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3.散步
教学目标: 1.知识和技能:整体感悟课文内容,提高审美情趣。 2.过程和方法:学习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3.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尊老爱幼.珍爱亲情.珍爱生命的情感。 教学内容: 1.整体感悟课文内容。 2.培养尊老爱幼.珍爱亲情.珍爱生命的情感。 教学重点: 整体感知课文内容,品味揣摩语句。 教学时间: 一课时 课前准备: 学生:强调课文预习,自读课文,自学生字词。勾画出不理解的句子,提出疑难问题。 老师:准备好课件,多媒体辅助教学。 教学设计 一.导入 1.上课前播放歌曲《让爱住我家》动画,大屏幕投影出几幅体现出亲情的图片。 2.一首《让爱住我家》给我们营造了一种温馨,甜美的氛围,而屏幕上的这几幅图片又让我们感受到了亲人之间那种浓浓的爱意。是啊,正如歌中所唱的,有家常住的家是幸福的家,有爱常住的家是快乐的家。而作家莫怀戚笔下的家又是怎样的呢?今天,老师和同学们一起来学习他的一篇散文:《散步》。 二.出示课题。 三.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一)听录音,思考问题。 1.播放课文的配乐朗诵,学生在听读的过程中思考两个问题: ①.课文讲述了一件什么事? ②.听读课文后你有什么感受? 2.学生听读后回答问题。 (二)跳读课文,感受人物形象。 同学都谈了听读了这篇课文后各自不同的感受,但有一点是相同的,那就是:我们都感受到了这一家生活的温馨,幸福。而这与家庭成员之间互敬互爱是分不开的,那么这一家人中,你最喜欢哪一个呢?为什么? 请大家跳读课文,感受人物形象。给同学们谈一谈自己喜欢的人物,并说明理由。在教师的点拨下,归纳出各个人物的形象特点: 母亲(慈母)“我”:(孝子)妻子:(贤妻)儿子:(娇儿) 无论我们喜欢哪一个人物,这一家三代都是足以令我们羡慕的,因为他们之间能相互理解,互相谦让,尊老爱幼,非常和睦,温馨,而这正是使一个家庭稳定,幸福的前提。 四.精读课文,鉴赏.感悟。 [过渡]刚才,我们从整体上把握了文章的内容,感受了人物形象。接下来,我们通过品味文章的语言,进一步理解文中蕴含的深意,体会文中寄托的思想感情。请同学们分小组学习,前后两桌同学为一组。找一找你认为最有价值的句子或段落,读出来,先自己思考,再在小组内讨论。在自己不明白,不理解的地方做好标志,小组内讨论解决不了的,等一下再全班同学交流讨论。 学生自主合作探究。 全班同学交流,探讨,教师点拨,解决问题。 (二).重点赏析最后一段和第6自然段。 1.赏析最后一段。 刚才同学们谈得最多的就是最后一段,而问题也是出自这一段,这到底是一种什么样的情景呢?请同学们看屏幕。 请一位同学朗读描写这一情景的段落。其它同学用耳朵听,用眼睛看,用心想: ①我和妻子为什么要慢慢地,稳稳地走? ②为什么说我背上的和她背上的加起来就是整个世界? 全班交流后教师小结:文中的“我”和妻子就代表着中年人,上有老,下有小,既要赡养老人,又要抚养小孩,肩负着承前启后的责任。一个家庭就是由老人,中年人,小孩组成的,所以,在一个家庭中,中年人的的责任是最重的,是家中的顶梁柱,他们要扛起的是整个家庭。那文中为什么不说我们背起的是整个家庭,而说是整个世界呢?因为整个世界也是由老人,中年人,小孩组成的,一个家庭是这样,一个民族乃至全世界又何尝不是这样?所以说背起的是整个世界。这样大词小用,体现了“我”对生活的一种责任感,使命感。 带着这种责任感,全体朗读这一段。 2.赏析第6自然段。 教师点拨:中年人就是家中的顶梁柱,肩负着重大的责任,所以有问题,一般是由中年人来拿主意,文中的我也不例外,当发生了分岐时,两全的办法找不到,“我”作出了什么决定? ②你认为“我”的做法好吗?为什么? 教师小结:当尊老与爱幼发生冲突的时候,我选择了尊老,为孩子做了一个良好的孝敬老人的榜样。这不由得使我想起了一则公益广告:“父母是孩子最好的老师”。 播放公益广告 请学生谈谈看了这一则广告后的感受。 教师小结:俗话说得好“言教不如身教”,孩子就是在这种潜移默化中学会做人的道理的。榜样的力量是伟大的,广告中的小孩受母亲的影响也懂得了关心妈妈了。而文中的儿了看到父亲孝敬奶奶,长大之后,他也一定会像爸爸一样孝敬自己的父母的。 尊老爱幼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而尊老是我们民族文化的精髓,是人类特有的文化之举。正如培根所说:“扶养子女是动物也有的本能,赡养父母才是人类的文化之举。” 五.总结全文。 我们通过品味文章的语言,感受到了家的温馨,幸福,亲人间浓浓的亲情,感受到了尊老爱幼的情感,以及一个人在家庭中,在社会上所承担的责任。 其实,生活中处处亲情,生活中的细枝末节无不体现着父母对我们的爱,对我们的关怀。对于我们的父母,我们有着太多的感激,而此时,你想对你的父母说些什么呢? 六.拓展,迁移。 爸爸,妈妈,我想对您说...... 在《烛光里的妈妈》歌声中结束本课学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