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本页为首页                              加入收藏
中文域名: 古今中外.com       英文域名:www.1-123.com     教师学生公务员学习进修工作资料大全

 

雨中登泰山 教案和实录

或有衣经者”(《旧唐书·回纥传》)。“宫室焚烧,十不存一,百曹荒废,曾无尺椽。中间畿内,不满千户,井邑榛荆,豺狼所号。既乏军储,又鲜人力。东至郑、汴,达于徐方,北自覃、怀,经于相土,人烟断绝,千里萧条”,整个黄河流域,几乎一片荒凉。“寂寞天宝后,园庐但蒿藜,我里百余家,世乱各东西”(杜甫《无家别》),这诗句描了由于战乱,广大人民无家可归的悲惨状况。  
  唐末农民起义
  唐末农民起义,起于875年,止于884年,由王仙芝、黄巢领导。875年,王仙芝、黄巢起兵反唐。第二年,二人分兵作战。仙芝战死,黄巢自称黄王,号冲天大将军,众至十余万。黄巢起义军流动作战,曾转战山东、河南、湖北、湖南、江西、浙江、福建、广东诸省,号称百万。879年,起义军大举北伐,发布讨唐檄文。880年攻克唐朝东都洛阳。881年初西破潼关,进入长安,受到百姓夹道欢迎。黄巢向群众宣告:“黄王起兵,本为百姓,非如李氏不爱汝曹,汝曹但安居无恐。”同年,黄巢即皇帝位,国号大齐,年号金统。不久长安为唐军包围,供应困难。882年,起义军大将朱温叛变。883年,义军退出长安。884年,黄巢退兵至泰山狼虎谷,兵败被杀。  
  图说明
  曲辕犁
  这是根据敦煌莫高窟壁绘制的唐代曲辕犁图。从曲辕犁的构造可以看出农具的改进,对唐朝农业起了重要作用。唐代以前的犁,辕长直,耕地费力,回转困难。改进后的犁,辕是弯曲的,辕长度缩短,犁架变小,便于回转,操纵灵活,利于水田精耕细作。曲辕犁还增装了犁评,利用它可以调节犁箭的长度和入土的角度。曲辕犁的犁壁也改为圆形,减少了翻土时的阻力,而且能翻覆土块。曲辕犁是当时世界上最先进的耕地工具。  
  筒车(模型)
  这是中国历史博物馆据王祯《农书》等文献制作的筒车模型。  
  唐朝穿裙衫的妇女
  这是唐朝家周的《簪花仕女图卷》的一部分。该图纵46厘米,横180厘米,取材于唐朝宫廷妇女生活。全卷分采花、看花、漫步、戏犬四个段落,极为形象地表现了宫廷贵妇蛾眉高髻,纱衫长裙,举步缓缓,悠闲自得的生活。教材选用的是最后一位妇女,她头插芍药花,身穿浅紫色纱衫,白地披肩上绣着彩色云鹤,从肩后向前胸垂落,左手拿着拂尘,正扭身在戏弄爱犬。从这位妇女的裙衫可以看出,唐朝人喜欢穿色彩艳丽的丝绸衣服,说明当时的丝织业是很发达的。  
  唐朝的青瓷和白瓷
  图中的唐朝青瓷为越窑烧制的海棠式瓷碗,高10.8厘米,口径32.2厘米,底径11.4厘米。敞口斜腹,圈足外撇。碗壁有四条浅楞,圈足底部有花瓣形缺口。整个造型酷似一朵盛开的海棠花。青瓷是以瓷土做坯,施以用氧化铁为着色剂的石灰釉,在高温还原条件下烧成。青瓷的烧制成功,不仅因为越州盛产瓷土,有丰富的木材和水力资源,更因为越人发明了比较先进的窑炉结构。因此越州窑产品代表着唐代青瓷的烧造水平。唐朝的白瓷窑址在今河北省临城县,因古代临城属邢州辖地,故名邢窑。邢窑产品远销海外日本、埃及、印度等地。图中唐朝的白瓷为邢窑烧制的白瓷汤瓶,通体呈白玉般的色泽,使造型更显稳重。  
  唐朝长安城平面图
  唐朝长安城沿用隋代大兴城的旧址,规模宏伟,是当时世界上最大的城市。长安城外郭东西宽9 721米,南北长8 651米,周长36.7公里。宫城东西宽2 800米,南北长1 492米。在整个长安城中,宫城面积占5%,皇城占6%,东西市占1%。
  贞观八年(634年),李世民在宫城东北角修永安宫,供李渊清暑消夏,第二年改名大明宫。唐高宗李治在662年加以扩建,第二年搬进。此后,唐朝历代皇帝都住在大明宫。大明宫遗址有含元殿和麟德殿等。
  兴庆宫原是李隆基旧居,他当皇帝后扩建成为正式宫殿。唐玄宗和杨贵妃荒废朝政,在兴庆宫花天酒地。皇城在宫城南,是百官办公的场所。
  881年,黄巢在大明宫含元殿即皇帝位,唐军反扑时,长安被焚。朱温在904年又迫使昭宗将政治中心迁往洛阳,并大肆破坏了长安。长安于1369年改称西安,以后除明末李自成一度又叫长安外,一直叫西安至今。
(教案和教学设计)课件七年级下历史教案第3课《“开元盛世” 》教育资源

上一页  [1] [2] [3] [4] [5] 

来源:中国哲士网

学校教育教学 社会养老保险教师备课考试,试卷试题 公务员考试,大学生就业

各类 雨中登泰山 教案和实录,教学资料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相关文章
    《风景谈》教学材料
    背影 (电教公开课)
    扁鹊见蔡桓公
    九年级上历史教案和实例 第3课《西方…
    九年级上历史教案和实例 第4课《亚洲…
    九年级上历史教案和实例 第1课《人类…
    九年级上历史教案和实例 第2课《大河…
    七年级上历史教案和实例 第3课《华夏…
    七年级上历史教案和实例 第2课 《原始…
    实施养老保险新政策 10万人可免费领养…
    城居保个人缴费标准分12档
    八年级下历史教案和实例第20课《百花…
    八年级下历史教案和实例第19课《改革…
    八年级下历史教案和实例第18课《科学…
    高中一年级政治·第一课 商品与商品经…
    八年级下历史教案和实例第17课《科学…
    八年级下历史教案和实例第15课《独立…
    八年级下历史教案和实例第14课《钢铁…
    《致橡树》教案和实录 (一课时)
    语言的连贯
    初二语文教案和实录
    《五人墓碑记》教学材料
    《母亲》教案和实录
    《赤壁怀古》教案和实录
    《景泰蓝的制作》
    《风景谈》教学材料
    初二地理·海洋资源教学设计及反思
    八年级下历史教案和实例第3课《土地改…
    高中一年级政治·第一课 商品与商品经…
    八年级下历史教案和实例第1课《中国人…
    八年级下历史教案和实例第2课《最可爱…
    八年级上历史教案和实例《社会生活的…
    八年级上历史教案和实例:《中国近代…
    《论语》六则
    天上的街市

    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政策解答
    新农村养老保险
    内江市城乡居民养老保险有关问题解答
    高中历史《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经济势力…
    《大自然警号长鸣》
    诗词五首
    《〈呐喊〉自序》教案和实录(一课时…
    八年级下历史教案和实例第16课《外交…
    §15.1.1 图形的平移
    第14章 勾股定理 小结与复习
    14.2 勾股定理的应用(2)
    14.2 勾股定理的应用(1)
    14.1.2 直角三角形的判定
    14.1.1 直角三角形三边的关系(2)
    14.1.1 直角三角形三边的关系(1)
    第14章 勾股定理 单元复习
    13.5.2 因式分解 复习
    13.5.1 因式分解
    咏柳
    §15.2.2 旋转的特征
    高中一年级政治第一课 商品与商品经济…
    第20课《北方民族大融合》教学设计及…
    七年级上历史教案和实例第14课 《匈奴…
    七年级上历史教案和实例第19课《昌盛…
    七年级上历史学案 第15课 《汉通西域…
    第十二章  数的开方 用计算器求平方根
    方根与立方根及二次根式
    §12.1.1 平方根
    第18章 函数及其图象 小结.doc
    §18.5 实践与探索.doc
    §18.4.2 反比例函数的图象与性质.do…
    §18.4.1 反比例函数.doc
    §18.3.4 用待定系数法求一次函数的关…
    最后一课
    §18.3.2 画一次函数图象.doc
    §15.3.1 中心对称(一)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教学参考
    记念刘和珍君 教案和实录
    <夜>教案和实录
    与妻书教案和实录
    师说 教案和实录
    五人墓碑记 教案和实录
    拿来主义教案和实录
    我的空中楼阁教案和实录
    七年级下历史教案和实例第1课《繁盛一…
    七年级下历史教案和实例第2课《“贞观…
    七年级历史上第21课《承上启下的魏晋…
    北师大版 《比一比》说课稿
    七年级历史第19课《江南地区的开发》…
    《别了,我爱的中国》课堂教学实录片…
    新课标七年级上册第16课《昌盛的秦汉…
    七年级历史第18课《三国鼎立》教学设…
    七年级上册第12课《大一统的汉朝》教…
    七年级上册第13课《两汉经济的发展》
    16.1 平行四边形的性质 综合应用
    §16.1.2 平行四边形的识别(2)
    §16.1.2 平行四边形的识别(1)
    §16.1.1 平行四边形的性质(2)
    §16.1.1 平行四边形的性质(1)
    第15章 平移与旋转 复习
    §15.3.1 中心对称(二)
    故都的秋
    七年级上历史教案和实例第15课《汉通…
    七年级历史第25课《承上启下的魏晋南…
    《口技》教学参考
    《将相和》课堂教学实录片断
    “比一比”教学反思
    数学《比一比》教学反思
    《比一比》教学反思
    比一比教学反思
    《比一比》单元教学反思
    《比一比》教学反思
    《比一比》单元教学反思
    《比一比》评课
    《比高矮》 北师大版一年级数学评课稿
    《比一比》说课稿
    §18.3.3 一次函数的性质.doc
    §15.2.3 旋转对称图形

    2004-2010  中国哲士网版权所有 引用本站内容请指明来源  给本站投稿   备案序号 蜀ICP备0500925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