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本页为首页                              加入收藏
中文域名: 古今中外.com       英文域名:www.1-123.com     教师学生公务员学习进修工作资料大全
您现在的位置: 中国哲士网 >> 资料 >> 初中 >> 九年级第一学期 >> 作品分析教案 >> 正文

 

[图文]《行道树》教学设计

行道树》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学习准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提高朗读能力,品味有蕴藉的语言。

2.抓住议论性的文眼,整体把握课文内容和主旨。

3.感受行道树所象征的奉献者的形象,引导学生树立正确而高尚的价值观。

【教学重难点】

1.重点:朗读课文和多角度阅读。

2.难点:抓住文眼,把握主旨。

【课时安排】一课时

【学情预估】

    《行道树》是一篇语言优美、主旨深刻的散文,估计学生会很喜欢阅读,但对于一些有蕴藉的语句在理解上很可能有一定的障碍。

【教学策略】

这篇课文虽然在教材中被编为自读课文,但我认为本文在教学处理上不宜轻描淡写地一笔带过。相反,我觉得教师应结合学生的学情选择适当的方法对本文进行一点深加工。比如,根据本文的语言特色,进行多种形式的朗读训练和阅读指导;或者围绕全文的主旨探究本文的成功之处等等。总之,对于文质兼美的课文,教师一定要充分利用好这一资源,千万不要浪费了一篇美文。

【教学流程】

一、导语激趣

有一首歌叫《绿叶对根的情意》,讴歌的是默默奉献的树根。生活中还有很多人、很多事物同样在默默牺牲着、奉献着,也快乐着。现在,就让我们跟随台湾著名散文作家张晓风的文字去感受这种可贵的奉献精神吧。

二、回到书声琅琅的时代

(这节课要以读为主,要让教室里充满着琅琅的读书声。教师要调动全体学生的读书热情,引导学生准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切实提高朗读能力。教师可以采用灵活多样的朗读方式和阅读方法,争取让所有学生都得到可持续的发展。)

1.听读。

教师范读课文或者播放课文朗读录音。学生认真聆听。听读之前教师可提出如下问题请学生思考:

(1)课文是用第几人称写成的?

(2)课文通篇运用了什么手法来表现内容与主题的?

(3)请你试着用一句话来概括文章的主体内容。

听读之后师生交流明确:

(1)课文是用第一人称写成的。

(3)课文通篇运用了拟人手法来表现内容与主题。拟人贯穿全文,已经不单单是一种修辞手法,而是成了文章的写法。

(4)文章运用拟人手法,借行道树的自白(自述),抒写奉献者的襟怀,赞美奉献者的崇高精神,表达无私奉献的人生信念。

2.赏读。

指定班级里朗读最好的两名学生(一男生一女生)朗读课文,全班同学共同欣赏并点评。通过此环节,让学生了解朗读课文的基本要求是:准确、流利、有感情。同时,注意对朗读过程中的发音、停顿、重音、语调、语速等技术环节加以指导。

在此基础上,全班同学自由散读,欣赏自己的朗读。

3.悟读。

书读百遍,其义自见。通过以上的朗读,你感悟到了什么?你觉得作者要告诉我们什么?请学生畅所欲言。

学生应该可以感悟到:

行道树的形象就是无私奉献者的形象。

行道树(奉献者)的事业是神圣而伟大的;

行道树(奉献者)的事业也是痛苦和孤独的;

行道树(奉献者)的事业还是快乐和幸福的;

……

教师可根据学生发言情况做如下总结提问:

(1)文中有一句议论的话深刻地阐释了这种哲理,堪称全篇的文眼,请试着找一找。

学生回答之后,教师明确:文眼是:“神圣的事业总是痛苦的,但是,也惟有这种痛苦能把深沉给予我们。”

(2)要深入地理解这句话,必须理解关键词语。请你猜一猜。其中的三个关键词是什么?

学生回答之后,教师明确:“神圣”“痛苦”“深沉”是把握课文内容的三个关键词。

 (3)理解“神圣”:为什么行道树认定自己的事业是神圣的?

学生讨论、回答,教师明确:行道树认识到社会需要、人们需要的事业就是神圣的事业。居民需要新鲜空气,行人需要绿阴,城市需要迎接太阳,行道树甘愿立在城市的飞尘里,从事神圣的事业。

(4)理解“痛苦”:从事“神圣的事业”的行道树承受了哪些痛苦?既然痛苦,为什么“自己选择”这种命运?

学生讨论、回答,教师明确:抓住对描写痛苦的关键语词如“抖不落的烟尘”、“夜晚苦熬”、“忧愁”、“堕落”等的理解。跟原始森林的同伴相比,它们抛弃了优越自在的生活条件,总是一身烟尘。跟城市欢度夜生活的人们相比,它们寂寞、孤独、苦熬。它们还时时为城市的污浊而忧愁。总之,它们是痛苦的。然而,它们认识到神圣的事业总是痛苦的,它们甘愿自我牺牲,为自己的奉献而自豪快乐。这就是无私奉献者的美的襟怀,美的精神。

(5)怎样理解“惟有这种痛苦能把深沉给予我们”?为什么说是“深沉”?

学生讨论、回答,教师明确:一切神圣的事业总需要付出很大的代价,承受牺牲,但是只有这样的代价才能为人类做出较大的贡献。如行道树承受痛苦,为城市和行人带来“清新”“浓阴”,这种牺牲体现的是奉献精神,这种为人民的幸福而牺牲个人的幸福是更深沉的幸福。

(6)本文首尾两段前后照应,但在语序和用词上又稍有不同,为什么?

学生讨论、回答,教师明确:两段文字所表达的重点不同,第1段主要是突出行道树所处环境的恶劣,最后一段主要是突出行道树虽处劣境但乐于奉献的自我意识。

4.研读。

学生分组进行阅读研讨,针对课文进行质疑。教师可以参与交流并适时点拨。

教师应引导学生关注以下问题:

(1)第2语段中“堕落”一词在文中的含义是什么?

教师点拨、明确:“堕落”一词在词典中的解释是沦落、流落。在文中的含义是流落到恶劣的环境里。行道树离开了家,离开原始森林,立在城市的飞尘里,生活条件和自身形象是大大跌落了,堕落是在这个意义上说的。

(2)为什么说行道树的存在“只是一种悲凉的点缀”?

教师点拨、明确:这一句前面说“充满车辆与烟囱的城市”,车辆、烟囱不断制造烟尘,污染城市。城市居民早已麻木不仁,早已习惯于污浊了,他们并不珍惜清新。树木的感觉是非常鲜明的,在它们看来,城市充满烟尘,实在令人悲凉,一行绿树只是点缀,改变不了悲凉的局面,所以说“只是一种悲凉的点缀”。

(3)末句说“我们是一列忧愁而又快乐的树,”为什么忧愁?忧愁什么?快乐什么?

教师点拨、明确:上文说,“或许所有的人都早已习惯于污浊了,但我们仍然固执地制造不被珍惜的清新”,污浊严重损害着市民的健康,遗憾的是,人们竟然习惯了,麻木不仁了,不想办法治理污染。行道树尽管尽力制造清新,但是毕竟有限,改变不了大局,它们为城市空气污染而忧愁,为市民健康而忧愁。

快乐的是,自己能为城市制造新鲜空气,制造清新,夏日能献出浓阴,黎明时能迎接太阳,迎来光明。

5.美读。

在对课文有了感悟和理解之后,请学生找出自己最欣赏的语段,说说美在哪里,并优美地朗读。

(此环节意在引导学生品味语言,尤其是那些有蕴藉的语言。)

6.补读。

这篇文章写得非常好,不但我们喜欢,作者自己也很喜欢。何以见得呢?

明确:作者把这篇文章收入了自己的自选集,可见作者自己也是很喜欢的。

但大家也许不知道,这篇文章在选入教材时,编者做了一定的改动。现在我们把删掉的原文开头部分和结尾部分印发给大家。我们把这部分补充进来,完整地朗读一遍全文。

附开头部分:

每天,每天,我都看见它们,它们是已经生了根的——在一片不适于生根的土地上。

有一天,一个炎热而忧郁的下午,我沿着人行道走着,在穿梭的人群中,听自己寂寞的足音,我又看到它们,忽然,我发现,在树的世界里,也有那样完整的语言。

我安静地站住,试着去了解它们所说的一则故事:(接下去为课文第1自然段)

结尾部分(课文末段接下去的文字):

落雨的时分也许是我们最快乐的,雨水为我们带来故人的消息,在想象中又将我们带回那无忧的故乡。我们就在雨里哭泣着,我们一直深爱着那里的生活——虽然我们放弃了它。立在城市的飞尘里,我们是一列忧愁而快乐的树。

故事说完了,四下寂然,一则既没有情节也没有穿插的故事,可是,我听到它们深深的叹息。我知道,那故事至少感动了它们自己,然后,我又听到了另一声更深的叹息——我知道,那是我自己的。

7.赛读。

通过这堂课的学习,同学们的朗读能力和阅读水平都得到了不同程度的提升。下面,我们来比一比,赛一赛,分组进行赛读,看看哪个小组读得准、读得齐、读得好。

学生分组比赛。

三、拓展与反思(可以布置为课外完成的作业)

1.走近作家张晓风。

学了本文,你喜欢作家张晓风的文章吗?课外找一找张晓风的作品阅读,也可以找一找介绍张晓风的文章来读。

2.从这篇文章里,你学会了哪些写作方法?学习本文的写法仿写一篇托物言志的文章。

【资料宝藏】

1.作家简介

张晓风,1941年生,江苏铜山人,台湾十大散文家之一。童年时到过重庆、南京,八岁后赴台,毕业于台湾东吴大学,并曾执教于该校及他处,现任台湾阳明医学院教授。她笃信宗教,喜爱创作,20世纪60年代中期,她出版了散文集《地毯的那一端》,在台湾文坛一举成名。其后她写了不少剧本和小说,而散文一直是她喜爱的文体。20世纪70年代中期以后,散文成了她写作的主要文体。迄今,她已经出版了10余本散文集,有《地毯的那一端》、《愁乡石》、《黑纱》、《再生缘》、《给你,莹莹》、《步下红毯之后》、《安全感》、《诗与眼睛》、《三弦》、《我在》、《动物园的祈祷室》、《你还没有爱过

[1] [2] [3] [4] [5] 下一页

来源:中国哲士网

学校教育教学 作品分析教案教师备课考试,试卷试题 公务员考试,大学生就业

各类 [图文]《行道树》教学设计,教学资料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相关文章
    《赤壁赋》教案10
    江南的冬景教案3
    《前方》教案2
    《前方》教案4
    《前方》教案3
    《前方》教案5
    《前方》教案7
    《前方》教案6
    《前方》教案8
    赤壁赋》教学设计19
    《前方》教案11
    《向青春举杯》专题教学设计6
    《前方》教案12
    获得教养的途径教案7
    《青年在选择职业时的考虑》教案2
    《青年在选择职业时的考虑》教案3
    《青年在选择职业时的考虑》教案5
    《青年在选择职业时的考虑》教案4
    《青年在选择职业时的考虑》教案5
    《赤壁赋》教案5
    《赤壁赋》6
    《前方》教案9
    《赤壁赋》教案20
    获得教养的途径教案6
    《赤壁赋》简案11
    《赤壁赋》12
    赤壁赋14
    赤壁赋13
    赤壁赋15
    《赤壁赋》16
    《赤壁赋》教学设计17
    《青年在选择职业时的考虑》教案1
    〈赤壁赋》9
    《沁园春•长沙》5
    赤壁赋8
    《前赤壁赋》教学设计22
    第一板块--向青春举杯05(小结)教案
    第一板块--向青春举杯05(小结)
    《获得教养的途径》教案1
    第一专题“向青春举杯”小结
    《获得教养的途径》教案2
    《获得教养的途径》教案3
    获得教养的途径教案4
    赤壁赋18
    江南的冬景教案2
    获得教养的途径教案8
    获得教养的途径教案10
    获得教养的途径教案9
    《获得教养的途径》教案11
    《获得教养的途径》教案12
    《获得教养的途径》教案13
    《获得教养的途径》教案14
    《获得教养的途径》教案15
    赤壁赋7
    《最后的常春藤叶》
    《向青春举杯》第一板块教案试卷
    朝抵抗力最大的路径走
    江南的冬景教案5
    江南的冬景教案7
    江南的冬景教案6
    江南的冬景教案8
    江南的冬景教案8
    祝福
    《最后的常春藤叶》
    《前方》教案1
    《江南的冬景》教案1
    《相信未来》1
    《谈骨气》《想和做》《哨子》
    沙田山居
    我的母亲
    雨霖铃
    拣麦穗
    苏教版高中语文课本“向青春举杯”专…
    《沁园春.长沙》4
    (苏教版)高一必修一《向青春举杯》…
    《沁园春.长沙》4
    江南的冬景教案4
    获得教养的途径教案5
    沁园春•长沙
    《我与地坛》的风格
    《相信未来》3
    相信未来(2)
    《相信未来》4
    想北平
    《相信未来》5
    始得西山宴游记
    《相信未来》6
    《前方》教案10
    毛泽东《沁园春•长沙》教学设计
    《走进小说天地》教学设计
    《第一次真好》教学设计
    梦游天姥吟留别
    始得西山宴游记
    醉翁亭记
    満井游记
    峡江寺飞泉亭记
    孟子二章
    岳阳楼记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与《南园》
    <<蜡烛
    京口北固亭怀古
    六国论
    《赤壁赋》教案1
    赤壁赋2
    《赤壁赋》教案3
    赤壁赋2
    综合学习:举办中外戏剧知识竞赛
    <<宴子使楚
    综合性学习:主题探究学习:神话
    赤壁赋21
    越巫
    综合性学习:老年人生活状况调查
    苏教版第一板块——向青春举杯(吟诵…
    北大是我美丽羞涩的梦
    《老王》说课稿
    最后一课
    《鲁迅自传》
    梦游天姥吟留别
    西方文学的两大源头:《圣经》与《希…
    《希腊神话》
    古希腊戏剧
    《扁鹊见蔡桓公》教学设计
    萌  芽
    《六月我们看海去》
    安妮日记(节选)
    边城
    《呱……呱》
    《最后的常春藤叶》
    荷塘月色
    假如给我三天光明
    《假如给我三天光明》练习
    金岳霖先生
    怀疑与学问
    周庄水韵
    我与地坛
    《向青春举杯》专题教学设计5
    盲人看
    念奴娇.赤壁怀古
    《鸟啼》
    图片两组
    《听听那冷雨》
    图片两组
    《听听那冷雨》
    综合性学习:自己给自己“出”一本书
    《鱼我所欲也》简案
    《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吗》课堂教学实…
    《流浪人,你若到斯巴》
    我与地坛(教学案•学生版)
    我与地坛
    我与地坛(教学案•学生版)
    我与地坛(教学案•学生版)
    威尼斯商人
    爱莲说
    黎明的通知
    《阿房宫赋》
    亡人逸事
    《白杨礼赞》简案
    林黛玉进贾府
    甜甜的泥土
    《隆中对》简案
    《出师表》简案
    《墨池记》简案
    上枢密韩太尉书
    曹刿论战
    《送东阳马生序》简案
    《陌上桑》简案
    我与地坛
    麦琪的礼物
    麦琪的礼物
    发问的精神
    论求知
    散步
    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吗
    《芦花荡》教学设计教案
    短文两篇
    《枫桥夜泊》新解质疑
    “病从口入”与“食物相克”
    我与地坛
    菜园小记

    2004-2010  中国哲士网版权所有 引用本站内容请指明来源  给本站投稿   备案序号 蜀ICP备0500925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