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本页为首页                              加入收藏
中文域名: 古今中外.com       英文域名:www.1-123.com     教师学生公务员学习进修工作资料大全
您现在的位置: 中国哲士网 >> 资料 >> 初中 >> 九年级第一学期 >> 作品分析教案 >> 正文

 

发问的精神


 发 问 的 精 神
启凡
学习重点:
1、正反论证
2、反问修辞的作用
课时安排:两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步骤:
一、导语:
“学问”既“学”又“问”。“提出问题是解决问题的一半”“问题是成功的接生婆”。启凡认为“发问”就是善于动脑筋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这是求知识、明道理的途径,也是新发明、新创造的开端。下面我们学习启凡写的《发问的精神》。
二、学生阅读理清文章的结构:
第一部分(1—3):用讲道理、设比喻的方法引出论题——发问的精神。
第二部分(4—9)正面论证发问精神的可贵(事例论证为主)
第一层(4)提出正面论点“发问是思想的初步,研究的动机”。
第二层(5—8)列举四位名人事例论证发问精神的可贵。
第三层(9)归纳小结。联系一般人求知识、明道理的实际,强调勤于发问的重要。
第三部分(10—14)从反面论证“何必多问”说法的不正确,以道理论证为主。又可分三层:
第一层:(10)提出反面论点——“知识和道理……何必多问”
第二层:(11—13)从三方面讲道理,逐步深入地阐明反面论点的不正确。
第三层:(14)归纳小结。联系学生求学的实际,再次强调发问精神的重要,同时又是全文的重点。
三、这篇文章作者是写给谁的?从哪些词语中看出的?本文是写给学生的。从“教师”“课本”“书”等词可以明显看出。
第二课时
教学步骤:
一、作者如何引出论题的?
讲道理,设比喻。
二、作者正面论证时举了哪几个事例?
牛顿瓦特、释迦牟尼、孔子
所举事例,古今中外,时间跨度大、范围广,事例具有典型性、具有代表性,因此,使其更具有说服力。
三、反面论证时提出了怎样的论点?从哪几个方面论证的?
“知识和道理可以……何必多问”,三个方面来论证的。
四、概括这三个方面的内容(课后练习题,它们之间的关系是递进关系)
五、课文结尾段写法上有什么特点?
1、连续使用三个反问句,一气呵成,语势强烈明显,表达了否定的意思。
2、再次强调了发问精神的重要。前三反问句分别对应11、12、13自然段;“钥匙”呼应第2、3段的“钥匙”,“万”字强调了必须具备发问的精神。
六、本文的反问句
1、变化地使用反问句的词语“岂不”“何必”“难道”]
2、并列地使用反问句,关联上下文,增强语势如:末尾三个反问句,用的是肯定的疑问形式,所表达的是否定的内容,三句连用,语势强烈,有力地强调了要表达的意思,激发人们警醒。

内容归纳:


三个怎样:提出论题  正面论证  反面论证




附板书:

         讲道理、设比喻引出论题
            “发问的精神”
               ∧
          正面论证      反面论证
                 ↓     对比论证     ↓
           提出正面论点         提出反面论点
              ↓                          ↓
                牛顿       ↓            第一      ↓
        论证论点:瓦特      古      论证论点:其次     递
          (事例)  释迦牟尼  今         (道理) 更进一步 进
             ↓   孔子      中           ↓            关
        归纳小结          外         归纳小结        系

七、布置作业

 

来源:中国哲士网

学校教育教学 作品分析教案教师备课考试,试卷试题 公务员考试,大学生就业

各类 发问的精神,教学资料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相关文章
    《赤壁赋》教案10
    江南的冬景教案3
    《前方》教案2
    《前方》教案4
    《前方》教案3
    《前方》教案5
    《前方》教案7
    《前方》教案6
    《前方》教案8
    赤壁赋》教学设计19
    《前方》教案11
    《向青春举杯》专题教学设计6
    《前方》教案12
    获得教养的途径教案7
    《青年在选择职业时的考虑》教案2
    《青年在选择职业时的考虑》教案3
    《青年在选择职业时的考虑》教案5
    《青年在选择职业时的考虑》教案4
    《青年在选择职业时的考虑》教案5
    《赤壁赋》教案5
    《赤壁赋》6
    《前方》教案9
    《赤壁赋》教案20
    获得教养的途径教案6
    《赤壁赋》简案11
    《赤壁赋》12
    赤壁赋14
    赤壁赋13
    赤壁赋15
    《赤壁赋》16
    《赤壁赋》教学设计17
    《青年在选择职业时的考虑》教案1
    〈赤壁赋》9
    《沁园春•长沙》5
    赤壁赋8
    《前赤壁赋》教学设计22
    第一板块--向青春举杯05(小结)教案
    第一板块--向青春举杯05(小结)
    《获得教养的途径》教案1
    第一专题“向青春举杯”小结
    《获得教养的途径》教案2
    《获得教养的途径》教案3
    获得教养的途径教案4
    赤壁赋18
    江南的冬景教案2
    获得教养的途径教案8
    获得教养的途径教案10
    获得教养的途径教案9
    《获得教养的途径》教案11
    《获得教养的途径》教案12
    《获得教养的途径》教案13
    《获得教养的途径》教案14
    《获得教养的途径》教案15
    赤壁赋7
    《最后的常春藤叶》
    《向青春举杯》第一板块教案试卷
    朝抵抗力最大的路径走
    江南的冬景教案5
    江南的冬景教案7
    江南的冬景教案6
    江南的冬景教案8
    江南的冬景教案8
    祝福
    《最后的常春藤叶》
    《前方》教案1
    《江南的冬景》教案1
    《相信未来》1
    《谈骨气》《想和做》《哨子》
    沙田山居
    我的母亲
    雨霖铃
    拣麦穗
    苏教版高中语文课本“向青春举杯”专…
    《沁园春.长沙》4
    (苏教版)高一必修一《向青春举杯》…
    《沁园春.长沙》4
    江南的冬景教案4
    获得教养的途径教案5
    沁园春•长沙
    《我与地坛》的风格
    《相信未来》3
    相信未来(2)
    《相信未来》4
    想北平
    《相信未来》5
    始得西山宴游记
    《相信未来》6
    《前方》教案10
    毛泽东《沁园春•长沙》教学设计
    《走进小说天地》教学设计
    《第一次真好》教学设计
    梦游天姥吟留别
    始得西山宴游记
    醉翁亭记
    満井游记
    峡江寺飞泉亭记
    孟子二章
    岳阳楼记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与《南园》
    <<蜡烛
    京口北固亭怀古
    六国论
    《赤壁赋》教案1
    赤壁赋2
    《赤壁赋》教案3
    赤壁赋2
    综合学习:举办中外戏剧知识竞赛
    <<宴子使楚
    综合性学习:主题探究学习:神话
    赤壁赋21
    越巫
    综合性学习:老年人生活状况调查
    苏教版第一板块——向青春举杯(吟诵…
    北大是我美丽羞涩的梦
    《老王》说课稿
    最后一课
    《鲁迅自传》
    梦游天姥吟留别
    西方文学的两大源头:《圣经》与《希…
    《希腊神话》
    古希腊戏剧
    《扁鹊见蔡桓公》教学设计
    萌  芽
    《六月我们看海去》
    安妮日记(节选)
    边城
    《呱……呱》
    《最后的常春藤叶》
    荷塘月色
    假如给我三天光明
    《假如给我三天光明》练习
    金岳霖先生
    怀疑与学问
    周庄水韵
    我与地坛
    《向青春举杯》专题教学设计5
    盲人看
    念奴娇.赤壁怀古
    《鸟啼》
    图片两组
    《听听那冷雨》
    图片两组
    《听听那冷雨》
    综合性学习:自己给自己“出”一本书
    《鱼我所欲也》简案
    《行道树》教学设计
    《流浪人,你若到斯巴》
    我与地坛(教学案•学生版)
    我与地坛
    我与地坛(教学案•学生版)
    我与地坛(教学案•学生版)
    威尼斯商人
    爱莲说
    黎明的通知
    《阿房宫赋》
    亡人逸事
    《白杨礼赞》简案
    林黛玉进贾府
    甜甜的泥土
    《隆中对》简案
    《出师表》简案
    《墨池记》简案
    上枢密韩太尉书
    曹刿论战
    《送东阳马生序》简案
    《陌上桑》简案
    我与地坛
    麦琪的礼物
    麦琪的礼物
    论求知
    散步
    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吗
    《芦花荡》教学设计教案
    短文两篇
    《枫桥夜泊》新解质疑
    “病从口入”与“食物相克”
    《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吗》课堂教学实…
    我与地坛
    菜园小记

    2004-2010  中国哲士网版权所有 引用本站内容请指明来源  给本站投稿   备案序号 蜀ICP备0500925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