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美好事物的热爱之情。
(三)品味感悟
1、在寻月的过程中,孩子们是怎样体会到情趣的?(看到的、想到的)
(1)月亮从竹窗帘里溜进来爬上了镜子
惊奇——高兴——不敢出气——失望
(2)院中的月亮大而圆,玉玉的,银银的。我们疑心花骨朵儿是繁星变的(“我们”为什么会产生这种疑心?)
(院子没有满月,只有银色的月光。为找月亮,看到了像星星一样闪着荧荧银光的花骨朵,疑心这是繁星变的,抬头寻星,才看见了头顶的一轮明月。因此作者才有这样的联想)
美好而奇妙、充满幻想的感受。
(3)我们都面面相觑,倏忽间,哪儿好像有了一种气息,就在我们身后袅袅,到了头发梢儿上,添了一种淡淡的、痒痒的感觉。
把庭院里的桂树和月亮上的桂树想象成一体,庭院里桂树的馥郁花香好像就是月亮中桂树散发出来的香气,利用想象出的嗅觉和触觉的感受增加一种神秘的体验,我们好像也在了月里。
惊奇——神秘——令人心痒
(4)我们争执说月亮是属于自己的。
(为什么要争?表现了孩子们的什么心理?)
因为月亮里边有漂亮的女子,而三妹却想独自占有这个美好的东西。因此引发了我们的羡慕和嫉妒,我们也要拥有这个好东西,所以争执起来。这表现了孩子们对美的事物的追求和占有的心理。极符合孩子们的心理特点。
(5)我们把月亮喝到了肚里。
酥酥地颤——微微地晃动。
可怜儿的样子——令人喜爱的样子。
所以我们都高兴得喝下肚去,我们每个人都拥有了有漂亮的嫦娥、有桂树的神秘气息的月亮,我们的内心得到了极大的愉悦和满足。
(6)我们在院里、在水里的好多地方,在很多人的眼睛里发现了许多月亮。我们好像到了月亮上。
奇妙——惊讶——兴奋,只要你愿意,就可以拥有。人人在处处都能拥有美好的事物。
2、在文中,奶奶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奶奶是一个童心未泯,对生活充满爱心的一个人。她了解、爱护并有意发展孩子的童心童真。引导孩子们发现、感悟生活中美好的事物,培养孩子美好的心灵。
3、总结全文
本文记叙了一家的几个孩子在中秋夜追寻月亮的过程,从中体会到奇妙、美好的情趣,表现了孩子们奇特敏锐的想象。作者借此表达了一种要培养孩子发现美、追求美的高尚的情趣。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