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本页为首页                              加入收藏
中文域名: 古今中外.com       英文域名:www.1-123.com     教师学生公务员学习进修工作资料大全

 

七年级上历史教案和实例 第3课《华夏之祖 》

社会的终结、约前2070年禹建立夏──第一个奴隶制王朝),明确本课所要了解的主要知识,并能依据自己的理解进行简略的表述。
2.学习本课后,要指导学生联系、归纳前两课的有关内容,系统了解原始社会的发展全貌,认识华夏文明的起源和人类社会的演进过程。
3.除了理解和接受教科书上的知识以外,还应引导学生收集、查阅、整理其他相关信息,进一步拓宽知识,丰富对本民族历史的了解。
四、问题探究
动脑筋
1.你对上述神话(即黄帝时期有关发明的各种神话传说)有什么看法?认为哪些是可信的?哪些带有神话色彩?怎样看才更为科学?
说黄帝时期已能建造宫室,制作衣裳,挖掘水井,制造舟车,出现文字,编出乐谱,等等,这是可信的。但说这些是黄帝、嫘祖仓颉伶伦个人的发明,就带有神话的色彩了。实际上其中的任何一项发明,都不会是一两个人的功劳,而是经过许多人长期探索实践的结果。因此,历史上的这些记载,反映的应该是黄帝那个时代我们祖先的聪明才智。但由于黄帝是公认的华夏始祖,所以人们也就把这些发明都归功于他和他的妻子及其部属了。
2.你觉得尧、舜、禹有什么优秀品质值得你学习?
尧生活俭朴、克己爱民,舜宽厚待人、以身作则,禹率领人民治水、能与群众同甘共苦,都很值得学习。
练一练
D
活动与探究
(1)“议一议:远古传说与历史事实有什么联系和区别?”
远古传说:在文字发明以前,口耳相传的神话传说,是先民们对上古洪荒时代历史的一种夸张的记述。不可否认这里有神话的成分,但不难发现这其中蕴含着某些比较可靠的历史资料。炎帝、黄帝时代的传说,不仅在《史记》中的《五帝本纪》有记载,而且已被裴李岗文化、仰韶文化的考古发掘所证实。
历史事实:完全真实存在的客观事实。
为讲清这一问题的联系和区别,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理解能力,以举例的方式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和理解掌握。
(2)故事会:你还听到过哪些有关炎帝、黄帝和尧、舜、禹的传说?
教师介绍相关的资料、书目,让学生阅读、搜集,再以故事会的形式讲述有关炎帝、黄帝和尧、舜、禹的传说故事。
举例:①炎帝发明了农业、医药、陶器。②阪泉之战……
参考资料
华夏之祖
华夏之祖即黄帝。《中国大百科全书·中国历史》释黄帝:“中国古史传说时期最早的宗祖神,华夏族形成后被公认为全族的始祖。” 至于华夏一词的来历,有考古学家认为“华”即花,原为我国中原地区仰韶文化的玫瑰花的“一种标志”,后来和燕山脚下的龙图腾标志的部族,形成中华文化的共同体,所以有“华山玫瑰燕山龙”演变发展为“夏商周及晋文公”之说。“夏”即历史上夏朝的先人之称,《大百科全书》说是“黄帝族后裔中的一支进入今山西南部,创造了夏文化”,称为夏族,“建立了中国第一个王朝夏代”。大约从春秋时代起,我国古籍上开始将“华”与“夏”连用,合称“华夏”族。《左传》襄公二十六年有“楚失华夏”之说,这是关于“华夏”一词的最早记载。
黄帝陵的祭奠
对黄帝陵的祭奠在我国由来已久,表达了我国尊宗敬祖的传统习俗和对华夏之祖的敬仰之情。相传两千多年前汉武帝就曾到山黄陵祭过黄帝,至今尚有他筑的祈仙台。现黄帝庙内有70块石碑,记载着各朝各代皇帝祭黄之文。抗日战争前夕,1937年的清明节,中国共产党领导的陕甘宁边区政府有一次大规模的祭祀黄陵活动。当时边区政府派林伯渠为代表,参加这次民族扫墓盛典,表示愿做抗日救亡前驱、保卫中华民族的决心。毛泽东主席和朱德总司令共同撰写了《祭黄帝文》。近年来,每逢清明时节,各地民众、台湾同胞和海外侨胞都到此祭奠自己的祖先。课文导入框里的插图,是近年我国人民祭奠黄陵的盛大场面。
蚩尤部落
我国古代东夷族的一支,活动在今天的鲁西南,又称九黎族。古代传说蚩尤有兄弟81人,“铜头铁额”“兽身人语”,骁勇异常。这大概是指他们共有81个氏族结合成联盟,并以铜做兵器,身上包上护身的皮衣。古书《山海经》有一段叙述蚩尤攻黄帝的神话:“蚩尤作兵伐黄帝,黄帝乃令应尤攻之冀州之野。应尤蓄水,蚩尤请风伯、雨师纵大风雨。黄帝乃下天女日魃(bá),雨止,遂杀蚩尤。”从这段记载看,蚩尤简直有呼风唤雨的本领,风雨之神(风伯、雨师)都来帮他打仗。后来,黄帝请来了一个名叫魃的天女才止了雨,战胜了蚩尤。
黄帝为什么称“轩辕”
黄帝为什么称为“轩辕氏”呢?古书上说是因为他在战争中发明了一种车战法。打仗时,将士都站在战车上;停战休息时,战士围成一圈,指挥员立在中间,只留一个空当做出入的门,起到保护指挥员的作用。古人把有布幕的战车叫做“轩”,两车中间空当称为“辕”。因此发明这种车战法的黄帝,就又称为轩辕氏了。
黄帝及其属下发明的古史资料
关于衣食住行,《路史》记载黄帝:“正衣裳,制衮(gǔn)冕……深衣大带,玄衣纁裳。”衮冕为古代帝王的礼服冠帽,玄衣是黑色上衣,纁裳为浅红色下裳。《古史考》载:“黄帝始蒸谷为饭,烹谷为粥。”《新语》说:“黄帝乃伐木构材,筑作宫室,上栋下宇,以避风雨。”《汉书》载:“黄帝作舟车以济不通。”《古史考》记:“黄帝作车,引重致远。”他的部下仓颉造字,则有《世本》的记载:“苍颉作书。苍颉,黄帝之史官。”《吕氏春秋》载伶伦编乐谱,有“黄帝令伶伦作为律”和“命伶伦与荣将(人名)铸十二钟,以和五音”等。
汤阴、洛阳的古井
考古材料表明,现已发现的最古的井为浙江余姚河姆渡原始居民的水井。在黄帝活动过的中原地区,则有河南洛阳矬李遗址和河南汤阴白营遗址发现的古井,距今约四千多年,恰与黄帝时代相符。
四五千年前的蚕丝和绢布
指在浙江湖州钱水漾遗址出土的丝带、丝线和绢布,以及在山西夏县西阴村遗址发现的切割整齐的半个蚕茧,说明那时我国先民确已养蚕缫丝织布。
半坡、大汶口陶器上的刻符号
距今五六千年的半坡彩陶,上面已有形似文字的刻画符号。我国著名史学家郭沫若认为:“彩陶上的那些刻符号,可以肯定地说,就是中国文字的起源。”距今四千多年大汶口文化晚期和郑州二里岗陶器上也曾发现一些象形符号,更接近史书上所述的“黄帝之史仓颉见鸟兽蹄远之迹”而初创的文字。
尧舜高尚品质的史料记载
《韩非子》载:“尧之王天下也,冬日鹿裘,夏日葛衣,茅茨不翦,采椽不斲,粝粢之食,藜藿之羹,虽监门之养不敌于此矣。”袁珂在《中国神话传说》一书中用白话译成:“他住在用参差不齐的茅盖就的屋子里,屋子里的柱和梁都是山上采下来的粗糙木头架好就算事,连刨都不刨光一下;吃的是粗米饭,喝的是野菜汤,身上穿的是粗麻布衣服,天气冷了就加上一件鹿皮披衫挡风寒,使用的器皿不过是些土碗土钵子。”关于舜的谦让品德对周围人好的影响,《史记》记载说:“舜耕历山,历山之人皆让畔;渔晋泽,雷泽之人皆让居;陶河滨,河滨器不苦窳。一年而所居成聚,二年成邑,三年成都。”译成白话文的意思是:舜在历山耕田,不多久,当地的农人,都争着让起田界来;舜到晋泽地区去打渔,不久那里的渔民也争着互让渔场;舜又到河滨去制陶,不久河滨陶工的陶器制作得既美观又耐用。舜所住的地方,一年成村,二年成镇,三年就变成大都会了。
尧、舜、禹的

上一页  [1] [2] [3] [4] 下一页

来源:中国哲士网

学校教育教学 社会养老保险教师备课考试,试卷试题 公务员考试,大学生就业

各类 七年级上历史教案和实例 第3课《华夏之祖 》,教学资料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相关文章
    八年级下历史教案和实例第3课《土地改…
    背影 (电教公开课)
    扁鹊见蔡桓公
    九年级上历史教案和实例 第3课《西方…
    九年级上历史教案和实例 第4课《亚洲…
    九年级上历史教案和实例 第1课《人类…
    九年级上历史教案和实例 第2课《大河…
    七年级上历史教案和实例 第2课 《原始…
    实施养老保险新政策 10万人可免费领养…
    城居保个人缴费标准分12档
    八年级下历史教案和实例第20课《百花…
    八年级下历史教案和实例第19课《改革…
    八年级下历史教案和实例第18课《科学…
    八年级下历史教案和实例第16课《外交…
    高中一年级政治第一课 商品与商品经济…
    八年级下历史教案和实例第15课《独立…
    八年级下历史教案和实例第14课《钢铁…
    《致橡树》教案和实录 (一课时)
    语言的连贯
    初二语文教案和实录
    《五人墓碑记》教学材料
    《母亲》教案和实录
    《赤壁怀古》教案和实录
    《景泰蓝的制作》
    《风景谈》教学材料
    《〈呐喊〉自序》教案和实录(一课时…
    高中一年级政治·第一课 商品与商品经…
    八年级下历史教案和实例第1课《中国人…
    §15.1.1 图形的平移
    八年级下历史教案和实例第2课《最可爱…
    八年级上历史教案和实例《社会生活的…
    八年级上历史教案和实例:《中国近代…
    《论语》六则
    天上的街市

    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政策解答
    新农村养老保险
    内江市城乡居民养老保险有关问题解答
    高中历史《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经济势力…
    高中一年级政治·第一课 商品与商品经…
    最后一课
    诗词五首
    《风景谈》教学材料
    八年级下历史教案和实例第17课《科学…
    第14章 勾股定理 小结与复习
    14.2 勾股定理的应用(2)
    14.2 勾股定理的应用(1)
    14.1.2 直角三角形的判定
    14.1.1 直角三角形三边的关系(2)
    14.1.1 直角三角形三边的关系(1)
    第14章 勾股定理 单元复习
    13.5.2 因式分解 复习
    13.5.1 因式分解
    故都的秋
    咏柳
    §15.2.2 旋转的特征
    初二地理·海洋资源教学设计及反思
    第20课《北方民族大融合》教学设计及…
    七年级上历史教案和实例第19课《昌盛…
    七年级上历史学案 第15课 《汉通西域…
    第十二章  数的开方 用计算器求平方根
    方根与立方根及二次根式
    §12.1.1 平方根
    第18章 函数及其图象 小结.doc
    §18.5 实践与探索.doc
    §18.4.2 反比例函数的图象与性质.do…
    §18.4.1 反比例函数.doc
    §18.3.4 用待定系数法求一次函数的关…
    §18.3.3 一次函数的性质.doc
    七年级上历史教案和实例第15课《汉通…
    《口技》教学参考
    §15.3.1 中心对称(一)
    记念刘和珍君 教案和实录
    <夜>教案和实录
    与妻书教案和实录
    师说 教案和实录
    五人墓碑记 教案和实录
    拿来主义教案和实录
    雨中登泰山 教案和实录
    我的空中楼阁教案和实录
    七年级下历史教案和实例第1课《繁盛一…
    七年级下历史教案和实例第2课《“贞观…
    七年级历史上第21课《承上启下的魏晋…
    北师大版 《比一比》说课稿
    七年级历史第19课《江南地区的开发》…
    《别了,我爱的中国》课堂教学实录片…
    新课标七年级上册第16课《昌盛的秦汉…
    七年级历史第18课《三国鼎立》教学设…
    七年级上册第12课《大一统的汉朝》教…
    七年级上册第13课《两汉经济的发展》
    16.1 平行四边形的性质 综合应用
    §16.1.2 平行四边形的识别(2)
    §16.1.2 平行四边形的识别(1)
    §16.1.1 平行四边形的性质(2)
    §16.1.1 平行四边形的性质(1)
    第15章 平移与旋转 复习
    §15.3.1 中心对称(二)
    《大自然警号长鸣》
    七年级上历史教案和实例第14课 《匈奴…
    七年级历史第25课《承上启下的魏晋南…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教学参考
    《将相和》课堂教学实录片断
    “比一比”教学反思
    数学《比一比》教学反思
    《比一比》教学反思
    比一比教学反思
    《比一比》单元教学反思
    《比一比》教学反思
    《比一比》单元教学反思
    《比一比》评课
    《比高矮》 北师大版一年级数学评课稿
    《比一比》说课稿
    §18.3.2 画一次函数图象.doc
    §15.2.3 旋转对称图形

    2004-2010  中国哲士网版权所有 引用本站内容请指明来源  给本站投稿   备案序号 蜀ICP备0500925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