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本页为首页                              加入收藏
中文域名: 古今中外.com       英文域名:www.1-123.com     教师学生公务员学习进修工作资料大全
您现在的位置: 中国哲士网 >> 资料 >> 初中 >> 九年级第一学期 >> 作品分析教案 >> 正文

 

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吗

教学目标:
1 学习本文抓住“突破口”进行批驳的方法。
2.学习本文通过驳论证来反驳论点的方法。
3.学习本文直接反驳和间接反驳相结合的方法。
4.体会本文精辟含蓄的语言特点。
重点难点
1.重点:
(l)学习本文抓住“突破口”进行批驳的方法。
(2)学习本文通过驳论证来反驳论点的方法。
2.难点:
(l)学习本文直接反驳和间接反驳相结合的方法。
(2)体会本文精辟含蓄的语言特点。
教学课时:二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预习
1 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并解释词语。
慨叹(kai3):有所感触而叹息。
玄虚(xuan2):用使人迷惑的形式来掩盖真相的欺骗手段。
渺茫:本课是因没有把握而难以预期。
诓骗(kuang1):哄骗。
怀古伤今:追念古代的事情因现在的事而悲伤。
为民请命:为人民保全生命或解除困苦。
2.阅读全文,思考本文怎样抓住“突破口”进行批驳的。
二、导入
1.作者简介。
本文选自《且介亭杂文》,作者鲁迅(1881-1936),原名周树人,字豫才。鲁迅是他1918年为(新青年)写稿时开始使用的笔名。浙江绍兴人。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和革命家。
2时代背景。
这篇文章写于1934年9月25日,正是“九·一八”事变三周年之后。当时,有些人散布对抗日前途的悲观论调,指责中国人失掉了自信力。鲁迅这篇文章,就是为批驳这种错误论调,鼓舞民族的自信心而写
的。
三、整体感知
1.朗读课文,注意正音。
2.提问:文章怎样提出批驳的论点的?
讨论并归纳:从公开的文字的三个阶段谈起:先是自夸“地大物博”,后是寄希望国联,再后改为一味求神拜佛,怀古伤今,亮出批驳的靶子“有人慨叹日: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
3.提问:这两段话中,揭示了对方的什么谬误论点?什么论据?哪些语句最富于讽刺意味?
讨论并归纳:
对方的谬误论点是。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
论据是公开的文字的三个阶段。
最富于讽刺意味的文字是:“改为一味求神拜佛,怀古伤今了”国难当头,国民党政府官僚和“社会名流”不是号召人民奋起反抗,而是以祈祷“解救国难”为名,多次在一些大城市举办“时轮金刚法会”等。请菩萨来“解救国难”,多么荒诞,多么愚昧啊!
4.提问:文中反复承认“是事实”“也是事实”“却也是事实”,与后文的批判有什么关系?
讨论并归纳:先确认敌论据的真实性,但这真实的论据不能证明其论点,为后文的驳论证势定基础。
5.提问:文章如何驳论证的?
讨论并归纳:
(1)自夸“地大物博”是信“地”信“物”并非“自信”。
(2)希望国联是“他信”不是“自信”。
(3)求神拜佛是“自欺”。
这些批驳证明失掉的不是“自信力”而是“他信力”,发展着“自欺力”。说明敌方的论据不能证明其论点。这就是批驳的f’突破口”。

6提问:文中“他信力”“自欺力”加引号起什么作用?
讨论并归纳:起讽刺否定的作用。
7提问:“失掉了他信力,就会疑,一个转身,也许能够只相信了自己,倒是一条新生路。”这里的“新生路”指什么?
讨论并归纳:新生路指相信自己的力量,号召全国民众团结起来抗日救亡。
8.提问:作者指出“求神拜佛”的危害性是什么?
讨论并归纳:危害性是有益或是有害,一时就找不出分明的结果来,它可以令人更长久的麻醉着自己。
9提问:第6段作者提出“我们有并不失掉自信力的中国人在”,这对批驳敌论点起什么作用?
讨论并归纳:作者从正面树立自己的论点是为间接反驳敌论点。 10.提问:作者怎么证明正面论点的?
讨论并归纳:作者历数从古以来,就有埋头苦干的人,有拼命硬干的人,有为民请命的人,有舍身求法的人,…作为事实论据证明他们都是没有失掉自信力的中国人。
11.提问:作者为什么赞扬他们“这就是中国的脊梁”?
讨论并归纳:这是比喻的说法。这些没有失掉自信力的中国人是中国的主流,是中国的希望。
12.提问:这一类没有失掉自信心的人现状如何?
讨论并归纳:
(l)从人数上看:何尝少呢?
(2)从特征上看:有确信,不自欺,前仆后继地战斗。
(3)从处境上看:总在被摧残,被抹杀,消灭于黑暗中,不能为大家所知道。
13.作者“这一类的人们”指的是谁?
讨论并归纳:指坚持抗战和民族解放的人们。
14.提问:“说中国人失掉了自信力,用以指一部分人则可,倘若加于全体,那简直是诬蔑。”这句话批驳敌论证的什么毛病?
讨论并归纳:批驳敌论证以偏概全的毛病。
15.提问:课文最后一段如何总结的?
讨论并归纳:第互句先论论点的前半部分,“中国人”不能看“表面的自欺欺人的脂粉”却要看“他的筋骨和脊梁”。不能以偏概全。第二句再论论点的后半部分,“自信力”的有无,“状元宰相的文章是不足为据的”要拿出自己的眼光来看地底下不能为大家所知道的事实。
四、小结
本文抓住敌论据不能证明敌论点为“突破口”,以反驳对方的论证
为武器,一举击中其要害。反驳强劲有力。
五、作业
1,完成课后练习一、二题。
2.选用课时作业优化设计。
第一课时作业优化设计
阅读下面文字,回答问题。
①一位诗人曾说:“虚荣的人只是注视着自己的名字,光荣的人却注视着祖国的事业。”②其实,士。果把自己的名字与事业紧紧联系在一起,倒也不妨注视一下。③但说到底,应该注视的是事业。④古往今来的真正名人,是靠自己实实在在的成就和影响立足于世的。⑤像瓦特和蒸汽机、马克思和(资本论)。⑥这些伟大的名人自己并不曾谋求“大名垂宇宙”,不曾用一毫的心思去乞求官方或人们的赏识。⑦他们只是用自己的聪明才智,甚至是为时人所不理解、不能容忍的奇思异想,为人类开辟了新的天地,他们的名字也就自然不朽了。⑧所以要想当名
人,最好的办法就是“小写”自己的名字,“大写’咱己该做的事业。
1.上文作者的论点是(用简要的语言加以概括,不超过10个字)
2本文运用的论证方法是()
A道理论证、比喻论证B.举例论证、对比论证
C.对比论证、比喻论证D.举例论证、道理论证
3.对这段文字层次划分正确的一项是()
A.①②/③④⑤⑥/⑦ B.①②③/④⑤⑥/⑦⑧
C.①②/③④⑤⑥⑦/⑧ D.①/②③④⑤⑥/⑦⑧
4.解释第③句中“小写”和“大写的含义。
(1)小写:
(2)大写:
第二课时
一、预习
阅读课文,填写课后练习三表格。
二、导入
上节课,我们熟悉了课文,探究了课文中的一些问题。这节课,我们再来探究课文的结构及语言特色。

三、整体感知
1.讨论课后练习三表格。
讨论并归纳:
第一部分(1~2段):揭示对方谬误。揭示对方论点及论据,暗示对方的论证以偏概全。
第二部分(3~5段):直接反驳。驳敌方论证。说明敌方论据不能证明其论点。
第三部分(6~8段):间接反驳。用事实证明正面论点的正确从而反驳敌论点。揭示敌论点虚假。
第四部分(9段):作出结论。直接驳论点揭示对方论点以偏概全,以表面概实质。
2.提问:本文按什么样的顺序反驳的?
讨论并归纳:按逐层推进的逻辑顺序反驳的。
3.提问:文中有加黑点的两段文字,这是作品发表时被国民党检查官删掉的。想想为什么被删去?
讨论并归纳:因为这两段文字讽刺了当时一些国民党官僚和“社会名流”,以祈祷“解救国难”为名,多次在一些大城市举办“时轮金刚法会”等行径,指出求神拜佛的危害性。所以不合国民党检查官的胃口被
删掉。
4.提问:鲁迅为什么反复强调“中国的脊梁”?
讨论并归纳:高度赞扬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抗日救亡、民族解放的斗争,认为这是中国人的主流,是中国未来的希望。
5.提问:本文语言上有什么特色?
讨论并归纳:辛辣的讽刺是本文语言上的特色。如“他信力”“自欺力”等。
四、小结
本文按揭示对方谬误、直接反驳、间接反驳、作出结论的顺序逐层推进。通过驳论证批驳了对方的论点,通过正面立论间接反驳了对方论点,批驳了“中国人失掉自信力”的错误论调,鼓舞了民族的自信心。
五、作业
2.选用课时作业优化设计。
第二课时作业优化设计
阅读7面文字,回答问题。
从公开的文字上看起来:两年以前,我们总自夸着“地大物博”,是事实;不久就不再自夸,只希望着国联,也是事实;现在是既不夸自己,也不信国联,改为一味求神拜佛,怀古伤今了——却

[1] [2] [3] 下一页

来源:中国哲士网

学校教育教学 作品分析教案教师备课考试,试卷试题 公务员考试,大学生就业

各类 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吗,教学资料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相关文章
    《赤壁赋》教案10
    江南的冬景教案3
    《前方》教案2
    《前方》教案4
    《前方》教案3
    《前方》教案5
    《前方》教案7
    《前方》教案6
    《前方》教案8
    赤壁赋》教学设计19
    《前方》教案11
    《向青春举杯》专题教学设计6
    《前方》教案12
    获得教养的途径教案7
    《青年在选择职业时的考虑》教案2
    《青年在选择职业时的考虑》教案3
    《青年在选择职业时的考虑》教案5
    《青年在选择职业时的考虑》教案4
    《青年在选择职业时的考虑》教案5
    《赤壁赋》教案5
    《赤壁赋》6
    《前方》教案9
    《赤壁赋》教案20
    获得教养的途径教案6
    《赤壁赋》简案11
    《赤壁赋》12
    赤壁赋14
    赤壁赋13
    赤壁赋15
    《赤壁赋》16
    《赤壁赋》教学设计17
    《青年在选择职业时的考虑》教案1
    〈赤壁赋》9
    《沁园春•长沙》5
    赤壁赋8
    《前赤壁赋》教学设计22
    第一板块--向青春举杯05(小结)教案
    第一板块--向青春举杯05(小结)
    《获得教养的途径》教案1
    第一专题“向青春举杯”小结
    《获得教养的途径》教案2
    《获得教养的途径》教案3
    获得教养的途径教案4
    赤壁赋18
    江南的冬景教案2
    获得教养的途径教案8
    获得教养的途径教案10
    获得教养的途径教案9
    《获得教养的途径》教案11
    《获得教养的途径》教案12
    《获得教养的途径》教案13
    《获得教养的途径》教案14
    《获得教养的途径》教案15
    赤壁赋7
    《最后的常春藤叶》
    《向青春举杯》第一板块教案试卷
    朝抵抗力最大的路径走
    江南的冬景教案5
    江南的冬景教案7
    江南的冬景教案6
    江南的冬景教案8
    江南的冬景教案8
    祝福
    《最后的常春藤叶》
    《前方》教案1
    《江南的冬景》教案1
    《相信未来》1
    《谈骨气》《想和做》《哨子》
    沙田山居
    我的母亲
    雨霖铃
    拣麦穗
    苏教版高中语文课本“向青春举杯”专…
    《沁园春.长沙》4
    (苏教版)高一必修一《向青春举杯》…
    《沁园春.长沙》4
    江南的冬景教案4
    获得教养的途径教案5
    沁园春•长沙
    《我与地坛》的风格
    《相信未来》3
    相信未来(2)
    《相信未来》4
    想北平
    《相信未来》5
    始得西山宴游记
    《相信未来》6
    《前方》教案10
    毛泽东《沁园春•长沙》教学设计
    《走进小说天地》教学设计
    《第一次真好》教学设计
    梦游天姥吟留别
    始得西山宴游记
    醉翁亭记
    満井游记
    峡江寺飞泉亭记
    孟子二章
    岳阳楼记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与《南园》
    <<蜡烛
    京口北固亭怀古
    六国论
    《赤壁赋》教案1
    赤壁赋2
    《赤壁赋》教案3
    赤壁赋2
    综合学习:举办中外戏剧知识竞赛
    <<宴子使楚
    综合性学习:主题探究学习:神话
    赤壁赋21
    越巫
    综合性学习:老年人生活状况调查
    苏教版第一板块——向青春举杯(吟诵…
    北大是我美丽羞涩的梦
    《老王》说课稿
    最后一课
    《鲁迅自传》
    梦游天姥吟留别
    西方文学的两大源头:《圣经》与《希…
    《希腊神话》
    古希腊戏剧
    《扁鹊见蔡桓公》教学设计
    萌  芽
    《六月我们看海去》
    安妮日记(节选)
    边城
    《呱……呱》
    《最后的常春藤叶》
    荷塘月色
    假如给我三天光明
    《假如给我三天光明》练习
    金岳霖先生
    怀疑与学问
    周庄水韵
    我与地坛
    《向青春举杯》专题教学设计5
    盲人看
    念奴娇.赤壁怀古
    《鸟啼》
    图片两组
    《听听那冷雨》
    图片两组
    《听听那冷雨》
    综合性学习:自己给自己“出”一本书
    《鱼我所欲也》简案
    《行道树》教学设计
    《流浪人,你若到斯巴》
    我与地坛(教学案•学生版)
    我与地坛
    我与地坛(教学案•学生版)
    我与地坛(教学案•学生版)
    威尼斯商人
    爱莲说
    黎明的通知
    《阿房宫赋》
    亡人逸事
    《白杨礼赞》简案
    林黛玉进贾府
    甜甜的泥土
    《隆中对》简案
    《出师表》简案
    《墨池记》简案
    上枢密韩太尉书
    曹刿论战
    《送东阳马生序》简案
    《陌上桑》简案
    我与地坛
    麦琪的礼物
    麦琪的礼物
    发问的精神
    论求知
    散步
    《芦花荡》教学设计教案
    短文两篇
    《枫桥夜泊》新解质疑
    “病从口入”与“食物相克”
    《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吗》课堂教学实…
    我与地坛
    菜园小记

    2004-2010  中国哲士网版权所有 引用本站内容请指明来源  给本站投稿   备案序号 蜀ICP备0500925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