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迹》
(课前播放月色配乐图片)
一.导入:
师:月亮美吗?让你想起了什么?
生:月迹
师:这堂课让我们再一次身临其境于贾平凹先生的童年时光,随着他一起去寻找那美丽的月亮。(板书:月迹 贾平凹)
二.赏析月迹
师:请大家轻轻打开书,翻到12页,回忆一下,我们在哪里找到了月亮?
生:(在穿衣镜上,竹帘)中堂,(酒杯里,葡萄叶儿上,瓷花盆儿上,锹刃儿上)院里,(水中月,眼中月,天空中)院外。(师总结)
师:作者描写的月迹给你什么感觉?作者是有心的,每一处月迹,都被他描写得那么优美、那么入情入境。你认为哪一处月亮、月光在哪里留下的痕迹让你身有同感,让你觉得美,请你在默读课文的过程中把这一处描写月迹的句子画出来,并轻声地读一读。
生:默读文,画句子,轻声读句子。
师:都画完了对吗?请你和小组的同学说一说你为什么喜欢这一处的描写呢?小组的同学在倾听的时候,想一想自己的理由应该怎样说,说什么?
生:讨论 汇报
穿衣镜上:原来月亮是长了腿的,爬着那竹帘格儿,先是一个白道儿,再是半圆,渐渐地爬得高了,穿衣镜上的圆便满盈了。
师:你为什么喜欢这一句?品词:腿,爬。有趣,形象的拟人手法。
竹帘上:月亮还在竹帘儿上爬,那满圆却慢慢又亏了,末了,便全没了踪迹,只留下一个空镜,一个失望。
师:品感受,由高兴到失望。
院子里:它果然就在院子里,但再也不是那么一个满满的圆了。尽院子的白光,是玉玉的、银银的,灯光也没有这般儿亮的。
师:品景,学生说出自己喜欢的理由,(看课件。图片)教师总结。我们在读文时可以通过品味里面的词语、描写的景色和文中人物与自己的感受来读。
师:观察图片,那月上是什么呢?
生:桂树,嫦娥
师:文中的我们身后也有一棵桂树,是什么样的呢?
生:疏疏的枝,疏疏的叶,桂花还没开,却有了累累的骨朵儿了。
师:这骨朵儿好像繁星儿变的,天上的星星仿佛也少了许多。我们身旁有棵桂树,月中也有棵桂树,你有什么感觉?
生:我们好像在月亮里似的。
师:对,齐读8自然段。
师:月中还有个女子,是嫦娥,配住在月中的女子该是个什么样子的呢?
生:是个十分漂亮的女子。
师:我也想请个女孩子和我来配合一下读一读奶奶和我的对话。我读奶奶,你读文中我的话,其它同学读旁白,从9——18。分角色读。酒杯里也有月亮。谁喜欢这一句?
酒杯里:我们都看着那杯酒,果真里边就浮起了一个小小的月亮的满圆。捧着,一动不动的,手刚一动,它便酥酥地颤,使人可怜儿的样子。大家都喝下肚去,月亮就在每一个人的心里了。
师:酥酥,可怜儿,给你什么感觉?你手中捧着的是一个什么样的小月亮?朗读。
师:我们又在哪儿发现了月亮?
生:水中,眼中。
师:月亮不只在水中,在眼中,它更在我们心中,它是属于我们的,我们一起来读一读28段。
师:月亮为什么是属于我们每个人的呢?只要拥有一颗追求美好的心,不仅能够拥有美丽的月亮,还能够拥有美好的世界。
师:这篇课文为什么叫《月迹》
因为文章描述了孩子们追寻秋月踪迹的趣事,也是因为月亮在作家心中留下了一抹温暖的痕迹,寄托了作家浓浓的思乡之情和对生活的热爱。
三.作业
(1)作业:师:把你喜欢的句子抄写下来,并试着背一背。
(2)师:试着把你喜欢的句子背下来。
师:在语文天地中节选了四位作家笔下不同的对月亮的描写,可以自己来读一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