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市新教材中汉语拼音的学习是在识字和诵读儿歌的过程中实现,由儿歌引出汉字,由汉字引出拼音,让学生边读儿歌边识字边学拼音。儿歌内容浅显,易诵易记,为识字和汉语拼音的学习提供了一个生动活泼的语言环境,改变传统“单纯的”“孤立的”学习汉语拼音的状况。这个过程中的拼音教学只要求学生能够认读字母,并逐步地学习拼读音节,而无需描、抄、默,也不需要学生掌握拼音术语及相关的专门知识;在不断的识字、阅读的过程中,增强实际的拼读音节能力。识字与汉语拼音的学习同步进行,建立“音”与“字”的双向联系,使学生通过拼音字母的学习,能借助音节认识汉字,同时能借助汉字的发音来学习拼音的拼读。
1小学阶段对汉语拼音掌握的关键是“能正确熟练地拼读音节;能熟练地运用汉语拼音识字。”
过去学习汉语拼音往往追求知识的系统性、全面性,要求会读会写会背会默,掌握拼音术语及相关的专门知识。这些都增加了学习汉语拼音的难度,而在实际使用中又没有多大作用。基于对小学阶段汉语拼音功能定位的认识,小学阶段汉语拼音教学的关键就是能够熟练地拼读音节,运用汉语拼音识字。教师应在不断识字、阅读和使用工具书的过程中,增强学生实际的拼读音节能力。这充分体现了重运用、重实践,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指导思想。
2、 学习汉语拼音是整个小学阶段的任务,它有一个从一二年级正确运用到三至五年级熟练运用的过程。
汉语拼音的学习是整个小学阶段的任务,其学习可分为三个阶段,即渗透——强化——巩固阶段。渗透阶段是指学生在初学汉字时教师有意识地渗透汉语拼音的学习。如教师在教学生字时,有意识地选取一些单韵母与声母相拼的字拼读给学生听。这一阶段只要学生听,可以适当跟读,使学生对拼音有些接触,有些了解,培养情感。强化阶段是指学生在阅读识字的过程中集中学习声母、韵母,音节的拼读等,其主要是集中在一年级的第一学期进行。巩固阶段是指学生在借助汉语拼音识字和阅读过程中,以及教师有计划地分阶段进行相关知识的梳理和归纳,使之能逐渐比较熟练地拼读音节,能借助拼音识字使用工具书和学说普通话。这是一个比较长的时间,从一二年级正确运用到三至五年级熟练运用的过程,它贯穿于整个小学阶段。
3、 对一二年级阶段拼音学习的考查,主要看运用拼音的能力,而非“默写”。
汉语拼音怎样考查,涉及要求学生掌握到什么程度,也就是学习目标的具体反应。课程标准明确规定,不默写,主要看运用拼音的能力,对于教材编写和具体教学有着积极的引导作用。老师们可以放开手脚,把注意力放在如何提高学生运用汉语拼音的能力上,学生更可以解开束缚,集中力量练习拼读音节,利用汉语拼音识字、查阅工具书,提高自己的运用水平。
总之,汉语拼音教学应加强音节的拼读训练,淡化拼音知识的讲解;加强实际的运用;延长拼音教学的时间,变过去“短时集中学习,统一达标”为“集中认识字母,阅读中练习拼读,分阶段滚动复习,抓重点归纳知识,有弹性逐步达标
教师首先要从整体上把握拼音学习的内容与要求;其次,更要清楚地知道每一学期每一阶段的学习与要求;特别是对拼音学习的评价,应紧扣学习内容与要求,循序渐进,不能随意拔高要求。
“读儿歌识字学拼音”阶段:
(一)学习内容与要求
1、结合识字,认识声母、韵母、声调和整体认读音节。
2、学习拼读音节,借助拼音读准生字的字音。
(二)评价建议:
1、结合日常教学,及时评价:
1)学习拼音时,能否正确认读声母韵母和整体认读音节;
2)学习生字的过程中,能否正确拼读简单音节的汉字。
3)学习过程中,能否积极主动地借助拼音拼读生字;
4)通过谈话等形式,了解并记录学生拼音的基础,以便在今后的教学中予以关注。
2、进行适量的单项练习,如:圈出听到的读音
① m n ② t d ③ s sh
④ o a e ⑤ an en enɡ ⑥ o e u
听音圈出声母或韵母,这个阶段应以比较容易区别的声母或韵母为主。教师不要急于对声母韵母的难点内容进行测评,如:b-d;ei-ie 等,从心理学的角度讲,只有当学生对前一个内容有了明确的记忆,才能对相似的内容进行辨析,不然,容易产生混淆,反而影响学习的效果。同时,刚刚学习拼音的学生如果能够取得较好的成绩,学习的自信心会大大增强;反之,严重受挫会给学生的学习带来不利情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