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教学目标
⒈理解小说的主题思想,欣赏小说精妙的构思。
⒉了解小说中自然环境描写的作用。
⒊理解通过人物的神态、语言和动作提示人物心理,刻画人物的方法。
⒋了解出人意料而又在情理之中的精妙构思。
二、教学设想
重点:①理解小说中主要人物的性格特点。
②认识拜金主义对人性的扭曲和资本主义社会人与人之间赤裸裸的金钱关系。
难点:体会小说出人意料而又在情理之中的精妙构思。
疑点:于勒到底有没有发财。
三、课前准备
①有关作者,背景资料及讨论题的投影。
②课文朗读录音。
四、教学过程
㈠情景导入
同学们我们都生活在温馨的社会中,社会之所以如此温馨,就是因为我们无时无刻不被亲情和友谊包围着,然而,也有一些人在金钱面前迷失了自己,放弃了亲情,甘心做金钱的奴隶。法国作家莫泊桑的《我的叔叔于勒》就刻画了这些人的丑恶嘴脸。现在,请同学们互相交流一下,你们收集的有关莫泊桑的信息,了解莫泊桑小说的艺术特色。
㈡整体感知,探究问题
⒈听课文朗读录音,大屏幕出示如下思考题:
①于勒是怎样的一个人?
②菲利普夫妇随着于勒命运的变化态度有什么不同?课文怎样安排故事情节?
③小说的结局是菲利普夫妇一家人躲开了日夜盼望的于勒,这是什么原因?
④这篇小说揭示了怎样的主题思想?
⒉学生分小组讨论,全班交流明确。
⒊师小结,大屏幕板书:
我的叔叔于勒
故事情节:盼于勒 赞于勒 见于勒 躲于勒
人 物:菲利普夫妇(主人公)
主题思想:人与人之间“纯粹的金钱关系”。
㈢研读赏析
⒈大屏幕出示思考题:
①小说是通过什么方法来刻画人物的?举例说明。
②从小说对菲利普夫妇的刻画中,你看出了他们怎样的性格?
③小说的标题是:“我的叔叔于勒”,那么主人公是于勒吗?为什么?
④文中安排了两次自环环境描写,试找出来,并体会他们的作用。
⒉学生分组讨论,全班交流明确。
⒊大屏幕板书:
菲利普夫妇 盼于勒
对于勒态度 赞于勒 巧妙的构思
的变化 见于勒 曲折的情节
躲于勒
自然环境:景物描写烘托人物心情。
主题思想:资本主义社会中人与人之间赤裸裸的金钱关系。
㈣问题探究
①这篇小说的标题是《我的叔叔于勒》,但是对于于勒却仅有几笔直接描写,多是侧面描写,而对菲利普夫妇的性格刻画用了很多笔墨,谁是本文的主人公呢?
②“我”在文中起什么作用。
学生分组合作探究后,全班交流明确:
(小说题为《我的叔叔于勒》,虽然围绕于勒的命运展开故事情节,但于勒只是作为小说中的线索人物,作者设置他是为了组织材料,推动情节发展,小说主要是通过刻画菲利普夫妇的性格特征,从而揭示全文主题思想的。因此,本文的主人公是菲利普夫妇;
小说中“我”仅仅充当了作者的代言人,虽然“我”从头到尾出现,整个故事是由“我”的所见、所闻、所做、所思而构成的,但那只是为了使作品有一个更客观的叙述角度)
㈤拓展延伸
假设破了产,又重新穷困潦倒的于勒找到菲利普一家的门上,将是怎样一种情景。口头叙述,适当描绘。
请同学们先在小组内说,再推选说得好的三四位同学在班上交流。
㈥课堂小结(略)
㈦板书设计
我的叔叔于勒
故事情节:盼—赞—见—躲
资本主义社会“人与人之间
人 物:菲利普夫妇(主人公)
纯粹的金钱关系”
自然环境:景物描写烘托人物心情。
㈧布置作业
想像一下,菲利普夫妇在船上发现一位百万富翁像于勒,他们会怎样?试写成二百字左右的短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