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本页为首页                              加入收藏
中文域名: 古今中外.com       英文域名:www.1-123.com     教师学生公务员学习进修工作资料大全

 

《大自然警号长鸣》

恨。1789年制宪会议期间,巴黎市民革命情绪高涨,纷纷拿起武器准备斗争。当人民发现巴士底狱炮楼上炮口对准工人区时,便喊出“到巴士底去!”的口号。7月14日晨,成千上万的群众把巴士底狱团团围住,要求堡垒防守司令德·洛内把大炮交出来。而德·洛内竟下令扯起吊桥,向起义群众开火。群众怒不可遏,架起云梯,拖来大炮,英勇冲击。经四小时激战,终于攻克这座封建堡垒,杀死了德·洛内。图为最先几队起义者冲入堡垒时的情景。他们已越过第一道壕沟,进攻防守司令部。起义者冒着炮火,把第二座吊桥的铁链切断,把吊放下来(图右下)继续往前冲。堡垒前人山人海,硝烟弥漫;表现群众高昂的革命热情。
插图《深受压迫的法国农民》
这是法国大革命开始后不久出版的木刻漫画。革命前夕的法国,农民占全国人口的90%,对地主、国家和教会,负担多如牛毛的租税和封建义务,难于维持温饱,无法改进生产条件。农业生产落后,严重阻碍资本主义的发展。漫画中的农民,教士压于前半身,贵族压于后半身。老农衣衫褴褛,面容憔悴,伶仃瘦骨,寸步难行,吃力地拄着一把破镐──惟一的生产工具,勉强支持佝偻欲仆的身躯。地主的鸽子在啄食他的庄稼,兔子在吃他的青菜,但他不能驱赶。他的裤袋里还露出催交王粮的通知单,而教士的衣袋里装满逼交各项供奉教堂的税单。这幅通过强烈的对比,激发人们对封建压迫剥削的仇恨和对农民的深切同情。
插图《路易十六被推上断头台》
国民公会判处路易十六死刑的决定,于1793年1月21日在巴黎执行。图为行刑时场景,地点在革命广场。那天早晨,路易十六从被囚的丹普尔监狱押赴广场,道路两旁共有4 000多名士兵警戒。断头台周围布满军队,后面是围观的群众。路易到达刑场,下了马车,走上断头台,跪着领受了神甫的祷告。就在这时,鼓声大作,三个行刑手架着他上了断头台,结束了他的生命。断头台前,行刑手桑松正提着路易的头示众。
本课参考书目
董宝才著《精粹世界史·英法美资产阶级革命》,中国青年出版社1999年版。
刘文涛、陈海宏主编《高校世界历史配套教材·近代史卷》,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年版。
[法]米涅著《法国革命史》,商务印书馆1977年版。
[法]勒费弗尔著《拿破仑时代》,商务印书馆1978年版。
(教案和教学设计)课件九年级上历史教案 第13课《法国大革命和拿破仑帝国》教育资源
《大自然警号长鸣》


教学目的
一、 认识维护自然生态平衡,保护自然环境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二、 区别议论和说明这两种表达方式,理解议论中的说明;
三、 进一步理解段的知识,学习丰富的语言。
重点难点
一、 表明了什么主张,是本文的教学重点,要求学生反复朗读,领会作者的主张;
二、 议论文中说明的作用,是本文教学的难点。
教学过程
一、 导入新课:《什么是生态系统》一文告诉我们,保护自然环境,维护生态平衡是极为重要的,可是有的人对这个重要性还缺乏足够的认识,有拓资料表明,美丽的长江有变成第二条黄河的危险,被誉为国宝的大熊已濒临绝种,某些城市的风沙日益严重。。。所有这些,既是大自然对人类的惩罚,也是大自然给人类的警告,我们今天学习《大自然警号长鸣》,看一看我们赖以自下而上的自然环境被破坏到何种程度,想一想为了人类目前和将来的利益,我们应该怎样做。
二、 题解:“警号长鸣“生动形象地提示了文章的内容,引起读者注意,给读者一种警笛“呜呜”声不断于耳的感觉,让读者感到破坏大自然的恶劣行径已到了不能不迅速制止的地步。
三、 检查预习
1、 从括号中找出与加点字读音不同的一项
如数家珍(历历可数 数不胜数 数量可观) 跨越重洋(重山峻岭 心情沉重 污染严重)
2、 指出下列各句的表达方式。
(1) 我扭开收音机,静听中央人民广播电台的新闻广播。(记叙)
(2) 我国的鹤类本来是很多的,丹顶鹤、黑颈鹤和白鹤现在还居于世界之首。(说明)
(3) 在这场搏斗中,谁也不是局外人。(议论)
四、 划分段落:
第一部分(第1段):用一则“引进东北虎”的消息作文章的引子。
第二部分(2~6段):说明我国生态环境不断恶化,大自然已发出紧急警号。
第三部分(7~9段):阐述“大自然警号长鸣”的原因以及必须跟生态环境破坏者作坚决斗争的意图。
第四部分(10~12段):用“警策”形式点明全文主旨,号召从们跟破坏自然生态环境的势力作斗争。
五、 研习第一部分:范读,思考1、这一段记叙什么,说明什么?2、这一段在全文中起到什么作用?(先记叙听到引进东北虎的消息,再说明引进的原因,记叙这则消息,起着引出下文的说明和议论的作用。)
六、 研习第二部分:指名朗读,要求1、划分层次;2、用波浪线划出层与层之间的过渡句。
第一层(2~3段):说明我国虎的数量已变得十分稀少了。
第二层(4~5段):说明野生动物也在减少。(过渡句:第4段第1句)
第三层(第6段):说明大自然生态环境遭到严重破坏的情形,点明本文的主旨。(第6段第1句)
分析第4~5段的写法:1、写鹤类的情况起什么作用?2、怎样表达“惊人”?
列出数据来写鹤类,是以鹤类的减少为例子,说明“许多野生动物。。。都在不断减少”这个中心意思,然后,虚写鹤类应该“成群结阵”“遮天蔽日”,实写鹤类的“屈指可数”,虚实对照进一步突出野生动物减少的惊人程度。
七、 分析第6段:集体朗读,思考1、“警号”在文中是什么意思?大自然的“紧急警号”指哪些?警号比喻大自然遭到严重破坏所表现出的信息;“紧急警号”具体指“鱼虾减少了、山林面积缩小了、禽兽锐减了”等。2、“大自然已到处发出紧急警号”在文中起什么作用?概括上述事实,提炼本文主旨,点明课题含义;3、“中国人”包括“我们大家”更包括“你我他”,既然写了中国人,为什么还要写“我们大家”和“你我他”呢?这样的反复强调,避免了平铺直叙,可以使内容层层扩大,证据节节另重,读来铿锵有力、激动人心。
八、 布置练习:1、根据词义从大到小,调整下面几个词的顺序:生物 东北虎 野生东北虎 虎 动物 大自然
2、阅读第2段,回答下面问题:(1)这一段主要采用什么表达方式?说明(2)这段文字的开头运用了什么修辞?设问(3)找出这一段的中心句。“我们东北山林里这种世界上最雄伟美丽的老虎越来越少”(4)这段主要运用什么说明方法?举例子,作比较。
九、 研习第三、四部分。
1、 全体女生朗读这两个部分,要求通过朗读,领会第7、8段的爱憎感情,领会 9、10、11、段的论证语气。对朗读表达掌握得不够 的,要及时指出纠正。
2、 分析第12段。
教师范读。
提问:这段文字在全文中起什么作用?
小结:总结全文和说明写作缘由,“从飞禽走兽的减少,我仿佛听到了大自然的警号”总结第一、二部分,“从警号长鸣中,我不禁想到了这一切”总结第三、四部分。
提问:作者不禁“想到了这一切”。“这一切”指代哪些内容?
提示:分析第7-11段,从各段中寻找答案。
3、 分析7-11段。以“这一切”指代了哪些内容为分析的思路来理解这几个段落的内容和写法。
提问:第7段作者想到的是什么?
小结:作者想到,我们有好些不利条件,而且有一批人天天在干破坏自然生态平衡的勾当,因此大自然“为我们吹响警笛了”。
讲解:第1句“别太过以为我们的"地大物博”吧!”语重心长,使我们先从“地大物博”的自我陶醉中清醒过来。接着先总后分先总述我们“也有好些不利条件”,再从人口平均耕地、森林覆盖面积、自然保护区三个方面摆事实论述“不利条件”。然后又摆出“有一批……的人,……天天在干……的勾当”的事实,阐明自然界出现了令人焦虑的局面。这些,都是大自然警钟长鸣的原因。最后一句话,再次提醒我们“吹响警号”了。
提问:第8段作者想到的是什么?小结:尽管我们注意到保护自然环境的重大意义,并且也做出了一些成绩,但严重的问题还没有根本解决。
讲解:这一段从正面论述,摆出保护自然环境的事实,告诉人们解决自然环境受到严惩破坏这一问题的方法,其内容和上一段形成正反对比。最后一句来一个急转弯,告诉我们切不可因为有微不足道的点点成绩就沾沾自喜、麻痹大意,照应了上一段的内容。
提问:第9段作者想到的是什么?
小结:作者想到,保护自然环境的一方和破坏自然环境的一方的搏斗正在进行,谁胜谁负,还得“且看下回分解”。
讲解:通过两个选择句式的设问,指出了双方的尖锐斗争,表现了作者的忧心,激发读者思索。这一段是第三部分的小结。
提问:第10段作者想到的是什么?
小结:作者想到,每一个人都不可避免地加入这场保护与破坏的搏斗。
讲解:“这场搏斗”紧承上须两种势力谁胜谁负的设问,指的是保护自然环境和破坏自然环境这两种势力的搏斗;“谁也不是外人”告诉我们,每一个人都离不开自然环境,都不能对自然环境好坏不闻不问,都不可避免地加入这场搏斗。
提问:第11段作者想到了什么?
小结:作者想到,每一个人都应该站到保护自然环境这一边来,为保护自然环境作出自己的贡献。
讲解:文章写到这里,该站在哪一边,已经是十分明确的了,所以作者不明说,而运用疑问句引起读者思考,让读者自己决定自己的立场。这一段提出了作者的主张,点明了文章的中心论点,发出了保护自然环境并与破坏自然环境的势力作斗争的号召。
以上提问,可以采取学生提问,学生回答的方式进行。
4、 分析表达方式。
提问:第三、四部分以什么表达方式为主?
小结:这两部分,作者提出了自己的看法和主张,又通过摆事实讲道理来论述,因此,其表达方式以议论为主。
十、总结全文。
这篇课文以确凿的事实说明自然环境遭到严惩破坏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下一页

来源:中国哲士网

学校教育教学 社会养老保险教师备课考试,试卷试题 公务员考试,大学生就业

各类 《大自然警号长鸣》,教学资料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相关文章
    《风景谈》教学材料
    背影 (电教公开课)
    扁鹊见蔡桓公
    九年级上历史教案和实例 第3课《西方…
    九年级上历史教案和实例 第4课《亚洲…
    九年级上历史教案和实例 第1课《人类…
    九年级上历史教案和实例 第2课《大河…
    七年级上历史教案和实例 第3课《华夏…
    七年级上历史教案和实例 第2课 《原始…
    实施养老保险新政策 10万人可免费领养…
    城居保个人缴费标准分12档
    八年级下历史教案和实例第20课《百花…
    八年级下历史教案和实例第19课《改革…
    八年级下历史教案和实例第18课《科学…
    高中一年级政治·第一课 商品与商品经…
    八年级下历史教案和实例第17课《科学…
    八年级下历史教案和实例第15课《独立…
    八年级下历史教案和实例第14课《钢铁…
    《致橡树》教案和实录 (一课时)
    语言的连贯
    初二语文教案和实录
    《五人墓碑记》教学材料
    《母亲》教案和实录
    《赤壁怀古》教案和实录
    《景泰蓝的制作》
    《风景谈》教学材料
    初二地理·海洋资源教学设计及反思
    八年级下历史教案和实例第3课《土地改…
    高中一年级政治·第一课 商品与商品经…
    八年级下历史教案和实例第1课《中国人…
    八年级下历史教案和实例第2课《最可爱…
    八年级上历史教案和实例《社会生活的…
    八年级上历史教案和实例:《中国近代…
    《论语》六则
    天上的街市

    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政策解答
    新农村养老保险
    内江市城乡居民养老保险有关问题解答
    高中历史《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经济势力…
    最后一课
    诗词五首
    《〈呐喊〉自序》教案和实录(一课时…
    八年级下历史教案和实例第16课《外交…
    §15.1.1 图形的平移
    第14章 勾股定理 小结与复习
    14.2 勾股定理的应用(2)
    14.2 勾股定理的应用(1)
    14.1.2 直角三角形的判定
    14.1.1 直角三角形三边的关系(2)
    14.1.1 直角三角形三边的关系(1)
    第14章 勾股定理 单元复习
    13.5.2 因式分解 复习
    13.5.1 因式分解
    咏柳
    §15.2.2 旋转的特征
    高中一年级政治第一课 商品与商品经济…
    第20课《北方民族大融合》教学设计及…
    七年级上历史教案和实例第19课《昌盛…
    七年级上历史学案 第15课 《汉通西域…
    第十二章  数的开方 用计算器求平方根
    方根与立方根及二次根式
    §12.1.1 平方根
    第18章 函数及其图象 小结.doc
    §18.5 实践与探索.doc
    §18.4.2 反比例函数的图象与性质.do…
    §18.4.1 反比例函数.doc
    §18.3.4 用待定系数法求一次函数的关…
    §18.3.3 一次函数的性质.doc
    七年级上历史教案和实例第15课《汉通…
    《口技》教学参考
    §15.3.1 中心对称(一)
    记念刘和珍君 教案和实录
    <夜>教案和实录
    与妻书教案和实录
    师说 教案和实录
    五人墓碑记 教案和实录
    拿来主义教案和实录
    雨中登泰山 教案和实录
    我的空中楼阁教案和实录
    七年级下历史教案和实例第1课《繁盛一…
    七年级下历史教案和实例第2课《“贞观…
    七年级历史上第21课《承上启下的魏晋…
    北师大版 《比一比》说课稿
    七年级历史第19课《江南地区的开发》…
    《别了,我爱的中国》课堂教学实录片…
    新课标七年级上册第16课《昌盛的秦汉…
    七年级历史第18课《三国鼎立》教学设…
    七年级上册第12课《大一统的汉朝》教…
    七年级上册第13课《两汉经济的发展》
    16.1 平行四边形的性质 综合应用
    §16.1.2 平行四边形的识别(2)
    §16.1.2 平行四边形的识别(1)
    §16.1.1 平行四边形的性质(2)
    §16.1.1 平行四边形的性质(1)
    第15章 平移与旋转 复习
    §15.3.1 中心对称(二)
    故都的秋
    七年级上历史教案和实例第14课 《匈奴…
    七年级历史第25课《承上启下的魏晋南…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教学参考
    《将相和》课堂教学实录片断
    “比一比”教学反思
    数学《比一比》教学反思
    《比一比》教学反思
    比一比教学反思
    《比一比》单元教学反思
    《比一比》教学反思
    《比一比》单元教学反思
    《比一比》评课
    《比高矮》 北师大版一年级数学评课稿
    《比一比》说课稿
    §18.3.2 画一次函数图象.doc
    §15.2.3 旋转对称图形

    2004-2010  中国哲士网版权所有 引用本站内容请指明来源  给本站投稿   备案序号 蜀ICP备0500925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