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本页为首页                              加入收藏
中文域名: 古今中外.com       英文域名:www.1-123.com     教师学生公务员学习进修工作资料大全

 

《母亲》教案和实录

主义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4.组织学生思考讨论:为什么说邓小平理论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发展的新阶段?
(邓小平关于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思想,逐渐形成了邓小平理论。这一理论第一次比较系统地回答了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一系列问题)
A.在社会主义发展道路问题上:强调走自己的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
B.在社会主义发展阶段问题上:作出了我国还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正确判断,提出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路线。
C.在社会主义根本任务问题上:不断发展生产力,实现共同富裕。
D.在社会主义发展动力问题上:强调改革也是一场革命,反对僵化停滞。
E.在社会主义建设的外部条件问题上:指出和平与发展的当代世界的两大主题,必须坚持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为我国现代化建设争取有利的国际环境。
F.在社会主义建设的政治保障问题上:强调四项基本原则是立国之本,是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健康发展的保证。
G.在社会主义建设的战略步骤问题上:提出了“分三步走”的设想等。所以说邓小平理论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新发展。
5.1992年召开的十四大主要内容是什么?
A.高度评价了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确立了它在全党的指导地位。
B.形成了以江泽民为核心的第三代领导集体。)
6.1997年召开的十五大主要内容是什么?(把邓小平理论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
布置作业
A1.完成课本48页“练一练”:应选D(A是“一个中心”,B和C是“两个坚持”,它们都属于基本路线内容。) 2.完成《新学案》14页“自我测评”剩余题目。 B 3.根据48页“活动与探究·1”,先组织学生“议一议”。(提示大家:应当结合自己家庭生活水平的提高以及家乡现代化建设成就谈体会,发表议论。教师要注意疏导学生因家长下岗、或因家庭偶发暂时困难时的思想认识,要从整体上把握发展的趋势,认识发展的重要性。)
4.根据48页“活动与探究·2”,建议学生请爷爷、奶奶、爸爸、妈妈帮助收集、整理亲朋好友的相片,按照下表所列的内容选出若干张,自己执笔撰写说明文字:
相片题目拍摄时间相片人物

你的关系相片景物

你家的关系你觉得这张相片有什么意义

备注:
①假如具体年代记不清楚,只要标明大约时间即可。例如:解放前、建国初期(抗美援朝时期、土地改革时期)、社会主义改造时期、大跃进时期、困难时期、文革时期、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等,也可以根据相片具体内容进行调整。
②意义部分可以反映亲友关系的和谐美满,也可以反映整个社会的前进步伐、日常生活的不断改善、家乡面貌的巨大变化等。
③不必局限在哪一天完成,可以一边收集一边填写。表格填不下的,可以用其他纸张誊写,粘在课本上。
④极力建议同学们整理成家庭相册或个人相册,热切呼吁有电脑的同学制成电子相册类作品参加信息技术竞赛。
5.提醒学生预习第11课《民族团结》。
板书设计:
10 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
一、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邓小平
十一届三中全会前——实行改革开放
改革开放后——四项基本原则
十二大——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
十三大——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
请以小组为单位,交流课前收集的邓小平为中国改革开放作贡献的事迹。
二、邓小平理论指导地位的确立
视察南方的重要讲话——邓小平理论的形成(影片)
十四大——邓小平理论指导地位的确立
十五大——邓小平理论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
教学后记:
本节的教学头绪很多,内容简单,所以我主引导,大部分的内容由学生自学,学生充分发挥其自主性,效果较好。(教案和教学设计)课件八年级下历史教案第10课<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教育资源
§16.2 矩形、菱形、正方形的性质 综合应用
点击下载:§16.2 矩形、菱形、正方形的性质 综合应用(中国教育体制改革)教学方案§16.2 矩形、菱形、正方形的性质 综合应用
《母亲》教案和实录



导入课文: 
我们刚刚学过鲁迅的小说《祝福》,祥林嫂的悲剧一定打动了大家的心,祥林嫂棗一个受侮辱、受迫害的旧中国劳动妇女的典型的形象一定还深深地印在同学们的脑海中。今天,我们来学习另一个形象鲜明的女性棗尼洛夫娜,又是怎样的一个母亲呢? 

(板书:母亲 高尔基)

检查预习: 
(一)文学常识

高尔基,苏联著名作家,也是社会主义现实主义文学的奠基人。我们初中学过他的散文诗《海燕》。他的自传体三部曲是:《 》、《 》、《 》。

《母亲》是他的代表作之一,也是世界文学史上第一部描写无产阶级革命斗争的不朽名著列宁称赞它是一部“非常及时的书”。小说写于1906年,第一次成功地塑造了无产阶级先进战士的典型,即“母亲”是俄罗斯文学,也是世界文学中第一个女共产党员的形象。

(二)根据提示,共同设定学习目标

了解母亲从动摇到坚定的思想过程,从而认识母亲的形象; 
学习本文细腻的心理描写方法。 
分析课文 
(一)课文共50节,可分为三部分。按照故事情节的发展过程可分为开端、发展、高潮三部分,每一部分讲的是什么,请各用八个字概括,填入表中:

开端 一、(1棗8节)来到车站,接取传单。

发展 二、(9?/FONT>23节) 被敌发现,思想斗争。

高潮 三、(24?/FONT>50节)散发传单,发表演说。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来源:中国哲士网

学校教育教学 社会养老保险教师备课考试,试卷试题 公务员考试,大学生就业

各类 《母亲》教案和实录,教学资料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相关文章
    八年级下历史教案和实例第3课《土地改…
    背影 (电教公开课)
    扁鹊见蔡桓公
    九年级上历史教案和实例 第3课《西方…
    九年级上历史教案和实例 第4课《亚洲…
    九年级上历史教案和实例 第1课《人类…
    九年级上历史教案和实例 第2课《大河…
    七年级上历史教案和实例 第3课《华夏…
    七年级上历史教案和实例 第2课 《原始…
    实施养老保险新政策 10万人可免费领养…
    城居保个人缴费标准分12档
    八年级下历史教案和实例第20课《百花…
    八年级下历史教案和实例第19课《改革…
    八年级下历史教案和实例第18课《科学…
    高中一年级政治第一课 商品与商品经济…
    八年级下历史教案和实例第17课《科学…
    八年级下历史教案和实例第15课《独立…
    八年级下历史教案和实例第14课《钢铁…
    《致橡树》教案和实录 (一课时)
    语言的连贯
    初二语文教案和实录
    《五人墓碑记》教学材料
    《赤壁怀古》教案和实录
    《景泰蓝的制作》
    《风景谈》教学材料
    《〈呐喊〉自序》教案和实录(一课时…
    高中一年级政治·第一课 商品与商品经…
    八年级下历史教案和实例第1课《中国人…
    §15.1.1 图形的平移
    八年级下历史教案和实例第2课《最可爱…
    八年级上历史教案和实例《社会生活的…
    八年级上历史教案和实例:《中国近代…
    《论语》六则
    天上的街市

    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政策解答
    新农村养老保险
    内江市城乡居民养老保险有关问题解答
    高中历史《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经济势力…
    高中一年级政治·第一课 商品与商品经…
    最后一课
    诗词五首
    《风景谈》教学材料
    八年级下历史教案和实例第16课《外交…
    第14章 勾股定理 小结与复习
    14.2 勾股定理的应用(2)
    14.2 勾股定理的应用(1)
    14.1.2 直角三角形的判定
    14.1.1 直角三角形三边的关系(2)
    14.1.1 直角三角形三边的关系(1)
    第14章 勾股定理 单元复习
    13.5.2 因式分解 复习
    13.5.1 因式分解
    故都的秋
    咏柳
    §15.2.2 旋转的特征
    初二地理·海洋资源教学设计及反思
    第20课《北方民族大融合》教学设计及…
    七年级上历史教案和实例第19课《昌盛…
    七年级上历史学案 第15课 《汉通西域…
    第十二章  数的开方 用计算器求平方根
    方根与立方根及二次根式
    §12.1.1 平方根
    第18章 函数及其图象 小结.doc
    §18.5 实践与探索.doc
    §18.4.2 反比例函数的图象与性质.do…
    §18.4.1 反比例函数.doc
    §18.3.4 用待定系数法求一次函数的关…
    §18.3.3 一次函数的性质.doc
    七年级上历史教案和实例第15课《汉通…
    《口技》教学参考
    §15.3.1 中心对称(一)
    记念刘和珍君 教案和实录
    <夜>教案和实录
    与妻书教案和实录
    师说 教案和实录
    五人墓碑记 教案和实录
    拿来主义教案和实录
    雨中登泰山 教案和实录
    我的空中楼阁教案和实录
    七年级下历史教案和实例第1课《繁盛一…
    七年级下历史教案和实例第2课《“贞观…
    七年级历史上第21课《承上启下的魏晋…
    北师大版 《比一比》说课稿
    七年级历史第19课《江南地区的开发》…
    《别了,我爱的中国》课堂教学实录片…
    新课标七年级上册第16课《昌盛的秦汉…
    七年级历史第18课《三国鼎立》教学设…
    七年级上册第12课《大一统的汉朝》教…
    七年级上册第13课《两汉经济的发展》
    16.1 平行四边形的性质 综合应用
    §16.1.2 平行四边形的识别(2)
    §16.1.2 平行四边形的识别(1)
    §16.1.1 平行四边形的性质(2)
    §16.1.1 平行四边形的性质(1)
    第15章 平移与旋转 复习
    §15.3.1 中心对称(二)
    《大自然警号长鸣》
    七年级上历史教案和实例第14课 《匈奴…
    七年级历史第25课《承上启下的魏晋南…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教学参考
    《将相和》课堂教学实录片断
    “比一比”教学反思
    数学《比一比》教学反思
    《比一比》教学反思
    比一比教学反思
    《比一比》单元教学反思
    《比一比》教学反思
    《比一比》单元教学反思
    《比一比》评课
    《比高矮》 北师大版一年级数学评课稿
    《比一比》说课稿
    §18.3.2 画一次函数图象.doc
    §15.2.3 旋转对称图形

    2004-2010  中国哲士网版权所有 引用本站内容请指明来源  给本站投稿   备案序号 蜀ICP备0500925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