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梅兰芳学艺
教学目标:
1. 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 学会本课生字,认识一个偏旁,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 使学生懂得勤学苦练可以弥补先天不足,教育他们从小要苦练基本功。
教学重难点:识字、写字;朗读课文。
教具学具准备:投影,生字卡、小黑板。
主要板书安排:14.梅兰芳学艺
“不是料子” 勤学苦练 京剧大师
作业设计:
课内:抄写字词、组词、填空、选择拼音。
课外:朗读课文。
教学时间:三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三. 揭示课题
1. 板书课题,齐读。
2. 解题。
(1) 指名拼读“兰”,正音。
告诉学生梅兰芳是我国著名的京剧艺术大师,是闻名世界的艺术家。
(2) 学习词语“学艺”。
指名读“艺”,说说“学艺”是什么意思。
(3) 指名把题目意思连起来说一遍。
四. 初读课文
1.自由练读课文。
要求画出生字词,难读的字注上记号,多读几遍,长句子画出来,多练读。
2.检查字音掌握情况。
(1) 出示小黑板,指名读生字词。
(2) 抽读生字卡片。
3. 试读课文。
(1) 说说本课有几个自然段。
(2) 指名分段试读课文。
指导儿化和长句子。
4.范读课文。
读后填空:
这篇课文讲的是梅兰芳小时侯拜师( ),苦练( ),终于成为世界闻名的( )的故事。
五. 作业
1. 练读生字。
2. 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第二课时
一. 复习检查
1. 抽读词语卡片。
2. 画去不正确的读音。
lan sheng jing ze zu
兰 nan 神 shen 紧 jin 者 zhe 注 zhu
二. 细读课文
1. 细读第一段。
(1) 指名读第一段。
(2) 说说这一段主要告诉我们什么?
(3) “不是唱戏的料子”是什么意思?
(4) 师傅为什么说梅兰芳不是唱戏的料子?
2. 细读第三段。
(1) 指名读第三段。
(2) 这一段主要说了什么?
(3) 理解“世界闻名”和“大师”的意思。
(4) 学过第一和第三段,你有什么想法?
3. 细读第二段。
(1) 自由轻声读第二段。
(2) 初步理解句意。
这一段一共有几句话?每句话告诉我们什么?
(3) 进一步理解句意。
a. 在什么情况下,梅兰芳学艺的决心没有动摇?这说明了什么?
b.梅兰芳是怎么做的?
先看图,再读课文。
用曲线画出梅兰芳怎么做的句子。
“紧盯”、“注视”是什么意思?这里可以换成看吗?
“常常”是什么意思?说明了什么?
指导读第二句话。
c.用“-”线画出梅兰芳刻苦练功的结果的句子。
梅兰芳的眼睛渐渐明亮起来,好像会说话,这说明了什么?
4.再读第三段。
(1) 齐读课文。
(2) 说说课文中的哪个词语概括了第三段的意思。
(3) 第三段中哪个词语说明了梅兰芳成为京剧大师是付出了艰苦努力的?(终于)
(4) 指导朗读。
三. 指导背诵
1. 齐读课文。
2. 指名说说每个自然段主要写了什么?
3. 看板书引导背诵。
四. 课堂练习
1. 扩词。
神( )( )( ) 决( )( )( )
底( )( )( ) 艺( )( )( )
2. 口头填空。
梅兰芳常常( )空中飞翔的鸽子,或者( )水底游动发鱼儿。
第三课时
一. 复习检查
1. 指名读课文。
2. 指名三人逐段背诵课文。
二. 教学生字字形,指导书写。
三. 课堂练习
1. 抄写生字。
2. 抄写词语。
苦练 或者 水底 明亮
决心 终于 空中 眼神
3. 组词。
三( ) 决( ) 者( ) 住( )
兰( ) 块( ) 都( ) 注( )
4. 数笔画填空。
或:共有( )画,第二画是( )。
底:共有( )画,第五画是( )。
练:共有( )画,第六画是( )。
神:共有( )画,第四画是( )。
15.孔繁森
教学目标:
1. 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复述课文。
2. 学会本课的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 教育学生学习孔繁森关心人民,无私奉献的高尚品质,从小确立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思想。
教学重难点:识字、写字;朗读课文、复述课文。
教具学具安排:生字卡、小黑板,投影。
主要板书安排:15.孔繁森
接孤儿到身边 (像对待亲生儿女一样)
献血供孤儿上学 (悄悄、请求、再三恳求)
优秀的援藏干部
作业设计:
课内:抄写生字词、组词、填空、写出同偏旁的字、复述课文。
课外:朗读课文、默写词语。
教学时间:三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 揭示课题
1. 板书课题,指名读,齐读。
2. 简介孔繁森的事迹。
二. 初读课文
1. 自由练读。
(1) 画出生字词,正音。
(2) 画出长句子,多读,读通。
(3) 标出自然段的序号。
2. 指名分段试读课文,相机指导。
3. 范读课文。
4. 引导学生看图,说说图上画了谁?他们正在干什么?
5. 讨论:这篇课文主要写的是谁?写的是什么事?
三. 教学生字词
优 部 市 失 养 医
(1) 指名读生字,正音。
(2) 指导分析字形。
(3) 学生按笔顺描红。
四. 作业
1. 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 抄写生字。
第二课时
一. 复习检查
1. 抽读生字词。
2. 听写词语。
二. 细读课文
1. 细读第一节。
(1) 指名读第一节。
(2) 这一段告诉我们什么?理解“优秀”。
(3) 过渡:为什么说孔繁森是一位优秀的援藏干部呢?我们一起来学习下面几节。
2. 细读第二节。
(1) 自由读。
(2) 这一段一共有几句话?每句话告诉我们什么?
(3) 指名读第三句话。
比较句子:
孔繁森抚养他们。
孔繁森像对待亲生儿女一样抚养他们。
“抚养”是什么意思?这两句话都是说什么?第二句话比第一句话多了什么意思?这说明什么?
(4) 指导朗读。
3. 细读第三、四节。
(1) 指名读。
(2) 这两段主要写孔繁森的什么事?
(3) 医生为什么不同意孔繁森献血?后来为什么又答应了?
引导学生比较近义词:请求、恳求。
(4)“藏胞们知道了这件事”,这件事指的是哪件事?“感动”是什么意思?他们为什么感动地流泪?
(5) 范读歌词。
自由练读、指名读、齐读。
指名说说藏胞们唱着这首歌,心里会想些什么?
(6) 指导朗读。
三. 总结课文。
1. 齐读课文。
2. 讨论:学习了这篇课文,你觉得孔繁森是个怎样的人?
3. 填空:
孔繁森收养了( ),用献血所得的营养费帮助他们( )。孔繁森真是一个( )、( )的优秀干部。
四. 课堂练习。
1. 口头扩词。
求( )( )( ) 医( )( )( )
2. 复述课文。
(1) 出示提纲。
a. 孔繁森是一位优秀的援藏干部。
b.孔繁森像对待亲生儿女一样抚养三个孤儿。
c.孔繁森去医院献血。
d.孔繁森用献血所得的营养费帮助孤儿上学,这深深地感动了藏族同胞。
(2) 学生练习复述。
第三课时
一. 复习检查
1. 抽读词语。
2. 组词区别。
都( ) 市( ) 失( )
部( ) 布( ) 夫( )
二. 教学部分生字字形,指导书写。
求 献 血 感
三. 作业
1. 描红。
2. 抄写生字。
3. 读一读,再抄写。
干部 失去 来到 献血
医生 答应 知道 感动
4. 写出带有下列部首的字并组词。
讠( )( ) 匸( )( ) 阝( )( ) 心( )( )
16.大禹治水
教学目标:
1. 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 学会本课10个生字, 绿线内的8个只识不写,理解由生字组成的新词。
3. 理解课文内容,知道大禹是我国古代传说中的一名为民造福的英雄。
教学重难点:识字、写字;朗读、背诵课文。
教具学具准备:生字卡、投影、小黑板。
主要板书安排:17.大禹治水
走遍 吃尽 挖通 劈开 制服洪水
13年 三次过家门 一次也没进 代代相传
作业设计:
课内:组词、抄写字词、填空。
课外:朗读、背诵课文。
教学时间:三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 揭示课题
1. 谈话。
上节课,我们学习了《孔繁森》一文,知道孔繁森是一位优秀的援藏干部。今天,我们来学习一篇古代传说,课文中的主人公是我国古代传说中的一位为民造福的英雄。
2. 板书课题,指名读。
3. 简介大禹。
古代部落联盟的领袖,是一位为民造福的英雄。
二. 初读课文,了解课文大意
三. 学生自由练读课文。
1. 检查自读情况。
(1)抽读生字词。
(3) 指名逐段试读课文。
2. 范读课文。
思考讨论:这篇课文主要写的是谁?写了大禹的什么事?
3. 口头填空:
课文主要讲的是大禹为了( ),三次经过家门都没有( )。
四. 细读课文第一段
1. 指名读。
2. 讨论:
(1) 这一段主要告诉我们什么?
(2) 从哪儿看出洪水很凶猛?
看图说说洪水的疯狂。
(3)“无家可归”是什么意思?
(3) 这些情况发生在什么时候?
3. 指导朗读。
指名试读、学生自由练读、集体读。
五. 过渡
洪水如此凶猛,造成了灾难如此严重,老百姓就这样日复一日,年复一年过着家破人亡、无家可归的悲惨生活。为拯救天下苦难的百姓,一位英雄大禹出现了,他不辞辛劳、想方设法制服了洪水。下一节课我们就一起来学习大禹是怎样治理洪水的。
六. 教学部分生字,指导书写。
1. 出示生字。
2. 指名读。
3. 说说记忆方法。
4. 学生练写。
第二课时
一. 复习检查
1. 抽读卡片。
2. 齐读第一节。
二. 继续细读课文
1. 细读第2段。
(1) 指名读。
说说这一段有几句话?
哪一句是写大禹想的,哪一句是写大禹做的?大禹是怎么想,又是怎么做的?
(2) 学习第二、第三句。
a. 指名读。说说大禹先干什么,后干什么?
b.哪些词语告诉我们大禹治水的艰辛?
“走遍”、“吃尽”说明了什么?
“千山万水”、“千辛万苦”中的“千”“万”是不是确指一千个,一万个?它们说明了什么?
c.“九条大河”、“九座大山”中的“九”是不是表示数字的九?它表示什么?
d.要带领老百姓开山挖河,完成引水入海的浩大工程,课文中说大禹吃尽了“千辛万苦”,小朋友想一想:他可能会吃哪些苦呢?
e. 指导朗读。
2. 细读第三段
(1) 指名读。
(2) 这一段一共有几句话?告诉我们什么事?
(3) 自由读课文,找出本段表示数量的词。
这些数量词强调了什么?突出表现了什么?
(4) 指导朗读。
3. 细读第四段。
(1) 齐读。
(2) 为什么说大禹是一位英雄?
(3) 老百姓会怎样感激大禹?
(4) 齐读课文第四段,体会“代代相传”的意思。
三. 练习背诵课文。
1. 引导背诵。
2. 自由练背。
3. 指名背诵。
4. 齐背课文。
第三课时
一. 复习检查
1. 读多音字口头组词。
没 mei ( ) 倒 dao ( )
mo( ) dao ( )
2.口头扩词。
治( )( )( ) 久( )( )( )
理( )( )( ) 伟( )( )( )
二. 教学部分生字字形,指导书写。
三. 课堂练习
1. 读一读,再抄写。
洪水 冲倒 治理 很久很久
地形 父亲 引导 伟大英雄
2. 按要求填空。
洪:有( )画,第七画是( )。
父:有( )画,第三画是( )。
理:有( )画,第十画是( )。
姓:有( )画,第三画是( )。
四. 作业
1. 抄写生字。
2. 背诵课文。
练习6
教学目标
1. 会用音序查字法查字典并会组词。
2. 认读词语,了解近义词,巩固、积累词汇。
3. 熟记成语。
4. 把句子读通顺,读流畅,具体体会判断词“是”的用法,并学习运用。
5. 能写好上中下结构的字,做到既正确、又美观。
6. 读背三条俗语警句,要求熟读成诵。
7. 边看图边听老师讲爱惜粮食的故事,然后看图练说故事。
教学重难点:学习用音序发查字典。
教具学具准备:字典、小黑板、挂图。
主要板书安排:练习6。
作业设计:
课内:查字典、认读词句、写字、读背、说话。
课外:读背成语、谚语。
教学时间:四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 教学第一题
1. 审题。
2. 指导。
(1) 出示“迎”。
(2) 以查“迎”为例,复习音序查字法的方法。
a. 在“汉语拼音索引”里找到Y。
b.Y的下面找到音节ying,看清后面的页码。
c.按照页码,在字典的正文找到音节ying,再按声调的排列顺序,查找“迎”字,并把所在的页码填到表中
(3) 让学生口头组词。
3. 练习。
(1) 按用音序查字法(三步)查“神”字。
(2) 按要求填表格。
4. 反馈。
(1) 检查学生查字典情况、填表情况。
(2) 指出存在的问题,巩固音序查字法。
二. 教学第二题
1. 审题。
2. 指导
(1) 指名读。
a. 谁能用上“同意”说一句话?
b.句子中的“同意”还可以换个词说,意思不变。
(2) 出示卡片“答应”。
(3) “同意”就是“答应”的意思,这两个词的意思相近,我们就说它们是近义词。
(4) 学生齐读“同意”、“答应”。
(5) 指名读,出示“请求”、“恳求”。
(6) 这两个词的意思怎么样?
(7) 指名读,出示“紧盯”、“注视”。
(8) 这两个词也是近义词。
3. 练习。
(1) 指名读三组词。
(2) 齐读。
4. 反馈。
(1) 指名认读词语。
(2) 纠正错误读音,齐读词语。
三. 教学第三题
1. 审题。
2. 指导。
(1) 出示第一句话。
(2) 指名读。
(3) 引导回忆毛泽东的有关课文《要好好学字》。
(4) 引导学生弄清这句话有两个部分组成。
3. 同法学习其他句子。
4. 练习。
(1) 填空式练说:
毛泽东是( )。
孔繁森是( )。
梅兰芳是( )。
居里夫人是( )。
(2) 口头填空,把句子说通顺。
第二课时
一.教学第四题
1. 审题。
2. 指导。
(1) 认读汉字。
(2) 引导回忆前面提出的描红方法和写字要求。
(3) 指导书写。
3. 练习。
学生练写,老师巡视。
4. 反馈。
教师展示学生写得好的字,表扬写姿好的学生。
二.教学第五题
1. 审题。
2. 指导。
(1) 学生自由读成语。
(2) 教师范读。
(3) 理解成语的意思。
3. 练习。
(1) 学生自由练读。
(2) 同位练习背诵。
4. 反馈。
(1) 集体背诵。
(2) 指名背诵。
第三课时
一. 教学第六题
1. 审题。
2. 指导。
(1) 学生自由读。
(2) 指名试读。
(3) 教师范读。
(4) 教师解释这句话的含义。
(5) 教师启发学生:这话告诉我们什么道理?
(6) 学生反复练读。
(7) 学生自由背诵。
(8) 同位背诵。
3. 练习。
(1) 学生自由读背三句话。
(2) 齐背三句话。
4. 反馈。
(1) 检查朗读。
(2) 指名背诵。
第四课时
教学第七题
一. 审题
二.指导
1.指导学生观察五幅图,弄清图意。
2.讨论每幅图表示什么意思。
3. 指名说说自己知道的标志的意思。鼓励各抒己见。
4. 说说你是在什么地方看到这些标志的?
5. 讨论并交流:你平时还见过哪些标志,表示什么意思?
三.练习
出示标志,让学生上台说出这些标志告诉我们什么意思。
四. 课外延伸
鼓励学生课后寻找标志,比比谁认识的标志多。
《登鹳雀楼》教学设计之一
教学要求 1.学会6个生字。认识4个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教学重点、难点 学会本课生字。朗读、背诵课文。 课前准备 本课生字卡片,朗读课文录音带 教学时间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谈话提示课题 同学们还记得黄河吗?它是我国第二大河。从青海省流出,经过四川、甘肃、宁夏、内蒙古、陕西、山西、河南等省区,在山东流入渤海。在黄河流过的山西永济县有一座著名的高楼,叫鹳雀楼。(板书部分课题:鹳雀楼)一千多年前的一个傍晚,诗人王之涣登上这座楼,看到远处太阳正在慢慢地落下,楼下滔滔的黄河水奔流东去,兴奋不已,写下了一首诗(板书“登”完成课题)《登鹳雀楼》。 齐读课题。注意读准“登”字。 这座楼后来被黄河水冲毁,但是这首诗,却一直受到人们的喜爱。 二、范读课文 三、自学课文。教师巡视指导 要求: 1.借助汉语拼音把课文读通顺。 2.画出本课要求掌握和要求认识的字,读准每个字音。 四、检查自学情况 1.认读生字。 楼 入 穷 目 更 层 登 鹳 雀 依 2.朗读课文。(指名朗读,齐读) 五、了解课文大意,指导朗读 1.登上鹳雀楼,诗人看到了什么?(指导看图:远处,太阳靠近山头,慢慢地落下去。楼下,黄河水奔腾着,流向大海。 2.读诗句: 白日/依山/尽, 黄河/入海/流。 教师示范读出夕阳夕下、河水滔滔的情境,再学生反复练读。 3.眼前的景象吸引着、鼓舞着诗人,他想怎么样?读第三、四行。 教师讲解:诗人想看到更远的景物,就对自己说,我应该再上一层楼。知道这是为什么吗?(联系登高活动,明白站得高,才能看得远。) 4指名读: 欲穷/千/里目, 更上/一/层楼。 5.朗读课文。以不同形式反复练读。 六、识字、写字指导 入:与“人”、“八”比较。组词:入口、出入、进入。 穷:上边是穴宝盖儿,写法与宝盖不同。 目:比“日”多一横。 更:第一笔横较短,是间为扁“日”,第六笔长撇顶在横中,直穿“日”后撇向左下方,捺起笔在“日”的左下方,撇捺要平衡。 层:外面是“尸字头,里面是“云”字。 楼:左窄右宽。右边“米、女”上下各半。“米”最后一笔是捺,“女”第一笔是撇点,最后一笔横稍长,托起上部,组词训练。 七、抄写生字(完成课后练习2) 八、复习生字,巩固练习 1.认读生字(包括要认识的字)。 2.练习背诵。 以个人、小组、全班等形式练习背诵。 3.完成课后练习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