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本页为首页                              加入收藏
中文域名: 古今中外.com       英文域名:www.1-123.com     教师学生公务员学习进修工作资料大全
您现在的位置: 中国哲士网 >> 资料 >> 初中 >> 九年级第一学期 >> 作品分析教案 >> 正文

 

北大是我美丽羞涩的梦


北大是我美丽羞涩的梦
王海
【教学目标】
1.体验生命成长过程中应有的坚定、乐观等积极的人生态度。
2.认识自我,了解自我,引导学生体会文章中的好词好句,并能运用到作文中去。
【教学重点】 理解文章的写作特点和语言特点
【教学难点】多种表达方式和技巧
【教学过程】
一、导入
说说你名字的故事——学生交流自己名字的含义,看看名字里包含长辈对自己怎样的期望。思考:长辈们的期望与你内心的追求是否一致?当两者发生冲突时你会怎样做?
……(板书课题)
•作者简介:王海桐,1983年9月26日生,2001年在四川成都石室中学高中毕业,是当年四川省理科高考状元,以713分考取了北京大学金融系。高中时期最爱看的书是《金锁记》、《灌篮高手》、蔡志忠漫等。她最欣赏的一句话:一个人可以被毁灭,但不可以被打败。印象最深刻的是父母教育时常说的话:做什么事都要认真。寄语高中生:好好学、好好考。
二、整体感知,揣摩重点
【聆听歌曲《童年》】
人生来就有七情六欲,无论经历怎样普通平淡的人,都会有成长的过程,而成长的过程中有多种情感体验:快乐与烦恼、感伤与迷惘、留恋与失落……请听罗大佑的《童年》,看看作者抒发了告别童年的哪些情感?
设问:你有过类似的情感体验吗?你怎样看待这些过去了的或还未过去的情感体验?随着年龄的增长会觉得幼稚可笑吗?
参考分析:
①学会尊重和珍藏我们成长中的真挚情感。
②学会从以往的经历中反思和吸取积极的力量,积累人生经验并帮我们走向成熟。
【引入课文】
“梦”是年轻人的理想、年轻人的追求。上北大,读金融是王海桐的心愿。虽然她一直都成绩优异,但在 2001 年参加高考的时候,她都一直不大自信,北大是隐藏在她内心深处的一个美丽而羞涩的梦。高考过后,她怕自己和家人失望,一直都不敢看报纸刊登的试题,也不敢去核对分数,所以在她“寝食难安只渴求一张北大金融系录取通知书”,突然听到自己是四川理科状元的时候,竟是“不敢相信的木然”,本文真实地记载了一个高中生面对成功,面对实现自己理想时的内心感受。
1. 开头:们在课前预习时都能发现,这篇文章是围绕“我是谁”来写的。那么,文章的开头,“我是谁”呢?让学生思考,教师作如下引导。
文章开头,作者是怎么介绍自己的?她是从什么事件说起的?
引导学生回答:是从高考成绩出来,自己成为理科状元开始说起。
那么,在众人眼中,“我”是什么样的人?以课文中的话回答。
我是今年四川省理科状元。一个“状元”。考试考得很好的人。 “很会考试,考得很棒”的人。
那么,作者同意这种看法吗?不同意。她通过什么话来表达自己的看法?
“如果我引人注目,那个713分决不会是唯一的理由”。
“我不允许任何人将我十几年的经历用那浑浑噩噩的三天概括。”
“我不是一张平铺的考卷,我是立体的,有血有肉的。”
以上这些话透露了什么样的情感信息?为什么作者会如此认为?
作者不希望读者只将她看作一个学习的机器而从中挖掘所谓成功的“秘诀”,而希望读者能从她的故事中得到多种宝贵的启示。
作者是觉得自己是谁呢?
“绝不是一个考试的机器,我是一个有故事的人。”
课文中,在推出“我是一个有故事的人”这句话前,作者用了一句很优美很有文采的句子。大家一起把它读出来:
•我在记忆的浅海里逡巡,想找出一些闪亮的贝壳让“高中生以及家长能从中得到什么更有价值的东西”,却带回满身的沙砾。
这个句子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生动形象。把“记忆”比作“浅海”,把世人认为“有价值的东西”比作“闪亮的贝壳”,把自己对人生的“困惑和思考”比作“沙砾”,浪漫又生动,也可以看出作者有些谦虚,更有些任性和骄傲。
面对成功,作者由“我是什么”自问,经过一系列的思考,得出“我不是一个考试的机器”,我是一个有血有肉、有困难、有思考、有故事的人这样的结论。接下来作者又以看似轻松的笔调记录了自己的小半生,有苦有乐。请学生快速阅读文章各部分,说说作者让你最感动的是什么?(那份坚持到底的精神)
让学生就各自最有感触的部分作一定的分析——
2. 第一部分——奶奶拂袖而去
这个部分里,“我是谁”?——我是一个被奶奶歧视的女孩。在我出生的时候,我的奶奶拂袖而去;我的父亲因为我是女孩而在床上躺了两个星期。我不美丽,也不灵巧。我没机会在奶奶面前证明自己,一直很遗憾。
这里从作者的出生写起,写了她并不是作为一个快乐的天使出生,而是一个——拙劣的小偷。那么她心目中的“我”应该是怎么样的呢?
•我应该是个八尺男儿,即使不能金戈铁马,醉卧沙场,也应该玉树临风,谈笑间墙橹灰飞烟灭。
这句话里运用典故很成功。“金戈铁马”、“醉卧沙场”、“玉树临风”、“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几乎一句话一个典故,体现了作者文化积累的程度。
金戈铁马:
千古江山,英雄无觅,孙仲谋处。舞榭歌台,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斜阳树,寻常巷陌,人道寄奴曾住。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
元嘉草,封狼居胥,赢得仓皇北顾。四十三年,望中犹记,烽火扬州路。可堪回首,佛狸祠下,一片神鸦社鼓。凭谁问,廉颇老矣,尚能饭否。
——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醉卧沙场——辛弃疾《破阵子•为陈同父赋壮语以寄》:
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八百里分麾下灸,五十弦翻塞外声。沙场秋点兵。
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了却君王天下事,嬴得生前身后名。可怜白发生!
谈笑间墙橹灰飞烟灭——苏轼念奴娇• 赤壁怀古》: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江山如,一时多少豪杰。
遥想公谨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羽扇纶巾,谈笑间、墙橹灰飞烟灭。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人间如梦,一尊还酹江月。
可见作者文学底蕴是很深厚的,能够学以致用。这点,值得我们学习。也许有的同学会说,古典诗词那么多,我哪里能全部背下来?其实,只要能把我们从以前到现在学到的古典诗词记住,融会贯通,在适当的时候使用,也不是很难啊。
从这句话,我们又可以看出作者是个什么样的人?
熟读古典诗词。
这样,我们就可以更加完整地归纳出在第一部分里“我是谁”了。请学生再次归纳,板书——真实的我: 我是一个很有才华的女孩。
3. 第二部分——我比想像的灵巧
你们从这个故事里得到什么启发?大家可以用自己的话说,也可以用课文中的话回答。
让学生各抒己见。只要能得出评价性的话语不要随便提出,说者无心,听者有意便可。
在课文里,作者讲了她小时候在幼儿园的另一个挫败,因为老师的无心的一句话,她自卑了很多年。那么,在这里,“我是谁”呢?(请学生思考后回答。)
我是一个被老师否定的小孩,因为老师一句无心的话而自卑。直到初中,才发现自己其实很灵巧,从此变成一个相信潜能,相信不同的态度能决定做事成功与否的人。
4. 第三部分——习惯是一种力量
在很多同学的文章里,大家回顾了自己的童年。大多数同学都是有着一个美好快乐的童年,家里人宠爱,要什么有什么。但我们来一起读出第三部分的第一段:我的童年并不是阳光灿烂的……
你们觉得作者的父母这样的教育方式用在你们身上,你们会接受吗?这样的教育方式好吗?请大家看完这一部分再回答。
根据学生意见分成两组,一组赞成一组反对,在辩论中得到认识。
用课文中一句话可以概括这种教育:你选择了鱼肉的美味,也就选择了鱼刺的纠缠,天下没有只赚不赔的买卖。
引导学生学习这句话的形象性:从正反两方面分析了习惯给作者带来的影响。
在这个部分,我是谁?(请学生讨论后回答。)
我是一个从小就受到父母严格教育的人。这样的教育方式一方面让我长大后对任何事都很努力认真的去做,另一方面使我害怕出错。
5. 第四部分——享受青春的美丽
大家正处于高中生活的开始,可以尽情地享受青春的美丽,现在我们就来列举作者在高中经历了多少事,如何享受青春的美丽的。
我们可以在大合唱、艺术节中大放异彩;也可以用每人一张的课程表做成扑克牌来“打发时光”……,小姑去世,在艺术节……写周记(见课文)
作者遭受小姑去世的沉重打击后对待生活的态度:享受生活中的一切,甚至包

[1] [2] 下一页

来源:中国哲士网

学校教育教学 作品分析教案教师备课考试,试卷试题 公务员考试,大学生就业

各类 北大是我美丽羞涩的梦,教学资料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相关文章
    《赤壁赋》教案10
    江南的冬景教案3
    《前方》教案2
    《前方》教案4
    《前方》教案3
    《前方》教案5
    《前方》教案7
    《前方》教案6
    《前方》教案8
    赤壁赋》教学设计19
    《前方》教案11
    《向青春举杯》专题教学设计6
    《前方》教案12
    获得教养的途径教案7
    《青年在选择职业时的考虑》教案2
    《青年在选择职业时的考虑》教案3
    《青年在选择职业时的考虑》教案5
    《青年在选择职业时的考虑》教案4
    《青年在选择职业时的考虑》教案5
    《赤壁赋》教案5
    《赤壁赋》6
    《前方》教案9
    《赤壁赋》教案20
    获得教养的途径教案6
    《赤壁赋》简案11
    《赤壁赋》12
    赤壁赋14
    赤壁赋13
    赤壁赋15
    《赤壁赋》16
    《赤壁赋》教学设计17
    《青年在选择职业时的考虑》教案1
    〈赤壁赋》9
    《沁园春•长沙》5
    赤壁赋8
    《前赤壁赋》教学设计22
    第一板块--向青春举杯05(小结)教案
    第一板块--向青春举杯05(小结)
    《获得教养的途径》教案1
    第一专题“向青春举杯”小结
    《获得教养的途径》教案2
    《获得教养的途径》教案3
    获得教养的途径教案4
    赤壁赋18
    江南的冬景教案2
    获得教养的途径教案8
    获得教养的途径教案10
    获得教养的途径教案9
    《获得教养的途径》教案11
    《获得教养的途径》教案12
    《获得教养的途径》教案13
    《获得教养的途径》教案14
    《获得教养的途径》教案15
    赤壁赋7
    《最后的常春藤叶》
    《向青春举杯》第一板块教案试卷
    朝抵抗力最大的路径走
    江南的冬景教案5
    江南的冬景教案7
    江南的冬景教案6
    江南的冬景教案8
    江南的冬景教案8
    祝福
    《最后的常春藤叶》
    《前方》教案1
    《江南的冬景》教案1
    《相信未来》1
    《白杨礼赞》简案
    沙田山居
    我的母亲
    雨霖铃
    拣麦穗
    苏教版高中语文课本“向青春举杯”专…
    《沁园春.长沙》4
    (苏教版)高一必修一《向青春举杯》…
    《沁园春.长沙》4
    江南的冬景教案4
    获得教养的途径教案5
    沁园春•长沙
    《我与地坛》的风格
    《相信未来》3
    相信未来(2)
    《相信未来》4
    想北平
    《相信未来》5
    始得西山宴游记
    《相信未来》6
    《前方》教案10
    毛泽东《沁园春•长沙》教学设计
    《走进小说天地》教学设计
    《第一次真好》教学设计
    梦游天姥吟留别
    始得西山宴游记
    醉翁亭记
    満井游记
    峡江寺飞泉亭记
    孟子二章
    岳阳楼记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与《南园》
    <<蜡烛
    林黛玉进贾府
    盲人看
    《赤壁赋》教案1
    赤壁赋2
    《赤壁赋》教案3
    赤壁赋2
    综合学习:举办中外戏剧知识竞赛
    <<宴子使楚
    综合性学习:主题探究学习:神话
    赤壁赋21
    越巫
    综合性学习:老年人生活状况调查
    苏教版第一板块——向青春举杯(吟诵…
    《老王》说课稿
    最后一课
    《鲁迅自传》
    梦游天姥吟留别
    西方文学的两大源头:《圣经》与《希…
    《希腊神话》
    古希腊戏剧
    《六月我们看海去》
    《扁鹊见蔡桓公》教学设计
    《阿房宫赋》
    萌  芽
    边城
    《呱……呱》
    《最后的常春藤叶》
    荷塘月色
    假如给我三天光明
    《假如给我三天光明》练习
    金岳霖先生
    京口北固亭怀古
    发问的精神
    周庄水韵
    我与地坛
    《向青春举杯》专题教学设计5
    念奴娇.赤壁怀古
    《鸟啼》
    图片两组
    《听听那冷雨》
    图片两组
    《听听那冷雨》
    亡人逸事
    综合性学习:自己给自己“出”一本书
    甜甜的泥土
    《行道树》教学设计
    六国论
    我与地坛
    我与地坛(教学案•学生版)
    我与地坛(教学案•学生版)
    威尼斯商人
    爱莲说
    黎明的通知
    《谈骨气》《想和做》《哨子》
    安妮日记(节选)
    我与地坛
    菜园小记
    《流浪人,你若到斯巴》
    《隆中对》简案
    《出师表》简案
    《墨池记》简案
    上枢密韩太尉书
    曹刿论战
    《送东阳马生序》简案
    《陌上桑》简案
    麦琪的礼物
    我与地坛(教学案•学生版)
    怀疑与学问
    麦琪的礼物
    论求知
    散步
    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吗
    《芦花荡》教学设计教案
    短文两篇
    《枫桥夜泊》新解质疑
    “病从口入”与“食物相克”
    《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吗》课堂教学实…
    我与地坛
    《鱼我所欲也》简案

    2004-2010  中国哲士网版权所有 引用本站内容请指明来源  给本站投稿   备案序号 蜀ICP备0500925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