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修辞”有两个意思:1.使用修辞格,如比喻、拟人等;2.选择字词句。你们一般只知道第一个……“头顶上盘着大辫子,顶得学生制帽的顶上高高耸起,形成一座富士山”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 生:比喻……暗喻……夸张。
师:是夸张吗?夸张有两条要求:第一,必须是明显的吹大话——有座楼有10米高,你说它有12米,不能叫夸张,你得说它“高耸入云”才行。第二,也不能夸张得没边没沿——说它高到月亮上去了,就不行了——帽子再高,也不能富士山那么高,所以不能说是夸张。说是比喻,就不仅表现了它的高,而且表现出了它的—— 生:形状。
师:对,既形象,又有嘲讽意味。接着看看富士山的介绍,看看形象不形象。
师:也有解散辫子,盘得平的,除下帽来,油光可鉴……“油光可鉴”是什么意思?
生:头发上擦了油,梳得很光亮,可当镜子照。 师:“鉴”是什么意思?
生:镜子……用作动词,照镜子。 师:油光可鉴有什么表达作用?
生:有讽刺作用。师:下面是“说文解字”:“监”与“鉴”——监,古文字象一个人在盛水的“皿”中照自己的影子,意思是“照镜子”,引申为“镜子”。(图)你看出来了吗——右上角是一个人,左上角是一只眼睛,下面是“皿”。
生:看出来了。 后来有了铜镜,“监”又写成了“鉴”。这说明“鉴”的本意是什么?
生:照镜子。
师:还要将脖子扭几扭,实在标致极了。“标致”是什么意思? 生:漂亮。
师:在这里是什么修辞手法? 生:反语。
师:表达什么感情? 生:表示作者对“清国留学生”的厌恶。
师:但花下也缺不了成群结队的“清国留学生”的速成班,鲁迅的初稿并没有“成群结队的”这几个字,是后来修改时添上的。想一想,为什么添上?
生:“成群结队”表示逛公园、赏樱花的人很多……增强了讽刺的力量。
师:对。下面朗读“中国留学生会馆的门房里有几本书买……那是在学跳舞。”
中国留学生会馆的门房里有几本书买,有时还值得去一转;倘在上午,里面的几间洋房里倒也还可以坐坐的。加红色的词语有什么表达作用?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8] [9] [10] ... 下一页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