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尽,任凭读者去回味,寻觅作者的真意。这类句子,几乎全存于贾平凹的早期散文中,不是文眼,却胜似文眼,作者别具匠心,就连贾平凹自己也承认,“结尾要电影式‘淡出’,淡得耐嚼”。
四、 灵活多变,不拘一格
贾平凹在散文的谋篇布局上,不拘泥于一种表现形式,而是采取了灵活多变的手法,进行了多角度多层次的尝试。
《商州初录》、《商州又录》中,贾平凹借鉴古代笔记小说分段分层次写法,采取了链环扣套式结构,各篇相对独立,中间又用一根内在红线相连。《木碗世家》、《爱的踪迹》、《太阳路》等则采用双线并流,内外交融的写法。
在体裁形式上,《三游华山》、《在米脂》属于游记体;《黄土高原》、《两代人》、《自在篇》则是散文诗的笔调;《丑石》则是一篇精美的科学小品。
在艺术构思上,同来灵活多变。《丑石》、《话说清风寨》、《一只贝》等采用欲扬先抑手法,如《丑石》,先是丑石令人遗憾,接着猛然一抑——丑石一无所用,继而再跌一层——丑石人人讨厌,最后更抑一层——丑石可恶至极,到最后却反抑为扬,反丑为美:首先,丑石来源异常——“一颗陨石”;其次,丑石寓丑于美,美在丑中;最后,丑石有高大的品质之美——“它不屈服于误解、寂寞的生存的伟大。”这种手法,欲褒先贬,层层推进,波澜迭起,精巧的构思令人拍案叫绝。而《哭婶娘》、《小白菜》等,则采取了众星拱月式手法,把人物安排在特定的环境中表现,最后烘云托月,形成一个完整的艺术形象。衬托手法也被作者信手拈来,用得稔熟,《一对恩爱夫妻》等篇反复运用衬托技巧,《黄陵柏》用了垫衬手法,《刘家兄弟》则用了反衬手法。此外,在别的篇章中,作者还尝试了疏密相间,以疏为主的结构手法。
由上可见,贾平凹初涉文坛的时候,在创作技巧上进行了各种尝试,力求新颖流畅又突破传统,追求多变灵活且极富于艺术表现力感染力的艺术风格。贾平凹始终在实践一条既有民族化又有现代意识的路子,这与他生活的地理环境、社会环境息息相知,泾渭一带的秦砖汉瓦,商州奇诡隽秀的山水民风,达观虚静的美学观念,浪漫主义的文风等交相熏染,造就了贾平凹早期创作的独特风格。贾平凹在早期散文创作上的丰富实践也为他后来的小说创作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资料引用:
①《山石·明月和美中的我》(贾平凹)
②《爱和情——〈满月儿〉创作之外》(贾平凹)
原载于《昭通社会科学》2002年第四期 论文出处(作者):曹阜金
上一页 [1] [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