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本页为首页                              加入收藏
中文域名: 古今中外.com       英文域名:www.1-123.com     丰富实用的教育教学资料
<

 

第一章   语 音

查询一年级汉语拼音的详细结果

第一章   语 音

第一节  国家通用语言文字的规范化和标准化

一、《中华人们共和国通用语言文字法》

1.颁行

2000年10月31日由九届人大十八次会议审议通过,2001年1月1日起执行。

2.内容  共4章28条

第一章 总则:本法律适用的范围是普通话和规范汉字;重申“各民族都有使用和发展自己的语言文字的自由”。

第二章 使用:以普通话和规范汉字为公务用语用字(另有法律规定的除外)。

第三章 管理和监督:执法主体是政府;国务院语言文字工作部门颁布普通话测试等级标准、审核外国人名等;县级以上人民政府的工商行政管理部门管理企业和商品名称、广告用字。

第四章 附则:2001年1月1日起执行。

3.相关问题

(1)通用语言文字指普通话和规范汉字。

(2)普通话以北京语音为标准音、以北方话为基础方言、以典范的现代白话文著作为语法规范的国家通用语言。

(3)规范汉字新中国成立以来,经过整理简化的汉字和未整理简化的汉字,并且由国家主管部门推行,全国范围内通用的法定文字。

(4)简化汉字的规范标准:

简化字:1956 年《汉字简化方案》简化汉字2236个,1986年《简化字总表》,简化汉字2235个。

异体字:1955年《第一批异体字整理表》淘汰了1055个异体字,后来恢复了28个。

字形标准:以1988年发布的《现代汉语通用字表》的字形为标准。

(5)推广普通话方针的改变:

1955年“大力提倡、重点推行、逐步普及”;1992年“大力推行、积极普及、逐步提高”。

4.颁行的意义

(1)我国历史上第一部关于语言文字的法律,确立和规范了普通话和规范汉字作为国家通用语言文字的法律地位。

(2)把语言文字的运用纳入法制化轨道,使得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有了法律上的依据和保障。

(3)4个有利于:促进现代经济、科技的发展;促进地区、民族间的交流;普及文化教育,发展科技;实现语言文字的规范化、标准化,提高工作效率。

(4)4个重大意义:国家统一、民族团结、经济文化的发展、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建设。

二、三大语文运动

即切音字运动、国语运动、白话文运动。

1.切音字运动

(1)定义:切音字即拼切汉语语音的字母,运动指清末20年间发端于民间的创造和推行汉语拼音方案的运动。

(2)运动兴起的原因:有识之士认识到,中国落后的原因在于教育的落后,教育落后的原因是汉字难学,西方教育普及得益于“切音为字”。

(3)第一个设计拉丁化拼音方案的人为卢 章,著作《一目了然初阶》,拼写厦门方音。

(4)制定课推行汉语拼音方案形成运动,推出27个方案,王照《官话合声字母》采用楷书笔记录官话,推行最广、影响最大。

(5)形成两大潮流:拼音字母以汉字笔式为主,拼写对象以拼写官话为主。

(6)意义:对二、三十年代的注音字母、国语罗马字、北方拉丁化新文字、汉语拼音方案影响巨大。

2.国语运动

(1)定义:国语类似今天的普通话,指清末到新中国成立之前推行的、把北京话作为汉民族共同语的运动。

(2)老国音的形成

A.“国语”最早提出“国语”的是吴汝纶,1911年《统一国语办法案》之后,该词通行开来。

B.1913年,召开“读音统一会”,正式采用“国语”名称,通过了拼写国音的字母——国语注音字母,编写了《国音字典》。

C.国语注音字母的特点为:“京音为主,兼顾南北”,规定了调类,没有调值。

D.老国音的缺点:缺乏严格的语音标准,理论上可行,实际上做不到。

(3)京国之争

指京音和国音的大辩论。1920年,张士一发表《国语统一问题》,认为注音字母连同国音都要改造,主张以北京音为国音标准。

(4)新国音的形成

A.1919年成立国语统一筹备会,后来颁布了新式标点符号议案,制定了“国音字母第二式(国语罗马字)”,调整了国音标准。

B.1923年国语统一筹备会决定采用北京音标准,相对于读音统一会议定的老国音而言,成为“新国音”。

C.1932年,教育部公布了《国音常用字汇》,以北京音为确定汉字注音的标准,是整理现代汉字的一块里程碑。

(5)国语运动的意义:议定并推行了国语注音字母;使以北京语音作为标准的国语深入人心。

(6)国语运动的经验:推行共同语,必须以一地的、一种活的语言作为自身发展的基础,而非五方杂音;民族共同语必须有明确的规范和标准。

3.白话文运动

(1)定义:”运动前后从北京推向全国的旨在以白话文取代传统的文言文的运动,是一场书面语的变革。

(2)历史:先秦言文一致;唐宋白话文产生;元明清白话小说流行;1917年胡适《文学改良刍议》提出白话文学为正宗文学之后兴起了白话文运动。

4.三大语文运动的关系

切音字运动以提倡文字改革、制定拼音字母为目的,因语音标准引发了国语运动,国语运动推广了汉民族共同语,以北京语音为标准,给口语以规范;白话文运动提倡白话文,给书面语以规范;三大运动合一,促成了现代汉民族共同语的最终形成。

三、关于普通话

1.定义:以北京语音为标准音、以北方话为基础方言、以典范的现代白话文著作为语法规范的国家通用语言。

2.普通话的语音为什么要以北京语音为标准音?

(1)在北方话区域诸城市中,北京的政治、经济、文化影响最大。金、元、明、清、新中国都有北京为国都,800多年来,影响一直在增强。

(2)一种共同语的语音标准必须以某个城市的语音作为标准。首先,共同语必须以城市语音作为标准,而且以市区为主,历史上读音统一会的“兼顾南北”的老国音的失败就是反证。其次,城市往往是一个地区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影响最大,最适合最为语音标准。第三,城市语音受书面语的影响较大,比较稳定。

(3)以北京语音为标准,指以北京音系(声母、韵母、声调系统)而言,有些土音不能吸收,比如儿化只吸收了一部分。

3.普通话的词汇为什么以北方话为基础方言?

(1)民族共同语必须以某一个方言作为基础,凭空创造的共同语难以实行。

(2)北方话作为基础方言有突出的优势。首先,北方方言在政治、经济方面的影响很大。其次,北方话具有雄厚的文化基础。现在的书面语——白话,就是在唐宋时期北方口语的基础上形成的;用白话写成的四大名著在全国的流传,扩大了北方话的影响。第三,北方话具有广泛的群众基础。使用北方话的人口占汉族总人口的70%。第四,北方话通行的地域广阔,几乎遍及全国:长江以北汉族地区,长江下游镇江以上、九江以下沿江地带,湖北省处东南角的全部,广西北部和湖南西北角,云南、贵州、四川、重庆汉族地区,从酒泉到南京,从哈尔滨到昆明,高度一致。第五,北方话词汇系统具有一致性,双音节词占优势。

(3)普通话不排除其它方言中的有用成分。普通话要吸收方言词汇丰富自己。

4.普通话语法规范的含义是什么?

(1)以著作即书面语为标准,因为其严密精练,具有规范性。

(2)以白话文著作为标准,排除了文言文。

(3)以现代白话文为标准,指“五四”新文化运动之后出现的白话文著作。

(4)书面语著作必须规范,如党和国家领导人的著作,国家文献,鲁迅、郭沫若、巴金、老舍等人的著作。

四、语言文字的9个标准

1.汉语拼音方案  1958

2.汉语拼音正词法基本规则  1996.1.22发布,1996.7.1起执行

3.普通话异读词审音表  1985

4.普通话水平测试等级标准(试行)PSC  1997.12

5.简化字总表  1986

6.现代汉语通用字表  1988,共7000字

7.标点符号使用法  1995.12发布,1996.6.1实施。

8.第一批异形词整理表  2002,338组异形词,比如“按语”取代“案语”

9.汉语拼音方案的通用键盘表示规范  2001.6.1实施,ü可写作u的,用U键,只能写作ü的,用V键。

第二节  汉语拼音方案的理论阐释

一、汉语拼音方案的制定

1.定义:我国1958年公布的一套汉语拉丁化字母拼音方案。

2.汉语拼音方案的形成

在注音字母、国语罗马字、北方拉丁化新文字的基础上制定出来的。

附:注音字母:1918年公布,1913年改称注音符号,是一套汉字笔式的拼音符号,共38个字母,不便国际交流。

二、汉语拼音方案的构成及使用规则

(一)构成

1.字母表:规定了格特体的书写形式、字母排列顺序、读音。

2.声母表:21个声母,不过普通话有22个辅音,另有ng。

3.韵母表:按照开、齐、合、撮四呼排列,列出了35个韵母,缺少舌尖韵母[](z,c,s的韵母)和[](zh,ch,sh,r的韵母),舌面前半低元音[E](ie,üe的韵腹),卷舌元音[Ô](即er)。

4.声调符号:含调类和调值。

5.隔音符号:“’”,a,o,e开头的字母连接在其它音节后面发生混淆时用。

6.音节的拼写规则

(1)隔音字母y、w的使用

概括为“加”和“换”。

A.i行韵母只有一个元音时,前加y,成yi;有两个以上元音时,i改作y;

B. ü行韵母前加y;

C.u行韵母只有一个元音时,前加w,成wu;有两个以上元音时,u改作w。

(2)韵母iou、uei、uen的省写式

和声母相拼,省略韵腹,写作iu、ui、un;成零声母音节时,要使用y、w。

(3)上两点的省略

同j、q、x相拼,ü上两点省略;同n、l相拼不省。

三、汉语拼音方案字母与语音的配置关系

汉语拼音方案字母和语音配置的总原则:尽可能适应世界习惯,但必须照顾汉语的音值、音系;字母减少到最少,拼写灵活性提到最高。

1.舌面音声母的字母配置:取消了g,k,h方案和j,ch,sh方案,配置了j、q、x,便于学习,提高了拉丁字母的使用率。

2.舌尖前音和舌尖后音字母的配置:用z,c,s和zh,ch,sh。

3.关于清浊音:汉语声母没有清浊音的对立,却有送气不送气的对立,所以用b代表[p][b],p代表[pÁ]。

4.关于舌面前圆唇元音ü:因字母表没有,援引德语的例子,在u上加了两点。

5.舌尖元音[][]的字母配置:因为[i][][]互补,即zh、ch、sh后面不出现[i],j,q,x后面不出现[][],所以都用i。

6.关于iou,uei,uen的拼写:

iou:在上声、去声音节中,o读音明显;在阴平、阳平音节中,o读音不明显;按照简化的发展规律,省o写作iu。

uei,uen:在g,k,h后面,e读音明显;在舌尖音声母d,t,n,l,z,c,s,zh,ch,sh,r后面,e读音不明显;按照简化原则,省e写作ui,un。

7.[uN][yN]分别写作ong、iong,没有写作ung和yng,是因为前者更醒目;[au][iau]写作ao,iao,没有写作au,iau,一是因为前者更醒目,二是避免和an,ian混淆。

四、汉语拼音正词法基本规则

1.音节的拼写规则(见指导书p237附录二)

2.正词法规则

第三节  普通话的语音系统

一、普通话怎样构成一种系统

1.有自己的语音单位:22个辅音,10个元音,4个声调,发音单位构成了音节——听觉上最容易分别的音段。

2.有自己的组合规律:一声一韵,前声后韵,声韵相拼构成音节,共21个辅音声母,39个韵母,4个声调。

3.音位和音位变体:能够区别意义的音素叫音位,不区别意义的、处于互补关系的音素叫某个音位的变体。比如a,A,A。

4音位的聚合:具有共同特征的音位聚合成类,比如zh,ch,sh,r为舌尖后音。

二、普通话声母系统的特点

1.送气和不送气对立。

强辅音:送气的辅音。

2.塞擦音丰富,都有同部位的擦音相配。

3.有舌尖后浊擦音[½]。

4.能分别[n][l]。

三、普通话韵母的结构分析及其分类

1.结构分析:声母、韵头(i,u,ü)、韵腹(元音)、韵尾(元音或辅音)。一个音节分音质成分和非音质成分,前者指辅音、元音或者声母、韵母,后者指声调等。

2.韵基:组成韵母系统的基本成分,也即去掉韵头的部分。

3.顺同化:前面的音素对后面音素的同化,比如声母j使韵母舌面化,所以后面只出现舌面较高的i、ü等,不跟u。

4.逆同化:后面音素对前面音素的同化,如韵尾[N]对韵腹[a]同化为后[A];韵头u使声母圆唇化,比如“乖” kwuai。

5、韵母的分类

(1)根据音素数量分:单韵母、复韵母、鼻音韵母,复韵母又分为前响、中响、后响,鼻韵母又分为舌尖、舌跟。

(2)根据韵头的有无和性质分为开口呼、齐齿呼、合口呼、撮口呼四类。

(3)根据韵尾不同分为:开尾韵、元音尾韵、鼻音尾韵。

四、汉语拼音方案和普通话音位系统

1.严式标音:按照实际音值用不同的音标和附加符号一一记录,叫严式标音。

2.宽式标音:用一个音标兼赅几个没有区别意义作用的音素。

第二章     词  汇

第一节 词和词汇

一、词的确定

1.确定词的意义

(1)有助于阅读理解。“这个计划分为期五年的一般课程和六年级的深入课程”。

(2)有助于正确使用汉语拼音方案注音。《汉语拼音正词法基本规则》(96.7.1)根本特点:分词连写。

(3)有助于语法分析。一般层次分析,要求分析到词为止,语法分析是否结束,就需要判断所有划分出来的结构成分是否都是词。

2.判断词的方法

(1)最小且能单说(2)能否充当词组或句子的成分 (3)能否扩展 (4)提取剩余

注意

(1)能单独使用的语素构成的合成词的判断:考察构成单位的意义结合是否紧密,如果是词,构词语素的意义往往紧密结合在一起;如果是词组,购成单位的意义往往是松散的,整个词组的意义结构单位是相加关系。如“白菜”和“白布”,前者是词,后者是词组。

(2)考察词的统称和特称之别。特称是词,统称是词组。如“红花、红旗、黑板、黄瓜、扁豆、幕后、不惑、骨肉、铁窗、香花、春秋、风雨、外衣、热血”等。

(3)注意语素的特点。构词语素都是非成词语素,是词;两个成分中的一个为非成词语素,是词,比如“确立”。

(4)全面考察,放入语境。

二、词汇中的固定语

1.定义:语言中把词作为构成成分,结构固定,形式上相当于词组、功能上相当于词的单位。所以固定语一般看成是词的等价物,尤其是熟语。

2.固定语的分类

(1)专门用语:专名词语,术语,行业语,看作词组;(2)熟语:成语、谚语、歇后语、惯用语。

3.词汇规范问题

(1)对词汇的规范问题要引起足够的重视。词汇是语言发展变化中最活跃的因素,今天社会发展加快,词汇变化加快,容易产生混乱和分歧,词汇的规范要求越来越高,越来越重要。

手机:无绳电话、无线电话、手提电话、手持电话、大哥大、移动电话、蜂窝式移动电话。

(2)对于方言词、文言词语、外来词的吸收运用注意普遍性原则、需要性原则、明确性原则。如法国1994年通过的保护法语、限制外语的《托宾法》,规定法国本土生产的产品必须用法语,进口商品必须译成法语。我国生怕读者看懂,以显得“洋”,是不符合民族的习俗和文化的。

(3)网络语言更应当规范。286——迟钝;7456——气死我了;IC——I see,我明白;东东、冬瓜——东西;mm、美眉——美女;恐龙——长得难看的人;大虾——网络高手;菜鸟——网络技术差的人;斑竹——网上讨论版版主。而版主就有:斑竹,班主,班竹,板猪等形式;电子邮件:电邮,伊妹儿,email, E-mail等,需要定型。

(4)我们的做法:对形成规范的正确使用,没有形成规范的要引起关注。

第二节  构词研究

一、构词法

(一)构词法分析的基础

1.构词法:分析词的构成成分的意义、作用及其相互关系,研究对象主要是合成词。

2.语素分类

(1)从语音角度分:单音节语素(“人”);多音节语素(音译外来词“斯洛伐克”,古代连绵词“蜘蛛”)。

(2)从功能角度分,成词语素(“看”);非成词语素(“微”)。

(3)从语素在组合中的位置分,

定位语素,在组合中的位置固定,在前“老”,在后“子”;

非定位语素,组合中的位置灵活,可前可后,如“大——大海,伟大”;

二者区别:定位语素,位置固定,意义虚化、抽象,功能上主要表示语法意义,即类化功能。

          非定位语素,位置灵活,意义实在,功能上为构词的主干。

3.语素组合的几种语法关系

(1)对象:合成词中的非定位语素。

(2)语法的基本关系:联合(并列),修饰(前偏后正),补充(前正后偏),支配(动宾),陈述(主谓),五种关系体现在语素与语素,词与词的组合中。

(3)合成词中语素的关系:

并列式:两个语素意思相近、相关、相反:“开放,尺寸,好歹”。

限定式:前偏后正:“白菜”。

补充式:后一个语素作补充,“打倒”“船只”。

支配式:动宾式,前一语素是动作,后一语素是名词性的对象:“吹牛”。

陈述式:主谓式,前一语素是名称,后一语素是陈述:“月亮”。

        析疑:围脖-围墙——支配-限定;火热-眼热——限定-陈述;雪白——限定。

前附式:词缀(意义虚化)在前,“老鹰”。

后附式:词缀在后,“棍子”。

(二)新词语的构造

新词产生必须有社会基础、语言基础、明确的意义,注意规范。

二、造词法

1.造词法:分析词语构成所使用的材料、使用的方法。

2.造词法的构成材料:以语素为主,也可以是音节(指多音节语素构成的词,比如)、词(如“电视剧”中的“电视”)。

3.音节构词解释:构成词的多个音节一般没有意义,即都不是语素,如“斯洛伐克”;如果其中的一个音节有意义,而别的音节无意义,那么所有的音节也都不是语素,如“蝴蝶”一词中的“蝴”无意义,“蝶”在此也就不是语素。

4.造词法的类型

(1)词法学造词:利用词法中的手段和变化形式创造新词。附加词缀:“老师”;重叠:“渐渐”;音变构成:“把(把手)、把(话把儿)”;转类构成:“锄(名词)、锄(动词)”。

(2)句法学造词:并列式,主从式(前正后偏),补充式(前偏后正),支配式(动宾),陈述式(主谓),承接式,兼语式。

(3)修辞学造词:利用比喻、借代、夸张、委婉等手法构成新词。比如:刀山、东床、万分、瞑目。

(4)语音学造词:利用语音手段构成新词,有拟声“哗啦”、合音“甭”。

(5)综合式造词:两种以上造词方法合用。

5.造词法与构词法的区别

(1)从分析对象看,构词法分析合成词;造词法分析单纯词和合成词。

(2)从分细目的看,构词法分析结构是认识词的内部结构成分的意义、作用及相互关系,认识语素组合成词的结构规律;造词法研究构词使用的语言材料及造词的方法。

(3)观察的角度不同,如“组合式合成词”,构词法首先注意两个语素为非定位语素,接着观察二者之间的意义关系;造词法着重说明这种构造方式与句法结构相似,是仿句法结构的组合方式。

三、词义的理据

(一)对词义的理据的理解

词义的理据:语言中表示事物、现象、观念的词的构成依据,即一个词用这样的语素、音节而不用那样的语素、音节来构造的道理和依据。

首先选择能突出特征的方面命名,如“布谷”。这些特征不是本质特征而是反映事物的一般性特征。词义的理据性和词义之间不对等。词义的理据反映了使用这种语言的人的心理和文化。如“奉节”起名于诸葛亮“托孤寄命,临大节而不可夺”的忠君爱国思想。

(二)词义理据的分析

重点是合成词。

1.构成合成词的语素义直接表示词义。

(1)构成合成词的两个语素义相近,词义同语素义也近似,如“忧愁”。

2.词义是语素义按照构词方式上确定的关系组合起来的意义,如“讥笑——讥讽和嘲笑”。

3.合成词的词义是语素义的比喻用法,如“骨肉——比喻紧密相连、不可分割的关系”。。

4.合成词的词义是语素义的借代用法,如“解手——大小便”。

5.语素义表示词义所指称的事物的某些特征,如“白菜”,反映了该类菜的个别突出特征。

第三节  词义

一、词义的类型

词义:人们对客观现实现象的反映和主观评价,大致分为概念义、附属色彩、反身指代义、言语义等四种类型。

(一)概念义

反映事物一般的本质特点意义,是词的理性意义。

1.反映事物、性质、行为,如“工人、勇敢、打倒”。

2.反映事物现象的各种抽象关系和联系。如“结果、总之”。

(二)附属色彩

固定在词中的、同词义不可分割的主观感情意义等。

1.感情色彩:褒、贬、中性。

2.语体色彩:口语、书面语。

3.形象色彩:反映具体事物的形貌状态特征、个体存在的词具有形象色彩,激发人的表象和想象心理活动,从而增强具体形象的感受。如表示形态(如“鹅卵石”),表示动态(“碰碰船”),表示颜色(如“血红”),表示声音(如“布谷鸟”)。

(三)反身指代义

指词在具体运用中指示它本身,指代这个词的身份、音节、书写单位,而不是表示概念义或附属色彩意义。“我是一个代词”中的“我”指身份。

(四)言语义

指词在句子中通过比喻、借代、比拟、双关、词性活用等手段临时获得的意义。言语义不是固定在词中的意义,而是通过各种修辞手法创造性使用词语而产生的意义。

二、词义的单位

(一)定义:根据词义共同的特征、内容而概括、确定下来的词的一个意义就是一个词义单位,即义项。

(二)词义单位分为三类,每个义项独立,形成义项组(几个相近的词义单位排在一起),形成义项目(先概括说明某方面的意义,再分条说明)。

三、词义分析

(一)说明:主要分析名词、动词、形容词的释义特征。

(二)类词语:定义式解释词语的方式中表示词语所属类别的词语叫类词语。被解释的词为小类,即下位词,类词语属于大类,即上位词。词语解释时,先对被解释的词所指称的对象进行归纳,然后再给这个表达上位概念的类词语加以各种修饰、限制,使上位概念类词语所指范围与下位概念一致。如“国脚——入选国家队的足球运动员”中,“国脚”为下位词,“足球运动员”为上位词,“入选国家队”为限定成分。

(三)词的意义分析

1.表名物的词的意义分析

一般用“定义式”,用来解释的词语往往是一个偏正结构,偏的部分是定语,表示事物所具有的某些特征;正的部分是中心语,表示事物所属的类别。如:

人     杰:杰    出        的             人 。

被解释的词  定语表示特征           中心语表示类别

2.表示动作行为的词意义的分析

举例:   补考:   因故未参加考试或考试不及格的人     另行     考试。

     被解释的词             动作行为的主体   动作行为的限制    动作行为

3.表性状的词意义的分析

包括适用对象和性状特征。

举例:   率:    (做事)   不认真,敷衍了事

       被解释的词  适用对象    性状特征

第四节  词汇系统

一、词汇是一个系统

语素以很强的构词能力构成词,成为词汇,而词义有 各种联系,所以词汇成系统。

二、词群

(一)概念解释

1.语义场:一批意义上有共同特征的词聚合在一起形成的类别。比如。词可以分为上义词和下义词,如“亲属”为上义词,“祖父、祖母、父亲、母亲……”等为下义词。

2.词群:意义上有共同特征的词聚合在一起形成的更宽泛的类别。比如具有相同的组合关系的词、表示动作行为的词、表示行为状态的词可以放在一起等,形成词群。

(二)词群分析

1.层次关系词群

词群成员之间具有层级关系,即上下位关系(灯——油灯、汽灯、电灯)、整体部分关系(车——车厢、车轮、车门)、等级关系(校长——教师)、亲属关系(姐姐——哥哥)。

2.非层次关系词群

表示事物现象、动作行为、状态特征、具有相同的关系对象、关系范围的词构成的词群,比如“人体动作、人体结构、人的心理”构成的词群。

3.层次词群中同位词的关系:并列、同义近义关系、反义关系等。

第三章  语法

第一节  语法单位

一、语素和词的区别

语素是最小的语音、语义的结合体,语法的最小单位;以单音节为主;功能是构词。

词是最小的、能够独立运用的音义结合体;以双音节为主;功能是构成词组和句子。

单音节语素有时和词重合。

二、词和词组的区别

词组在形式上大于词,但有些词组由两个单音节词构成,像双音节词,比如:白布、黄纸。究竟是否为词呢?不是,而是偏正式词组。倒是“白菜、黄瓜”等形式已经固定,是词。

三、词、词组和句子

句子和词组、词的本质区别不是看形式复杂与否,而是看是否有传递信息的作用。只要传递了具体信息,具有一定的表述性,结构再简单,也是句子。]

1.作为备用的静态单位,词组和语境没有关系,而句子和语境结合在一起,是一定的人在一定的场合为一定的目的而传递的某种信息。

2.句子因上下文提示,非重要信息内容的结构成分可以省略。如:你何时去看电影?明天。

3.句子有一定的语气,相应地有语调,而词组作为静态的备用单位,不表示观点和感情,没有语调。

4.词组的意义是不确定的,没有具体内容,而句子所指确定,有具体内容。如:上例中的“明天”。

第二节  汉语词类问题

一、现代汉语词类的划分标准

1.词类:词在语法上的类别。

2.划分词类的各标准

有意义标准,有形态标准,有功能标准,有依句子辨别词性等。目前主要从功能标准划分句子。

3.词的语法功能

一是指充当句法成分的功能,即能不能充当主语、谓语、宾语、定语、状语、补语、述语、中心语这八大成分中的某一种成分。据此可以把汉语的词划分为实词和虚词两大类。

二是指词和词的组合能力,即哪类词能和哪类词组合,组合起来表示什么样的语法关系。据此可以分析三类词:名、动、形容词。

(1)确定名词。根据能不能带宾语、补语,能不能受“不”“很”修饰确定名词。如“人民”前面不能用副词“不”“很”修饰,后面又不能带补语,所以是名词。

(2)区分动词。动词可以带宾语,一般不受程度副词“很”“非常”等的修饰,如“打”。

(3)区分形容词。可以受程度副词“很”“非常”等修饰,如“好”。

注意:前面受程度副词修饰,后面带宾语的词是动词,只是这些动词表示心理活动,比如“喜欢”;

      前面受程度副词修饰时不能带宾语,带宾语时前面不受程度副词修饰,这类词是兼类词,如“端正”,带宾语时是动词,如“端正态度”,受程度副词修饰时形容词,如“非常端正”。

二、现代汉语的词类

(一)现代汉语词类表

根据语法功能把现代汉语的词分为14类。

实词7类,包括名、动、形容、区别、数、量、代词,其特点是意义比较实在,可以充当主要的句法成分。

虚词5类,包括副、介、连、助、语气词,其特点是意义比较空灵,没有实在意义,不能充当主要的句法成分,除了副词可以充当状语和个别副词可以充当补语外,其它虚词都不能充当句法成分,主要表示结构关系,连词的作用是连接,介词、助词、语气词的作用是附着。

叹词和拟声词有不同于实词和虚词的特点,一般不分虚实。

现代汉语词类表

类别

概念解释

例词

实词

名词

指称事物名称的词

太阳,学生,智慧,明天

动词

表示动作、行为、存在、变化、意愿的词

走,讨论,展示,思考

形容词

表示性质的词

红,大,认真,热情,火热

区别词

起区别事物的作用的词

男,女,大型,西式,主要

数词

表示数目多少或次序的先后的词

一,第一

量词

表示事物、动作行为或时间的量的单位

个,次,回,秒

代词

起指称或指示作用的词

你,这,那,谁

虚词

副词

表示动作行为或状态的时间、程度、范围、否定、方式等的词

很,更,太,别,不,只,仅,常常,逐渐,刚刚,忽然

介词

用来介绍出与动作行为相关的对象(如施事、受事、工具、时间、处所等)的词

被,把,在,由,对,用,沿着,按照,关于,自从

连词

用于词、词组、分句或句子之间表示某种逻辑关系(如并列、因果、转折等)的词

和,跟,并,或,但,如果,虽然,但是,而且,即使

助词

附在词、词组、句子后面表示一定的结构关系附加意义的词

的,地,得,着,了,过,所,等等,似的

语气词

用在句尾表示某种语气的词

啊,吗,呢,呀,哇,罢了

叹词

表示强烈的语气或呼唤应答的词

啊,唉,喂,啊呀

拟声词

模拟自然界声音的词

啪,哗,呼呼,轰隆,噼啪

(二)词类划分的几个问题

1.形容词问题

像“聪明、金黄”等词和“西式”有区别,把表示性质的“聪明”和表示状态的“金黄”看作形容词,而把“西式”看作区别词,因为“西式”不能充当谓语,如不能说“我的衣服西式”,又不能受程度副词修饰,如“很西式”,失去了形容词的特点,所以定为区别词。

2.动词问题

动词除了动作动词外,还有趋向动词、判断动词、助动词等。更细致的类如下:

(1)及物动词:能带宾语的动词,宾语可以是受事,如“打击敌人”;可以是施事,如“来了一个人”的“人”;可以是“工具”,如“洗凉水”。

(2)不及物动词:动词后面不带宾语,如“溜走”。

(3)单宾动词:动词后面只能带一个宾语,如“讨论”。

(4)双宾动词:动词后面可以带两个以上宾语,如“给——给你一元钱”。

(5)体宾动词:只能带名词或名词性成分作宾语的动词,如“做文章”中的“做”。

(6)谓宾动词:只能带动词或动词性成分作宾语的动词,如“打算”“进行”。

(7)真谓宾动词:谓宾动词的一种,所带的动词宾语还保持着动词的语法特点,如“打算”所带的动词宾语还可以受状语的修饰,还可以继续带宾语,如“打算马上收割庄稼”。

(8)准谓宾动词:谓宾动词的一种,所带的宾语失去了动词的某些特点,比如前面不能收副词修饰,后面不能带宾语,如“进行——进行研究”。

(9)动作动词:能表示某种具体的行为动作、心理活动的动词,如“打击”“学习”。又分为自主动词和非自主动词。自主动词指动作行为能受动作者的自主控制,如“跑、跳、笑”,可以受“别”的修饰;非自主动词指动作行为不能受动作者的自动控制,如“看见,听见”,不能受“别”修饰。

(10)非动作动词:不表示具体、实在的行为动作的动词,如“是、有、姓、从事、叫做”。

3.副词问题

(1)副词和形容词的区分

二者都可以充当状语,所以易混。区别为:副词只能充当状语修饰动词(个别的“很”“极”可作补语除外),形容词除充当状语修饰动词外,还可以修饰名词充当定语,还可以充当谓语,还可以受副词的修饰充当中心语。如副词“忽然”和形容词“突然”:意思接近,形容词“突然”可以修饰名词,能受副词修饰,如“突然事件”“非常突然”;而副词“忽然”不能修饰名词,说成“忽然事件”。

(2)副词的归类问题

虽然副词可以修饰动词和形容词,充当状语,与介词、连词、助词等有所不同,但副词具有封闭类的特点,即可以尽数列举的,而意义比较虚灵,黏着性和功能上不能充当核心句法成分,所以仍归为虚词。

4.介词和动词的区分

介词是从动词虚化而来的,有以下区别:(1)动词可以充当谓语,介词不能单独充当谓语;(2)动词可以带补语,介词不能;(3)动词可以受副词修饰,介词不能;(4)动词带宾语可以单独成句或单独充当谓语,介词带宾语不能单独成句或充当谓语。

“在、到、用、比”作动词和介词的区别:(1)如果处于单说或单独作谓语的位置,是动词;(2)带宾语并处于单说或单独作谓语的位置,是动词;(3)带宾语后处于另一个动词的前面或后面,是介词。

第三节  句子分析(上)

一、句子的不同分类

(1)从表达角度(即句子传递信息的角度)分:陈述句,祈使句,疑问句,感叹句,呼应句(表示呼唤应答的句子,如“雷锋!雷锋!你再哪里?”)

(2)从结构角度分:

a.分单句和复句,单句是由一个词或词组加上语调构成的句子,复句是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单句形式按照一定的逻辑关系组合而成的句子。

b.单句分为主谓句和非主谓句,主谓句是由主谓词组构成的句子,非主谓句是句子结构不能分出主语和谓语的句子。

c.主谓句分动词谓语句(动词充当谓语),形容词谓语句,名词谓语句,主谓谓语句(主谓短语充当谓语,如“这本书我看了。”)

d.非主谓句分为无主句和不完全谓语句,无主句指不能补出主语的句子,如“下雨了。”不完全谓语句指只能出现在一定的上下文中,必须依赖上下文才能表达比较完整的意思,如“你喜欢吃肯德基吗?”“喜欢。”

e.复句可以分为并列复句,承接复句,递进复句,选择复句,因果复句,转折复句,条件复句,让步复句,目的复句9类。

(3)根据主语的语义性质分:

a.施事主语句:主语是谓语表示的动作行为的发出者,如“我学习。”

b.受事主语句:主语是谓语表示的动作行为的支配对象,如“车修好了。”

c.工具主语句:主语是谓语表示的动作行为凭借的工具,如“大桶装水。”

d.处所主语句:主语指明动作行为进行的场所,存在的处所,位移的起点或终点,如“玻璃上有灰尘。”(4)特殊类别:

根据句子中谓语部分的某些特殊成分分类:是字句,有字句,递系句,双宾句,把字句,被字句,比字句,“是……的”句。

二、句子的结构分析

1.成分分析法

解释:(1)是传统分析法,把句子分为主语,谓语,宾语,定语,状语,补语。(2)主、谓、宾是主干,定、状、补是附加,定语是主语或宾语的附加,状语是谓语的附加,状语在谓语前,补语在谓语后。(3)分析句子时,首先分出主、谓、宾,找到主干成分的中心词。(4)名称另叫中心词分析法,多分法。(5)规定了符号:主=;谓-;宾~;定();状[];补<>。(6)例句:(我们班)的同学[已经]打扫<干净>了教室。

优缺点:优点是抓住了句子的主干,提纲携领;缺点是平面分析,忽视了句子的内部构造成分。比如“为什么阶级服务的问题是大是大非的立场问题”分析为“问题是问题”。

2.层次分析法

解释:(1)它根据句子构造的内部层次结构关系,对句子进行层层剖析,以显示词组、句子的结构层次。(2)基本规则是层层二分:按层次逐层分析,每一次把句子成分分为两个直接的组成成分;然后在下层再接着分析这些组成部分,依然采用二分法;直到所有切分出来的直接成分都是词为止。(3)名称另叫直接成分分析法。(4)举例分析:

我  明  天  上  午  请  朋  友  看  电  影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说明:1-2主谓,3-4状中偏正,5-6定中偏正,7-8递系复谓,9-10述宾,11-2述宾。

优点:层层二分,符合语言结构的实际,解决结构层次中有歧义的句子,如:

不 适 当 地 表 扬 学 生

1           2        

3  4        5    6   

说明:1-2状中,3-4状中,5-6述宾。

不 适 当 地 表 扬 学 生

1           2        

3       4        

        5    6   

说明:1-2状中,3-4状中,5-6述宾。

二、句子的语义分析

1.语义框架分析

(1)语义:在语句结构中体现出来的意义。

(2)句子的语义指句子中动词与名词之间的关系所形成的意义。

(3)语义主要有施事、受事、时间、处所、工具、方式、目的。

(4)各种各样的语义都通过名词体现出来,但与动词密切相关,只有名词与动词结合才能产生语义。如“孩子笑了。”中“孩子”是施事;“我把书送个孩子。”中“孩子”是受事,都受动词影响。

(5)主语可以是施事,也可以是受事:如:我们热爱生活(主语施事)。敌人被打垮了(主语受事)。

(6)宾语可以是受事,也可以是施事:如:老张昨天买了一本书(宾语受事)。远远地飞来了一只老鹰(宾语施事)。

(7)强调:分析句子的语义框架,就是要把句子的中名词和动词之间产生的语义分析出来。

2.歧义现象

(1)解释:指一个句子的意义有几种理解,虽然说话人心中知道表达什么意义,但受话人并不清楚所指,往往从另一个角度理解,于是在表达与理解之间形成歧义。例如“出租汽车”可以理解为偏正结构,即“被出租的汽车”;可以理解为述宾结构,即“把汽车出租出去”。

(2)隐性的歧义通过语义框架分析举例:

关心的是母亲:[动作-施事]即母亲关心;[动作-受事]即关心母亲。

狼都不怕的狗:[施事-动作-受事]即狼不怕的狗;[受事-动作-施事]即不怕狼的狗。

(3)造成歧义的原因:

a.同音词造成:我们全部(不)同意。

b.多义词造成:她脸色不好看。即她的面色差、她的表情差。

c.由构造的层次造成:发现了敌人的哨兵。即发现哨兵、哨兵。

d.由句法结构关系造成:我喜欢煎鸡蛋。即我喜欢煎,我喜欢鸡蛋。

e.由语义结构关系造成:关心的是母亲:[动作-施事]即母亲关心;[动作-受事]即关心母亲。

三、变换分析法

1.解释:句子的变换是语法格式有规则的变换,超出一种语法格式,对句子格式进行变换,从而揭示不同的句子格式之间的内在关系,分析句子内部结构层次关系的差异,叫变换分析法。

2.意义:它是层次分析法遇到困难时所运用的方法,揭示歧义。如“打人”和“挖坑”的宾语不同,运用变换分析:

打人——打伤了人。挖坑——挖好了坑。“人”为对象宾语,“坑”为结果宾语。

3.句子变换分析的客观基础:

(1)语言中的句子在语法格式上都有联系,同样的意义可以用不同的句式表达。如:

弟弟打破了杯子。杯子弟弟打破了。弟弟吧杯子打破了。杯子被弟弟打破了。

(2)受上下文限制,往往省略一些成分,表面上一样的句子其深层结构不同。如:

门没有锁。门没有关。

深层不同变换:门上没有锁(即门没有锁子)。门上没有关(即门没有关子)。

(3)客观语言系统中,句子结构格式不同,而内部语义关系相同,可以互相变换考察。

我们打败了敌人。

敌人我们打败了。

说明:“我们”都是施事,敌人都是“受事”,所以可以尽管变换。

(4)用有限的句子格式表达无穷的意义,就会产生歧义,所以有必要用变换分析歧义。

4.如何变换

(1)增减成分:门没有锁——门上没有锁。

(2)移位:我喜欢艺术体操——艺术体操我喜欢。

(3)替换成分:父亲在屋顶上晒花——父亲往屋顶上晒花。

(4)形成变换矩阵:关心的是母亲——关心他的是母亲。关心的是母亲——他关心的是母亲。

                   理解的是老师——理解他的是老师。理解的是老师——他理解的是老师。

                   反对的是老王——反对他的是老王。反对的是老王——他反对的是老王。

5.注意:变换时原句式和变换式共同出现的词语的语义关系必须相同。如“关心”和“母亲”在“关心的是母亲。——关心他的是母亲。”两句中都是动作和施事的关系。

第四节  句子分析(下)

一、双宾结构

1.定义:双宾结构指一个及物动词后面带有两个宾语的结构形式。其中一个宾语往往指人,由代词或名词充当,叫近宾语或间接宾语;另一个宾语指物,由名词、动词、主谓词组充当,叫远宾语或直接宾语。如:我送给女友一朵玫瑰。

2.双宾结构的特点

(1)结构中的动词必须是表示给予、承受、称类意义的,如“给、送、借、拿、叫、教、告诉、询问”等。

(2)间接宾语大多指人,靠近动词,直接宾语指物,离动词较远。

(3)口头交际中大部分间接宾语省略。

(4)双宾结构变换为“把”字句时,通常是把直接宾语提前,间接宾语不能提前。如“我把玫瑰送给她。”中“玫瑰提前。

3.双宾结构的层次分析

处理为述宾结构带宾语,如:

告 诉 他 一 个 好 消 息

1        2           

3    4     5       6 

               7   8 

说明:1-2述宾,3-4述宾,5-6定中偏正,7-8定中偏正。

二、递系结构

1.连述谓语句:有两个以上的述语构成的句子,如“拿钱上街买东西。”“命令他转移。”前句中的两个述语都跟主语直接构成陈述关系,叫复谓结构;后句中的两个述语不能直接同主语构成陈述关系,第一个述语“命令”的宾语“他”是受事,而“他”是第二个述语“转移”的主语,叫递系结构。

2.递系结构:指连述结构中第一个述语的宾语是第二个述语的主语的结构。

3.递系结构说明:汉语中,主语是旧信息,一般要求定指,而动词宾语一般是新信息,在语义上不定指。如“客人来了”中“客人”是旧信息、定指,“来客人了”中“客人”是新信息,不定指。递系结构中的第一个述宾结构VP1的宾语不定指,这个宾语在第二个述宾结构VP2中是主语,却定指。一个成分不可能又不定指又定指,所以把以上结构叫递系结构妥当,叫“兼语式”不妥。

4.递系结构分析:

老 刘 请 我 喝 茶。

1     2        

      3    4   

      5  6  7  8

说明:1-2主谓,3-4复谓,5-6述宾,7-8述宾。

第五节  现代汉语虚词

一、虚词的性质

1.意义空灵、虚化,没有实在、具体的词汇意义,主要表示抽象的语法意义。

(1)帮助表达实词之间的某种语法关系,如“我的老师”中的“的”表示“我”和“老师”是修饰关系。

(2)帮助实词添加某种语法意义,如“看”后加“着”“了”表示正在进行、经过等时态。

(3)给整个句式增加某种语法意义。如“你去”加“吗”成为疑问句。

2.都是黏着的,一般不能单说(只有副词中的“立刻”“马上”等可以单说)。比如“你喜欢吗”不能单说“吗”。

3.不能充任核心的句法成分,即不能充当主、谓、宾、中心语等。

4.数量有限,可以尽数;很少变化,新旧交替少;属于封闭性词类。

二、虚词的类别

副词、介词、连词、助词、语气词。

 

 

 

第四章  方言

第一节 方言的基本概念

一、语言和方言

1.二者关系:方言是语言的变体,一种语言和它的方言是一般和个别的关系。方言和语言的转变过程是:(1)一种语言可能分裂为不同的方言;(2)方言进一步分裂为不同的语言。

2.方言和语言的界限

(1)是否是统一的社会。如果几种方言所处的社会在政治上高度统一,那么它们一般只能是某种方言的地方变体,不能看作是独立的语言。这是重要因素。

(2)是否是统一的民族。如果几种方言是有统一的民族使用,有相同的文化背景、风俗习惯,方言不能看作是独立的语言。

(3)语言本身的差异。如果方言之间的差异大,一般可以把其划分为不同的语言,但不是绝对因素。

(4)使用者心理认同的情况。如果使用者认定自己使用的某种方言不是某一语言的方言,那就地承认其独立性。

(5)是否具有共同书面语。如果有共同的书面语,方言可能不是独立的语言;否则方言可能是独立的语言。

3.汉语与汉语方言

汉语各方言虽然差异大,但汉语各方言出于在政治上高度统一的社会,使用者是高度统一的汉民族,有公认的标准音、统一的书面语和潜在的转换关系,所以仍属于同一种语言的地域变体,不是不同的语言。

二、地域方言和社会方言

1.概念

地域方言:语言因为地域方面的差别而形成的变体,是全民语言的不同地域上的分支,是语言发展不平衡性而在地域上的反映。

社会方言:同一地域的社会成员因为在职业、阶层、年龄、性别、文化教养等方面的社会差异而形成不同的社会变体。

2.地域方言和社会方言的异同

(1)相同点:第一,都是语言的变体,是语言发展不平衡性的体现;第二,都没有全民性;第三,都要使用全民语言材料构成。

(2)二者的不同点:第一,形成的原因不同。地域方言是由地域的隔离造成的,社会方言是同一地域的社会成员因职业、阶层、年龄、性别、文化教养等社会因素造成的。第二,适用对象不同。地域方言是某一地区的全民语言,是当地人的“共同语”,而社会方言不具有这种全民性,职位某个特定的社群使用。第三、差异的性质不同。社会方言的差异体现在口音、措辞、谈吐风格等方面,地域方言的差异体现在语音、词汇、语法结构上。第四,发展方向不同。地域方言在一定的社会政治条件下可能发展成为独立的语言,社会方言无论怎样发展,都不可能发展成为独立的语言。

三、方言和共同语

1.共同语:是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是打破语言的地域隔阂、走向语言统一时出现的语言形式,是经过规范的标准语。

2.普通话和方言的关系

(1)普通话是在方言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但又不同于方言,它要对基础的方言成分进行选择吸收,不是全盘吸收,所以普通话是非常规范的民族标准语;

(2)普通话还要从其它方言中吸收有用的成分来丰富自己,所以普通话比任何方言都要丰富完善;

(3)普通话作为具有全民通用性和权威性的特殊方言,对方言起着示范作用,规定了方言的发展方向,方言的发展要从属于普通话的发展,逐渐向普通话集中、靠拢。这是因为,第一,普通话作为民族共同语的地位是在漫长的历史过程中自然形成的,具有必然性。这种趋势将进一步发展下去。第二,普通话作为经过规范的标准语,已经以法律形式正式颁布,这就决定了普通话的地位要高于方言,对方言起着示范性作用,规定了方言的发展方向,而方言的发展要从属于普通话;第三,普通话通过渗透和覆盖两种途径深刻地影响方言的发展,使方言日益向自己集中、靠拢。

第二节  汉语方言的分布

一、汉语方言的分区和划界

1.汉语方言划分的理据

汉语方言的分区历来不一,现在普遍认同七区,即北方、吴、湘、赣、客家、粤、闽等方言区;方言的划界也只能是一个大致的轮廓;命名的由来为:客家方言按其来历命名,即“做客于某地的方言”;其它方言都考虑了通行地域的特点,但方言与行政区划名称涉及的地域并不完全一致,如广东省除了粤方言,还有客家方言;同为闽方言,却分布在福建、台湾、海南。

2.汉语方言划分的标准

汉语方言分区一般以语音标准为主。第一,有无浊音声母和清音声母的系统对立以及中古全浊声母的演变规律;第二,有无塞音韵尾以及中古入声韵的演变规律;第三,有几种鼻音韵尾以及中古阳声韵(即鼻音尾韵)的演变规律;第四,有几套塞擦音声母以及中古精组、知组、庄组、章组声母和见组细音声母(这些中古音字现在在普通话中都变成了塞擦音)的演变。

二、汉语方言的共时分布

各方言

代表话

使用人口

分布

语音特点

(1)北方方言

北京话

7亿,占汉语通行区域的3/4

从东北的满洲里到西南的昆明,从西北的酒泉岛东南的南京

1.没有浊塞音和浊塞擦音声母,中古的这些浊音声母变成了清音;2.辅音韵尾很少,只有n,ng两个;3.声调有阴平、阳平、上声、去声四个,古代的入声消失。分为华北、西北、西南、江淮四个次方言

(2)吴方言

上海话和苏州话

7千万

江苏南部,上海,浙江,江西北部,福建西北角,安徽南部

1.有一套浊音声母浊塞音和浊塞擦音;2.没有舌尖后音声母;3.韵尾较少,普通话前鼻音韵尾一律读成后壁音韵尾,普通话的复韵母的韵尾脱落变成单韵母;4.有7到8个声调。

(3)湘方言

长沙话

3千万

湖南省

1.部分地方有比较完整的浊塞音、浊塞擦音声母和浊擦音声母;2.声母f、h不分;3.声母n、l混用;4.入声调没有塞音尾。

(4)赣方言

南昌话

3千万

江西省大部分地区和湖北省东南角,处于北方、吴、湘、客家、闽方言的包围中

古代的浊塞音和浊塞擦音声母全都变成了同一发音部位的送气清音。

(5)客家方言

广东梅县话

3.7千万

广东东北、北部,广西和江西南部,福建西部,湖南、四川、台湾部分地区

1.古代浊塞音和浊塞擦音声母大部分变成了同部位的送气清音声母;2.舌尖后音声母读作舌尖前音声母;3.g、k、h和z、c、s可以同齐齿呼韵母相拼;4.没有撮口呼;5.声调6个。

(6)粤方言

广州话

4千万

广东省珠三角,广西东南部,香港、澳门特区

1.语音系统复杂,多达53个韵母;2.辅音韵尾丰富,除了比音韵尾m、n、ng外,还有与之对应的入声塞韵尾b、d、g;3.声调一般8到9个

(7)闽方言

福州话

5.5千万

福建、海南、台湾,广东潮汕地区和雷州半岛

1.没有唇齿音f,普通话凡是年f声母的字闽方言读b或p;2.普通话中念zh、ch声母的部分字闽方言读d或t。分为闽南(厦门),闽北(建瓯),闽东(福州),闽中(永安);莆仙(莆田)等5个次方言

 

方言岛指大方言区内零星分布的通行另一种方言的区域,该方言区域就像汪洋大海中的一个孤岛,例如海南岛的军话就是被闽方言包围的一个源于观花的方言岛现象。

第三节  汉语方言的语言特点

分析汉语方言的特点一般是和古代汉语的比较中展开的。古代汉语到现代汉语方言的演变,一般是经济发达、社会开放、沟通便利的地区变化快,其它地方则变化慢;南方在古代比北方闭塞,所以保留了更多的古代汉语的特点,北方方言的变化则大。

语音方面,各方言在音节、声母、韵母、声调、语流音变等方面各有不同。南方方言保留了许多古音信息,比如粤方言保留的完整的入声韵。

词汇方面,各方言在词源、语素、词语构造、词义、独创词语、特殊词语等方面不同,比如普通话词和方言词有差异,表现在各方言中都有一些独具特色的独创词语,“棒子”指玉米,“三只手”指小偷;有些词的构造不同,普通话的“公鸡、热闹”,在一些方言中是“鸡公”、“闹热”;南方方言保留了许多单音节词,比如:“食(吃)、曝、目”等。

语法方面,各方言在名词的小称、人称代词的数、形容词的形容程度、动词的动态和动量、指示代词、双宾语的次序、比较句的句型、疑问句的特点等方面都有不同。

第四节  方言调查的基本方法

一、语音的调查

根据丁声树、李荣编写的《汉语方言调查简表》,先调查声调基础字、声母基础字、韵母基础字、音系基础字,归纳出该方言的声韵调系统,然后记录方言调查4千字的声韵调,核实总结的音系,并归纳出该方言的字汇。

二、词汇的调查

根据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编的《方言调查词汇表》对29类词汇进行记音,然后对照古代的韵书比如《广韵》《集韵》等查找本字,再对特殊的词语进行解释。

三、语法的调查

根据《现代汉语方言语法语料库方案》进行调查,从名词的小称、人称代词的数、形容词的形容程度、动词的动态和动量、指示代词、双宾语的次序、比较句的句型、疑问句的特点等方面着手。

第五节  汉语方言与地域文化

    政治、经济、文化中心的转移可以引起权威方言的兴替,方言的形成与大规模的移民有关,方言中的独特的地名可以反映当地的物产特征、地貌特征、社会生活、人文历史,比如社会心态、社会文化、历史文化、认知特点、思维方式等,许多文学现象是建立在方言的基础之上的,方言作为一种文化现象,还会存在相当长的时间,所以我们要尽可能地调查研究方言,把方言中的精华留住。

来源:中国哲士网

教师学生家长 一年级汉语拼音资料 备课考试教学

教育资料 第一章   语 音 文章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相关文章
    汉语拼音
    汉语专题(1)网上教学活动文本(200…
    汉语拼音方案有哪些拼写规则
    《汉语拼音字母表》、偏旁复习
    《汉语拼音复习二》(1篇)教案
    汉语拼音(1---9)
    教师语言文字规范化基本功培训资料
    第一批异型词整理表
    汉语拼音 10
    (人教新课标)一年级语文教案 《汉语…
    《牧 童 和 羊 皮 狼》多功能读本
    本字表用到的BP型码简介
    一年级语文第一册汉语拼音(二)测试…
    一年级汉语拼音练习题
    漢語拼音(字形)輔助工具
    你会发汉语拼音字母“R”的名称音吗?
    2011-2012年度“中美富布赖特项目”外…
    连市九年义务教育小学语文实验课本
    关于汉语拼音字母名称音教学改革的探…
    汉语拼音
    第八节  汉语拼音方案
    汉语拼音教学初探
    《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三)》教学设…
    二十二名赴泰華語教師 珍惜增加人生閱…
    汉语拼音
    18.青松·教案
    14.梅兰芳学艺
    识字7
    一年级汉语拼音教学
    (人教新课标)一年级语文教案 《汉语…
    初中语文新课程标准
    练习一
    28 华南虎
    人教版一年级上册汉语拼音教学建议
    汉语拼音
    关于颁布《关于普通话水平测试管理工…
    汉语拼音1
    一年级语文第一册汉语拼音(五)测试…
    职中技校打字与家政课教参
    中文姓名的威妥玛氏拼音译法对照
    认字与汉语拼音(韵母部分)
    街巷名称汉语拼音拼写的思考
    一年级汉语拼音测试卷
    一年级语文上册期末复习:汉语拼音练习…
    首届“汉语拼音、识字写字”课堂教学…
    19、乌鸦喝水
    《汉语拼音j、q、x》教学案例
    汉语拼音现代化
    一年级汉语拼音检测方案
    有关汉语拼音字母名称的初步建议
    中文书刊名称汉语拼音拼写法
    认字与汉语拼音(声母部分)
    两只小狮子
    汉语专题(1)期末复习提要
    语文园地三
    一年级汉语拼音
    课题
    汉语拼音字母书写错误及其纠正
    漢語羅馬字拼音系統 - 外交部通用拼音…
    《一株紫丁香》教学设计
    苏教版一年级汉语拼音测试卷(一)
    学者新论:汉语拼音运动的历史回顾
    儿童快乐识字启智班
    国家语言文字工作委员会关于普通话
    2010年下学期学前班语文教学计划
    汉语拼音教学范例分析
    汉语拼音难辨字速记绘本(上册)
    小学毕业语文模拟试卷(一)
    汉语拼音教学案例分析
    广东省语言文字规范化示范校创建标准…
    认字与学拼音
    小学语文一年级上册教材分析
    先学汉语拼音之弊
    1、打开汉字转拼音软件。
    (一年级上册)教材介绍与教学建议
    汉语拼音教学盘点
    汉语拼音教学总结
    一张大表讲清英语语法
    一、怎样认识语音的系统性?
    汉语拼音<<复习二>>课堂实录
    汉语拼音 2 i、u、ü
    “汉语专题(1)”考核说明
    一年级第一学期汉语拼音练习卷
    《汉语拼音9 ai ei ui》教学设计
    【汉语拼音】多音多义字
    快快乐乐学拼音
    汉语拼音
    汉语拼音复习一
    《汉语拼音复习》教学设计
    “我与汉语拼音”征文比赛获奖名单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
    汉语拼音:与汉字一起走向新世纪
    .哪座房子最漂亮
    常见不规范使用序号、标点符号、汉语…
    一年级汉语拼音检测试卷(口试部分)
    小学语文一年级汉语拼音竞赛题
    入学教育
    10.  ao ou iu
    第二单元
    10. 比尾巴
    12.  雨 点 儿
    汉语拼音与其他拼音系统对照表
    中、小学             学科第     册…
    汉语拼音 13 ang eng ing ong
    一年级汉语拼音练习题
    公共场所双语标识英文译法
    13. 老公公
    (人教新课标)一年级语文教案 《汉语…
    培养小学生学习汉语拼音的兴趣
    《汉语拼音aoe》教学设计
    汉语拼音 教学设计
    一年级语文汉语拼音部分测试试卷
    小学一年级语文第一册第二单元汉语拼…
    《汉语拼音1 aoe》教案
    小学语文(汉语拼音)素养训练序列设…
    教科版一年级语文上册汉语拼音测试卷…
    《汉语专题(1)》教学大纲
    汉语拼音         第一单元
    语言文字法规知识竞赛复习题
    汉语拼音1
    汉语拼音14
    汉语拼音a o e教学设计
    汉语拼音 5

    2004-2010  中国哲士网版权所有 引用本站内容请指明来源  给本站投稿   备案序号 蜀ICP备0500925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