,胡事实说话。它与一般消息不同的是:通讯的叙述比较详尽、具体;消息的叙述比较简明、概括;通讯较多地报导人物(当然也有事件),消息以报导事件为主。通讯可以灵活地运用各种表现手法,它的主要表现手法是叙述,但也常常有较多的描写,有时也用抒情、议论等手法。以本文为例,它所写的事件是北京立交桥的飞速发展,所写的人物很多,是群像;依时间顺序写,有时也依空间顺序;表现手法上,描写占了相当大的比例。
读课文,看看除了叙述和描写以外,有没有类似说明的句子;指出认为写作上值得探究(或者说,是写作上还需再作理解)的地方。
第二教时
教学要点
一、本文写作上的特色。
二、记叙文中的说明成分,说明文中的记叙成分的交叉现象;对这两种文体了解得进一步深化。
三、记叙文、说明文文体变换的练习。
教学内容和步骤
一、结合检查作业教读新课
提问(引导提出探究的问题,并板书,下同):为什么从护城河说起?为什么要这样写护城河?回答,明确:先作铺垫;并从对比中突出立交桥。护城河和桥“颤巍巍”,“桥板缝”,“浊流”以及附近的乱坟岗子,同立交桥的雄伟、壮丽、优美和徒刑多样,形成强烈的对比。为什么要连写护城河桥、玉带桥、卢沟桥?回答,明确:桥与水形影不离,由此而突出了所写对象陆地桥——立交桥。提问:写造桥年份,有什么作用?回答,明确:1974年,复兴门立交桥“闯入了我们的生活”,仅仅是开始。1978年至1989年(指导使用课本,本文发表于1989年9月)十年之间“第虹飞架遍京华”,立交桥达61痤之多。有描写,有翔实的数字,写出了发展之快。提问:第二部分各段之间的关系是臬的?回答,明确:中间四个段落具体地描写四座立交桥的造型、姿态,生动地写出各自的特点。开头的“一道道长虹”、“它们”,末了的“一座一座”、“每座”指出是全部立交桥。既概括全部61座立交桥,又具体写其中的四座,这就全面地反映了立交桥的风貌了。说是“艺术品”,是“画”,是“诗”,都是赞美之辞,正是作者基本思想的表现。提问:为什么要在第十五段中写“动脉栓塞”?回答,明确:为了用下文各段对照:“立交桥改变了一切”,并且用短句,用破折号来表现北京立交桥在社会主义建设中的作用,达到歌颂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的目的。
小结
细计各段落、各部分,会发现写作上可以钻研的地方,像上边所说的铺垫、对比;引入而突出对象;年份上的前后照应;具体写代表性的,并概括了人体;新旧情况的对照;存折号排出短句的引人深入思考;等等。以上只是列举,取得共同认识。课外,各人还可以探究,细读,体会(包括词语的运用)。
提问:找到类似说明的句子吗?回答,明确:第三段用数字说明,并写复兴门立交桥的结构、外型。第十一段写西直门立交桥结构、外型,用数字和比喻说明。这就是记叙文中含有说明成分。提示:回顾《中国石拱桥》看看文中有记叙成分吗?看书,回答,明确:《中国石拱桥》第八段,第十段,有记叙成分。
小结(先回忆一下读《中国石拱桥》时对说明文同记叙文区别的初步认识)
《北京立交桥》是记叙文(通讯属于记叙文)。本文体现记叙文的特点:它通过对北京立交桥飞速发展情况的报导,歌颂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文章的主题,表明了作者对客观事物的评价或态度;作者必须积累素材,并形成主题;它用描写、叙述为主要手法来记人记事边疆通过人物、事件的描述来表现主题。有是,记叙文中也会有少量说明成分。而说明文中,有时也会有少量的记叙成分(提示:回忆说明文的特征,说明的方法,参看上面举的《中国石拱桥》中第八段、第十段的例子。)这两种文体有明显的区别,在表达上又有交叉的现象。
二、当堂练习
文章描述的建国门桥、西直门桥、三元桥、玉蜓桥等四座立交桥各有特点。试用最简单的语言概述出来(尽量用课文中的语句),参考答案如下:
1.建国门桥的特点:宛如一片巨大的苜蓿叶,犹如一个巨大的花篮,轻托着搭在上面的十字飘带。
2.西直门桥的特点:顶层机动车车道是圆形转盘;中层非机动车道是椭圆转盘,环形的空腹桥,螺旋状[1] [2] 下一页
|
来源:中国哲士网
学校教育教学 教学设计和实录教师备课考试,试卷试题 公务员考试,大学生就业
各类 北京立交桥,教学资料
|
上一篇文章: 北京立交桥 |
下一篇文章: 初中语文第三册第一单元教学说明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