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3.5.1 因式分解
|
产。在西印度群岛,他们残杀印第安人。殖民者初到海地时,那里大约有6万人口,到1548年就只剩下500人,这时古巴和牙买加的原有居民几乎已经灭绝。西班牙殖民者从16世纪初就从非洲掠运黑人送往美洲,补充那里的劳动人手,每个黑人可以卖数百枚金币。西班牙在美洲的殖民统治 到16世纪中期,自墨西哥向南的美洲广大内陆地区,除巴西被葡萄牙占领外,都基本上变成了西班牙的殖民地。这个时期,西班牙国内虽已产生资本主义关系,但封建制度未根本解体,封建势力仍然居于支配地位;在西班牙的殖民扩张活动中,充当主要角色的是封建贵族和天主教教士,作为整个殖民活动最高指挥者和组织者的仍是封建王权。所以,不仅西班牙对美洲的殖民征服依靠军事力量,而且西班牙对殖民地的统治也充满封建色彩,这是西班牙早期殖民活动的基本特征。 西班牙对美洲殖民地的统治,在政治上是其国内封建君主专制的延伸。西班牙的美洲殖民地分为几个总督辖区,其总督都是由西班牙国王直接任命的,在殖民地代行国王的权力,总揽行政、财政、司法和军事等方面大权。为了管理这个庞大的殖民帝国,西班牙还在马德里设有西印度事务委员会,专门负责制订殖民地政策。西班牙人还将其国内的封建土地制度和人身依附关系移植到殖民地去。西班牙国王宣称殖民地的全部土地都是王室的财产,所有印第安人都是国王的臣民。1503年又将大量土地交给殖民地的西班牙贵族、官吏和教士管理,使他们的地位与欧洲中世纪的封建领主相似。即使是一般殖民者也可在美洲获得2 500英亩以上的土地和一些印第安人。这样做的结果是美洲殖民地很快布满大庄园、大牧场和大种植园,而许多印第安人则沦为农奴和奴隶。这就是后来拉丁美洲大地产制的由来。在经济上,西班牙人在美洲竭力扩大甘蔗、棉花、烟叶等经济作物的生产,以便将它们输往欧洲。同时,为了保证西班牙本土制造的葡萄酒、橄榄油等能在殖民地高价出售,又限制和禁止美洲种植葡萄、橄榄等。后来美洲殖民地因此逐渐形成单一产品制。此外,西班牙还对殖民地的贸易进行垄断,规定殖民地的一切进出口货物须由西班牙船只装运。 法国的殖民侵略活动 法国的殖民侵略活动也开始于16世纪前后。1535~1536年,法国人雅克·卡提耶航行到北美的圣劳伦斯河,溯河而上,到达现在的蒙特利尔一带,但是,法国人当时并没有建立殖民据点。直到1608年,法国人萨姆尔·德·张伯伦在魁北克建立了法国在北美的第一个永久性居留地;当时魁北克城堡建于悬崖之上,俯视圣劳伦斯河,形势险要,成为法国在加拿大的第一块殖民地“新法兰西”的政治中心。不久,法国又建立了另一个殖民据点蒙特利尔。在此期间,许多军人和传教士也接踵而至。1682年,罗伯特·德·拉萨尔沿密西西比河而下,到达河口,他声称密西西比河流域的广大土地归法国所有,并把这一广大地区称为路易斯安那。但是,尽管法国在北美的殖民地区域广大,人口却很稀少,据统计,1660年,在加拿大的法国人不超过2 500人。更多的法国人愿意到加勒比海地区拓殖,在海地、瓜德罗普和马提尼克等地,有许多法国人在那里建立种植园,役使黑人奴隶劳动。在非洲,法国人先是在西非的塞内加尔河口建立了殖民据点,又在东非侵占了马达加斯加。在亚洲,1664年,法国东印度公司成立,以侵略印度为首要目标。1674年在印度南部建立了殖民据点本地治里,此后又在孟加拉建立了昌德纳戈尔,并在印度积极扩张,企图夺取更多的领土。18世纪,法国的殖民活动与英国发生了冲突,经过多年的较量,法国的殖民势力被英国打败,很多已经占据的殖民地也被英国夺去。 荷兰的殖民活动 17世纪荷兰已经成为当时最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一度掌握着世界海上霸权。荷兰人拥有当时世界上最强大的商船队,商船数量多达1.5万艘,在国际贸易中起了重要作用,荷兰人几乎把欧洲南方各国和北方各国之间的贸易都集中到了自己的手里。那时候,波罗的海沿岸地区的粮食,由他们运往地中海;德意志的酒类、法国的手工业品、西班牙的水果及殖民地的产品也由他们运往北欧销售。但是,荷兰资产阶级并不以高额的利润为满足,还力图从海外活动中占领更多的领土,于是,荷兰人参加了抢占殖民地的行列。早在独立以前,荷兰人就已开始进行殖民活动,16世纪末,由于西班牙国王兼任葡萄牙国王后,关闭了里士本港,禁止荷兰人前往,荷兰人为了得到来自东方的产品,决定同印度和由葡萄牙控制的东印度群岛直接交往,于是他们开始积极探索前往东方的航路。他们首先拦劫从葡萄牙运货到北欧的船只,而后捕捉从亚洲运送财物到葡萄牙的船只。1602年,荷兰的几家贸易公司合并,组成荷属东印度公司,并从荷兰政府那里取得了荷兰本土同非洲和东印度群岛之间的贸易垄断权。1619年,荷兰殖民者在爪哇建立了第一个殖民据点巴达维亚(即今天的雅加达),而后陆续侵占了苏门答腊、香料群岛(即今天的马鲁古群岛)、马六甲和锡兰(即今天的斯里兰卡),还一度侵入我国领土台湾,并在日本的长崎取得了贸易据点。1652年,荷兰人又在南非的好望角建立了殖民地,作为对亚洲侵略的中继站。在西半球,1609年,荷兰建立了新尼德兰殖民地,在曼哈顿岛建立了新阿姆斯特丹。17世纪早期,荷兰成立西印度公司负责经营美洲的殖民事业,同时对西班牙国王及其臣民的船只和财物进行抢劫。当时西班牙经常要把它在美洲殖民地掠夺的大量财富运往本土,1628年,一艘载有17.7万磅白银和大量珠宝、皮货以及其他稀有珍品的西班牙运银船前往西班牙时,在加勒比海遭到一名名为彼得·海因的荷兰人的袭击,海因截获了这艘船,在荷兰曾引起一阵轰动。但是,荷兰的殖民活动主要还是在东印度,特别是对印度尼西亚长达近三个世纪的控制,荷兰殖民者先是通过垄断当地特产胡椒、香料,后来进行棉花、丝绸、茶叶和咖啡等产品的贸易,大发横财。 黑奴贸易 15世纪,葡萄牙人在非洲西海岸探索的过程中,就开始猎捕和贩卖黑人,不过规模不大,只不过是葡萄牙海盗在掠取黄金、香料时兼营的副业。据估计,15世纪后半期,每年大约有5 000非洲黑人被贩卖到欧洲和非洲沿海一些岛屿为奴。葡萄牙人是贩卖黑奴的先锋。新航路开辟之后,葡萄牙人又向美洲运送黑奴。16世纪早期,西班牙国王准许商人把黑奴运往西属美洲殖民地。此后,捕捉和贩运黑奴到美洲的规模越来越大,其主要原因有两点:1.欧洲殖民者在侵占美洲的过程中,大批屠杀印第安人,以致美洲大陆和西印度群岛一些地区人口锐减,劳动力不足。殖民者日益感到要掠夺美洲丰富的矿产,开发肥沃的土地,必须输入大量的劳动力。2.殖民者在美洲发展大种植园经济。他们之所以愿意役使黑人奴隶,因为他们亲身体验到,黑人能吃苦耐劳,又驯服又能干活,而且价钱很便宜。种植园主买进的黑奴愈多,就愈有钱多买。买进来的黑奴所花的钱只需一年半的时间就能赚回来。加勒比地区的甘蔗种植园,美洲大陆的烟草种植园和后来兴旺的棉花种植园,都是由黑奴的血汗浇灌出来的。从16世纪晚期起,荷、英、法同葡萄牙展开了贩卖黑奴的激烈斗争,成为大的贩奴国家。17世纪中期,荷兰占有优势。18世纪中期,英国成了世界上最大的人贩子。 最初,欧洲殖民者组织“捕奴队”,驾驶海盗船,从欧洲驶向非洲沿海,偷袭非洲黑人村庄,烧毁房屋,把精壮男子掳走。“黄金海岸”和“奴隶海岸”是他们活动的主要场所。他们直接用武力掳掠的罪恶勾当,引起了非洲人民激烈反抗。于是他们改变手法,由他们出枪,挑动一些非洲酋长从事猎奴战争。这样,猎奴战争不仅遍及非洲沿海,而且伸入内地,给非洲造成了更为严重的破坏。欧洲奴隶贩子用枪支弹药、甜酒、纺织品和其他小商品向酋长们收买黑人,卖作奴隶。在非洲沿海,欧洲殖民者设立要塞和商站。被掳的黑人成串地押往那里的奴隶市场,让奴隶贩子“选购”。买卖双方拍板成交以后,奴隶贩子就用烧红的烙铁,在奴隶的臂上和胸前打上带有公司纹章的烙印。然后奴隶被关到要塞和商站的地牢,等凑满一批就赶他们上船,运往美洲。运到美洲的黑奴,再运往黑奴市场进行销售,美洲的种植园主往往到黑奴市场购买黑奴。本课插图《黑奴运抵美洲》反映了黑奴运抵北美弗吉尼亚的情景。 运送黑人奴隶的大西洋航线是一条死亡线。从西非到美洲,黑人奴隶要经受六到十周的生活磨难。首先,运奴船经常超载。从书上常常可以看到这样的记载,一条90吨的船竟载运了390名奴隶,或100吨的船载运了414名奴隶。船上每个奴隶分得的空间只有5.5英尺长、16英寸宽。黑奴一个挤着一个,就像书架上排列的书本一样。每两个黑奴并肩锁在一起,右腿对左腿,右手对左手。每个黑奴躺的地方比棺材还小,活动严格受到限制。其次,黑奴生活在拥挤的船舱里,空气污浊,流行病猖獗,加上饮食恶劣,淡水供应不足,导致体弱生病。奴隶染上传染病或是死去,统统被抛入大海,葬身鱼腹。本课插图《关押在船舱里的黑奴》生动地展现了这一画面。 黑奴贸易促进了欧洲经济的发展,英国港口城市利物浦的发展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1709年,利物浦第一艘运奴船开往非洲。到18世纪末,利物浦显然已成为欧洲最大的贩奴港口。1709年,利物浦拥有的船只中,运奴船只占1%稍多;1771年增加到1/3。1795年,利物浦的贩奴贸易占英国贩奴贸易的5/8,占欧洲贩奴贸易总额的3/7。有人统计,从1783年到1793年,利物浦有878艘船只,共载运过303万多名奴隶,价值共达1 500多万英镑,每年的利润平均在30%以上。估计18世纪80年代,单单利物浦市,从贩奴贸易中每年可得纯利30万英镑。 除了课本上讲到了黑奴贸易方式,显示了欧、非、美之间的“三角贸易”。事实上,当时还存在另一个“三角贸易”,那就是定居在北美新英格兰的英国殖民者参与的奴隶贸易。他们从加勒比海地区的牙买加运来糖浆制成甜酒,把甜酒运往非洲换回黑人奴隶;把黑人奴隶运到牙买加或北美南方口岸交换糖浆,再运回新英格兰制成甜酒。如此往复循环,使资本家和奴隶贩子获得暴利。美国独立以后,种植园奴隶制度继续发展,对奴隶的需求日增。美国奴隶贩子的生意发达,他们在贩奴贸易中成了“后起之秀”。 英国东印度公司 全称是“对东印度群岛贸易的英国商人联合公司”。1600年,英国伊丽莎白女王特许一群伦敦商人成立了一家名为“在东印度群岛贸易的伦敦商人的总裁和公司”,这家公司有垄断好望角以东各国的贸易权,其他英国商人不得在这一地区从事贸易活动。1609年,公司在印度西海岸的苏拉特建立了第一个商业事务所,后来,又在这里建立了商馆。通过拉拢当地印度王公等种种办法,公司的势力逐渐扩张。1687年,公司将商馆迁至孟买;1689年,公司董事会决定在印度增加税收、扩大贸易、保持武力和建立国家。从此,东印度公司不再是一个简单的贸易公司,而是一个拥有武装的政权机构。1698年,公司又在胡格利河口建立了加尔各答城。东印度公司的股东们财源滚滚,使其他一些商人很眼红。1698年,一家名为“对东印度群岛的英国公司”成立了。两家公司之间展开了激烈的竞争。1703年,两家公司合并,成立“对东印度群岛贸易的英国商人联合公司”。此后,东印度公司在印度进一步扩张势力,18世纪中期,公司在印度建立了150处商站和15家大的代理站,同法国人展开了激烈的竞争。七年战争之后,法国在印度的势力大减,英国成为在印度唯一的殖民大国。经过近百年的殖民侵略战争,到19世纪中期,东印度公司侵占了整个印度。公司除了在印度疯狂掠夺了大量财富以外,还在波斯湾、东南亚和东亚一带进行了罪恶的鸦片贸易,攫取不义之财。但是,随着工业革命的发展,公司的垄断贸易遭到越来越多的反对。1773年,英国议会通过法案,剥夺了公司对印度的行政管理权。1813年,英国议会又通过了法案,取消了公司对印度和中国贸易的垄断权,但规定公司行政机关成为“受英王委托”管理印度的代理机构继续存上一页 [1] [2] [3] [4] [5] 下一页
|
来源:中国哲士网
学校教育教学 社会养老保险教师备课考试,试卷试题 公务员考试,大学生就业
各类 13.5.1 因式分解,教学资料
|
上一篇文章: 13.5.2 因式分解 复习 |
下一篇文章: 故都的秋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