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激情导入 (教师满面笑容走进教室,师生问好,鼓掌) 师:听说咱们这个班的同学充满智慧,富有灵气,敢于创新,这节课老师来亲自领略一下同学们的风采。好不好?(借本校初一242班上课) 生齐答:好! 师:同学们曾经读过许多描写月亮的文学作品,唱过许多与月相关的歌曲,有的是歌颂月的美好和纯洁,有的是借明月表达心中的情感和思绪。现在请同学们说说与月相关的诗句。 生1: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王安石) 生2:野旷天底树,江清月近人。 (孟浩然) 生3: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 (张九龄) 生4: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李 白) 生5: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苏 轼) 师:好,这里的婵娟代指月亮。 师:大家平时很用心,积累了很多古诗句。这些诗句,在今后写作时都可以运用。 师:这节课我们来学习一篇也是与月相关的文章(板书《月迹》贾平凹wā )。这里贾平凹的“凹”读wā,他是中国当代著名作家。 二、课文美读 师:请同学们用自己最喜的方式自由朗读课文,不认识的字词查字典,然后用精练的语言概括课文的内容。 (教师巡视,发现大部分同学已认真读完) 师:大部分的同学已读完,请大家注意以下字的读音: 屏幕显示:倏shū忽 袅袅niǎo 嫉jí妒 掬jū 淙cóng 面面相觑qù 师:如果给标题前加上一个动词,组成动宾短语,该怎么加? 生1:寻月迹 生2:看月迹 生3:感月迹 师:是“感受月迹”吧。大家说得非常好,我们还可以说—--发现月迹、争抢月迹、议论月迹……下面请同学们从任意一个角度说话,概括课文的内容。用“这是一篇……的文章”说话。下面开始发言。 生1:这是一篇写观察月亮的文章。 生2:这是一篇写观察月亮踪迹的文章。 生3:这是一篇写景的文章。 生4:这是一篇写景抒情的文章。 生5:老师,我想问一个问题。作者究竟想告诉我们什么道理?(笑声) 师:你是个肯动脑筋的孩子,这个问题问得好,等一会儿,老师会告诉你答案的。 生6:课文写了孩子们在屋里找月亮,在院子里听月亮的传说,在酒杯里看月亮,在院外寻月亮,在河滩上感悟月亮。抒发了对月亮的遐想和对童年的怀念。(全班热烈鼓掌) 师:她不仅从文章的层次,而且从主题上概括了这篇散文,很好。刚才,同学们从不同的角度概括了课文的内容,课文的标题是“月迹”,围绕月迹,课文写了孩子们的哪些活动? (每找一个内容请学生用不同的朗读形式进行朗读) 生1:写了孩子们在窗前的穿衣镜上发现了月亮。 师:请你把这一段朗读一遍。 (学生有感情的朗读课文第三自然段) 师:读得有感情有情味。 生2:还写了孩子们在院子中找到了月亮。 师:找得好,这一部分写得很有情趣,主要用了什么手法写的? (几个学生小声说:对话。) 师:对,对话描写。下面请三位同学分角色朗读课文 (有十多个同学举手,争着要读。) 师:请你们三位同学来,这位女同学读奶奶地说的话,这位男同学读“我们”说的话,这位女同学读作品中叙述的语言。开始。 (学生很有感情的读了5到21自然段。全班响起热烈掌声) 师:三位同学可以说读的声情并茂,请问还写了哪些活动? 生:还写了沙滩上看月。 师:对,这一部分请全班同学齐读。大家找到了位置吗? 生齐答:找到了。 师:同学们读的时候感情要充沛,文中对话的地方写得很精彩,要用充满童趣的语气来读,“月亮是个什么呢”中“呢”字读时声音稍轻延长,要充满深情向往而带有疑惑的语气读,“月亮是个好”中的“好”字要读得干脆有力。老师先给你们示范一下。 (老师读完后,学生鼓掌) 师:下面全班齐读,开始,读! (全班齐读31自然段至最后自然段) 师:还写了哪些? 生1:酒杯中的月亮。 生2 水中的月亮。 师:同学们很专心,找的比较全面。老师将你们找的归纳如下,请看屏幕。 屏幕显示:镜中之月 院中之月 杯中之月 水中之月 沙滩之月 师:同学们你们看这些内容看起来有点… 生1抢着说:有点散。 师:同学们,你们说呢? 生2:我觉得不散。因为所有的内容都围绕“月迹”在写。 师:有道理,同学们想一想这是一篇什么文体的文章? 生齐答:散文! 师:它的特点是…… 生(齐):形散神不散。 师:对。所谓的“神”,就是文章的思想感情。课文围绕寻找月亮的踪迹,写了镜中之月、院中之月、杯中之月、沙滩之月、心中之月,实际上都是紧扣“月迹”在写,表达作者那种月一般纯洁、真挚、明亮的心境,这就是散文的“形散神不散”特点。 三、赏读品味 师:课文写了“镜中月”、“院中月”、“杯中月”、“河中月”、“沙滩月”,请你任选一个角度,在你最喜欢的段落、句子、词语中做好圈点勾画,写出自己的理解和感受,然后同座位交流自己的体验,谈谈欣赏的原因。 师:老师先给同学们做个示范。第5自然段:“满满的”写月亮的满圆;“玉玉的、银银的”写月光的洁白;“粗粗的”写桂树的粗壮;“疏疏的”写枝叶的稀疏;“累累的”写花朵的繁多。叠词的运用充满童趣。请同学们注意积累。 生1:第3自然段“原来月亮是长了腿的……穿衣镜上的圆便满盈了。”用拟人的手法,把静止的月亮写活了。 师:把月亮的情态写得很有韵味。 生2:我补充一点。这一段中“只留下一个空镜,一个失望”一句还照应了前文。 师:照应了前面什么呢? 生3:照应了前面“盼着月亮”。 师(点头)∶对。 生4:我品的也是第三自然段。我把“款款地,悄没声地溜进来”改为“深情地款款地,悄没声地溜进来”。(笑声)这就把月亮比作一个美女,她偷偷溜到“我”院里。拟人手法很传神。 师:这位同学的品析也很传神,有创意。 生5:24自然段中动词“浮”、“颤”用得好,
师:品味得非常细腻有感情,老师也受到了启发。 生6:35自然段是本文的寓意所在。这月亮象征了人们追求的美好事物,只要我们勇敢执著地追求,美好的事物就在我们心中了,“那无边无际的天空”才属于我们。(全班鼓掌) 师:同学们的发言精彩纷呈。刚才这位同学实际上点明了文章的中心,的确如此—我们只要善于发现美,追求美,美就属于我们每个人的了。 生7:第三自然段中的“爬”字把月亮拟人化;“失望”一词写出作者童年对月亮依恋的感情。 生8:我发现本文的对话很有特点。如“月亮进来了”就把读者的视线引到了月亮上;6~9自然段不仅起到过渡的作用,而且写出了孩子好奇的心情; 18~21自然段写出争执的原因;26自然段由奶奶的一句话结束了争执,将孩子们引到更远处寻月;32~34自然段评价了月亮在孩子们心中的位置。文中,奶奶起到了推动故事情节的作用。 (全班热烈鼓掌) 师:太妙了。老师还没有发现这一点——奶奶的话起着推动情节作用。这位同学的也是一位发现美的人。 生9:28自然段中“细细的”、“净沙”等词写出了河水的静,沙的细腻,月亮的皎洁。表达出夜晚沙滩的柔和与光亮。 师:很好,抓住了景物的特点来品味字句。 生10(即前文提问的同学):26自然段中“月亮是每个人的”说得真好,只要我们发现美,执着追求美,美就属于我们每个人了。 师:看来,你已经解答了前面提出的疑问。有悟性! 生11:我喜欢最后一个自然段。它把读者带进了甜美的回忆。我还发现文章有首尾呼应的特点。开头说“不觉满足”,结尾又说“觉得满足”,他告诉我们,找到了月亮就找到了希望,找到了希望就满足了, 师:这位同学在文章结构上又发现了一个亮点------首尾呼应。同学们的发言很精彩,老师很受启发。 师:上面同学们对课文优美的词句品味细腻独特,我们对课文内容有了更加深入的了解,现在,我想问一个问题:为什么文章要以月迹为标题?(月迹的含义) 生1:因为月亮就是一个美好的目标。告诉我们要勇于追求这个目标。 生2:作者想要记录月亮留给他们的美好的 [1] [2]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