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叔叔于勒》教学设计 甘肃省张掖市铁路中学 张晓军 【教学目标】 1、知识教学目标: 1、理解小说通过人物语言、行为、表情揭示人物心理,刻画人物性格的写法。 2、体会巧妙的构思,掌握曲折的情节。 二、能力训练目标 1、学习本文深入细致地描写人物内心世界,对人物作个性化描写的方法。 2、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 三、德育渗透目标 认识资本主义社会以金钱为中心的人与人之间的关系。 【教学重点】 理解作者从多方面刻画人物形象,以展现人物内心世界的方法。 【教学难点】 理解课文的主题。 【教法】 点拨法。 【教学用具】 小黑板、录音机。 【教学内容及步骤】 一、导入新课 最近大家都看过《同一首歌》栏目举办的“爱心大行动”,演艺界各位朋友为社会奉献爱心,体现了我们社会主义社会和睦的人际关系;但是资本主义社会的人际关系怎样呢?我们今天来欣赏莫泊桑的小说。 板题: 我的叔叔于勒 莫泊桑 二、检查预习 1、简介作者(提问): 莫泊桑:法国批判现实主义作家,代表作《羊脂球》、《俊友》(补充)莫泊桑是世界三大短篇小说家之一,(美,欧亨利;俄国,契诃夫。)这三位作家惯用幽默讽刺的手法,作品读来让人深思,让人惊醒。 2、这篇小说有几个主要人物?(提问) 明确:“我”、于勒、菲利普夫妇。 二、新课讲授 小说有哪三大要素?(提问) 明确:人物、情节、环境。 1、这一节课我们的学习内容分为三大块: ⑴ 把握小说的情节。 ⑵ 人物形象分析。 ⑶ 理解本文的主题。 2、把握小说的情节: 提示:(小黑板) 开端:( )于勒 发展:( )于勒 高潮:( )于勒 结局:( )于勒 明确:盼于勒、赞于勒、遇于勒(恨)、躲于勒 3、人物形象分析: 话题选说(小黑板): 用当代人的思想、观念去分析人物形象: 1、于勒是一个的人。 2、菲利普夫妇又是是一个的人。 (教师视学生回答情况作一点拨) 4、理解本文的主题: ⑴ 听录音,熟悉客文内容。 要求:边听录音边找出客文前后对于于勒称呼的词语。(提问) 明确:坏蛋、流氓、无赖;正直的人、有良心的人;小子、家伙、老流氓、贼、流氓。 ⑵ (分组讨论)小说前前后后为什么会有这么多对于勒的不同称呼? 明确:(指名回答后,教师作一点拨)因为于勒当初花了菲利普夫妇的钱──于勒到美洲赚了钱,不仅愿意还他们的钱,而且还可以多给他们钱──破产又失去钱,又可能要回来花他们的钱。 ⑶ (分组讨论)在上面这一过程中,菲利普夫妇对于勒的态度又是如何变化的? 明确:(指名回答后,教师作一点拨) 恐怖──希望──恐怖、仇恨 ⑷ 理解本文的主题: (教师引导分析)小说中菲利普夫妇对于勒的称呼在变,对于勒的态度在变,这变来变去的原因是什么?(生答:钱)这变来变去中唯一不变的又是什么?(生答:钱)这就形象的揭示了资本主义国家人与人之间赤裸裸的金钱关系,反映了资本主义社会的黑暗与腐朽。 三、总结全文 在资本主义国家中人与人之间是赤裸裸的金钱关系,但是在我们社会主义国家中却截然不同。不论在资本主义国家中还是社会主义国家中,我们都需要爱心。下面我们听一首歌结束这节课。 四、作业 口头作文(小黑板): 1、假如破了产又重新潦倒的于勒找到了菲利普一家的门上,将是怎样的情景? 2、如果菲利普夫妇在船上发现一位百万富翁像于勒时,他们的表情会发生怎样的变化?他们夫妇之间将进行怎样的对话? |
来源:中国哲士网
中小学语文教学 我的叔叔于勒,莫泊桑教案,教学设计 参考资料,课文
作品《我的叔叔于勒》教学设计原文赏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