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欢乐一生
贾平凹谈人生 hspace=0 src="/works/UploadFiles_8238/201109/20110924163651809.jpg" align=left border=0> 用一周的时间,终于读完了贾平凹的《贾平凹谈人生》。读完后掩卷深思,面对着空阔的写字板,一时不知从何说起。
很早就喜欢贾平凹的散文,从《月迹》、《心迹》、《爱的踪迹》、《人迹》到《商州三录》,凡见到的我都全力买来,并细细研读,从他的散文中,得到许多不为外人所道的乐趣。书中的那份悠然那份闲逸那份诙谐那份从容,透过优美的清新的文字,直达心灵的深处,象条条河水在心灵的河道交融。 但该如何评价眼前的这本书呢?这不能用简单的“好或坏”两个字来形容。通过这本书使我想到作家的生命力的问题,使我想到名人与非名人之区别的问题,使我想到读者的阅读期待与作家本身之矛盾的问题。
《贾平凹谈人生》说到底只是一本普通的访谈录,分别从对农村、城市、收藏、测字、足球、爱情等方面,实录了他的一些看法。现在看来,题目是有些大了。首先,它并不能给你的人生以多么大的指导意义,如果你抱着这个态度去读它,那么注定是要失望的。它其实只是一本谈作家贾平凹的人生以及折射出的他自己的人生态度的书。因而,我甚至以为书名改为《贾平凹谈自己的人生》更为妥帖一些。其次,这本书并不是一本散文集,并不是一本严格意义上的作品集,它只是出版社打着名家旗号策划的一个“商品”而已,试想,如果不是贾平凹谈人生,而是随便一个张三或李四谈人生,那么他的书还有人买吗?我看肯定没人买。即使他的人生经历比贾氏曲折千倍百倍,谈出的见解多么多么新颖,那也白搭。这是一个讲究名人效应的时代,成名的过程当然很艰难,但一旦成名,那么各种花环便会随之而来。因而不要说这本书就是作家贾平凹的,即使不是,贴上他的标签,也肯定会热卖,这道理已为一些盗版分子的行为所验证。
但,是否说这本书就是一本废书,一本无用的书呢?当然也不是。应该说这本书还是有意义的。作家史铁生曾在《病隙碎笔》中写到:面对成品,我总觉意犹未尽。这感觉,从读者常会要求作者签名并好奇得总想看看作者的相貌这件事中,似乎找到了一点答案--那目光中恐怕不单是敬慕,更多的没准是怀疑。他是针对小说创作中一些作家总是把作品的生长过程隐藏起来而只展露成品而言的。我想,读者在阅读作品时是否会完全抛开作家本人呢?是否怀有一种想窥探作家个人状况的隐衷呢?文学作品不是普通的商品,象工厂中生产出的那些千篇一律的产品一样,文学作品总是饱含着作家浓重的情思的,我们当然可以抛开作家单去欣赏作品,但与了解作家后欣赏作品的感觉肯定是不同的。因而,很多时候,我们需要了解一些作家的情况,了解他的平时的思想等,这对读书是有好处的。而且我相信大多数人在潜意识中存在着一种探究别人隐私的癖好的,当然这不独对于作家。所以,文学史上才有众多的描写作家本人的作品,许多这样的作品往往由于其角度的新颖思想的深刻文字的老练而流传百世。古人之述备矣,且不讲。即使现当代,这样的作品也并少数,象许多名作家的传记即属此类。这些著作对我们了解作家的情况有极大的帮助,而且也的确可以从作家的成长中得到一些思想的教益。
在当代的书界,描写贾平凹的作品已经不少。象同为陕西作家的孙见喜几十年来做的唯一的事似乎就是写贾平凹,先前两卷本的《鬼才贾平凹》我读过,还不错,使人了解到了一些鲜为人知的事件。然而这些东西说到底是别人写的,有人家自己的角度和认识。这本《贾平凹谈人生》却是贾平凹自己的谈话录,可以说,是了解作家贾平凹的第一手的资料,对于想了解贾平凹的读者是有其现实意义的。这本书从方方面面讲述了贾平凹的经历、爱好、生活及人生态度。对于他的有些说法,例如测字的收藏的以致于爱情的等等,我们或许不会接受,其实我们也不必要接受,我们只是通过这本书,更多地了解了作家贾平凹,这便可以了。
已经有不少读者在表达对贾平凹的失望了,其实我也一直有这种想法,但我思考更多的却是一个作家的艺术生命问题。在文坛上,是有许多靠一本书两本书吃一辈子的作家的,甚至有没象样作品而靠文外工夫混成作家的人。而且在事实上,一个作家的艺术生命也不可能与自然生命一样长,应该说,象贾平凹还是值得我们钦佩的,他始终保持着旺盛的创作生命力,写出了一部又一部毁誉参半的作品。而如何看待读者的阅读期待与作家的实际情况,也一直是我思考的问题,读《贾平凹谈人生》,我想的仍然较多是这个问题,而且我至今还是没有想明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