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青松·教案
教材简析 《青松》描写了大雪重压之下的青松坚挺劲直的形象,赞颂了坚强高洁的品格。 全诗共两行,前两行描绘了一幅“青松斗雪”的图画。漫天飞雪,气势汹汹,不但没有使青松屈服淫威,反而愈挫愈奋,挺而且直。插图中有一小株顽强生长在峭壁石缝中的横生松,厚雪戏谑,毫不畏惧。宁折不弯的气势怎不叫人素然起敬。三四行则言志抒情,艳阳高照之日,大雪势必消融于无形,青松则更加苍翠欲滴。 时代背景: 《青松》这首诗是陈毅元帅1960年冬天吟成的。当时,我国经济发生严重困难,在共产党和人民政府的领导下,很快渡过了难关。陈毅元帅通过写青松傲霜斗雪的品格,歌颂了在困难面前不屈服的中国人民。(摘自《小学语文练习与测试》60页中的“小资料”) 这段简介通俗易懂,适合二年级孩子的阅读水平。事实上,1960年是我国人民经受严重考验的一年。在国内,农业遭受特大自然灾害,加上党的工作失误,使国民经济面临暂时困难。在国际上,又遭受帝修反华势力的联合围攻。赫鲁晓夫修正主义集团妄图控制中国的阴谋破灭后,在国际共产主义运动中掀起了反华逆流。他们背信弃义地大搞突然袭击,单方撕毁协定,撤走全部专家,使我们陷于严峻的局势之中,这首诗的出现,是多么鼓舞士气。陈毅元帅是在鼓舞人们要相信困难是暂时的,恶势力是要被战胜的,断言高洁的品性是绝对经得起时间检验的。 学情分析: 北方的学生对雪压青松这种自然现象十分熟悉,有背诵古诗和学习《登颧雀楼》的基础,通过诵读,能够完成对诗的初步感知。但是,对诗中的重点词语如:“挺且直、高洁”可能理解起来有难度。对诗人的志与情的领悟更需要教师进一步的引导。 设计思考: 这首诗包含两层意义,一是赞颂自然意义的青松、二是赞颂精神意义上的青松。本课的教学如果能达到疏通诗意,结合生活实际与插图,通过诵读体会到青松的纯洁高尚这一层次,可以算是完成了教学任务。考虑到教学是一种课程开发,高林生老师曾经在《水乡歌》的研讨贴中提到:在他们的已知上起步,尽可能引导他们最大限度地走向未知;所以在设计时,做了适度的整合,充分利用练习册中提供的时代背景,读读背背中的情境图及教师的导语,激发、调动了学生的情感,力求达到与作者共鸣的效果,从而深入挖掘诗意,使学生的诵读积累变得更加有意义。 教学设计 教学要求: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和背诵课文。 2、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体会青松不畏严寒,纯洁高尚的品格;在诵读中领悟诗人情感; 第一课时 一、旧知导入 1、小朋友们一起背诵我们学过的识字5,谁能说一说,你对青松的了解? 2、今天我们再来学习一首诗(相机板书)《青松》。 3、知道是谁写的吗?我们在一年级的时候学过《陈毅探母》,知道陈毅元帅对母亲十分孝顺,但是你们可能还不知道,他还是一位文学修养特别高的诗人呢?今天,让我们从这首诗中了解他吧! 二、初读求正确、流利 1、小朋友们先听一听老师的朗读。教师范读。 听了老师的朗读,再看看插图,你猜一猜这首诗写了什么? 2、你们想要读得好,那就从读准字音开始吧! 3、常规自读,圈画生字,检查生字学习情况。 4、指名读文,检查字音是否准确。 5、多种形式朗读,强化字音,评价是否注意了诗的节奏。 三、学习生字 1、本课6个生字,“挺“字要具体指导,注意第四笔是撇,不是横,右边部分是“建字底”。其它字可采取学生自学的方式,让学生说一说自己是怎样记住字形的。 2、学生描红、临写。 第二课时 一、一读理解诗意 1、上节课,我们能把这首诗读得正确、流利,这节课,我们再来读一读,看看这首诗怎样写我们熟悉的青松的?请小朋友自己认真读一读,相信你有很多地方自己能读懂,实在不懂的一会儿你提出来大家帮你解决? 2、学习第一二句。大雪压青松,青松挺且直 学生提出不懂的问题,引导学生看图释疑。 学生可能对“挺且直”不理解,可做如下引导: 请你先看看课文中的插图,厚厚的雪聚集在松枝上,这时的松树,是个什么样子?(松树笔直的站立着) 你能做个挺且直的姿势吗? 你的身上压着厚厚的雪,但是你却傲然挺立,你能读出这样的感觉吗?找生读,同桌间读。 听了你的读书,老师知道你读懂了这两句诗,加上你的想象说说这句诗的意思吗? 3、学习第三四句要知松高洁,待到雪化时。 (1)过渡:上面的两句诗,我们知道了大雪重压下的青松,宁折不弯,多么可敬啊!我们接着读后两句,看看陈毅元帅又想到了什么? (2)按前两句学法,学生提出问题,组织讨论释疑, 这两诗中的“高洁”一词学生有的可能理解,可让他发表自己的意见再集体补充。 (3)如果学生不理解,可以再次引导:冬天到了,许多树木都落光了叶子,松树怎么样呢?(树干笔直,树叶苍翠,这就是~高尚。) 看图:想想雪化之后松针的颜色会怎么样呢?(更加苍翠、碧绿,这就叫纯洁) 你就是大雪重压反而更加苍翠碧绿的松针,你现在带上这种感觉再读一读这两句诗吧! 你能用青松的口气说说这两句诗的意思吗?(你想知道我们松树的高尚纯洁吗?冰雪马上就要融化,那时你再来看吧!) 5、讨论怎样停顿才能读出诗中的意思。 读一读,在什么地方停顿更能表现青松的“挺且直”和“高洁”呢? 大雪/压/青松, 青松/挺且直。 要知/松/高洁, 待到/雪/化时。 找生读,再相互评价,然后男女生赛读。 二、再读体会诗人情感 1、小朋友知道这是陈毅元帅什么时候写的这首诗吗?请你们读读《练习与测试》中“小资料”中的这段话。说说这里大雪指的是什么?(经济困难)青松指的是什么?(中国人民) 2、你现在就是面对困难威武不屈的中国人民,你可以加上动作,再来读一读。 3、请小朋友看一看127页的读读背背,图中是为了建立新中国,在敌人的屠刀下威武不屈,大义凛然的烈士们,他们就像脚下的宁折不弯的青松,你还可以加上动作,再来读一读。 三、背诵再升华 陈毅的一首诗,我们反复读竟然有这么多的意思,让我们先来记住它吧!相信这首诗会激励你的一生。 四、作业 背诵《红梅》和《秋菊》。
|
《小动物过冬》教学设计之一
一、教学要求: 1 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会分角色朗读课文。 2 学会本课十个生字,两条绿线内的八个字只识不写。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 理解课文内容,了解动物过冬的有关知识,懂得对好朋友要关心。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学习课文三至七自然段,了解小动物的不同过冬方式,体会小动物之间的互相关心。 三、教学过程:
一、导入 在上课之前老师想出个谜语考考大家,看哪个小朋友最聪明。听好了:“小小白花天上栽,一夜北风花盛开,千变万化六个瓣,飘呀飘呀落下来。”“这是什么呢?”“雪花!”“哪个季节下雪的呢?”“冬天!”“对了,今天我们就来学习,19课《小动物过冬》。” 板书课题。齐读。 看到课题你想知道些什么? (课文写了哪几种小动物?小动物是怎样过冬的呢?)这也正是老师心中的疑问,咱们一起在课文里找找答案吧。 二、学习课文 1.初读全文 (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碰到不认识的字多读几遍,读完后标出自然段序号。) (1)出示生字词(开火车读,齐读,去拼音读。) 动物刮起来商量暖和接着哥哥钻到约定第二 (2)再读课文(要求:带着刚才提出的问题把课文读一遍) 2.精读一、二段 1)学习第一自然段。 谁找到了第一个问题的答案,小动物们都是谁? 在黑板上出示小燕子、青蛙、小蜜蜂的图片。) 它们是什么关系呢? 你从哪段能看出来小燕子、青蛙、小蜜蜂是好朋友? 指名读第一句话。 你还从那些地方能看出来小燕子、青蛙、小蜜蜂是好朋友? 指名读第一段。 谁能仿照第一段说说你和你好朋友的生活。 齐读第一段 3.学习第二自然段。 一天小蜜蜂、小青蛙和小燕子又聚在一起,他们在干什么? 小动物们为什么商量过冬的事情? 指名试读。你的“渐渐”读得特别好,你为什么这样读? 4.精读第二部分三至七段 过渡:秋风刮起来了,天气渐渐凉了,青蛙、小燕子、小蜜蜂聚到一起商量过冬的事。那它们是怎么商量的,请小朋友们自读3-7自然段。 他们是怎样过冬的?大家讨论讨论。 你知道谁怎样过冬? (1 )生:我知道了燕子到南方去过冬。 板书:飞到南方过冬 那么,它们为什么要到南方过冬呢? 学生从课文中找到燕子的话念起来。 理解“暖和”“很多虫子” 你们现在就是小燕子,谁能把你独特的过冬方式介绍给大家。 指名试读。齐读。 燕子是候鸟,冬天飞到南方去过冬,第二年春天再飞回来,我们把这种过冬方式称作“迁徙”,小朋友还知道哪些鸟也是这样过冬的? (2)小青蛙是怎么过冬的呢? 小燕子告诉伙伴他要到南方去过冬,他非常想知道他的好朋友是怎么过冬的,所以他就问了。他问了谁?他是怎么问的? 出示句子。燕子接着问小青蛙:“青蛙哥哥,你不是也吃虫子吗?可你不会飞,怎么到南方去了?” 指名读。指导体会小动物之间的互相关心。 燕子怎么称呼小青蛙的?说明什么? 指名读。同桌读。 青蛙怎么回答的?谁能用自己的话说一说。板书:钻到泥土里 出示句子:小青蛙说:“我不到南方去,就在这里过冬。我准备吃得饱饱的,过两天钻到泥土里去,好好睡上一大觉。等到来年春天,再出来找虫子吃。” 指名读。 指导。“吃得饱饱的”是什么样子?谁能再读一读。 “来年春天”,相机理解“来年” 青蛙要睡多长时间? 指名读,齐读第五段。 青蛙在冬天来临之前吃的饱饱的,然后钻到土里比吃也不喝,一觉能睡上一个冬天,我们把这种过冬的方式叫作“冬眠”。 男女生合作读。 (3 )说一说,小蜜蜂是怎样过冬的?板书:躲到蜂巢里 指名读第七段。 小蜜蜂为什么这样过冬呢? 蜜蜂的这种过冬的方法使我想到了一年级学的一篇课文中也讲到了一种动物,也是这样在冬天到来之前先储备好粮食过冬的,小朋友知不知道是什么动物?我们还学过一个成语“有备无患,防范未然”,就是说这种情况的。 分角色朗读。 5.精读第三部分 三个好朋友通过交流才知道:原来他们都有各自不同的过冬方式,秋风越刮越紧,天气也越来越冷了,该到分手的时候了,他们互相告别,他们会说些什么呢? 齐读第八段。 四、练习分角色朗读。 1.这么有趣的故事!大家想不想把它演出来?要想演好,就要用你的身体把动作演出来,用你的小脸蛋把表情带出来,用你的小嘴巴把他们的话说出来。 2.默读课文,思考:那些地方该怎样演? 3.组先讨论讨论,在分角色演一演。 小组上台演,台下观众共同评议,老师发“最佳表演奖”。 五、布置作业 通过学习我们知道了青蛙、小蜜蜂、小檐子的过冬的方式,其实动物过冬有各种方式,课后请同学们回去找一找还有哪些动物是怎么过冬的?下节可我们一起来讨论?
板书: 19 小动物过冬 小燕子飞到南方去(迁徙) 小青蛙钻到泥土里(冬眠) 小蜜蜂躲到蜂巢里(备粮)
《美丽的丹顶鹤》教学设计之一
[教学要求]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和背诵课文。 2、学会本课10个生字,两条绿线内的10个生字只识不写,认识2个偏旁,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知道丹顶鹤是一种美丽的珍禽,初步树立保护野生动物的意识。 [教学重难点] 朗读、背诵课文,识字、写字 [教学时间] 三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要求] 初读课文,了解课文大意。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学习生字“遥、却、论、引”,认识两条绿线内的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教学准备] 课前搜集一些有关丹顶鹤的资料,生字卡片、教学挂图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出示挂图,你认识图上的鸟儿吗?(板书:丹顶鹤) 2、理解“丹” “丹”指红颜色,因为它的头顶是红色的,所以叫丹顶鹤。 3、你了解丹顶鹤吗? 出示挂图,看图说说丹顶鹤的样子,你觉得这是一只怎样的鸟儿?(板书:美丽的) 说说丹顶鹤的习性。(学生交流课前搜集资料所得) 4、齐读课题。 二、初读课文。 1、自读,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检查读书情况。 (1)卡片认读生字。 (2)投影出示词语,开火车领读,齐读。 遥远 洁白 不论 显得 传说 所以 三五成群 嘹亮 脖子 嵌着 高雅 仙鹤 旅伴 逗人喜爱 度过 无忧无虑 第二故乡 黄海之滨 引吭高歌 (3)指名分节朗读课文,引导学生评议。 3、自读课文,划出不理解的词,再联系上下文想想意思。 4、质疑,交流。 5、齐读课文,思考课文主要讲了什么? 三、教学生字:遥、却、论、引 1、说说你是用什么方法记住这几个字的? 2、口头组词。 3、书空笔顺。 4、讨论书写时要注意些什么? 5、范写,描红,临写。 6、反馈书写情况。
第二课时 [教学要求] 学习课文内容,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知道丹顶鹤是一种美丽的珍禽,初步树立保护野生动物的意识。学习本课生字“显、传、所”。 [教学准备] 生字卡片、投影片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复习生字。 2、齐读课题。 二、师引读第一段:冬天快要到了,一群群美丽的丹顶鹤——(生读下去) 三、学习第二段: 1、出示图片,看图说说丹顶鹤的样子。 2、出示句子:丹顶鹤(),显得很美丽。 3、课文是怎么写的呢?一起看第二段。 4、自由读,思考:课文围绕什么来写丹顶鹤的美? 板书:色美 5、再读,边读边找出表示颜色的词,并在下面打上“△”。 6、交流,师在投影片上点出词语“洁白、黑、红宝石、鲜红鲜红” 7、指导读好,注意体会丹顶鹤的颜色美。(指读—评议—齐读) 8、看图,再说说丹顶鹤的美。(指名说—评议) 9、再读,边读边想象。 10、练习背诵。 四、学习第三自然段。 1、自读,思考你读懂了什么? 2、指名读。交流。 (1)出示:“丹顶鹤很逗人喜爱。”(指名读、齐读) (2)你读懂了什么? (3)交流:相机出示句子:“丹顶鹤不论……那么高雅” 抓住“引吭高歌”“展翅飞翔”“高雅”体会丹顶鹤的姿态美。 板书:姿美 (4)指导读好,边读边想象。 相机出示句子:“它的腿长……也长” 指名读,体会丹顶鹤的形美。 板书:形美 3、指导读好第三自然段。 4、练习背诵(可配上动作) 自由练背,指名背,齐背。 五、带着对丹顶鹤的喜爱、赞美之情读第二、三自然段。 六、教学生字:显、传、所 1、卡片认读,口头组词。 2、说说你是怎么记住这些字的? 3、指导书写。(范写,描红,临写)
第三课时 [教学要求] 背诵课文,学习生字“之、虑、度” [教学准备] 生字卡片、投影片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复习生字。 2、通过上两节课的学习,你知道了什么? 板书:色美、形美、姿美 二、指导背诵: 1、出示投影片,看图说说丹顶鹤的样子和姿态。 2、选择自己喜欢的一点背一背,背给同桌听。 3、指名背,评议。 4、练习背诵全文。 (1)小组练习,相互提示。(2)指名背。(3)齐背。 三、综合性练习: 1、齐读第二自然段,根据第二段的描写画一只仙鹤,并涂上颜色。 2、学生自由画图。 3、交流图画。 四、课堂练习: 1、抄写课后词语。 2、比较组词: 遥()之()去()显() 摇()只()却()先() 五、布置作业: 通过各种途径查找资料,说说我国还有哪些珍稀动物,它们有什么特点,我们可以怎样保护它们,然后利用班队或晨会课时间作全班交流。
[板书设计] 20 美丽的丹顶鹤 色美 形美 姿美
练习7·教案
【教材分析】 词句训练:意在巩固积累词语。写字训练:在田字格里练写半包围结构的字,既要正确又要匀称。读背训练:熟读巧记《二十四节气歌》,初步了解我国二十四节气的内容。言语交际训练:礼貌待客。要求学生根据图意和提示,把一段话补充完整。 【教学要求】 1 能读懂不别人的自我介绍,学会使用“它 她 他”。会写一封简短的信。 2 写好半包围结构的字,做到正确、匀称。 3 熟记成语,读背《二十四节气歌》。 4、会文明礼貌的接待客人。 【教学重难点】 1、能读懂不别人的自我介绍,学会使用“它 她 他”。会写一封简短的信 2、写好半包围结构的字,做到正确、匀称。 【教学时间】 三课时。 第一课时 一、教学第一题 1、审题 2、指导。 (1)各自读迈克的自我介绍 (2)同桌交流:你知道了什么? (3)动手帮他填写 (4)写一封回信 3、练习 (1)动手写一封简短的信 (2)同桌相互讨论,交流 (3)教师指导 二、教学第四题 (一)熟记成语 1、审题 2、指导。 (1)学生自由读4条成语。 (2)教师范读。 (3)学生自由读。 (4)理解4条成语的意思:(学生只要大体说出成语的意思即可,对一些理解有难度的成语,教师给予讲解) 义正辞严:道理正当,言辞严正。 大义凛然:形容坚持主义,英勇不屈的英雄气概。 3、练习 (1)学生自由练读。 (2)同座位练习背诵。 4、反馈。 (1)检查朗读 (2)指名背诵 (二)《二十四节气歌》 1、审题 2、指导 ⑴自由读 ⑵指名读 ⑶教师范读 ⑷解释二十四节气的内容 3、练习 ⑴自由读 ⑵小组读 ⑶练习背诵 4、反馈 ⑴检查朗读 ⑵指名背诵 第二课时 一、教学第三题 1、审题。 2、指导。 (1)出示卡片,让学生读“席”“句”“达”3个字。 (2)引导学生回忆前面提出的描红要求和写字要求。 (3)指导书写“席”: 3、练习。 4、反馈。 教师展示学生写得好的字,表扬书写姿势正确的学生。指出存在的问题,并进行矫正训练。 二、教学第六题--口语交际 (一)、审题 1、提示说话的话题。 2、学生借助拼音自读图下面的要求。 3、让学生明确本次说话练习的两个要求:一是说说“我”是怎样接待王阿姨的,二是根据图意,把一段话补充完整。 (二)、指导 1、指导观察: (1)出示第一幅图,启发学生弄清图上画的是什么。(***同事王阿姨来找妈妈,妈妈不在家,小华请阿姨进屋) (2)出示第二幅图,老师启发:阿姨进屋后,小华是怎么做的?(小华请阿姨坐在沙发上) (3)出示第三幅图,老师启发:阿姨坐下后,小华又怎么做的?(小华给阿姨送上一杯茶和一张报纸) (4)出示第四幅图,教师启发:王阿姨会对小华说什么?(王阿姨夸奖小华真有礼貌) 2、看图,让学生把四幅图的内容连起来说一说。 3、指导把一段话说完整。老师要求根据图意,把下面的一段话补充完整。 王阿姨来找妈妈,妈妈不在家。我请王阿姨进屋,____________________。王阿姨夸奖我是懂礼貌的孩子。 指名补充后连起来读。 (三)、练习 1、同桌互相说。 2、全班同学交流(扩大说的面),教师点拨。 3、分角色上台表演。 4、练习写话。
|
教学反思:
大量实践,让口语交际回归生活 ——杨新富老师执教口语交际《学会待客》一课赏析 (作者:百合)
《语文课程标准》向我们提出: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而培养这种能力的主要途径也是语文实践,应该让学生“在大量的语文实践中掌握运用语文的规律。” 口语交际——语文课程中一门新兴学科,是指在特定的情境里双方互动的信息传递、思想和感情交流的一种言语活动。这种言语活动的展开以及活动能力的形成,更需要大量的实践。在苏教版(国标本)教材编委杨新富老师的口语交际《学会待客》一课中,我们深切地感受到了实践给口语交际课堂带来的活力与魅力! 一、妙创实践情境 片断: 师:我听说呀,咱们二(8)班的小朋友特别聪明,特别能干,见多识广。我想考考你们,行不行?(学生齐答:行。教师打出ppt片,上面是奥运福娃图标)认识吗?生:(学生齐答)福娃! 师:小朋友,2008,北京有什么大事? 生:(学生齐答)奥运会 师:响亮点儿! 生:(响亮地)奥运会! 师:我们刚刚学过一篇课文是—— 生:2008,北京! 师:对了,奥运会举行的时候一定非常热闹。那时候,会有世界各地的许多客人来我们国家。我想,外国客人来了,我们全国人民都会非常热情地接待的。说到客人,我发现哪,今天我在二(8)班,我应该是二(8)的客人呢。 …… 师:(边说便点击电脑)今天我们又长了一项口语交际的本领,那就是—— 生:学会待客——。 师:我们待客的时候要做到—— 生:要请进、请坐、请喝茶、请问。 师:我想,现在同学们要接待客人不会有什么问题了。对了,我想起一个事儿。前面我说奥运会的时候会有很多人外国客人来。奥运会要开将近一个月时间呢,奥运会前后,外国客人一定会到处走走。咱们常州也有着悠久的历史和灿烂的文化,外国客人要是来常州,要是到你们家,你们会接待吗?该怎么接待呢?说中文他们不一定能听懂,可能要用英文,杨老师英语不好,可教不了你们啦。我知道你们张老师英语很好,可以向她,也可以向英语老师,或者向会英语的人请教,看看怎么接待外国客人。下课。 赏析: 口语交际,是在具体的实践情境中实现听与说双向互动的过程。离开了情境,交际实践也就成了无源之水,无本之木。本课伊始,杨老师紧扣时代的旋律,引出国际性交际活动——奥运会,从奥运会的标志唤醒学生已有的知识积累,并连线课本,激活学生的感性认识。接着话锋巧妙一转,由奥运会来自世界各地的客人引出自己也是一个客人,从而很自然地把学生带入实践情境之中。这一话题的切入,在渗透时代因子的同时,也暗示我们:口语交际的话题源自于生活。
而课的结束,也回到了开始创设的这段情境中,把源自于生活的话题经过历练后又一次引向生活,让口语交际从课堂走向了生活。 二、巧整实践内容 片断: 小红:王阿姨,请问你找我们家谁? 王阿姨:我找你妈妈。 小红:我妈去上班去了。 王阿姨:我有点急啊! 小红:那我给妈妈打个电话。 (小红给妈妈打电话。老师客串妈妈。) 小红:喂! 妈妈:谁呀? 小红:妈妈,我是小红。 妈妈:小红啊,什么事情? 小红:妈妈,王阿姨来了,找你有事情。 妈妈:那你帮我招待她,我马上回来。 小红:好!妈妈再见。(放下电话) 赏析: 口语交际能力实质上一种综合实践能力。教材按话题单项设计,只是为了在训练时有所侧重。而实际交际过程中,学生的运用并不只是“单打一”,这就要求教师要有极强的“整合”意识。打电话,是一年级上学期曾出现的口语交际话题。在本课中,杨老师就把它巧妙地整合进来,让学生再度实践,综合运用,从而让口语交际能力真正成为生活的一种需要。 三、智引实践方向 片断: (请学生个别表演。在这个表演练习中,表演的学生提出,要与王阿姨聊天) 师:这个主意不错,聊天可以聊什么? 小红:最近呢,有一个车祸。 王阿姨:怎么回事? 小红:导致有人受伤,进了医院。 王阿姨:这样啊!前两天我也看到了一起车祸…… (学生开始扯远,老师非常机智,以“叮咚”的门铃声并说妈妈回来了,以此结束了表演) 赏析: 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这样说道:教育的技巧并不在于能预见到课的所有细节,而在于根据当时的具体情况,巧妙地在学生不知不觉中作出相应的变动。在这个教学细节中,学生表演的内容与课堂的实践要点相去甚远。如何在不打击学生积极性的同时,把实践的方向引向课堂呢?杨老师把握住时机,以“叮咚”一声铃响,拉回了学生远离的思维,正确地引向了课堂,而学生也信以为真,丝毫不减实践的兴趣。 四、趣加实践难度 片断: 1.小红:(拿起一个苹果)王阿姨,请吃水果! 王阿姨:苹果样子不好看,我不吃。 小红:那你就吃香蕉吧? 王阿姨:香蕉太冷了。 师:哈,这个王阿姨太挑剔了。我们的想想办法来劝她吃水果。怎么劝王阿姨吃水果呢?来我们一起来想想办法。…… (请一位教师扮演一位老奶奶,小兰把老奶奶搀扶进门,请坐下,请老奶奶吃水果,这部分表演与前面的相似,省略) …… 2.小兰:奶奶,你找我妈妈有什么事情吗? 奶奶:什么,我儿子啊,他在家里呢!我找你妈妈。你妈妈是我的学生。 小兰:奶奶,妈妈去看病了。 奶奶:看电视?遥控器呢? 师:这老奶奶年级大了,耳朵背,怎么办? 生:说话要大点声音。 师:说得对。来,你大点声。 小兰:(大声地)奶奶!我妈妈过一会儿回来,这是遥控器。 奶奶:那我等她一会儿。 赏析: 口语交际课堂,必须通过大量的实践,在实践中将口语交际的知识、方法等内化为经验和能力。杨老师在安排实践活动的同时,一步一步地添加了实践难度,如片断1王阿姨的挑剔、片断2奶奶的耳背。把生活中可能会遇到的情况原色搬入课堂,其意旨在让学生在实践活动不断增强自己的应对能力。这一教学设计有效地拓展了文本,既注意了课堂教学的趣味性,更让学生在动态的口语交际中反复经历、体会,学会应对,提高能力,形成态度和习惯,在实践中加深体验,强化技能。 五、广增实践机会 片断: (教师在让学生观察完本课的情境图后……) 师:谁告诉我们这几幅图说的是什么事。 生:说的是小红在接待阿姨。 师:阿姨就叫王阿姨吧! 生:说的是小红接待王阿姨。 师:好!如果你是小红,你会接待王阿姨吗? (学生纷纷举手,教师请一女生上来) 师:你现在就是小红了。小红在家,你说你在家干什么? 生:我在家看电视。 师:现在王阿姨要来了,看看她怎么接待?谁做王阿姨呢?(学生举手)这么吧,还是我自己做王阿姨得了。(教师在左肩上跨上一个女式挎包,作按门铃状,嘴里发出“叮——咚”的声音)…… (师生共同表演,在表演中逐一出示本课口语交际实践要点:请进、请坐、请喝茶、请问。之后进行了多向度、多形式的口语交际实践活动。) 赏析: 正如人们在游泳中学会游泳一样,人的口语交际能力也是在口语交际的实践中形成的。杨老师在学生观察情境图后,就安排学生与老师合作表演,正是想让学生在口语交际的实践中习得口语交际的能力。学生通过这样的实践,快捷地获得和积累了口语交际的经验,并在之后的实践活动中多次运用。由同桌互演的“面”的实践,到个别表演的“点”的实践;从按照情境图进行的“平台”实践,到两次改变情境的“阶梯”实践;从“给足时间”实践到同桌、前后位“转换空间”实践,笔者注意到,班上的每个学生都进行了至少三次以上的实践,最大化地让学生在课堂得到了实践机会。
21.水乡歌·教案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十个生字,重点指导学生写“装”“飘”字,掌握两个新部首。 3.学生感受水乡秀丽的风光和美好的生活,激发他们热爱大自然、热爱生活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难点: 通过引导学生理解“荡”、“新生活”等重点字词,感受水乡秀丽的风光和美好的生活。 教学课时: 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感知水乡。 1.播放课件,欣赏水乡风光,激发学生对水乡的喜爱之情。 2.板书课题。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自读课文,圈画生字、拼读生字。 2.检查反馈,理解“驳”、“帆” 3.齐读课文,读准字音。想想:水乡什么多? 三、细读课文,感情朗读。 (一)学习第一小节。 1.理解水乡水多的特点。 (1)出示课文第一小节,自由读,让学生想象:仿佛看到什么? (2)指导朗读,读出渠多、河多、池塘多的特点。 2.理解水乡水美的特点。 (1)教师引导学生进行想象画面,用手势帮助学生理解“荡”。 (2)指导读好“处处绿水荡清波”,感受水乡的水美。 3.有感情地读第一小节,读出文字之美、意境之美。 (二)学习第二小节。 1.理解水乡船多的特点。 (1)方法迁移,引导学生找出描写船多的词语并进行感情朗读。 (2)看图理解“白帆片片像云朵”。 (3)指导有层次地朗读,读出船的多、船的美。 2.想象船上的渔民都在干什么,体会渔民的勤劳。 (三)学习第三小节 1.理解水乡歌多的特点。 (1)自读质疑。 (2)随文解字“箩”,想想:水乡人用箩筐来装什么? (3)联系上文,想象水乡人民的过上了怎样的新生活? 2.理解“歌”的在文中意思,再读课题,。 3.学生选择不同方式有感情地朗读第三小节。 四、练习巩固,拓展延伸。 1.引导学生发现文章结构上的特点。 2.师生对答读,帮助学生更好地感悟文章结构特点,帮助学生背诵。 3.拓展思维,让学生说说自己的家乡什么多。 五、小结下课。 第二课时 一、复习生字。 二、听写生字。 三、指导写字。 四、迁移练习。 1.次感悟文章结构特点,尝试动笔练写。 2.搜集赞美家乡、歌颂幸福生活的诗歌,举行小型诗歌朗诵会。
教学反思:
《水乡歌》教学后记
教学之前,读过高林生老师关于本篇课文的解读,了解了水多、船多、歌多的内在联系。读了阳光老师对本课的解读,了解了本课用“箩”把歌与水乡人的生活巧妙的联系。再读此诗,不再是孤立的水多的秀丽风光、船多的兴旺景象、歌多的幸福生活。而觉得作者是代表水乡人,为今天的水乡的变化自豪、兴奋。从字里行间能感觉到水乡人乘改革之东风,用自己勤劳的双手建设着美丽的家园,反之,在建设家园的过程中,他们又感受到了政策的英明,感受到家乡的可爱,劳动的愉快。“箩”是水乡人每天劳动的工具,在这里,作者选择它不仅仅是为了合辙押韵,而是让人感觉到水乡人的劳动每天都是那么充实,那么快乐,因为只有在这样的政策下他们才能通过自己的劳动创造美好的生活。如何把些联系在教学中体现,让学生有所感悟呢?我做了如下尝试: 第一课时主要是利用多种方式让学生充分读书,理出了诗歌的内容,课文主要写水乡的水多、船多、歌多。学了“装、船、飘”三个生字,相机理解了“驳、箩”的字意。学生读到正确、流利的程度,部分学生已经能把课文背诵下来了。 第二课时的教学开始,为了在联系上有所突破,组织了一段对话: 师:(播放了宋祖英的《好日子》)听完之后,你有什么感受,能找几个词语说一说吗? 生:欢快、激动、喜庆、幸福。 师:再读课文,找一找生活在水乡有没有这样的感觉,用诗歌中的句子说一说。 生:千首曲,万首歌,唱咱水乡新生活。 师:既然这首诗的最后一节就能表达这个意思,为什么还要写前两节? 生:(专心读前两节) “千条渠,万条河,处处绿水荡清波”能看出这里的景色美。 生: “千只船,万只驳,白帆片片像云朵”能看出水乡很热闹。 师:后面的“千首曲,万首歌,唱咱水乡新生活”与这有联系吗? 生:水多才会有船多。 生:船多了唱歌的人才会多。 师:为什么说歌会“装满一箩又一箩”? 生:船多,人多,歌也多,所以说装满一箩又一箩。 师:怎么不说装满一车又一车呢? 生:水乡的渔民是用渔船打鱼的,所以不能说一车又一车。 生:怎么不说装满一驳又一驳呢? 师:这个问题提的真好,驳比箩要大上多少倍啊!用驳不是更好吗? 生:驳不是用来装歌的。 生:箩也不是用来装歌的。(学生激烈争论) 师:同学们想一想,渔民们在渔船上带上箩是做什么用的? 生:装鱼装虾。 生:想起来了,渔民们看到了一箩一箩的鱼,心里高兴,他们就会唱歌了。 生:他们劳动时有收获,所以很高兴,就要歌唱。 师:再联系前面两节诗歌的内容和课文的插图,说一说这唱歌还因为什么? 生:他们的唱歌还因为生活的环境美。 生:还因为他们生活幸福。 师:是啊!在这改革开放的年代,水乡人民用勤劳的双手,建设着自己的美好家园,池塘一个连一个,处处绿水荡清波,他们的日子越过越兴旺,白帆片片像云朵,难怪他们的歌装了一箩又一箩。现在我们来进行朗读比赛,看谁读得水多、船多、歌多,水乡的生活快乐。 [思考]1、学生充分读书可以读懂内容。第二课时对话的基础就是前面学生充分的朗读。2、要有教师的适度引导。课前播放《好日子》为学生奠定了情感基调,促进了学生对课文的情感体验。3、要充分相信学生。“为什么不说装了一驳又一驳”这样的问题教师也没有想到。4、课文的学习要有整体观念,有了整体,才能抓住联系。
22.云房子·教案
一、引入美: 1、(多媒体演示雨过后天空飘浮云朵)小朋友们,刚刚下了一场雨,太阳公公还来不及把云全收回去,有一些就留在天上了。你们看,这些云朵漂亮吗? 谁能夸夸这些漂亮的云朵? 示:天上的云可真漂亮呀!它们有的(),有的(),还有的()。 2、正在这时,一群小鸟飞了过来。听,小鸟们叽叽喳喳的叫在说什么呢?(多媒体演示:小鸟边飞边说:“哇,这么多白云!我们来造云房子。”)谁来做做这群可爱的小鸟?——读 (老师听出来了,真是一只可爱的小鸟!是呀,这么多白云,多好看哪!小鸟们看到这么多白云,多开心呀!我们一起做做这群可爱的小鸟,开心地读读这句话——齐读) 3、小朋友,想去参观一下小鸟们造的云房子吗?好,就请小朋友们跟老师一块儿到《云房子》里去做客吧。——板书:云房子
二、感受美 1、那小鸟们都造了哪些云房子呢?想知道吗?请小朋友赶快打开书,读读课文的第二小节,找一找小鸟都造了哪些云房子?找到以后,把你最喜欢的云房子多读几遍。 2、交流:谁来告诉大家,小鸟们造了哪些云房子呀? ——学生发言,交流。 3、(多媒体示第二小节)老师也找到了这些云房子,谁愿意给大家读读你最喜欢的云房子? ①指名读,评议。(第一个由教师评,其他挑两个由学生评) “有很高的大楼房”:老师听出来了,这楼房真大,真高啊! “有很宽的大礼堂”,(知道“礼堂”派什么用吗?可以让很多很多人一起开会、举行典礼的地方):这礼堂真宽真大,可以让很多人在里面开会呢! “有的象大冬瓜那样傻傻地横着”你觉得大冬瓜可爱吗?听出来了,这大冬瓜傻傻地横着,真的挺可爱的。(1)听出来了,这朵云傻傻的,真可爱! “有的象花儿那样美美地开着”(花儿开的多美呀!,小朋友再读得美一点,轻一点。)(2)老师好象看见了这朵云,像盛开的鲜花,美极了! “也有一点点小的,小得只可以住进一只小麻雀”:(3)呦,这可是最小号的。老师觉得这云房子可真够小的,稍微大一点、胖一点的麻雀都住不进。 ②这些云房子真可爱、真漂亮、真有趣呀!谁能把这些云房子连起来读读?——老师也很想来读,把机会让给老师吧!——还有谁想来读的?我们一起来读一读——齐读。 4、这些小鸟真能干,这么快就把云房子造好了(多媒体演示:云房子造好的情形)小朋友看,这些就是小鸟造的云房子,你们觉得怎么样?谁来夸夸小鸟造的云房子?——(多媒体示填空) 5、这些云房子的样子可真多,你能用一个词语把这么多的样子全说进去吗?(各式各样、各种各样、千姿百态……) 6、看到这些各种各样、美丽可爱的云房子(板书:各种各样),小鸟是怎样的心情?谁来读读这段话,让老师感觉到小鸟们开心极了? 你读的很好,老师觉得你这只小鸟也很开心。老师看到这位小朋友的脸上那开心的笑容了呢!谁再当一回小鸟,把快乐的感觉读出来呢?我们一起来读。 能加上动作来读一读吗?(——师引:小鸟们开心极了,它们……)——生做动作 7、小鸟们开心极了,在云房子里飞来飞去,互相说着“叽叽喳喳叽叽喳”。请小朋友们一起来做小翻译,猜猜它们说的是什么?(小组讨论)(学生发挥想象) 8、多媒体出示第四小节:谁来把小鸟的欢乐读出来呢? 9、老师听出来了,真是一群快乐的小鸟!它们玩得真开心呀!忽然,呼啦啦吹来了一阵风。小朋友仔细看,发生什么事啦?(多媒体演示云变小、不见了。出示:咦?云房子变小了,云房子不见了。云房子哪儿去啦?)谁愿意帮小鸟配音?(板书:变小了、不见了) 你们觉得奇怪吗?(奇怪)对呀小鸟也觉得很奇怪。谁来读好这句话呢?
三、追求美 1、过渡:没有了,没有了,天空慢慢转晴了。你们瞧,太阳出来了。(电脑演示)出示:笑眯眯的太阳水汪汪的蓝天。 2、谁愿意读读这两个词语?(指名读) 3、夸夸他哪儿读的好? 指导读好这两个词组:笑眯眯的太阳(做动作);水汪汪的蓝天,(读轻一点) 可能情况:如果读好的话:你的表情真可爱,能加上一点动作吗? 读的不好的话:来听老师读一遍,(师范读,加动作)你们觉得老师读的怎样? 4、雨后的天空真美,欢快的小鸟们尽情玩耍,自由飞翔,真开心啊! 5、让我们一起把最后一小节美美地读好。 6、小结:小鸟们在飘满白云的天空的快乐的玩耍,游戏,他们多开心呀!小鸟们觉得有白云的天空是那么的美丽、有趣。现在看到笑眯眯的太阳公公和水汪汪的蓝天,他们又觉得这雨过天晴的天空也是那么的美丽。小朋友,喜欢云房子这篇课文吗?让我们拿起书,再来把这篇课文美美地读一遍,好吗?——朗读全文 7、总结:今天我们一起欣赏了小鸟们造的云房子,真美!小朋友想不想自己也来造造云房子啊?拿起你手中的笔,把你想造的云房子,画下来,好吗?(师配乐)
板书设计: 22 云房子 各种各样——变小了——不见
教学反思:
(作者:雪雁)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课堂教学的过程应当是学生主动获取知识的过程。语文知识的掌握,语文能力的形成,都必须通过学生的学习实践活动来实现。基于这一理念,我在教学时充分让学生去读,去说,让学生通过读书和口语表达实践,“感受语言的魅力”、“增强阅读的乐趣”和“提升运用的能力”。因此,在教学这一课时,我想方设法创设情境,激发学生“我想读”“我要说”的热情。 1、读 (1)创设童话情境,诱发读书兴趣 童话是儿童最好的朋友和伙伴,把学生带入童话世界,最容易使他们放松心灵,进入课文的情境之中。在教学中,我通过“谁来做做这群可爱的小鸟?”引导学生将自己当成小鸟,体会小鸟的心情,去朗读小鸟的语言、动作。学生的兴趣一下子被调动了起来,课堂上小手如林,都想起来读一读,在多媒体画面和教师语音情境创设下,孩子们仿佛都成了一只只活泼、快乐的小鸟,朗读特别到位,整堂课都充满了童心童趣,学生在轻松愉快中完成了学习。 (2)注重个体体验 阅读是极个性化的行为。作为不同的生命个体,每个人对文本的兴趣不同,对同一文本的解读往往也是不同的。因此我们应留给学生充足的个性体验的空间。在教学课文第二自然段时,我先让学生找一找小鸟都造了哪些云房子,再让他们读一读,然后以“谁愿意给大家读读你最喜欢的云房子?”让学生自主选择喜爱的句子读,读后,还要他们说说从句子中感受到什么,并把这种感受读出来。 (3)关注年龄特点 爱玩、好动、想表现,是低年级孩子的特点,在课堂上,为了激发学生的读书兴趣,我让他们加上动作读一读,全体学生都特来劲,读得特别欢,课堂气氛达到了高潮。 2、说 语言学习必须在经常性的运用中才能得到巩固和掌握。小学低年级的孩子有很丰富的想象力,但缺乏的是语言表达。因此,我们在课堂上应加强口语表达训练,帮助学生将书本语言内化为自己的语言。在《云房子》第二课时的教学中,我设计了“你想天空中还有什么样的云房子呢?”和“请小朋友们一起来做小翻译,猜猜小鸟们说的是什么?”两个说话环节,引导学生充分展开想像,练习口头表达,学生在反复朗读的基础上,思维完全放开,说得非常好。 3、画 绘画是低年级孩子的一大爱好,神奇的想像和创造则是他们得天独厚的优势。我利用这一点,在课后作业中,设计了“小朋友想不想自己也来造造云房子啊?拿起你手中的笔,把你想造的云房子,画下来,好吗?”这一题,第二天,孩子们交上来的画有的尽管不够美,但云房子的形状却是千奇百怪,妙趣横生。
23.夕阳真美·教案
教学要求: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会背诵课文。 2.学会10个生字,两条绿线内5个生字只识不写。认识一个偏旁,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理解课文内容,感受夕阳的美,培养学生欣赏美的健康情趣和热爱大自然的感情。 教学重难点: 识字、写字;理解课文内容,感情朗读好课文。 教学准备:生字卡片、多媒体课件 教学时间:3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的: 1.初读课文,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五个生字,认识绿线内只识不写的五个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学习第一段 教学准备: 生字卡片、投影图片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课前播放有关夕阳的影像资料。 2.一曲动听的音乐,将我们带入了美丽的傍晚。课前,老师和同学们一起欣赏了夕阳,谁能给我们说说你印象最深,觉得最美的一刻的夕阳是什么样的? 3.学生谈见闻和感受。 4.进入新课,齐读课题。 二.初读课文,初步感知课文内容 1.生带着问题初读课文,要求: (1)借助拼音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给自然段标上序号 2.检查生字认读情况,帮助正音。 3.指名读词语 4.指名朗读课文。(挑选你认为写得最美的段读给大家听。) 5.逐个评价 6.自由大声朗读课文,思考这一段讲了什么? 7.交流。 8.同桌互读课文。 三.讲读课文第一段 1.默读第一段,思考:你读懂了什么? 2.交流:理解“日落”与“傍晚”的关系。 3.齐读第一自然段。 过渡:日落的时候,他们看到了什么景象呢,我们下节课再学习。 四.学习生字 1.出示:傍芒蓝伏余 2.指名认读 3.生自学,交流识字方法。 4.口头组词。 5.师范写,生描红,临写。 6.反馈写字情况。 五.布置作业 抄写生字并组词。 第二课时 教学要求: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习本课另外五个生字,理解有绳子组成的词语。 3.理解课文内容,感受夕阳的美,培养学生欣赏美的健康情趣和热爱大自然的感情。 教学准备: 生字卡、投影图片 教学过程: 一.讲读课文 1、上节课,我们一起学习了课文——夕阳真美(指:读题) 通过学习你知道了什么? 2、师叙述:(点出课件)原来是傍晚时候,爷爷奶奶和我去看夕阳,看到了天地间一幅壮丽而又神奇的景色。 二、新授 1、课件示课文:谁来给大家读读自己最喜欢的小节?——生读。 听了同学们的朗读,老师觉得(点课件)——夕阳真美,让我们一起来赞美夕阳吧! 2、看,夕阳西下,它挥着小手向我们告别呢!它是怎样向我们告别的呢?请小朋友打开书本读一读,找找夕阳是怎样向我们告别的? 谁来说说,夕阳是怎样向我们告别的? 根据回答,相机出示:西斜图下沉图落山图 小朋友仔细看看,有没有发现图上少了什么?(太阳)谁来把太阳画上?——指名一优秀学生上黑板画。(说说为什么这么画) 3、师述:是呀,太阳正在逐渐往下落,,你们知道吗?不仅太阳的位置发生了变化,它的脸也在变呢!请小朋友读读书,找找太阳的脸是怎么变的? 学生交流:课件相机出示:太阳已经西斜,收起了…………光芒。 太阳慢慢地……………………涨红了。 太阳的脸变的…………………的背后。 请小朋友自由读读,谁来说说,太阳的脸是怎么变的?(越来越红)是呀,太阳的脸变得越来越红了,老师这有三支红色的蜡笔,颜色的深浅不一样,想想应该分别用哪支红笔画?——指名生画——其他的小朋友也有任务,请小朋友读读这上面三句话,想想他们画得对不对? 指图:看,太阳的脸是越来越红了,,谁能把这种感觉读出来?——指优生读 4、老师听出来了,太阳正在慢慢地西斜、下沉、落山。它向我们展示了三幅美景图。 小朋友,你最喜欢哪幅图?为什么?是呀,这三幅图各有千秋,让我们一幅一幅来欣赏吧! 5、出示第一小节——师引读, 喜欢西斜这幅图的小朋友,伸出小手,跟着老师一起画一画这连绵起伏的西山吧,瞧,它们有的高,有的低,一座连着一座,这就是——连绵起伏——齐读——指名读 引读:连绵起伏的西山披着夕阳的余辉,显得——十分壮丽——指读——齐读 这么壮丽,听得我脸都发红了,谁能把连绵起伏的西山这句话连起来读给大家听?——指读——评议——边读边想象这连绵起伏的西山——再读 师叙述:天空一片深蓝,西山连绵起伏,多美呀!谁能把这段话连起来读读?——指读 让我们一起走进这深蓝的天空,走进这连绵起伏的西山去吧!——齐读 6、师范读第二小节,继续导下。 这段中你最喜欢哪里?——云的颜色,说说有哪几种颜色?——只有这几种颜色吗?——这么多的颜色,你是怎么知道的呀?他们都躲到哪儿去了?(……)——你能不能用一个词把这么多的颜色都说进去吗?(五颜六色、五彩缤纷、五彩斑斓、……) 这么多的颜色真丰富呀!挤在一起多壮观呀!谁来读?——评议:仿佛有许多颜色,仿佛看到了……)谁向他挑战?还有谁想读?觉得读得怎么样?(紫色拖得很长,好象看到了许许多多的颜色躲在背后)老师也想来读读了。——师读——生评——找学生跟老师比(各有所长,相互学习) 云的颜色五彩缤纷,谁想上来染一染?——指名生染 这么多的颜色挤在一起,多热闹呀!让我们一起走进这五彩缤纷的颜色中去吧!——齐读 7、师引读第三小节:——太阳把什么留在了遥远的天边?(灿烂的霞光)谁来读好它?——读的真好(点图片)——老师要奖给你一片灿烂的霞光——谁再来读?让我们一起来读好这片灿烂的霞光(齐读)。 小朋友,想亲自去看看夕阳吗?让我们披着夕阳的余辉,一起去看看吧!——放录象。 看了录象,你想说什么吗? 是呀,夕阳真美,让我们放开嗓子,用所有的热情赞美它吧!——夕阳真美呀! 8、小朋友,我们看了夕阳,觉得真美,课文中的爷爷奶奶看了夕阳,有什么反应? 爷爷为什么满面红光? 爷爷因为高兴而满面红光,爷爷牵着奶奶的手、牵着小孙孙的手,多开心,多幸福,多浪漫呀!你们也有爷爷奶奶,他们幸福吗?能说说爷爷奶奶的幸福事吗? 三、拓展 夕阳很美,幸福的生活更美,今天我们欣赏了夕阳的美景,其实大自然中有更多的美景,有机会的小朋友可以和爷爷奶奶一起去欣赏这美丽的大自然!好,让我们一起和夕阳说再见吧! 四、齐读课文。 第三课时 教学目的: 1、总结课文,指导背诵。 2、指导书写,完成作业。 一.检查练习朗读情况。 指名三人感情读,教师相机指导 你觉得夕阳美在哪里? 二.指导背诵 1.教师范读,学生掩书认真听。 2.教师指着板书内容,逐段引背,学生分段试背。 3.学生看板书内容,练习全文背诵。 4.指名试背。 5.同桌交互背。 6.齐背。 三.写字指导 1.认读:壮慢沉涨更 2.口头组词。 3.自学生字,交流识记方法。 4.师范写,生描红、临写。 5.反馈写字情况。 四.作业。 1.抄写生字。 2.组词: 皮( ) 主( ) 夕( ) 披( ) 往( ) 多( ) 3.在括号里填上表示颜色的词语。 ( )的天空 ( )的云朵 ( )的太阳 五.实践活动 组织学生看日落,边看边讲,然后让学生把课文中没有描述到的景象尝试着用自己的语言表述下来
教学反思:
总的说来,这节课充分体现了“以学生为主体,让学生主动积极学习”的教学模式。比如在背诵这一部分时,我设计让学生选择自己最喜欢的自然段背给大家听,并根据学生的实际能力来背诵,学生于是学得更加主动,读得更加投入了。在这节课的阅读教学中,我们还努力加强语言文字的训练,注重积累和运用。我借助课文内容,设计了语言训练的情境,千方百计地让学生进行各种形式的语言实践活动。我们还通过各种形式的大量的朗读,让学生熟读成诵,从而使学生在读懂理解的基础上,比较轻松地达到积累课文语言的目的。另外,我们在多媒体课件的制作及编排使用上也苦苦探索、心思独到。如我将课文内容制作成动画,充分利用电教手段,通过配乐向学生展示多张大自然中日落景象的幻灯片,让和谐的音乐、美丽的画面深深地打动孩子们的心灵,使学生对日落景象的赞美情感油然而生。“将情感贯穿于启发式阅读教学中”,使学生由此及彼,真正地达到“得法于课堂,得益于课外”,以至“不断地提高学生的创新、实践、审美能力”,也是我在阅读教学中一贯追求的主题和目标。
练习8·教案
教学安排:
本次练习共安排了四个板块,内容包括学用字词句,写好微笑字,读读背背和口语交际
教学重点:学用字词句和口语交际
教学准备:幻灯片
教学拟定:三课时
第一课时
一、看图写话
1、小朋友们看过或自己参与过足球比赛吗?
2、一场中什么时候最激动人心?
3、出示图,仔细观察
图上画的是什么?
这足球是怎样飞入球门的?
空蓝色球衣的1号守六员是怎样扑球的?
场上的其他队员,场外的小观众们看到这一情景他们的再现又是怎样的?
以上问题逐个交流,师可适当帮助理顺语序
二、写话练习
1、把刚才说的内容用几句话有序地写下来
2、不会写的字查字典
3、师加强个别指导
4、交流写话内容,注意点评
点评是以优点为主
二、讲述练习
1、读题目要求
2、展开,结合自己看的足球比赛 的经验,改用第一人称介绍
3、同位互练
4、指名台肖讲述,师生点评
5、自己再介绍一遍
四、作业
搜集春联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写好铅笔字和读读背背
一、写好铅笔字
1、出示生字认读
2、观察字形找到其写法上的共同点(全包围结构)
3、交流写法
里面部分不能写得太大或太小,左右的窨,上玉的窨基本相等
4、师范 写其中的一个字
5、学生练写(看清字再动笔)
6、同位互评,打星
7、修改字形
二、读读背背
(一)熟记成语
1出示图,说说图意
2、出示四个成语
借助拼音读准字音
指名读,正音
多咱形式巩固词语
3、理解成语
结合图或自己的生活经验说说成语 的大意
45、反复诵豆腐块 ,熟记于心
5、运用
自主选择其中一二个成语,各说一句话,交流
6、课后可以写一写
(二)学习春联
1、出示内容,自由读一读
2、什么是春联?:(师简介)
3、过年为什么贴春联?
(传说。学生交流)
4、指导理解这两幅春联的含义
大致地说说意思
5、诵读记忆
6、交流事生收集到的春联
7、读记自己集到的春联
第三课时
一、出示内容,读内容明白要求
二、师布置黑板:我打算这样过好寒假
三、讨论
1、小组讨论
小组长组织好
每人积极参与,发表意见
实际情况说打算
想到间可以取长补短
2、班内讨论
小组各推选一名代表向全放同学介绍
全放同学仔细听,进行评价
(肯定、补充、或修改)
四、制定计划
1、自己拟定
2、师适当个别指导
3、特别注意困难孩子的计划
五、师总结情况
提出对寒假里的要求及安排
教学反思:
读读背背
练习8中的读读背背第一题提供了四个形容奇妙夜景词语:火树银花、数不胜数、灯火通明、观者如堵。同时,为了理解上的方便,提供了一幅插图。从图中可以看出,这好像是元宵节观灯的热闹场面。背景是五彩缤纷的焰火,街上,挂满了各式各样的花灯,能想象得到火树银花、灯火通明的景象。人们都从自己家里走出来,观灯的人越聚越多,真是数不胜数,观者如堵。 这幅图为词语的理解提供了情境,利用这两幅图,在教学时,尝试了如下做法: 一、读准字音。 二、看图说图意。这次看图主要是让学生自己观察图意,自己说图上的内容,在汇报的过程中,学生能把图意说清楚,但是不能把图的情景说具体,说生动,原因是他们不能用恰当的词语来形容。 三、引导学生运用词语。四个词语中,教师只要对火树银花稍加引导,对“观者如堵”中的“堵”直接解释,学生马上会知道该如何用这些词语了。选择的过程,就是他们理解的过程。 四、把两幅图连在一起编个小故事,写一篇日记。第二幅图是一位小朋友手举气球庆贺新年的场面,门上贴着红红的春联。两幅图是有联系的。 五、熟读成诵。 一个学生在日记中这样写道: 新年到了,到处都是一片喜气洋洋。大街上挂起了花灯,有荷花灯,有鲤鱼灯和葫芦灯……各种灯五颜六色,漂亮极了,在远处放起了礼花,礼花像雨伞一样,照亮了整个天空,整个大街火树银花,灯火通明,许多小弟弟、小妹妹都买来了气球,人越来越多,真是数不胜数,观者如堵。每个人脸上笑眯眯的,妈妈笑了,爷爷笑得胡子翘了起来,小朋友更是快乐,这就是高兴快乐的新年。 〔思考〕成语通常言简意赅,在很多时候只能意会,在学习的过程中,可以突破先理解后应用的做法,尝试在运用中理解。在运用的过程中,让学生感觉到用上恰当的词语是自己表达需要,所以他们积累的会更加积极主动。
《二十四节气歌》我运用比赛的方式来学习并记忆。
1,读两遍,看谁读得快(跟我一样快,握手。佩服,比我还快!作揖) 2,我背,孩子们追赶着背。(早读课读过,比较顺口了)给最先背出得 孩子两颗星星。 3,擂台赛,擂主得两颗星星。(孩子们可积极了,有同学在上面比赛,他还在跟着张嘴练习) 4,有趣的规律:出示两组春夏秋冬的意思。找找还能找到什么有趣的规律。 自己发现:小寒大寒,小暑大暑:清明 霜降。。。。。(我的板书出现了一个错别子,降的最后一笔没出头,学生发现了,我在黑板上罚写了 三遍。) 5,跟着读两遍二十四节气。 6,看着儿歌试着着说出节气名,大部分能记住了,只是还不熟练。(其实也只要记住几个简单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