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本页为首页                              加入收藏
中文域名: 古今中外.com       英文域名:www.1-123.com     教师学生公务员学习进修工作资料大全
您现在的位置: 中国哲士网 >> 资料 >> 初中 >> 九年级第一学期 >> 作品分析教案 >> 正文

 

《向青春举杯》专题教学设计6

实的责任感为基本旋律的创作时代。
1963年编选《毛主席诗词》时,他特意把这首《沁园春•长沙》选为开卷之作,足见这首32岁之作的分量。
致青年公民
1、   诗人简介 http://poetic.ayinfo.cn/srjj/xiandai/guoxiaochuan.htm
2、 毛泽东笑谈郭小川
   1959年,我的诤友、诗人郭小川所写的长诗《望星空》发表之后,在北京受到批判。毛泽东从香港的《真报》上看到“号召”郭小川到香港去“避难”的文章。他问:你的朋友郭小川出了什么事?我从小川很久没有给我写信,也有一种不祥的预感,但这时我在庐山会议上担任中南组的记录,彭德怀是我幼年就认识的长辈,小川是我相交十年的知己,两人同时受难,我心里很难过。我分别给作协的邵荃麟、丁玲等在京同志写信为小川探问,通讯地址写我在武昌的住处。7月下旬,我奉命离开了“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的庐山,到家只接到丁玲的一封短信:“中国是个大海,无风三尺浪,文艺界是这大海的最敏感的一角,自然也常有‘风浪’,郭诗我看过,如果在‘挑剔’专家手里,鸡蛋里也可以挑出骨头来的。你远在武汉,请勿过问此事,弄不好,反而帮了倒忙。”下署“小丁”二字。说来,我们这位“文小姐、武将军”,早已被抛到北大荒去了,此信大义凛然。写给邵公的信,这位长者过了好些日子才来信说:小川的“自由”已经恢复了,他还在长安街一带“望星空”,不知是何人有此“神通”,竟然使他免去了一场灾难?
在毛泽东兴致勃勃回到武汉的时候,他叫我把《真报》转给小川看,并说,“他有什么反应,你再告诉我。”我从文艺界找到小川的诗,仔细读了三遍,给主席写了一信,是我亲自送去面交的。使我吃惊的是,毛泽东以为我又要为“彭大将军”说什么,他笑着说,小伢子,再莫谈你的彭大叔了,中央还要重用他的,你说说你的朋友郭小川吧,他跟王胡子(指王震同志)当过秘书,他不是什么反党分子,我一向认为他是“中国的马雅可夫斯基”,他是学马雅的,写的也是“楼梯”,诗,你知道我是不看新诗的,你也常发一些新诗,什么“新诗”,给我一百块大洋我也不看,是你那回说我对新诗有偏见,你说当代青年喜欢新诗,尤其喜欢郭小川的诗,你送给我的《将军三部曲》《致青年公民》等等,我都看了,这些诗,并不能打动我,但能打动青年。以前我总觉得新诗不好,前天在这里游泳,竟然听到珞珈山有人背诵郭小川的“我号召……”真怪,这个只比你大一点的小朋友,他竟敢说“我号召”!此时我只希望趁机把小川的《望星空》和我作的记号和眉批,加上那封信面交给他。我说,小川同志的《望星空》,至多不过像我们至今还没忘记的伟大爱国诗人当年所写的《天问》那样发挥诗人对空间对人间的希望和幻想,也提出了《天问》中提过的一些需要天文界来回答的问题。毛泽东莞尔而笑:是的嘛,没有幻想,就没有科学、文学和艺术,像郭小川那样忠于宣传职守的人,也寄希望予所发出的幻想啊?此人不愧为马列学院的学生,不愧为三五九旅的战士,我给有关人士打过招呼,只说了一句,不要做受《真报》欢迎,也就是受蒋委员长欢迎的蠢事,应当给这个善于思索,长于幻想的热爱祖国的诗人予以公民,党员,老战士以绝对的自由。
小川在国庆十周年的前夕,给我写了信,大意是:小梅,我情愿生活在我亲爱的祖国母亲的怀抱里,那些民族的阶级的敌人叫我“投奔自由”世界,难道,我同你的亲身经历能有一秒钟去梦想那种“地狱的入口”吗?请你放心,其实你比我更有信心,所以你冒了多大的风险?!我们之间是用不着多说一个字的,但是我永远不能忘记你在那样的风浪中居然敢提我的《望星空》。
3、关于政治抒情诗
兴起于50年代的政治抒情诗空前发展,成为一个时期诗歌创作的主旋律。战胜困难的坚强意志,献身于全人类解放事业的崇高决心,使红旗永不褪色的坚定信念,革命接班人继往开来的雄姿,农村阶级斗争的热烈场面,以及什么是真正的幸福、什么是正确的人生道路等问题,成为这时诗歌创作中的主要内容。为了强调斗争的合理性和历史的必然性,诗人们纷纷从过去的民主革命史迹中取材。井冈山、延安等革命根据地,红岩村、农民运动讲习所等革命遗址,红军走过的长征路,解放战争血火迸飞的战场成为诗人们驰骋战斗情思的广阔背景。追念战斗的“还乡行”,不忘革命的“故乡吟”在文坛上盛极一时。形式上,托物咏志的构思方式,即景生情的表现手段被广泛采用。重大的政治命题,强烈的时代情绪,高昂的格调,战斗的主旋律,热情奔放的语言构成了这个时期政治抒情诗的基本特色。
4、 郭小川的诗
一、郭小川建国后的诗歌创作可以分为四个阶段:
1、1955年到1956年,是郭小川诗歌创作的第一个阶段。他写
包括《投入火热的斗争》、《向困难进军》等诗作在内的《致青年公民》组诗。这些诗感情热烈豪迈,以“阶梯式”的形式表现斗争、建设、进军的辛题,倾吐着澎湃的激情,以政论家的头脑和战士的姿态鼓舞人民投入火热的斗争。但在艺术方面却不够成熟,政治性的议论往往代替了艺术形象的创作。
  2、 1957年到1960年,是郭小川进行探索的一个时期。他意识到:“文学毕竟是文学,这里需要很多很多新颖而独特的东西,它的源泉是人民群众的生活海洋,但它应当是从海洋中提炼出来的不同凡响的、光灿灿的晶体”。他甚至认为他的一些创作“说不上有什么可取之处”,对那些“政治性的句子”感到不满,而且感到“非常不安”,怕伤了读者的胃口。因此,他进行了多方面的探索,在努力克服议论多于形象这一缺陷的同时,开始向复杂的生活内容和新的题材挺进,不再满足于诗的表层鼓动作用,而追求深沉的情感内蕴。他选择了革命历史题材写了叙事诗《白雪的赞歌》、《深深的山谷》、《一个和八个》、《严厉的爱》和《将军三部曲》。这些作品显示着诗人对生活认识与思考的加深,并逐步由以政治语言鼓动读者,向以生动鲜明的艺术形象感染读者的方向转变。《望星空》标志着诗人在抒情方面的探索,抒情由浮泛激荡转向凝重深沉。遗憾的是,他的这种探索在当时的客观条件下没有能够继续下去。
3、60年代前期是郭小川诗歌创作的第三个阶段。1960年以后,诗人深入钢都、煤城、农村、林区,热情歌唱中国人民在困难面前的坚定姿态和乐观精神,表达对时代和人生的理解,写下了大量的作品。《甘蔗林——青纱帐》、《厦门风姿》、《林区三唱》、《乡村大道》、《昆仑行》是其中影响较大的作品。这些作品热情高昂,艺术形式、表现手法和语言风格都有较大进展,趋向丰富和成熟。
   4、1966年“文化大革命”开始以后,是郭小川诗歌创作的第四个阶段。这时,诗人受到严重的摧残和迫害,被剥夺了写作和发表作品的权利,但他仍然写出了《万里长江横渡》、《江南林区三唱》等作品。特别是写于1975年的《团泊洼的秋天》、《秋歌》等,抒写了诗人对当时社会矛盾的严肃思考和战斗激情,标志着他这一时期的创作高度。当然,他在这个时期也写下了不少带有这时代政治烙印和思想局限的作品。
二、郭小川诗歌的思想特点与艺术风格。
第一,革命者的抒情主人公形象与强烈的时代色彩的有机融合。  第二,激情与哲理的结合。   第三,对诗歌语言和形式的不懈探索。在诗歌的语言形式上,郭小川是一个不懈的探索者。他说:“读者可以看到我在努力尝试各种体裁。民歌体、新格律体、半自由体、楼梯式以及其他各种体,只要有助于诗的民族化和群众化,又有什么可怕呢?”(《月下集•权当序言》)由于这种认识,他尝试过各种诗体,运用过各种不同风格的语言。建国初期,他用楼梯式与了《致青年公民》,也用民歌体写了《三户贫农的决心》那样的诗。后来,《白雪的赞歌》采用的是建国后相当流行的半格律体的形式。1958年后,吸取古代散曲、小令的某些特点,以轻捷明快的短句,写了《将军三部曲》等。60年代,《林区三唱》在自由体的基础上较多地吸收了民歌的成分。为了不让过分严谨的形式束缚内容,增加诗的容量,他又吸收了辞赋的某些特点,创作了长廊句式,写了《厦门风姿》、《甘蔗林——青纱帐》等。这种长廊句式也被称为“新辞赋体”,它是郭小川对当代诗歌的一大贡献,直到今天,仍为不少诗人所沿用。
郭小川全集 相关链接http://www.bbtpress.com/homepagebook/248/sg01.htm#top
5、名人评价郭小川
⑴贺敬之曾评价郭小川的诗为“一位毕生为祖国和人民事业而斗争的忠诚战士的心灵中发出来的”歌。贺敬之在《郭小川诗选》英文本序言中所说:“小川和他的诗,不仅属于昨天,而且属于今天。同时,我还要毫不迟疑地这样说:他必定也会属于明天。”
陈毅同志在六十年代曾说:“在新诗人中,小川是有才华的一人。”
⑶著名文学评论家冯牧评价郭小川的诗是“充满着对革命事业、革命理想的饱满的政治热情。”
相信未来
 但凡喜欢或读过中国当代诗歌的人,无一不知道诗人食指。
  有人说,食指是中国当代新诗第一人;有人说,食指是中国朦胧体诗歌的创始人;更有人不乏景仰地把诗人食指称为一代诗魂,因为他的诗歌曾经那么深地影响、鼓励、陶冶过整整一代人。
  本文作者李恒久是食指多年挚友,现在京某报从事新闻工作,本期“感动中国的作家”由他来为我们讲述生活在他身边的食指。
  食指生活年历
  1948年:出生于山东朝城,母亲在行军途中分娩,起名路生。
  1955年:七岁的郭路生入学,三年级时写下第一首诗:“鸟儿飞上了树梢,三八节就要来到。在这愉快的节日里,问一声老师阿姨您好。”
  1964年:初中升高中的失利,让他初尝人生磨难,知道未被录取,第二天头上突然长了许多白发。
  1967年:去农大附中途经农田,见到一条沟不叫沟、河不像河的水流,两岸已冻了冰,只有中间一条瘦瘦的河水,联想到见不到阳光的冰层之下,鱼儿(包括自己)在怎样的生活。写出《鱼儿三部曲》第一部。
  1968年:创作黄金年,代表作《相信未来》《海洋三部曲》《这是四点零八分的北京》。
  1969年:与21名北京知青落户杏花村插队。有意锻炼自己,当时十分工值一元一角,那年他挣到了二百元。
  1971年:在济宁入伍,创作大量反映部队生活的诗。
  197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8] [9] [10] 下一页

来源:中国哲士网

学校教育教学 作品分析教案教师备课考试,试卷试题 公务员考试,大学生就业

各类 《向青春举杯》专题教学设计6,教学资料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相关文章
    《赤壁赋》教案10
    江南的冬景教案3
    《前方》教案2
    《前方》教案4
    《前方》教案3
    《前方》教案5
    《前方》教案7
    《前方》教案6
    《前方》教案8
    赤壁赋》教学设计19
    《前方》教案11
    梦游天姥吟留别
    《前方》教案12
    获得教养的途径教案7
    《青年在选择职业时的考虑》教案2
    《青年在选择职业时的考虑》教案3
    《青年在选择职业时的考虑》教案5
    《青年在选择职业时的考虑》教案4
    《青年在选择职业时的考虑》教案5
    《赤壁赋》教案5
    《赤壁赋》6
    《前方》教案9
    《赤壁赋》教案20
    获得教养的途径教案6
    《赤壁赋》简案11
    《赤壁赋》12
    赤壁赋14
    赤壁赋13
    赤壁赋15
    《赤壁赋》16
    《赤壁赋》教学设计17
    《青年在选择职业时的考虑》教案1
    〈赤壁赋》9
    《沁园春•长沙》5
    赤壁赋8
    《前赤壁赋》教学设计22
    第一板块--向青春举杯05(小结)教案
    第一板块--向青春举杯05(小结)
    《获得教养的途径》教案1
    第一专题“向青春举杯”小结
    《获得教养的途径》教案2
    《获得教养的途径》教案3
    获得教养的途径教案4
    赤壁赋18
    江南的冬景教案2
    获得教养的途径教案8
    获得教养的途径教案10
    获得教养的途径教案9
    《获得教养的途径》教案11
    《获得教养的途径》教案12
    《获得教养的途径》教案13
    《获得教养的途径》教案14
    《获得教养的途径》教案15
    赤壁赋7
    《最后的常春藤叶》
    《向青春举杯》第一板块教案试卷
    朝抵抗力最大的路径走
    江南的冬景教案5
    江南的冬景教案7
    江南的冬景教案6
    江南的冬景教案8
    江南的冬景教案8
    祝福
    《最后的常春藤叶》
    《前方》教案1
    《江南的冬景》教案1
    《相信未来》1
    《白杨礼赞》简案
    沙田山居
    我的母亲
    雨霖铃
    拣麦穗
    苏教版高中语文课本“向青春举杯”专…
    《沁园春.长沙》4
    (苏教版)高一必修一《向青春举杯》…
    《沁园春.长沙》4
    江南的冬景教案4
    获得教养的途径教案5
    沁园春•长沙
    《我与地坛》的风格
    《相信未来》3
    相信未来(2)
    《相信未来》4
    想北平
    《相信未来》5
    始得西山宴游记
    《相信未来》6
    《前方》教案10
    毛泽东《沁园春•长沙》教学设计
    《扁鹊见蔡桓公》教学设计
    《第一次真好》教学设计
    始得西山宴游记
    醉翁亭记
    満井游记
    峡江寺飞泉亭记
    孟子二章
    岳阳楼记
    越巫
    《走进小说天地》教学设计
    北大是我美丽羞涩的梦
    林黛玉进贾府
    盲人看
    赤壁赋2
    《赤壁赋》教案3
    赤壁赋2
    综合学习:举办中外戏剧知识竞赛
    <<宴子使楚
    综合性学习:主题探究学习:神话
    综合性学习:自己给自己“出”一本书
    赤壁赋21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与《南园》
    周庄水韵
    苏教版第一板块——向青春举杯(吟诵…
    《老王》说课稿
    最后一课
    《鲁迅自传》
    梦游天姥吟留别
    西方文学的两大源头:《圣经》与《希…
    《希腊神话》
    古希腊戏剧
    《六月我们看海去》
    《赤壁赋》教案1
    《阿房宫赋》
    萌  芽
    边城
    《呱……呱》
    《最后的常春藤叶》
    荷塘月色
    假如给我三天光明
    《假如给我三天光明》练习
    金岳霖先生
    京口北固亭怀古
    发问的精神
    <<蜡烛
    我与地坛
    《向青春举杯》专题教学设计5
    念奴娇.赤壁怀古
    《鸟啼》
    图片两组
    《听听那冷雨》
    图片两组
    《听听那冷雨》
    亡人逸事
    综合性学习:老年人生活状况调查
    甜甜的泥土
    《行道树》教学设计
    六国论
    我与地坛
    我与地坛(教学案•学生版)
    我与地坛(教学案•学生版)
    威尼斯商人
    爱莲说
    黎明的通知
    《谈骨气》《想和做》《哨子》
    安妮日记(节选)
    我与地坛
    菜园小记
    《流浪人,你若到斯巴》
    《隆中对》简案
    《出师表》简案
    《墨池记》简案
    上枢密韩太尉书
    曹刿论战
    《送东阳马生序》简案
    《陌上桑》简案
    麦琪的礼物
    我与地坛(教学案•学生版)
    怀疑与学问
    麦琪的礼物
    论求知
    散步
    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吗
    《芦花荡》教学设计教案
    短文两篇
    《枫桥夜泊》新解质疑
    “病从口入”与“食物相克”
    《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吗》课堂教学实…
    我与地坛
    《鱼我所欲也》简案

    2004-2010  中国哲士网版权所有 引用本站内容请指明来源  给本站投稿   备案序号 蜀ICP备0500925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