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本页为首页                              加入收藏
中文域名: 古今中外.com       英文域名:www.1-123.com     教师学生公务员学习进修工作资料大全
您现在的位置: 中国哲士网 >> 资料 >> 初中 >> 九年级第一学期 >> 作品分析教案 >> 正文

 

孟子二章


 孟子二章

学习重点:1、积累文言词语
     2、背诵
课时安排:三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步骤:
一、导语
孔子之后,集儒家之大成者当属孟子,他被后人尊称为“亚圣”。孟子(372—289)名轲,字子舆,邹人。思想家、教育家,后世常以“孔孟”并称,他生活在兼并激烈的战国中期,主张“仁政”以统天下。曾游说梁齐等诸候国君,均不见用,退而与弟子万章、公孙丑等著书立说,孟子的著作都存在《孟子》中,他长于辞言,其文气磅礴,论证严密,富有说服力和感染力,对后世散文的发展很有影响。
二、领读《得道多助 失道寡助》
三、学生自由朗读课文
四、串讲课文 通假字 畔——叛
五、本文中心意思
这篇短论,从决定战争胜负的因素这一角度出发,通过对“天时”“地利”“人和”三个条件的比较,阐述了人和对战争胜利的决定性作用,由此再加引申推出“得道多助 失道寡助”的论断,阐明了施仁政的重要性。
六、课文简析
第一部分(开头两句)提出全篇的论点。“人和”是夺取战争胜利的最重要条件;“天时”“地利”“人和”是孟子战争胜负的各种主客观条件的概括。他根据当时大量的战争现象,对三者在决定战争胜负中的地位和作用作了分析,得出“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的正确判断。这两句的意思是递进的,表示“天时”“地利”“人和”三者之中一个比一个重要,这就有力地突出了“人和”这一主旨。
第二部分(2、3段)具体论证“人和”在战争中决定性作用。可分两层:第一层(2)以设举对一小城“环而攻之”而不胜为论据,论证了“天时不如地利”“三里之城”“七里之郭”是守城一方的防卫条件很差;“环而攻之”是说进攻者来势很凶,且围攻了相当的时日“必有得天时者矣”,但最后竟未攻下,说明“天时”与“地利”的比较,“地利”更为重要。第二层(3):用虽有高城深池的“地利”条件却“委而去之”作论据,论证“地利不如人和”文中连用了四个“……非不”双重否定句,强调了防御一方具有城高池深等优越的地理条件,本拒敌以国门之外,保住自己的城池,但结果还是弃城逃跑了,这就反衬出“地利不如人和”而突出了人和这一重要因素。这一段的两层,分承并提,环环相扣,不可驳辩的论证了战争中天时不可凭、地利不足恃的道理,而只有“人和”才起决定性的作用。
第三部分(第四段)着重谈“人和”阐述人和的实质,即施仁政,取得人民的支持和拥护,首先用“……不以……”三个排比句,摒除了“人和”以外的因素,得出“得道多助 失道寡助”这一结论。继而又进一步推论下去“寡助之至,亲戚叛之;多助之至,天下顺之”一正一反,对比鲜明,向人们提示了争取人和在于“得道”,“道”的得失,决定“助”的多寡,最后文章以“故君子有不战,战必胜矣”一句作结,进一步阐述了本文的论题,深化了文章的中心思想。
这篇文章用层层推理的方法进行了论证,开篇提出论点,接着进行论证,再据此阐发引申,层层深入,最后得出“得道多助 失道寡助”的断语,逻辑性很强,两处使用排比句,不但析理精微充分,也增强了文章的气势。
第二课时 
教学步骤:
一、领讲课文
二、学生根据注释、自己理解翻译课文
三、串讲。就重点字词、难以理解 的句子进行讲解
   通假字:曾——增 衡——横 拂——弼 忍——韧
四|学生朗读课文
五、内容简析:
这篇课文是一篇短论,中心论点被标题所揭示。
全文可分三部分:
第一部分(1、2)举例论证人才要在困难中造就的道理,文章开头用排比句式列举了历史上六个著名人物的事例,他们从卑微到显贵,所经历的艰难困苦的路程是众所周知的。所以每一人物的事迹都只用一句话来概括,这就为本文的中心论点提供了充足的事实根据。接着作者就从这些事实中归纳出自己的观点,人要担负重任,有所作为,成就大事必须先在思想生活和行动等方面都经受一番痛苦,所谓“动心韧性,曾益其所不能”强调的就是这个目的。在这部分里“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是联结上下两段的例子句,“大任”指治理天下的任务,例如上述六位著名人物在这个方面都发挥了很大的作用,但这里的“是人”又是指所有发挥或能够发挥这种作用的人。
第二部分(3)从正反两方面论证经过磨练的益处。说明人处困境能激发意志,国无忧患易遭灭亡的道理。这一部分是上文观点的引申和发展,作者先从人有过然后能改这个事实出发,阐述即使作为一般人也须在逆境中受到磨练,才能发奋进取,为人们所理解。这是从个人推论到国家。从反面假设说明一个国家常处在安乐之中,也往往会导致灭亡“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这两句话主要是针对国君说的。意思是有法家拂士的严格执法和直言敢谏,国君都不至于做坏事,有敌国外患国君才会发愤有为,不至于耽于安乐,这是一正一反的论说,自然导出最后的结论。
第三部分(末段)提出生于忧患死于安乐的结论。即全文的中心论点,此二句单独成段,使文章主旨更加显明突出。本文先举事例,而后从个别到一般,归纳出作者的观点,文中所举事例十分典型,而且都围绕着所要说的“理”,使材料和观点紧密结合,因而很有说服力。
附板书:
 天时不如地利  从进攻失利说  得道多助
总起   →     分承  →  结论
 地利不如人和  从防守失利说  失道寡助
提出论点☉—→论证论点☉—→“人和”最重要战必胜



列举六个历史人物(举出实例)

提出基本论点(由个别到一般)

作阐述(由个人修练到国家治理)

归纳中心论点
 

来源:中国哲士网

学校教育教学 作品分析教案教师备课考试,试卷试题 公务员考试,大学生就业

各类 孟子二章,教学资料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相关文章
    《赤壁赋》教案10
    江南的冬景教案3
    《前方》教案2
    《前方》教案4
    《前方》教案3
    《前方》教案5
    《前方》教案7
    《前方》教案6
    《前方》教案8
    赤壁赋》教学设计19
    《前方》教案11
    《向青春举杯》专题教学设计6
    《前方》教案12
    获得教养的途径教案7
    《青年在选择职业时的考虑》教案2
    《青年在选择职业时的考虑》教案3
    《青年在选择职业时的考虑》教案5
    《青年在选择职业时的考虑》教案4
    《青年在选择职业时的考虑》教案5
    《赤壁赋》教案5
    《赤壁赋》6
    《前方》教案9
    《赤壁赋》教案20
    获得教养的途径教案6
    《赤壁赋》简案11
    《赤壁赋》12
    赤壁赋14
    赤壁赋13
    赤壁赋15
    《赤壁赋》16
    《赤壁赋》教学设计17
    《青年在选择职业时的考虑》教案1
    〈赤壁赋》9
    《沁园春•长沙》5
    赤壁赋8
    《前赤壁赋》教学设计22
    第一板块--向青春举杯05(小结)教案
    第一板块--向青春举杯05(小结)
    《获得教养的途径》教案1
    第一专题“向青春举杯”小结
    《获得教养的途径》教案2
    《获得教养的途径》教案3
    获得教养的途径教案4
    赤壁赋18
    江南的冬景教案2
    获得教养的途径教案8
    获得教养的途径教案10
    获得教养的途径教案9
    《获得教养的途径》教案11
    《获得教养的途径》教案12
    《获得教养的途径》教案13
    《获得教养的途径》教案14
    《获得教养的途径》教案15
    赤壁赋7
    《最后的常春藤叶》
    《向青春举杯》第一板块教案试卷
    朝抵抗力最大的路径走
    江南的冬景教案5
    江南的冬景教案7
    江南的冬景教案6
    江南的冬景教案8
    江南的冬景教案8
    祝福
    《最后的常春藤叶》
    《前方》教案1
    《江南的冬景》教案1
    《相信未来》1
    《白杨礼赞》简案
    沙田山居
    我的母亲
    雨霖铃
    拣麦穗
    苏教版高中语文课本“向青春举杯”专…
    《沁园春.长沙》4
    (苏教版)高一必修一《向青春举杯》…
    《沁园春.长沙》4
    江南的冬景教案4
    获得教养的途径教案5
    沁园春•长沙
    《我与地坛》的风格
    《相信未来》3
    相信未来(2)
    《相信未来》4
    想北平
    《相信未来》5
    始得西山宴游记
    《相信未来》6
    《前方》教案10
    毛泽东《沁园春•长沙》教学设计
    《扁鹊见蔡桓公》教学设计
    《第一次真好》教学设计
    梦游天姥吟留别
    始得西山宴游记
    醉翁亭记
    満井游记
    峡江寺飞泉亭记
    岳阳楼记
    越巫
    《走进小说天地》教学设计
    北大是我美丽羞涩的梦
    林黛玉进贾府
    盲人看
    赤壁赋2
    《赤壁赋》教案3
    赤壁赋2
    综合学习:举办中外戏剧知识竞赛
    <<宴子使楚
    综合性学习:主题探究学习:神话
    综合性学习:自己给自己“出”一本书
    赤壁赋21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与《南园》
    周庄水韵
    苏教版第一板块——向青春举杯(吟诵…
    《老王》说课稿
    最后一课
    《鲁迅自传》
    梦游天姥吟留别
    西方文学的两大源头:《圣经》与《希…
    《希腊神话》
    古希腊戏剧
    《六月我们看海去》
    《赤壁赋》教案1
    《阿房宫赋》
    萌  芽
    边城
    《呱……呱》
    《最后的常春藤叶》
    荷塘月色
    假如给我三天光明
    《假如给我三天光明》练习
    金岳霖先生
    京口北固亭怀古
    发问的精神
    <<蜡烛
    我与地坛
    《向青春举杯》专题教学设计5
    念奴娇.赤壁怀古
    《鸟啼》
    图片两组
    《听听那冷雨》
    图片两组
    《听听那冷雨》
    亡人逸事
    综合性学习:老年人生活状况调查
    甜甜的泥土
    《行道树》教学设计
    六国论
    我与地坛
    我与地坛(教学案•学生版)
    我与地坛(教学案•学生版)
    威尼斯商人
    爱莲说
    黎明的通知
    《谈骨气》《想和做》《哨子》
    安妮日记(节选)
    我与地坛
    菜园小记
    《流浪人,你若到斯巴》
    《隆中对》简案
    《出师表》简案
    《墨池记》简案
    上枢密韩太尉书
    曹刿论战
    《送东阳马生序》简案
    《陌上桑》简案
    麦琪的礼物
    我与地坛(教学案•学生版)
    怀疑与学问
    麦琪的礼物
    论求知
    散步
    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吗
    《芦花荡》教学设计教案
    短文两篇
    《枫桥夜泊》新解质疑
    “病从口入”与“食物相克”
    《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吗》课堂教学实…
    我与地坛
    《鱼我所欲也》简案

    2004-2010  中国哲士网版权所有 引用本站内容请指明来源  给本站投稿   备案序号 蜀ICP备0500925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