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汉语拼音
|
查询一年级汉语拼音的详细结果
|
汉语拼音
汉语拼音是儿童从幼儿园走向小学的第一课。对于初入学的儿童来讲,他们的第一课──汉语拼音的学习可以说既是一个重点又是一个难点。如何为学生架座拼音桥,把学生带入拼音乐园,去生动、活泼、有效地学习拼音呢?我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一、已知铺路 儿童从呱呱坠地到上小学,七年的生活经历,已经对世界有了一定的认识,也积累了一定的生活经验。语言文字是社会交际和传递信息的工具,幼儿从咿呀学语开始,就学习和模仿成人掌握这门工具,并与周围的人进行语言交际和传递信息。儿童在语言交际过程中,无意识习得使用母语的听说能力,掌握了比较丰富的语言资料。儿童入小学后,应在这个基础上进一步提高语言交际的听说能力,使他们在学前阶段习得的语言规范化,并继续丰富语言材料,以促进儿童语言交际能力的发展,这就要求学生首先学好汉语拼音。如果小学入学后就中断了这种交际活动,而去孤立地、静止地进行第一课──汉语拼音的学习,这显然有悖于儿童的认知规律。如何巧妙地运用已知去认识未知呢?我从以下几方面考虑。
1.创设生活情境。 比如,在教学韵母“a”时,可以再现这样一个生活画面“去医院看病”,老师当医生,学生当病人,或者病人、医生都由学生扮演。病人找医生看病,医生让病人张开嘴巴发“啊”。这样,学生就在轻松、愉快的“看病游戏”中利用摹仿发出了“a”的音。 再如教学复韵母“ai”时,我就先带学生比一比,谁高谁矮,边做边带领学生强调“矮”的发音。发准音后,教师再出示复韵母“ai”,达到由具体到抽象的过渡。 又如,在引导学生认识“j、q、x”和“ü”相拼规则时,就创设了这样一幅情景:u和ü一块儿出去玩,碰到了j、q、x,ü有礼貌地脱帽问好,而u却站到了一边,谁也不理。因此,j、q、x就和ü做朋友,不和u做朋友,因为ü懂礼貌。以后再看见j、q、x旁边的u时,不要认为那是小“u”,那是脱了帽的小“ü”。这样一来,一个教学难点就在形象、有趣的情境中得到了突破,而且印象较为深刻。 大家知道,儿童的特点就是好动,游戏是他们比较喜欢参与的一种活动方式,让儿童在活泼、生动的“演一演、做一做”中学习新知,可以使他们学得轻松,学得自然,并能记得长久。人的早期处于一种自我中心阶段,创设一种互助合作的游戏学习方式,也有利于引导儿童从自我中心的圈子里走出来,走向群体,走向伙伴,学会与别人合作,学会与同伴交往,学会调节和控制自己的情绪和行为,从而促进人格的健全发展。
2.与认识事物相结合。 初入学儿童,具有认识的形象性、直感性,因此,有人不主张小学一入学就教拼音,因为拼音太抽象。这倒也未必,拼音是抽象的,但它也是具体的。只要让学生在学习中主动去感受它的具体形象,就能激发起学习的兴趣。这就需要与认识事物的相结合,变无形为有形,化抽象为具体。 翻开教材就会发现,每个新学的声母、韵母旁边都配有一幅彩图,彩图有的表音,有的则是音形结合体。彩图上的事物学生都较熟悉,这就是拼音教学与认识事物的一种结合,有形与无形的一种转换。但教师在运用教材时要注意,不能仅仅局限于教材中的事物,要从有形到无形再到无数构建的相关形。由事物到拼音再扩展到相关事物。这样,一方面培养了学生的发散思维,另一方面也能通过对相关事物的反复列举和认识,达到巩固声母、韵母和音节的目的。 如音节“qí”,书上配了一幅“彩旗”图,教师可由彩旗的“旗”引导学生认识音节“qí”,认识后,再让学生进行扩词练习,如象棋的“棋”、骑马的“骑”、奇怪的“奇”,甚至可能是同学名字中的“qí”。学生在扩词的同时反复巩固了发音,也感受到了拼音的奇妙、有趣,从而增强了学习欲望和兴趣。 3.恰当运用现代化教育手段。 儿童入学前知识和经验的积累,一方面来自生活,还有一部分是来自现代化宣传媒介,如广播、电影、电视等。电视中的儿童节目有的运用儿童比较喜欢的卡通人物或情景,如米老鼠、唐老鸭、白雪公主和七个小矮人、狮子王辛巴等,进行了重新组合,再配上一定的情节,然后加入词语、短语、句子等,让儿童边看边学,边学边说,看完后再集中复习,然后以歌曲的形式帮助巩固记忆。教学拼音完全可以借鉴这种儿童喜闻乐见的形式。 在创设生活情境,与认识事物相结合等拼音教学过程中,适当运用现代化教育手段,能起到直观、有效的作用。例如,在教学声母“k”时,就可制作这样的教学软件:一个大池塘,水下长着茂盛的水草。随着镜头的深入拉近,可以看见水草上有一些小蝌蚪。教师可适时根据画面让学生进行说话练习。弄清图意后,再特写教材中的那幅水草蝌蚪图,引导学生发准“蝌”的音,特别强调呼读音“蝌”的发音,再从呼读音过渡到本音“k”。发准音后,由图变化出一个“k”,引导学生记形。最后,用动画的形式由上到下显示“l”,接着从右上到左下再由左上到右下出示“〈”一笔完成。指导书写,完成教学。 二、渗透美育 孩子的世界是多彩的,我们也应该给孩子以阳光雨露,让他们在丰富多彩的世界中去进一步感受美,创造美。 翻开人教版九年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教科书语文第一册(试用修订本)和原教材相比就不难发现,现行试用教材比原教材内容更简洁,色彩更明快,并充满童趣。大面积增加了充满童趣的彩图、儿歌,为学生绘制了一个七彩世界,让他们在这七彩的世界中边游,边摘取知识的果子。 在利用彩图、儿歌进行教学时,教师应把握以下特点。 1.构图的形象性。 新教材的构图具有直观、形象的特点,很多地方还运用了孩子们都很喜爱的童话形式。“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一旦产生了兴趣,就会自觉、主动地去学习。新教材的拼音插图使学生十分感兴趣,有利地调动了他们的学习积极性。 例如,在第一次认识声调时,以前的教材只有单一的四个声调,而新教材上则形象地绘制了四幅图帮助学生理解和记忆,即一声像汽车走平路,二声像汽车爬坡,三声像汽车先下坡再上坡,四声像汽车下坡。这样就形象地表明了声调的发声方法。那汽车走的那条路,也像四个放大了的声调,直观而有趣。若教师再把儿歌用上“一声平平走,二声往上爬,三声下坡再上坡,四声往下滑”。这样,使有形的和无形的结合起来,就能进一步帮助学生理解记忆。 2.构图的情节性。 原教材配置的彩图,大多内容比较单一,而新教材却在原来单一的图画中增加了一些情节,进行了情节构图。如“f”,以前对应的插图只有单一的一尊佛像,而现在则是老爷爷拄着像f似的拐棍,捧着一尊佛像。再如“bǎ”,原教材只有单一的一个靶子,而现在则是一个小姑娘在打靶。教师在教学时,不能仅仅是利用插图认识字母或音节,还应在学习音节的基础上,利用图画的情节进行组词、说话训练,如“佛”、“佛像”“爷爷手托着一尊佛像”。“爷爷一手拄着拐杖,一手托着佛像。佛像望着爷爷笑,爷爷也望着佛像笑。”这样,在教学拼音的同时,也训练了学生具体、准确的表达能力。
3.构图的整一性。 除了增加情节外,新教材还对原教材中的单一事物、单一音节进行了巧妙组合,并创设了一定的情景,使图成为了一个完整和谐的整体。 如声母“d、t、n、l”一课,原教材曾出现“ná、nǚ、lǘ、lú”四个配图音节,但新教材却对它们进行了取舍更换,换成了“dǎ、ná、lí、tí”,并把它们组合在一幅“家”的图中,为学生认识音节创设了一定的情境。“语言的训练和发展需要一定的环境”,教师也恰好可以利用这一环境,引导学生用音节组词,用词说一句话,再把一句一句的话连起来,表达图意等,进一步发展了学生的说话能力,同时也为本课后《复习一》中的口语交际训练《我的家》做了一定的铺垫。 再如“y w”一课中也出现了三个音节“yā、wā、wō”,原教材配了三幅单一的图画“鸭子、青蛙、鸟窝”,而新教材则把这三种事物巧妙地组合在一起,配上蓝蓝的天,清清的水、绿绿的草地、绿绿的大树、圆圆的荷叶、美丽的小花,形成一幅生动、美丽的图画,让学生在认识音节的同时,去体会美、表达美。完整图画的设置为激发学生表达欲望,丰富学生说话内容起到了很大的作用。 4.儿歌的趣味性。 和原教材相比,新教材在拼音部分最大的不同是增添了十六首饶有兴趣的儿歌,每首儿歌都配上了有趣的彩图,这也是新教材在拼音部分页面设置增加的最大原因。面对这浓重笔墨添置的部分,教师要从以下几方面着手教学。 (1)引导看图,在感知画面的同时感受图画的内容美、色彩美,并通过说图反复认读音节。 (2)用“找一找、读一读”的方法,认识声母韵母在音节中的位置 ,巩固声母韵母的音和形。 (3)引导多读,在读中整体感知,培养语感,体会语言美。 总的来说,新教材在图画的配置、儿歌的增设方面都给人一种完整、和谐、自然、生动的美感,做到了知识性与趣味性的统一,体现了一种思想美、色彩美、音韵美。教师在引导学生学音节的同时,要进一步引导学生去感受美,接受美的熏陶、洗礼;去表达美,让美自然渗透,使学生想说、爱说、会说,从而产生说话兴趣,养成说话习惯,提高说话能力。 三、思维启迪 素质教育的核心是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学生最初对事物的系统认识、处理、接受等方法往往对其影响深刻,根据拼音构成的特殊性,应该适时对学生进行思维启迪,以激发学生的多向思维。 如“b、d、p、q”这四个声母,它们都是由半圆和竖组合而成,但不同的组合方式却构成了不同的四个声母。在新教材《复习二》中就出现了用竖和半圆组合声母的题目,这正是运用了拼音既简单又复杂的构成特性进行的。 中央电视台曾有过一个“七巧板”节目,用不同的板块就可组合成不同的图样。归纳一下,其实拼音也无外乎由“圆、点、竖、横、斜”及圆和竖的变形组成,这简单的部件,却组合成了23个声母,24个韵母,再用不同的声母韵母进行组合,又组合成了近400个音节,每个音节若带上不同的声调,那就更加丰富了。如果说七巧板拼出的是七彩世界的话,拼音组合出来的更可谓多彩人生。 四、艺术辅助 语文是一门工具性的学科,语文也是一门综合性的学科,它内容丰富,形式多样。在拼音教学中,教师正好可以利用语文学科的以上特性,引入艺术手段辅助教学。 前面提到,和拼音对应的插图,有的表音,更多的是音形结合体。对于表形的插图,教师可用美术绘画方法,让学生画一画、涂一涂、想一想,把拼音的学习和具体的事物紧密联系起来,变无形为有形,化抽象为具体。有的拼音可用“白描法”,通过对图中象形部分进行的轮廓白描,感受图与字母线条上的相似之处,如“b”;有的拼音可用“渲染法”,让学生通过对象形部分的染色,感受图与字母整体上的相似之处。总之,让学生通过对图的感受记忆达到对拼音的记忆,完成一种形象记忆。 音乐和拼音的构成一样,仅由“1、2、3、4、5、6、7”七个音就构成了无数的美妙动听的乐曲。实践证明,人对音乐的记忆(特别是旋律的记忆)较为持久,有的是一旦学会就终身不忘。我们对拼音中某些需要长期记忆的内容,可以转化为一种音乐的方式长期地记忆在脑中。如23个声母,如果给它们配上学生较为熟悉的简单、活泼、优美的旋律,让学生以歌曲的形式唱出来,并给它取个《快乐声母》的题目,我想,那样进行的声母记忆可能要轻松得多,长久得多。 虽然汉语拼音是儿童进行小学的第一课,但因为教师灵活地运用了已知铺路,美良渗透、思维启迪、艺术辅助等方法进行教学,第一课仍能学得生动、主动、有效。而且,学生不仅仅学会了拼音,还获得了对事物的认识方法、表达方法、审美感受,以及一定的学习习惯、思维习惯和实践能力,根据“先入为主”的特点,第一课中获得的一切必将对学生终生学习产生深远影响。
|
来源:中国哲士网
教师学生家长 一年级汉语拼音资料 备课考试教学
教育资料 汉语拼音 文章
|
上一篇文章: 人教版一年级上册汉语拼音教学建议 |
下一篇文章: 关于颁布《关于普通话水平测试管理工作的若干规定(试行)》的通知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