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本页为首页                              加入收藏
中文域名: 古今中外.com       英文域名:www.1-123.com     教师学生公务员学习进修工作资料大全
您现在的位置: 中国哲士网 >> 资料 >> 初中 >> 九年级第一学期 >> 作品分析教案 >> 正文

 

[图文]《行道树》教学设计

》、《非非集》等。至今已创作小说、散文及戏剧著作有三四十种,并曾一版再版,并译成各种文字。

1977年其作品被列入《台湾十大散文家选集》,编者管管称“她的作品是中国的,怀乡的,不忘情于古典而纵身现代的,她又是极人道的”。作家余光中也曾称其文字“柔婉中带刚劲”,将之列为“第三代散文家中的名家”。又有人称其文“笔如太阳之热,霜雪之贞,篇篇有寒梅之香,字字若璎珞敲冰。”皆评价甚高。她的创作来源于自身的体验,身边的一一木,无一不牵动着她敏锐的观察和源源不断的创作。而她的创作又不拘泥于自身的体验。在女性写作的细腻中,揉合了刚毅和深沉的独特元素。使她的作品流动着生活的元气,又充溢着艺术的才气,读之如饮不加糖的黑咖啡,主题丰富,苦甜交织,意味久远。

作家张晓风近照


    2.作家张晓风大陆行

张晓风的寻根之旅

傅宁军

当“江苏籍台湾作家采风活动”开启之时,台湾著名女作家张晓风再一次越过海峡,回到江苏故土。她是在职教授,以往到大陆多半是利用寒暑假,而这次是请假来的。虽然只有10天时间,张晓风深感不虚此行。她不仅和其他台湾作家一起,面对面地与江苏台港文学研究专家学者交流,参观游览了南京、无锡、苏州,而且还独自去了徐州,寻找“心向往之”的小张庄,那是她的祖辈居住过的地方。

  在江苏学者与台湾作家的座谈会上,张晓风侃侃而谈。她的发言动了真情:“江苏是我的祖籍,不过如果有人问我,有没有比江苏更属于我的地方,有的,那就是中国的文字。其实我更愿意讲的是,我来自于方块字的世界。”

  张晓风提到了西安,那是她第一次应邀到“长安城”,她没有想到,她和她的同行者遇上了盛大的欢迎仪式。当西安的人请她讲话的时候,她竟然坦率地说,她不太接受欢迎这两个字。“欢迎的话,我是客人,你是主人,你欢迎我到这个城市来。可是长安城,我很熟很熟的,你不要欢迎我,我一直就没离开过。因为唐诗的关系,我与李白杜甫等诗人的对话,比我平时跟我的邻居说得还要多呢。”

  谈起她所挚爱的文学时,张晓风对于现状有太多的感慨和忧虑:“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可以没有很多的东西,但决不可以失去文学。”说着说着,她就哽噎了,“文学可以让人清醒,它能够抵御灾难。拥有这个力量,就能跨越政治造成的隔阂……”她流着泪说出这番话,拨动着听众的心弦,全场响起了掌声

  在场的一位南京的教授说,当大陆有的作家热衷于“玩文学”的时候,台湾却有张晓风这样的作家,仍然在忧国忧民,不能不令人感动,并且生出几分敬意。

  “江苏籍台湾作家采风活动”最后一天,其他台湾作家已踏上归程,张晓风才从徐州赶到南京。那天晚上,笔者去凤凰台饭店,把在台湾拍摄的张晓风电视录像片送给她。在张晓风住的房间,我见到张晓风的妈妈,87岁的谢庆欧老太太。原来张晓风这次回江苏,与老母亲同行,老母亲也就成了她的“历史顾问”。老人家头脑清晰,谈吐自如,只是耳朵略有些背。她告诉我,她和张晓风的父亲都是徐州人,1949年到台湾,一别40多年,直到90年代,张晓风父亲生病在床,眼看走回家的可能性不大了,家里人请了护士,用轮椅推着他,两位老人家才回了一趟徐州老家。相隔两年,张晓风父亲去世了,张妈妈欣慰的是,老伴生前总算看到了故土。

  对于徐州老家,张晓风只是听老人说过,以前并没有机会去过。张妈妈告诉我:“晓风老是问我,在大陆什么地方住过,拿着小本子记。前几年,我的脑子好使,哪一年哪一月,都能说得出来。”

  刚刚结束的徐州之行,在张晓风来说,是一次“寻根之旅”。尽管主办单位把采风活动的日程安排得很满,徐州师范学院请她去讲课,她还是欣然从命。这中间夹杂了一点“私心”,就是想回一趟小张庄,那个地图上找不到的小村子。在台湾的亲友曾劝她不要去找了,她也没有在那里生长过,但她总觉得,那里与她有割舍不断的联系。

  “乡下的路很难走,车子开得很慢。加上是周末,遇上有人结婚办喜事,路上老是被堵住。”张晓风的思绪,还停留在秋天的徐淮大地上。“后来,总算找到了小张庄。我找姓张的人,那个村子里的人都跑出来了。我说我的父亲是谁,爷爷是谁,一位姓张的老人说,我见过你爷爷,他在村里教过私塾。我爷爷活着的话,应该有120岁了。那里原先很穷,我爷爷怎么念的书,跟谁念的书,就不知道了。”

  在乡亲们的指点之下,张晓风走进邻近的一片坟地,终于看到了她家的祖坟,她在祖坟前面鞠了三个躬。在小张庄的村旁,有几片绿叶茂盛的萝卜地。张晓风向旁边的人说起,父亲说过小张庄的萝卜真好吃。那片萝卜地的主人听到了,马上拔了一棵红萝卜,擦去泥巴送给张晓风。还有一位妇女跑回家去,拿来了3个洗干净的绿萝卜,也送给张晓风。“其实不需要这么多萝卜的,可是他们的心情,让我很感动。”

  让张晓风同样感动的,是老家的学子。张晓风在徐州师院讲课的那天,正是周末,本来学院是放假的,听说张晓风远道而来,同学们都自动地留在校园里,礼堂的座位坐满了,连走廊上也站着人。张晓风是著名作家,也是中教授。她在台湾阳明大学教中国文学。在她看来,中国传统文学深厚而悠远,不能够割断。对中国人而言,不是考试或谋生的某种需要,而是溶入血肉的精神所在。

“其实,这等于是个继承权。”张晓风语气轻缓,却带着沉重的思考,“我是中国人,我有唐诗宋词的继承权。如果是钱财,很多人会争了。可是唐诗宋词,我们祖先留下这么好的传统文化,为什么不想要?为什么不继承?”

3.作家眼中的作家张晓风

张晓风:透视平常的慧眼

傅宁军

大自然的风光是有灵性的,充满着诗情意。不过,在台湾女作家张晓风眼中的人际交往,也是一道可以与山水相媲美的风景线。她热爱自然,更热爱人生,写下了一篇篇享誉海峡两岸的美丽文章。

神奇来自于挚爱

因为张晓风在台湾是名作家,她的“写作小屋”自然也有了名,在不少报刊版面上露过面。虽然她在这里接待的记者挺多的,但从祖国大陆来拜访的,我们还是第一拨。当初,张晓风把两个孩子都送入大学后,决计把更多心思放在写作上,提出在她

上一页  [1] [2] [3] [4] [5] 下一页

来源:中国哲士网

学校教育教学 作品分析教案教师备课考试,试卷试题 公务员考试,大学生就业

各类 [图文]《行道树》教学设计,教学资料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相关文章
    《赤壁赋》教案10
    江南的冬景教案3
    《前方》教案2
    《前方》教案4
    《前方》教案3
    《前方》教案5
    《前方》教案7
    《前方》教案6
    《前方》教案8
    赤壁赋》教学设计19
    《前方》教案11
    《向青春举杯》专题教学设计6
    《前方》教案12
    获得教养的途径教案7
    《青年在选择职业时的考虑》教案2
    《青年在选择职业时的考虑》教案3
    《青年在选择职业时的考虑》教案5
    《青年在选择职业时的考虑》教案4
    《青年在选择职业时的考虑》教案5
    《赤壁赋》教案5
    《赤壁赋》6
    《前方》教案9
    《赤壁赋》教案20
    获得教养的途径教案6
    《赤壁赋》简案11
    《赤壁赋》12
    赤壁赋14
    赤壁赋13
    赤壁赋15
    《赤壁赋》16
    《赤壁赋》教学设计17
    《青年在选择职业时的考虑》教案1
    〈赤壁赋》9
    《沁园春•长沙》5
    赤壁赋8
    《前赤壁赋》教学设计22
    第一板块--向青春举杯05(小结)教案
    第一板块--向青春举杯05(小结)
    《获得教养的途径》教案1
    第一专题“向青春举杯”小结
    《获得教养的途径》教案2
    《获得教养的途径》教案3
    获得教养的途径教案4
    赤壁赋18
    江南的冬景教案2
    获得教养的途径教案8
    获得教养的途径教案10
    获得教养的途径教案9
    《获得教养的途径》教案11
    《获得教养的途径》教案12
    《获得教养的途径》教案13
    《获得教养的途径》教案14
    《获得教养的途径》教案15
    赤壁赋7
    《最后的常春藤叶》
    《向青春举杯》第一板块教案试卷
    朝抵抗力最大的路径走
    江南的冬景教案5
    江南的冬景教案7
    江南的冬景教案6
    江南的冬景教案8
    江南的冬景教案8
    祝福
    《最后的常春藤叶》
    《前方》教案1
    《江南的冬景》教案1
    《相信未来》1
    《谈骨气》《想和做》《哨子》
    沙田山居
    我的母亲
    雨霖铃
    拣麦穗
    苏教版高中语文课本“向青春举杯”专…
    《沁园春.长沙》4
    (苏教版)高一必修一《向青春举杯》…
    《沁园春.长沙》4
    江南的冬景教案4
    获得教养的途径教案5
    沁园春•长沙
    《我与地坛》的风格
    《相信未来》3
    相信未来(2)
    《相信未来》4
    想北平
    《相信未来》5
    始得西山宴游记
    《相信未来》6
    《前方》教案10
    毛泽东《沁园春•长沙》教学设计
    《走进小说天地》教学设计
    《第一次真好》教学设计
    梦游天姥吟留别
    始得西山宴游记
    醉翁亭记
    満井游记
    峡江寺飞泉亭记
    孟子二章
    岳阳楼记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与《南园》
    <<蜡烛
    京口北固亭怀古
    六国论
    《赤壁赋》教案1
    赤壁赋2
    《赤壁赋》教案3
    赤壁赋2
    综合学习:举办中外戏剧知识竞赛
    <<宴子使楚
    综合性学习:主题探究学习:神话
    赤壁赋21
    越巫
    综合性学习:老年人生活状况调查
    苏教版第一板块——向青春举杯(吟诵…
    北大是我美丽羞涩的梦
    《老王》说课稿
    最后一课
    《鲁迅自传》
    梦游天姥吟留别
    西方文学的两大源头:《圣经》与《希…
    《希腊神话》
    古希腊戏剧
    《扁鹊见蔡桓公》教学设计
    萌  芽
    《六月我们看海去》
    安妮日记(节选)
    边城
    《呱……呱》
    《最后的常春藤叶》
    荷塘月色
    假如给我三天光明
    《假如给我三天光明》练习
    金岳霖先生
    怀疑与学问
    周庄水韵
    我与地坛
    《向青春举杯》专题教学设计5
    盲人看
    念奴娇.赤壁怀古
    《鸟啼》
    图片两组
    《听听那冷雨》
    图片两组
    《听听那冷雨》
    综合性学习:自己给自己“出”一本书
    《鱼我所欲也》简案
    《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吗》课堂教学实…
    《流浪人,你若到斯巴》
    我与地坛(教学案•学生版)
    我与地坛
    我与地坛(教学案•学生版)
    我与地坛(教学案•学生版)
    威尼斯商人
    爱莲说
    黎明的通知
    《阿房宫赋》
    亡人逸事
    《白杨礼赞》简案
    林黛玉进贾府
    甜甜的泥土
    《隆中对》简案
    《出师表》简案
    《墨池记》简案
    上枢密韩太尉书
    曹刿论战
    《送东阳马生序》简案
    《陌上桑》简案
    我与地坛
    麦琪的礼物
    麦琪的礼物
    发问的精神
    论求知
    散步
    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吗
    《芦花荡》教学设计教案
    短文两篇
    《枫桥夜泊》新解质疑
    “病从口入”与“食物相克”
    我与地坛
    菜园小记

    2004-2010  中国哲士网版权所有 引用本站内容请指明来源  给本站投稿   备案序号 蜀ICP备0500925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