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短文两篇
|
课堂教学设计
(吴门桥)
一、教学目标
1.理解作者赞美江南秀丽景色、缅怀历史人物,激发学生热爱我们的伟大时代、热爱祖国壮丽河山的感情。
2.学习本文运用比喻、比较、衬托等描写景物的方法。
3.掌握有关叠词知识,理解运用叠词对写景状物的作用。
二、难点、重点分析
1.本文的思路和结构是怎样的?
分析:本文联想开阔,思路清晰,体现着作者独具的匠心。文章的基本思路是这样的:①与其他各类桥比出气势→②以大运河为背景烘托壮阔→③概写桥上览望壮阔奇景→④设想桥上感受飘逸脱俗→⑤转写丰饶富足托起桥势→⑥遥想历史取柳对照今朝→⑦忆古代风流写桥史悠久→⑧用姐妹桥宝带桥秀美烘托→⑨赞大运河并举长城并称→⑩点明吴门桥是运河明珠。
根据以上思路,全文可分四部分。第一部分(第1~7自然段):①→⑤在丰饶富足的江南水乡和波涛滚滚的大运河背景上,描绘出吴门桥的非凡气势。第二部分(第8~9自然段):⑥~⑦插叙历史画面,表现吴门桥悠久的历史和今昔的巨变。第三部分(第10~13自然段):⑧转入写形同姐妹的宝带桥,以宝带桥的秀美衬托吴门桥的庄重、端丽。第四部分(第14~15自然段):⑨→⑩写大运河的伟大,显示吴门桥的瑰丽和今日丰采。
2.本文是怎样巧用衬托手法,突出中心思想的。
本文描写的中心是吴门桥,但作者对桥本身却着墨不多,而是用衬托手法使读者感受到桥的气势、桥的丰采、桥的今昔巨变。首先,描绘江南奇景,衬托吴门桥壮阔的气势。作者立足船上,先概写吴门桥那“大运河之上”“蓝天碧水之间”的壮阔气势。然后驻足吴门桥上。通过仰视、俯视、北望、南望所见,描绘出大运河上瑰丽而壮阔的景色,并通过“如果你是一个姑娘,站在高高的吴门桥上”定会产生“出尘脱俗,飘飘欲仙”的感受,写出吴门桥的飘逸之美。最后,通过高高的桥洞,满怀深情地描绘那由机动船拖拽的“一串串满载货物”的船队和江中“众多木船”,刻画出一幅江南丰饶、富足的壮美画面。这部分,作者变换观察角度,描写江南奇景,意在通过江南奇景衬托出吴门桥高大、挺拔的非凡气势。其二,追述历史人物,突出吴门桥悠久的历史美。作者首先联想到隋场帝开发大运河“龙船凤舟”的“绚丽”与“豪华”,然后联想到在吴门桥上印下足迹的大诗人白居易、范仲淹和范成大,进而联想到曾立马吴门桥的战功卓著的抗金统帅韩世忠和太平天国忠王李秀成的业绩。这些历史上的风流人物,使这座千年古桥增辉添色,更加衬托出吴门桥庄重、瑰丽之美。其三,通过宝带桥的秀美,衬托吴门桥的壮美。作者用了三段文字精描细绘宝带桥的“秀美”,其意在衬托出吴门桥庄重而端丽的“壮美”。文章结尾,作者采用连锁衬托手法:用举世闻名的“万里长城”来衬托“大运河”的伟大,并用“大运河的远景”衬托“吴门桥今日的丰采”。在连锁映衬中,使吴门桥这颗大运河上的明珠显得更加庄重、瑰丽,也使主题得到升华。
3.本文的语言有什么特点?
分析:词汇丰富,比喻精彩,句式灵活多变,是本文语言的突出特点。“这升起了一片片风帆的众多木船,远望就像飘游在水空上的一朵朵白云;这由机动船拖拽的一支支船队,就像串珠落到了绿色的缎带上。”叠用的量词,精妙的比喻,对偶的句式勾画出一幅景色秀丽、船帆如梭的江南水乡画面。本体“船”是在水中游的,喻体“云”是在空中飘的,所以说“飘游在水空”;船是成队的,所以喻为“串珠”,多么妥帖的比喻,多么精当的词语。帆如白云,河似绿带,色彩又分外和谐。读来琅琅上口,有诗般的音乐之美。“今天,吴门桥盛装照临大运河,她满身珠翠就是两岸碧绿的田畴和无数的园林,丛丛簇簇的鲜花和亭亭如盖的绿树。”精妙的比拟点明了吴门桥与大运河的关系,新奇的比喻又把吴门桥托举到江南秀丽丰饶田园的背景之上,比拟和比喻又自如地联为一体。
三、教学过程设计
(一)速读测试。
计时快速阅读课文(《吴门桥》),然后不看原文,回答文后问题。根据参考答案和评分标准判分,最后计算出阅读速度、理解率和阅读效率。计算公式:
阅读速度2文章字数牛速读用时
理解率=卷面得分×100%
阅读效率一阅读速度×理解率
1.本文题目是:
2本文作者是:
3.本文出处是:
4.吴门桥 形,横跨浪涛滚滚的 河上。从船上望去,蓝天碧水之间,像出现了一条 。
5大运河是 年前,由 开发的。
6在吴门桥上,曾经印下了许多文人名将的足迹,他们是: (至少写出4个人物)
7宝带桥[1] [2] [3] 下一页
|
来源:中国哲士网
学校教育教学 教学设计和实录教师备课考试,试卷试题 公务员考试,大学生就业
各类 短文两篇,教学资料
|
上一篇文章: 《中国石拱桥》教学实录与评点 |
下一篇文章: 北京立交桥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