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话诵读的魅力
——听刘湘玉老师“诵读”有感
淄博市临淄区皇城一中 初一语文29号 索春葆
凡是称的上“家”或“大师”的,都有自己的一套理念的,我以为。
2008年10月11日,临淄区实验中学报告厅,寿光教研室的刘湘玉老师就给我们上了生动而精彩的一课,让我们对语文有了更深更新的认识和理解。上午是两节公开课及刘老师的评课,下午是刘老师的“阅读课创新设计例说”讲座。
从上午的评课环节,就渗透着刘老师的教育思想的个性化与对教育认识的独到见地。思想的流露往往是在不经意间,鉴于此,我更看中刘老师上午的评中的“点”。
刘老师的评课中反复渗透着一个字,那就是“读”。无论是田老师的“读-品-说-扩”,还是孙老师的“读对-读顺-读懂-读美”都是以读为基础的。读熟文本是前提,两位老师都重视了思路教学,课堂规划是成熟的标志。紧接着刘老师以《爸爸的花儿落了》为例,进行课堂设计,给以引领。错综交织的情节在刘老师口中道来如穿针引线一般,信手拈来。从中可以想到刘老师下午的课堂设计的情形了。
刘老师不仅提倡诵读,更看重美读。诵读是语文综合实践能力。会诵读的孩子气质高贵,我们要培养孩子高贵的气质,就要注意平时的诵读训练。韩军老师的《大堰河——我的保姆》的诵读,全场声泪俱下!——这我是早听说了的,但没有亲见,可惜了。但可以想见那是何等的深情诵读!程翔老师《再别康桥》中“荡漾~”的诵读,给人水波涟漪的感觉。——这我是在刘老师的品读中感觉到的。荡漾的不仅是水波,更是那种对学生心灵的深远的熏陶!李卫东老师的《春》的声情并茂的范读,则是我记忆中最美的声音了:…风轻悄悄的,草软绵绵的…真的感觉春风拂面,小草清香!
我惊异于大师们对文本的独到解读了。但也许正是源于这种个性化的理解与见地,也才是属于他们自己的。否则,人云亦云,只会湮没了自己。羡慕的同时该是嫉妒了,但诵读是必须的,不能因时空或是个人意志而转移。
现代文如此,文言更要诵读。诵读要入味入微入境。古人诵读的神态,我们可能在《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中寿镜吾先生诵读的神态中了解一二。抑或是影视中的私塾学校片段中得知了。
倘若这种诵读能如梅兰芳唱戏中那样“歌词像珠子似的…一粒一粒地滚下来,滴到地上,溅到空中,落进每一个人的心里,引起一片深远的回音”的话,那么,你的诵读真是到了一种境界啊!
韩新娥老师一节课上四课:读读-背背-提提-问问。她的学生没有作业,不怕考试。——一定有一个相对宽松的环境,才孕育了这样的典范!如果可以的话,每一个语文教师都想这样尝试的。不是吗?但我更深信是大量的读背起了作用,才转化为质的飞跃!这就是一种积淀,就是诵读。老舍先生的“只有入口成章,才能出口成章”就是这个意思。
底蕴不够,只有读书。文字是生命的酒,醉了古人与来者!在文化的传承中,我们更要扛起这面文化大旗。连魏书生、李镇西这样的教育家,都说“我只不过比别人多读了几本书”。谦逊的话语中可以看出,读书有多么重要!
“读书是最好的备课”,这样的说法我还是第一次听到。之后,在省级优质课上一位教师说“读书的姿势是最美的”。这样的话语,字字珠玑,必定会在我们以及我们可爱的孩子们的心田开出最美的花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