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本页为首页                              加入收藏
中文域名: 古今中外.com       英文域名:www.1-123.com     大中小学语文作品及资料
您现在的位置: 中国哲士网 >> 作品 >> 国外 >> 我的叔叔于勒 >> 正文

 

小说我的叔叔于勒

作者
  莫泊桑生活在19世纪后半期。短短的一生当中,他写了6部长篇小说,三百多篇中篇和短篇小说。他的作品绝大多数是写当时法国中下层社会的形形色色的人物。有的写小市民、小职员、小商人等等,从他们的日常生活、家庭琐事、种种遭遇之中,从他们的言谈行为、心理变化之中,自然地而又深刻地写出资本主义社会种种黑暗、污浊的阴影:虚伪,贪鄙,欺诈,冷酷,糜烂。有的写到农民、渔夫等等,流露出对劳动人民的一定程度的同情和赞扬。《我的叔叔于勒》就是属于前一类的作品。
  
我的叔叔于勒

  
  这篇小说写的是法国西北部哈佛尔海港达佛朗司家的一个故事。这一家老兄弟两个,哥哥叫菲利普,是个小职员,弟弟叫于勒,年轻时候是个浪荡子。他把自己所得的遗产花光了,又花了哥哥一些钱,因而被家里的人看不起,甚至看成是全家的“恐怖”。终于,他被送到美洲去碰运气。过了些时候,接到他的信,也听见到过美洲的人说起,知道于勒在那里做生意赚了钱,并且打算发了财就回法国来跟哥哥同住。这时候,哥哥、嫂子把于勒看成了全家的“希望”和“福音”,天天盼星星、盼月亮似地盼着他回来。已经长到26岁还找不到人家的于勒的二侄女儿,也由于他发财的消息找到对象,马上要结婚。菲利普带着将要结婚的女儿、女婿和全家坐船到附近一个英属小岛──哲尔赛岛去旅行,在船上无意中发现了于勒。从旁打听,知道他在美洲阔了一阵之后重又潦倒落魄下来,沦落成一个穷光蛋,后来被这个船的法国船长带回来,在船上摆摊子靠卖牡蛎过日子,跟讨饭差不多。哥哥、嫂子一见大为惊慌,深怕被这个倒霉的弟弟看见,在新女婿面前出丑,更怕他再回家来吃他们。“希望”破灭了,于勒重又成为他们的“恐怖”。他们急急忙忙躲开了日夜盼望的“福音”,带着幻灭沮丧的心情溜回家去。小说是用菲利普的小儿子自述的口气写成的,所以用“我的叔叔于勒”作题目。
  小说一开头先写出了这个达佛朗司家的生活状况。
  我小时候,家在哈佛尔。并不是有钱的人家,也就是刚刚够生活罢了。我父亲做着事,很晚才从办公室回来,挣的钱不多。我有两个姐姐。
  我母亲对我们的拮据生活感到非常痛苦。那时家里样样都要节省,有人请吃饭是从来不敢答应的,以免回请;买日用品也是常常买减价的,买拍卖的底货;姐姐的长袍是自己做的,买15个生丁一米的花边,常常要在价钱上计较半天。
  可是每星期日,我们都要衣冠整齐地到海边栈上去散步
  我想,任何一个在旧中国生活过的人,读了这段描写,都会感到对这种人家很熟悉:有人请吃饭不敢去,恐怕去了以后要回请;等着铺子宣布大减价的时候去买点便宜东西;花几分钱买点零碎也要讨价还价,争论好半天;──这些琐琐碎碎的小事情,是不是使我们想到那么一些小官僚、小职员之类的人家,他们的收入不多,日子过得并不富裕,可是总还要想法摆着点所谓“上流人”的一套虚假的空架子。达佛朗司家正是这么一类人家。这种细致入微的描写,虽然只是略带幽默的几句,正像齐白石画虾、画蜻蜓、蜜蜂似的,淡淡的几笔,稍加点染,就使这些生物栩栩如生,在纸上活动起来了。
  在读者已经熟悉了这个家庭之后,作者的笔锋一转,引进了小说的主人公──于勒。
  我们不禁要问:这个于勒是谁?
  小说里的“我”回答了我们。他说:“父亲的弟弟于勒叔叔,那时是全家惟一的希望,在这以前则是全家的恐怖。”
  我们不禁又要问:这是为什么呢?
  于是小说写到于勒年轻时候怎样花了家里的钱,成了全家的恐怖,怎样跑到美洲去,怎样写信回来,说他发了财。他写给他哥哥的第二封信是这样说的:
  亲爱的菲利普:我给你写这封信,免得你担心我的健康。我身体很好。买卖也好。明天我就动身到南美去作长期旅行。也许要好几年不给你写信。如果真不给你写信,你也不必担心。我发了财就会回哈佛尔的。我希望为期不远。那时我们就可以一起快活地过日子了……
  接着,小说又是轻轻几笔,写出了这封信给家里带来的不寻常的变化。
  于是每星期日,一看见大轮船喷着黑烟从天边驶过来,父亲总是重复他那句永不变更的话:“唉!如果于勒竟在这只船上,那会叫人多么惊喜呀!”
  这封信成了我们家里的福音书,有机会就要拿出来念,见人就拿出来给他看。
  母亲也常说:“只要这个好心的于勒一回来,我们的境况就不同了。他可真算得一个有办法的人!”
  对于叔叔回国这桩十拿九稳的事,大家还拟定了上千种计划,甚至计划到要用这位叔叔的钱置一所别墅。
  我大姐那时28岁,二姐26岁。她们老找不着对象,这是全家都十分发愁的事。
  终于有一个看中二姐的人上门来了。他是公务员,没有什么钱,但是诚实可靠。我总认为这个青年之所以不再迟疑而下决心来求婚,是因为有一天晚上我们给他看了于勒叔叔的信。
  只是这样几个小镜头就使我们清晰地看到了菲利普夫妇那些人的内心世界,那里边装着的惟一的生活动力就是“钱”。正是这个隐秘,使他们的眼睛充满了贪婪,使他们的周身,他们的一言一动、一颦一笑,都现出一副拜金的可怜相。
  于勒到底回来了没有?
  这一次,小说没有很快地回答。但是,并不使我们觉得故意在拖延回答,因为顺着菲利普家二小姐结婚的情节,很自然地引出了婚后的哲尔赛岛旅行,菲利普全家很自然地上了船,很自然地要在船上吃点零食,于是菲利普带着女儿、女婿走到那个卖牡蛎的人的跟前。就这样,在我们不知不觉之中,故事走向了高潮:
  我父亲突然好像不安起来,他向旁边走了几步,瞪着眼看了看挤在卖牡蛎的身边的女儿女婿,就赶紧向我们走来。他的脸色十分苍白,两只眼也跟寻常不一样。他低声对我母亲说:
  “真奇怪!这个卖牡蛎的怎么这样像于勒!”
  母亲有点莫名其妙,就问:
  “哪个于勒?”
  父亲说:“就……就是我的弟弟呀。……如果我不知道他现在是在美洲,有很好的地位,我真会以为就是他哩!”
  我母亲也怕起来了,吞吞吐吐地说:
  “你疯了!既然你知道不是他,为什么这样胡说八道?”
  真的这就是于勒吗?我们一定也为这突然的发现感到诧异,急于要知道个究竟。
  小说合情合理地顿挫了一下。它没有立刻解开这个谜,而是让这位受了惊的菲利普先生去找船长探问底细。等到从船长的口里证实了这就是于勒,证实了于勒重又潦倒沦落为穷光蛋之后,最紧张的一幕出现了。
  “啊!啊!原来如此……如此……”
  他回到我母亲身旁,是那么神色张皇。母亲赶紧对他说:
  “你先坐下吧!别叫他们看出来。”
  父亲坐在长凳上,结结巴巴地说:
  “是他,真是他!”然后他就问:“咱们怎么办呢?”
  随着菲利普夫妇惶惧紧张心情的急剧增长,我们的视线也越来越深地探入了这两个人物的灵魂深处。是希望,还是幻灭;是福音,还是恐怖;是兄弟,还是路人──这一切,决定于一样东西:钱!
  小说没有突兀地在这里打住,而是慢慢地入情入理地来结束这场虚惊,把紧张的气氛逐渐平息下去。
  母亲马上回答道:
  “应该把孩子们领开!若瑟夫既然已经知道,就让他去把他们找回来。最要留心的是别叫咱们的女婿起疑心。”
  父亲神色很狼狈,低声嘟哝着:
  “出大乱子了!”
  母亲突然暴怒起来,说:
  “我就知道这个贼是不会有出息的,早晚会回来重新拖累我们的。……已经够倒霉的了,要是被那个讨饭的认出来,这船上可就热闹了。咱们到那头去,注意别叫那人挨近我们!”
  她说完就站起来,给了我一个5法郎的银币,就走开了。
  我问那个卖牡蛎的人:“应该付您多少钱,先生?”
  他回答道:“两法郎50生丁。”
  我把5法郎的银币给了他,他找了钱。
  我看了看他的手,那是一只满是皱痕的水手的手。我又看了看他的脸,那是一张又老又穷苦的脸,满脸愁容,狼狈不堪。我心里默念道:“这是我的叔叔,父亲的弟弟,我的亲叔叔。”
  我给了他10个生丁的小费。他赶紧谢我:“上帝保佑您,我的年轻的先生!”
  等我把两法郎交给父亲,母亲诧异起来,就问:“吃了3个法郎?这是不可能的。”
  我说:“我给了他10个生丁的小费。”
  我母亲吓了一跳,直望着我说:“你简直是疯了!拿50个生丁给这个人,给这个流!”她没再往下说,因为父亲指着女婿对她使了个眼色。
  后来大家都不再说话。
  在我们面前,天边远处仿佛有一片紫色的阴影从海里钻出来。那就是哲尔赛岛了。
  我们回来的时候改乘圣玛洛船,以免再遇见他。
  在这悠然的余韵之中,我们得到了一个回味咀嚼的机会,一个沉思默想的机会。──菲利普夫妇是可鄙的,同时又是可怜的。他们不是什么大奸大恶,然而已经被他们生活在其中的社会腐蚀了。我们从他们身上看见的,不是两个个别的人,而是那全套的资本主义社会,冷酷无情的人与人的关系。
  这篇小说的主题不是多么深奥的,情节不是多么曲折复杂的。用平常的人物,平常的情节,表现一个普通的主题,可是能够表达得深刻,能够给人启发,耐人寻味:这正是莫泊桑短篇小说的独到之处。莫泊桑写人物,不在外貌的描绘上下功夫,而是深入到人物的内心;这内心世界的揭发,又决不靠作者的申说,而是用人物的言语动作,让他们自己去自然地表露。当于勒据说赚了大钱的时候,菲利普太太说“这个好心的于勒”,“他真是个有办法的人”;当他又成了穷光蛋的时候,这位太太马上把他说成了“这个东西”,“这个贼”,“有办法的人”马上成了“决不会有出息的”。莫泊桑也并不忽视人物的外貌,然而,这外貌的描写,同样不依靠作者的叙述,也是用人物的语言动作,让他们更生动地去显示自己的神情。还拿这位菲利普太太来说吧。她出门的时候是安详地用手挽着丈夫的胳膊,接到小叔来信的时候是那么热情地赞扬,发现小叔穷愁潦倒的时候,开头居然能比丈夫更镇静,敏捷果断,指挥若定,随即就暴怒起来以至破口大骂。作者一方面生动地描绘出这个人物的神情,另一方面又留下了宽绰的余地让我们自己去描摹,并不用他的过细的线条和色彩去束缚我们的想像。对于他所写的事件和人物,莫泊桑不是无动于衷,而是有所喜爱,有所憎恶的。这些,他也不用自己的申述来表白。没有用任何一句话来挖苦菲利普,没有用任何一句话来贬斥菲利普太太,也没有用任何特殊的颜色给他们抹上花脸,或者让他们变成畸形,只是疏疏落落的几处写他们看来仿佛好笑的言谈举止,可是菲利普夫妇在我们的印象之中已经出现了一副既可鄙又可怜的形象。小说里的故事,是原原本本地写出来的,看不见多少倒叙、插叙,或者别的什么斧凿的痕迹,然而,情节的进展随处在我们的思想里引出问题,使我们急于要追问究竟。对于我们的追问,作者是不慌不忙的,从容自若的。他尽管慢条斯理地说下去,丝毫没有故意要制造个什么气氛的样子,可是我们却总是平静不下来,心里老是起伏不平:“啊,原来是这样!”“什么?这是怎么回事?”就这样逼着我们非得一口气把这篇小说读完不可。
  读小说,我们常常谈论小说的表现手法。莫泊桑的手法,可以说是一种不用手法的手法,是寓新颖于平淡自然之中的手法。他的人物,在语言动作之中有内心世界的表露;他的情节,在平铺直叙之中有波澜起伏;他的描写,在平实朴素之中有锋芒;他的幽默,在轻浅素淡之中有辛辣。这些,也许就是这篇小说在写法上值得玩味体会,值得参考借鉴的地方。
  缩写版
  我小时候,家在哈佛尔,并不是有钱的人家,也就是刚刚够生活罢了。我父亲做着事,很晚才从办公室回来,挣的钱不多。我有两个姐姐。
  我母亲对我们的拮据生活感到非常痛苦。那时家里样样都要节省,有人请吃饭是从来不敢答应的,以免回请;买日用品也是常常买减价的,买拍卖的底货;姐姐的长袍是自己做的,买15个铜子一米的花边,常常要在价钱上计较半天。
  可是每星期日,我们都要衣冠整齐地到海边栈上去散步。那时候,只要一看见从远方回来的大海船进口来,父亲总要说他那句永不变更的话:
  “唉!如果于勒竟在这只船上,那会叫人多么惊喜呀!”
  父亲的弟弟于勒叔叔,那时候是全家惟一的希望,在这以前则是全家的恐怖。
  据说他当初行为不正,糟蹋钱。在穷人家,这是最大的罪恶。在有钱的人家,一个人好玩乐无非算作糊涂荒唐,大家笑嘻嘻地称他一声“花花公子”。在生活困难的人家,一个人要是逼得父母动老本,那就是坏蛋,就是流,就是无赖了。于勒叔叔把自己应得的部分遗产吃得一干二净之后,还大大占用了我父亲应得的那一部分。
  人们按照当时的惯例,把他送上从哈佛尔到纽约的商船,打发他到美洲去。
  我这位于勒叔叔一到那里就做上了不知什么买卖,不久就写信来说,他赚了点钱,并且希望能够赔偿我父亲的损失。这封信使我们家里人深切感动。于勒,大家都认为分文不值的于勒,一下子成了正直的人,有良心的人。
  有一位船长又告诉我们,说于勒已经租了一所大店铺,做着一桩很大的买卖。
  两年后又接到第二封信,信上说:“亲爱的菲利普,我给你写这封信,免得你担心我的健康。我身体很好。买卖也好。明天我就动身到南美去作长期旅行。也许要好几年不给你写信。如果真不给你写信,你也不必担心。我发了财就会回哈佛尔的。我希望为期不远,那时我们就可以一起快活地过日子了。”
  这封信成了我们家里的福音书,有机会就要拿出来念,见人就拿出来给他看。
  果然,10年之久,于勒叔叔没再来信。可是父亲的希望却与日俱增。母亲也常常说: “只要这个好心的于勒一回来,我们的境况就不同了。他可真算得一个有办法的人。”
  于是每星期日,一看见大轮船喷着黑烟从天边驶过来,父亲总是重复他那句永不变更的话:
  “ 唉!如果于勒竟在这只船上,那会叫人多么惊喜呀!”
  那时候大家简直好象马上就会看见他挥着手帕喊着:“喂!菲利普!”
  对于叔叔回国这桩十拿九稳的事,大家还拟定了上千种计划,甚至计划到要用这位叔叔的钱置一所别墅。我不敢肯定父亲对于这个计划是不是进行了商谈。
  我大姐那时 28 岁,二姐 26 岁。她们老找不着对象,这是全家都十分发愁的事。
  终于有一个看中二姐的人上门来了。他是公务员,没有什么钱,但是诚实可靠。我总认为这个青年之所以不再迟疑而下决心求婚,是因为有一天晚上我们给他看了于勒叔叔的信。
  我们家赶忙答应了他的请求,并且决定在举行婚礼之后全家到哲尔赛岛去游玩一次。哲尔赛岛是穷人们最理想的游玩的地方。这个小岛是属英国管的。路并不远,乘小轮船渡过海,便到了。因此,一个法国人只要航行两个小时,就可以到一个邻国,看看这个国家的民族,并且研究一下这个不列颠国旗覆盖着的岛上的风俗习惯。
  哲尔赛的旅行成了我们的心事,成了我们时时刻刻的渴望和梦想。后来我们终于动身了。我们上了轮船,离开栈,在一片平静的好似绿色大理石桌面的海上驶向远处。正如那些不常旅行的人们一样,我们感到快活而骄傲。
  父亲忽然看见两位先生在请两位打扮得漂亮的太太吃牡蛎 。一个衣服褴褛的年老水手拿小刀一下撬开牡蛎,递给两位先生,再由他们递给两位太太。她们的吃法很文雅,用一方小巧的手帕托着牡蛎,头稍向前伸,免得弄脏长袍;然后嘴很快地微微一动,就把汁水吸进去,蛎壳扔到海里。
  毫无疑义,父亲是被这种高贵的吃法打动了,走到我母亲和两个姐姐身边问:“你们要不要我请你们吃牡蛎?”
  母亲有点迟疑不决,她怕花钱;但是两个姐姐赞成。母亲于是很不痛快地说:“我怕伤胃,你只给孩子们买几个好了,可别太多,吃多了要生病的。”然后转过身对着我,又说:“至于若瑟夫,他用不着吃这种东西,别把男孩子惯坏了。”
  我只好留在母亲身边,觉得这种不同的待遇十分不公道。我一直盯着父亲,看他郑重其事地带着两个女儿和女婿向那个衣服褴褛的年老水手走去。
  我父亲突然好象不安起来,他向旁边走了几步,瞪着眼看了看挤在卖牡蛎的身边的女儿女婿,就赶紧向我们走来,他的脸色十分苍白,两只眼也跟寻常不一样。他低声对我母亲说:“真奇怪!这个卖牡蛎的怎么这样像于勒?”
  母亲有点莫名其妙,就问:“哪个于勒?”
  父亲说:“就……就是我的弟弟呀。……如果我不知道他现在是在美洲,有很好的地位,我真会以为就是他哩。”
  我母亲也怕起来了,吞吞吐吐地说:“你疯了!既然你知道不是他,为什么这样胡说八道?”
  可是父亲还是放不下心,他说:“克拉丽丝,你去看看吧!最好还是你去把事情弄个清楚,你亲眼去看看。”
  母亲站起来去找她两个女儿。我也端详了一下那个人。他又老又脏,满脸皱纹,眼光始终不离开他手里干的活儿。
  母亲回来了。我看出她在哆嗦。她很快地说:“我想就是他。去跟船长打听一下吧。可要多加小心,别叫这个小子又回来吃咱们!”
  父亲赶紧走去。我这次可跟着他走了,心里异常紧张。父亲客客气气地和船长搭上话,一面恭维,一面打听有关他职业上的事情,例如哲尔赛是否重要,有何出产,人口多少,风俗习惯怎样,土地性质怎样等等。后来谈到我们搭乘的这只“特快号”,随即谈到全船的船员。最后我父亲终于说: “您船上有一个卖牡蛎的,那个人倒很有趣。您知道点儿这个家伙的底细吗?”
  船长本已不耐烦我父亲那番谈话,就冷冷地回答说:“他是个法国老流,去年我在美洲碰到他,就把他带回祖国。据说他在哈佛尔还有亲属,不过他不愿回到他们身边,因为他欠了他们的钱。他叫于勒……姓达尔芒司,——也不知还是达尔汪司,总之是跟这差不多的那么一个姓。听说他在那边阔绰过一个时期,可是您看他今天已经落到什么田地!”
  我父亲脸色早已煞白,两眼呆直,哑着嗓子说:“啊!啊!原来如此……如此……我早就看出来了!……谢谢您,船长。”
  他回到我母亲身旁,是那么神色张皇。母亲赶紧对他说:“你先坐下吧!别叫他们看出来。”
  他坐在长凳上,结结巴巴地说:”是他,真是他!“然后他就问:“咱们怎么办呢? ”母亲马上回答道:“应该把孩子们领开。若瑟夫既然已经知道,就让他去把他们找回来。最要留心的是别叫咱们女婿起疑心。”
  父亲突然很狼狈,低声嘟哝着:“出大乱子了!”
  母亲突然很暴怒起来,说:“我就知道这个贼是不会有出息的,早晚会回来重新拖累我们的。现在把钱交给若瑟夫,叫他去把牡蛎钱付清。已经够倒楣的了,要是被那个讨饭的认出来,这船上可就热闹了。咱们到那头去,注意别叫那人挨近我们!”她说完就站起来,给了我一个5法郎的银币,就走开了。我问那个卖牡蛎的人:“应该付您多少钱,先生?”
  他问答道:“2法郎50生丁。”
  我把5法郎的银币给了他,他找了钱。
  我看了看他的手,那是一只满是皱痕的水手的手。我又看了看他的脸,那是一张又老又穷苦的脸,满脸愁容,狼狈不堪。我心里默念道:“这是我的叔叔,父亲的弟弟,我的亲叔叔。”
  我给了他10个铜子的小费。他赶紧谢我:“上帝保佑您,我的年轻的先生!”
  等我把2法郎交给父亲,母亲诧异起来,就问:“吃了3个法郎?这是不可能的。”
  我说:“我给了他10个铜子的小费。”
  我母亲吓了一跳,直望着我说:“你简直是疯了!拿10个铜子给这个人,给这个流!” 她没再往下说,因为父亲指着女婿对她使了个眼色。
  后来大家都不再说话。在我们面前,天边远处仿佛有一片紫色的阴影从海里钻出来。那就是哲尔赛岛了。
  我们回来的时候改乘圣玛洛船,以免再遇见他。
作者简介
  莫泊桑,全名居伊.德.莫泊桑(Guy de Maupassant 1850--1893) 19世纪后半期法国优秀的批判现实主义作家,曾拜法国著名作家福楼拜为师。出身于法国诺曼底的一个没落贵族家庭.一生创作了6部长篇小说和350多篇中短篇小说,他的文学成就以短篇小说最为突出,是与契诃夫和欧·亨利并列的世界三大短篇小说巨匠之一,对后世产生极大影响。他擅长从平凡琐屑的事物中截取富有典型意义的片断,以小见大地概括出生活的真实。他的短篇小说构思别具匠心,情节变化多端,描写生动细致,刻人情世态惟妙惟肖,令人读后回味无穷。1880年完成了《羊脂球》的创作,轰动了法国文坛。短短的一生当中,写了6部长篇小说300多个短篇,莫泊桑还创作了包括《一家人》(1881)、《我的叔叔于勒》(1883)、《米龙老爹》(1883)、《两个朋友》(1883)、《项链》(1884)等在内的一大批思想性和艺术性完美结合的短篇佳作。 莫泊桑的长篇小说也达到比较高的成就。他共创作了6部长篇:《一生》(1883)、《俊友》(又译《漂亮朋友》,1885)、《温泉》(1886)、《皮埃尔和若望》(1887)、《像死一般坚强》(1889)和《我们的心》(1890),其中前两部已列入世界长篇小说名著之林。
  其中许多作品流传甚远,尤其是短篇小说,使他成为一代短篇小说巨匠。他的作品绝大多数是写法国中下层社会的形形色色的人物,这些作品都不同程度的讽刺和揭露资本主义社会的罪恶,尤其是在资产阶级思想腐蚀下的人们的精神的堕落。
情景分析
  1、按开端—发展—高潮—结局把小说的情节分为四部分,并分别为每部分拟一个小标题。
  开端:盼望于勒
  发展:发现于勒
  高潮:证实于勒
  结局:躲避于勒
  
  2、思考:
  ①情节从什么地方开端?这时菲利普夫妇对于勒的态度如何?
  ②于勒去美洲后,故事情节有了怎样的发展?菲利普夫妇对于勒的态度有什么变化?
  ③船上巧遇是高潮。菲利普夫妇突然见到于勒,态度又有怎样的变化?
  1、 是那个女婿造成的。菲利普夫妇怕女婿知道了于勒的情况,对婚事不利。
  2、 是于勒的为人造成的。如果于勒是一个品德很好的人,那么菲利普夫妇不会如此。
  3、 是于勒贫穷造成的。如果于勒此时很富有,菲利普夫妇一定和他相认。
  4、 是菲利普夫妇经济不富裕造成的。如果他们很有钱,就会认下于勒。
  5、 是菲利普夫妇的虚荣心造成的。如果他们不是那么好面子,则结局不会如此。
  6、 是菲利普夫妇的思想意识造成的。在他们的头脑中只认识钱。
  7、 是菲利普夫妇的“嫌贫爱富”造成的。当于勒穷时他们又赶又撵,而对他富时,则是盼。
  8、 是那个社会制度造成的。在资本主义社会里,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就是金钱关系。 
  明确:直接原因菲利普夫妇只认识钱而于勒又沦落为穷人,其根本原因是:那个金钱至上的社会制度。
  点拨:说明他们的希望不过是个虚幻的泡影而已,是一场欺骗自己的白日梦。
  
人物形象
  
  1、研讨本课的主人公是谁。
  判定作品中的主人公,关键应看这个人物在作品中的作用,这个形象的塑造是否体现了作者的创作意图和作品所要表现的主题。
  小说的故事虽紧紧围绕着于勒的命运展开,但作品不是靠他来揭示主题,于勒只是小说中的线索性的人物,起着推动情节发展的作用。
  作者着意刻菲利普夫妇。于勒的状况变了三次,他们的态度也变了三次,通过对菲利普夫妇的表现,表现了作品的主题。
  整个故事是由“我”的所见所闻所感构成的,但只是为了作品要有一个更客观的叙述角度。他也是作品的亮点,即是作者寄托的希望。
  标题“我的叔叔于勒”像一面反光镜照出了菲利普夫妇受金钱腐蚀的灵魂,让人们看到资本主义社会认钱不认人的现象。以此为标题,可谓匠心独具,颇耐寻味。
  2、分析菲利普夫妇的性格特征
  菲利普夫妇——自私、冷酷、贪婪、惟利是图、势利、爱慕虚荣
  菲利普——虚荣、冲动、惊慌失措、没有主意
  菲利普夫人——小气、精明、临乱不慌、精明强悍
  
  3、分析小说中“我”在文章中的作用
  小说中的“我”作为叙事的主体贯穿全篇。其他人物的态度和行动,都是从“我”的眼里看到的;对其他人物的感受和评述,也都是从“我”的角度表示的。在“我”身上,寄托着作家的褒贬、爱憎、喜怒和哀乐。
  对约瑟夫的心理描写,体现了孩童的纯真、善良,与大人的势力、刻薄形成了对比。表明了作者的良好愿望。——希望“人间多一点亲情、多一点爱,少一点金钱下的冷酷。”这也正是他以“我的叔叔于勒”为标题的原因。
  4、于勒是怎样一个人?
  于勒年轻时,是个浪荡子。他把自己所得的遗产花光了,又花光了哥哥菲利普应得的遗产,因而被视为全家的“恐怖”。终于,他被送到美洲。后来,据说他在那里做了生意赚了钱,并给菲利普夫妇去信说,打算发了财回法国来跟哥哥同住。于是,又被哥哥一家看作全家的“希望和福音”,但于勒在美洲阔了一阵,重又潦倒,沦落成为一个穷光蛋,被法国船长带回来,在船上摆摊靠卖牡蛎过日子,他又重新被哥哥一家弃之门外。
主题思想
  于勒: 穷―――富―――穷  赤裸裸的金钱关系
  菲利普夫妇:憎恶——期待——怀疑——憎恶
  点拨:金钱能够影响到人与人的关系,这不仅在过去、在国外,即使在现在、在我们周围,也是一个深刻的社会问题。关于金钱对资本主义社会人际关系的影响,马克思恩格斯曾有两段精彩的论述。
  马克思、恩格斯说:“资产阶级撕下了罩在家庭关系上的温情脉脉的面纱,把这种关系变成了纯粹的金钱关系。”“它使人和人之间除了赤裸裸的利害关系,除了冷酷无情的现金交易,就再也没有别的联系了。”
  一句话总结:
  天涯咫尺,同胞好似摇钱树;
  咫尺天涯,兄弟恰似陌路人。
  马克思说:“货币能使各种冰炭难容的人亲密起来,迫使势不两立的人互相亲吻。”
  由这两段可看出,资本主义社会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是一种什么关系呢?生答:纯粹的金钱关系。金钱能使水火难容、势不两立的人亲密起来,同样,也能使亲密无间的人如同陌路。
  小说主题:作者运用对比的手法,描述了菲利普夫妇对待亲弟弟于勒前后截然不同的态度,出了一幅资本主义社会里,贫穷则兄不认弟触目惊心的惨象,艺术的揭示资本主义社会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是“纯粹的金钱关系”的主题思想。
  ◎你看了这个“嫌贫爱富”的故事以后,你有什么感受或启发呢?
  点拨:
  1、不要把实现理想寄托在别人身上,应该通过自己去奋斗,去努力,去争取。
  2、在亲情和金钱上,应珍惜亲情,淡泊名利。
  3、对弱者应多付出爱心,同情,树立正确的人生观 。
时代背景
  本文发表在1883年8月7日法国的《高卢人日报》上,是一篇批判现实主义文学杰作。所谓“批判现实主义”,就是作家对现存的社会秩序所持的基本态度是批判的。
  《我的叔叔于勒》是短篇小说集,《羊脂球》所收的小说中的一篇。在《羊脂球》所收集的作品中,有的描写法国人民在普法战争中的热情,揭露了资产阶级的怯儒无能以及人们当时的因为钱而扭曲了自己的观念;有的真实再现了法国中下层人民的不幸遭遇。苦难命运。拼命挣扎与不屈的斗争.
课文研讨
  一、整体把握
  1.情节结构
  课文围绕于勒的命运构成了情节的开端、发展、高潮、结局。于勒是个败家子,不仅挥霍尽自己应得的财产,还“大大占用了”菲利普应得的那一部分遗产。菲利普只好打发于勒到美洲去了。受尽拖累的菲利普一家生活拮据,没想到于勒竟发了财,而且来信“希望能够赔偿”菲利普的“损失”,于是菲利普一家日夜盼望于勒归来,“每星期日,我们都要衣冠整齐地到海边栈上去散步”,只要一看见大船开来,菲利普总说他那句永不变更的话:“唉,如果于勒竟在这只船上,那会叫人多么惊喜呀!”二姐还因为于勒的信,促成了婚事。为了二姐的结婚,一家人乘船去哲尔赛岛旅游,却在船上巧遇已经沦为穷水手的于勒。菲利普夫妇十多年来所向往的荣华富贵一下子成了泡影,希望变为失望,乃至咒骂、怨恨,远远地躲开了。小说的情节跌宕曲折,围绕着于勒贫富的变化,一步一步推向高潮。
  2.细腻的心理描写
  课文通过人物语言、行动、表情揭示人物丰富的心理活动,细腻地刻人物的性格特点。如:菲利普认出卖牡蛎的穷水手就是于勒时,“突然好像不安起来”,这是心里骤然紧张所致;“他向旁边走了几步”,是想躲开于勒的目光,怕他认出自己来;“瞪着眼”看女儿、女婿,是怕他们察觉出这个秘密。这里一系列行动描写,加上表情的描写,层次分明地写出了人物紧张、恐慌以致失魂落魄的心理状态。又如:菲利普夫人听丈夫说那个卖牡蛎的穷水手好像是于勒时的表现:她怕起来了,吞吞吐吐地说:“你疯了!既然你知道不是他,为什么这样胡说八道?”她不愿相信这是真的,这样一家人的梦想就会破灭了,于是“吞吞吐吐”的责怪丈夫“胡说八道”。她亲自看清楚那卖牡蛎的果真是于勒以后,惊恐地“哆嗦”起来,但仍存一线希望,“我想就是他。去跟船长打听一下吧。”等丈夫确认那个人真的是于勒时,她暴怒起来,说:“我就知道这个贼是不会有出息的,早晚会回来重新拖累我们的。”于勒从前占有过他们应得的一部分遗产,而以后又给过他们发财的“希望”,现在这种希望竟成了泡影,菲利普夫人终于按捺不住,旧怨新恨一齐发作,破口大骂。她的性格特征,随着她的语言和心理变化,一层层地发展,至此毕露无遗。
  二、问题研究
  
  这篇小说主题是什么?有以下看法:
  1.资本主义社会中异化的人和人的关系
  这是比较流行的认识,主要根据马克思、恩格斯关于资本主义社会的人与人之间关系的论述:“资产阶级撕下了罩在家庭关系上的温情脉脉的面纱,把这种关系变成了纯粹的金钱关系。”“它使人和人之间除了赤裸裸的利害关系,除了冷酷无情的现金交易,就再也没有别的联系。”“货币能使各种冰炭难容的人亲密起来,迫使势不两立的人互相亲吻。”
  在资本主义社会里,金钱主宰了人的心灵和生活。货币既然能使互相对立的人亲密无间,同样也能使非常亲近的人分道扬镳。菲利普为什么不肯和亲弟弟相认?就是因为金钱的作用。这样残酷的情景,是资本主义金钱至上社会的现实概括。这篇小说对这样普遍的社会问题,作了真实的艺术的反映。
  2.小人物生活的辛酸
  也有人认为,这篇小说的主题表现的是小人物生活的辛酸。从菲利普夫妇立场看,他们为什么不认亲弟弟?首先是于勒占用了菲利普应得的那份家产(在西方文化中,私有制是社会的基础,这点要注意到),菲利普对弟弟还是宽容的,不然不会让他占用自己应得的家产(看来菲利普并不是那么冷酷的人)。于勒的恶行,将菲利普一家的生活拖累到贫困中而不能自拔。按照人们当时的习惯(注意,西方人有到海外淘金的习俗),菲利普把弟弟送上去海外的轮船(不然怎样对付于勒这个游手好闲的败家子呢?养他一辈子吗?)。菲利普一家不得不忍受生活的艰辛,这一切都是于勒造成的。因为贫困,菲利普的女儿出嫁都成了问题,这不能不让做父母的焦急。于勒发财的消息,成了他们摆脱窘迫生活的惟一救命稻,是他们生活的精神支柱。后来他们遇见了无脸归来的穷困潦倒的于勒(于勒也知道自己愧对哥哥一家,所以不肯回家),他们怎么办呢?认下于勒?等于生活更加穷困,等于扼杀女儿好不容易得来的婚姻……挣扎在社会底层的小人物们,会做出怎样的选择呢?
  练习说明
  一、熟读课文。用第一人称讲述菲利普夫妇在意外遇到于勒时各自的言行神态,探讨他们对于勒的态度发生变化的主要原因是什么,你对菲利普夫妇的做法有什么评价。
  此题意在引导学生了解人物心理,理解小说的主题。鼓励学生得出自己的见解。
  用第一人称讲述,要在了解人物的性格特点和心理的基础上,进行合理的想像、补充。
  菲利普夫妇对于勒的态度发生变化的原因可能有多方面:菲利普夫妇很穷,怕于勒再来拖累他们;骨肉关系也要以金钱来衡量;虚荣心,怕女婿和其他人看不起自己;其他原因,等等。鼓励学生根据自己的生活体会和对小说人物的分析,得出结论。
  对菲利普夫妇的评价,要实事求是,从生活实际出发,是评价而不是批判。
  二、小说围绕菲利普夫妇对于勒的态度变化,展开曲折的情节。试根据下面的提示,从多种角度,梳理一下课文的情节结构。
  原因─→结果(逻辑)
  期待─→破灭(心理)
  开端─→发展─→高潮(情节发展)
  悬念─→结局(技巧)
  此题意在让学生了解小说情节发展的因素。
  于勒挥霍家产,被送到海外。菲利普一家因于勒的挥霍陷入困境。菲利普一家等待在海外发财的于勒归来解困。于勒破产成了穷光蛋。菲利普夫妇弃他而去。(逻辑)
  于勒发财,菲利普一家盼望于勒归来解困。于勒成了穷光蛋,希望破灭了。(心理)
  菲利普一家因于勒的挥霍陷入困境。菲利普一家等待在海外发财的于勒归来解困。船上发现于勒破产成了穷光蛋。菲利普夫妇弃他而去。(情节发展)
  菲利普一家等待于勒归来,为什么?于勒在海外发财了。不料于勒成了穷光蛋,菲利普夫妇失望怨恨而归。(技巧)
  三、这篇小说在选做课文时,删去了开头和结尾两部分,现照录如下。和同学们讨论一下,保留与删去这一头一尾,表达效果有什么不同?
  原文开头是:
  一个白胡子穷老头儿向我们乞讨小钱,我的同伴若瑟夫·达佛朗司竟给了他五法郎的一个银币。我觉得很奇怪,他于是对我说:
  这个穷汉使我回想起一桩故事,这故事,我一直记着不忘的,我这就讲给您听。事情是这样的……
  原文结尾是:
  此后我再也没有见过我父亲的弟弟。
  以后您还会看见我有时候要拿一个五法郎的银币给要饭的,其缘故就在此。
  此题意在让学生了解小说叙事手法的效果。
  保留开头和结尾,能使小说以故事叙述人的角度述说,故事套故事,增加可信度。可以使读者对人物心理有进一步的了解。
  删去开头和结尾,能使小说情节线索清晰,不枝不蔓,主要人物关系表现得更清楚。
  四想像一下,菲利普夫妇在船上发现一位百万富翁像于勒,他们会怎样?试写成二百字左右的短文。
  此题意在让学生发挥自己的想像力,对课文进行创造性的探究。
  答案略。
  教学建议
  一、以前对这篇小说主题的认识,比较注重人与人之间基于金钱之上的利害关系。学生可能有新的思考,要鼓励、引导学生发表自己的见解。
  二、这篇小说在技巧的运用上很出色,如人物的心理描写、悬念的运用、情节的安排等方面,可以让学生多体会,并在写作中借鉴。
  三、这篇小说的内蕴很丰富。老师和学生(可以全班,也可以分小组)一起商议,出一道练习题,然后完成。这样既能活跃教学气氛,又能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和积极性。不妨尝试一下。
  四、如有条件,可以让学生把课文改编成课本剧,进行排练,在班级或年级、学校演出。
有关资料
  钱的叙述
  货币能使各种冰炭难容的人亲密起来,迫使势不两立的人互相亲吻----------马克思
  黄金是这世界上的人要顶礼膜拜的唯一力量 ----------巴尔扎克<<幻灭>>
  生活不是一部由金钱开动的机器吗?-------------巴尔扎克<<高利贷者>>
  银子钱,命相连. --------------俗语
  金钱不是万能的,但没有钱是万万不能的.---------------俗语

 

来源:中国哲士网

中小学语文教学 我的叔叔于勒,莫泊桑教案,教学设计 参考资料,课文

作品小说我的叔叔于勒原文赏析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相关文章
    程红兵《我的叔叔于勒》教学实录
    《我的叔叔于勒》教学实录 2
    我的叔叔于勒读后感
    《我的叔叔于勒》读后感
    《我的叔叔于勒》读后感 3
    《我的叔叔于勒》课堂教学实录
    《我的叔叔于勒》教学实录3
    我的叔叔于勒教学实录
    《我的叔叔于勒》课例分析
    课文我的叔叔于勒研讨
    初中语文说课稿-《我的叔叔于勒》
    我的叔叔于勒评课稿
    《我的叔叔于勒》教学设计
    我的叔叔于勒
    《我的叔叔于勒》个案分析
    《我的叔叔于勒》教学实录5
    《我的叔叔于勒》赏析与教学创新设计
    《我的叔叔于勒》教学实录
    《我的叔叔于勒》教学实录(第二课时…
    我的叔叔于勒教学设想
    我的叔叔于勒 课堂教学实录
    《我的叔叔于勒》评析
    《我的叔叔于勒》课文分析
    《我的叔叔于勒》教学实录4
    我的叔叔于勒课分逐句分析与点评
    《我的叔叔于勒》课文赏析
    《福楼拜家的星期天》教学设计
    《福楼拜家的星期天》参考图片
    《福楼拜家的星期天》教学设计
    课堂成为学生的舞台──课本剧表演《…
    《福楼拜家的星期天》教学设计
    《福楼拜家的星期天》说课设计
    《福楼拜家的星期天》教学实录
    莫泊桑简介
    《福楼拜家的星期天》电子教材
    《福楼拜家的星期天》整体把握
    《福楼拜家的星期天》练习说明
    《福楼拜家的星期天》教学建议
    《福楼拜家的星期天》问题探究
    《福楼拜家的星期天》教学设计
    《福楼拜家的星期天》习题精选
    《福楼拜家的星期天》教学设计
    《福楼拜家的星期天》词语解释
    《福楼拜家的星期天》教学反思
    《福楼拜家的星期天》重点句子分析
    《福楼拜家的星期天》词语辨义
    《福楼拜家的星期天》教学设计
    左拉简介
    《福楼拜家的星期天》教学杂谈
    都德简介
    普希金简介
    漏写了一个“家”字──《福楼拜家的…
    《福楼拜家的星期天》素质教育新学案
    《福楼拜家的星期天》生字注音
    《福楼拜家的星期天》教学设计
    莫泊桑作品选读──米龙老爹
    屠格涅夫简介
    福楼拜简介
    《福楼拜家的星期天》学法指导
    《福楼拜家的星期天》写作借鉴
    《福楼拜家的星期天》写作特点
    《福楼拜家的星期天》写作特色
    《福楼拜家的星期天》结构分析
    《福楼拜家的星期天》课文评点
    《福楼拜家的星期天》中心思想
    《福楼拜家的星期天》课文背景
    《福楼拜家的星期天》中精妙的写人艺…
    《福楼拜家的星期天》多音字辨析
    《福楼拜家的星期天》同步练习
    《福楼拜家的星期天》教学设计
    《福楼拜家的星期天》教学设计
    巴金和左拉
    《福楼拜家的星期天》教学设计
    莫泊桑作品选读──一场决斗
    《福楼拜家的星期天》教学设计
    《福楼拜家的星期天》同步达纲练习
    《福楼拜家的星期天》教学设计
    《福楼拜家的星期天》同步轻松练习
    《福楼拜家的星期天》同步练习
    福楼拜 莫泊桑 屠格涅夫 左拉谈创…
    汪曾祺与他的年轻朋友们
    左拉与巴尔扎克
    《福楼拜家的星期天》教学设计
    《福楼拜家的星期天》同步练习
    《福楼拜家的星期天》教学设计
    《福楼拜家的星期天》教学设计
    《福楼拜家的星期天》教学设计
    《福楼拜家的星期天》教学设计
    《福楼拜家的星期天》教学设计
    《我的叔叔于勒》电子教材
    对教学中“批判性思维渗透”的研究─…
    《我的叔叔于勒》教后记
    《我的叔叔于勒》一文称呼解读
    读《我的叔叔于勒》有感
    莫泊桑简介
    《我的叔叔于勒》整体把握
    《我的叔叔于勒》问题研究
    《我的叔叔于勒》研讨与练习说明
    《我的叔叔于勒》教学建议
    《我的叔叔于勒》教学建议
    三问“态度”抓住本质──《我的叔叔…
    同情、理解和爱:《我的叔叔于勒》个…
    “福音书”的效应──我教《我的叔叔…
    《我的叔叔于勒》参考图片
    《我的叔叔于勒》之八“两”
    《我的叔叔于勒》研读赏析
    莫泊桑与福楼拜
    风流作家莫泊桑
    《我的叔叔于勒》小说简评
    《我的叔叔于勒》肖像描写浅析
    品味景中情──由《我的叔叔于勒》说…
    《我的叔叔于勒》素质教育新学案
    画了一枚铜钱
    《我的叔叔于勒》内容提要
    《我的叔叔于勒》教学设计
    在回味咀嚼中,感受文章的魅力──浅…
    一穴得气 神采飞扬──谈《我的叔叔…
    《我的叔叔于勒》肖像描写浅析
    展示了时代和社会的面貌
    一幅法国小市民生活的剪影
    通过于勒被遗弃反映社会的丑恶、黑暗
    《我的叔叔于勒》文学性语言
    《我的叔叔于勒》生字注音
    《我的叔叔于勒》有关资料
    巧妙的过渡
    立意以小见大
    于勒在作品中的地位和意义
    被人们遗忘的乞丐──于勒
    《我的叔叔于勒》的艺术特色
    满纸荒唐言 一把辛酸泪──从于勒的…
    《我的叔叔于勒》备课札记
    资本主义社会金钱侵蚀了一切
    《我的叔叔于勒》形似字辨析
    通过塑造于勒表达对下层人物的同情
    《我的叔叔于勒》多音字辨析
    《我的叔叔于勒》词语解释
    《我的叔叔于勒》词义辨析
    《我的叔叔于勒》难句解析
    《我的叔叔于勒》结构分析
    《我的叔叔于勒》学习指导
    谈谈作品的暗线
    《我的叔叔于勒》教学设计
    《我的叔叔于勒》主题思想
    《我的叔叔于勒》课文导读
    《我的叔叔于勒》学法引导
    《我的叔叔于勒》课文题解
    《我的叔叔于勒》课文分析
    《我的叔叔于勒》知识归纳
    《我的叔叔于勒》学法建议
    《我的叔叔于勒》重难点讲解
    《我的叔叔于勒》课文评点
    《我的叔叔于勒》人物形象分析
    《我的叔叔于勒》疑难解析
    《我的叔叔于勒》教学设计
    《我的叔叔于勒》知识延伸
    《我的叔叔于勒》写作特色
    《我的叔叔于勒》写作特点
    《我的叔叔于勒》课文赏析
    《我的叔叔于勒》教学设计
    《我的叔叔于勒》课文解析
    《我的叔叔于勒》习题精选
    《我的叔叔于勒》续写
    《我的叔叔于勒》同步达纲练习
    《我的叔叔于勒》强化练习
    《我的叔叔于勒》续写
    《我的叔叔于勒》续写
    改写《我的叔叔于勒》
    改写《我的叔叔于勒》结局
    《我的叔叔于勒》环境描写
    续写《我的叔叔于勒》
    《我的叔叔于勒》教学设计
    《我的叔叔于勒》自学阶梯评估测试题
    《我的叔叔于勒》教学设计
    《我的叔叔于勒》教学设计
    《我的叔叔于勒》教学设计
    《我的叔叔于勒》教学设计
    读《我的叔叔于勒》有感
    《我的叔叔于勒》教学设计
    《我的叔叔于勒》语法修辞
    《我的叔叔于勒》续写
    《我的叔叔于勒》教学设计
    《我的叔叔于勒》教学设计
    《我的叔叔于勒》教学设计
    《我的叔叔于勒》教学设计
    《我的叔叔于勒》教学设计
    《我的叔叔于勒》教学设计
    《我的叔叔于勒》教学设计
    《我的叔叔于勒》教学设计
    《我的叔叔于勒》问题探究
    《我的叔叔于勒》教学设计
    《我的叔叔于勒》教学设计
    《我的叔叔于勒》教学实践
    《我的叔叔于勒》听后感
    《我的叔叔于勒》教后反思
    在《我的叔叔于勒》的阅读教学中“对…
    《我的叔叔于勒》教学实录
    为学生搭建探究与对话的平台──《我…
    解读小说主题的多维性,珍视学生独特…
    《我的叔叔于勒》教学杂谈
    《我的叔叔于勒》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左拉谈莫泊桑的小说
    《我的叔叔于勒》教学设计
    《我的叔叔于勒》教学设计
    《我的叔叔于勒》教学设计
    《我的叔叔于勒》教学设计
    《我的叔叔于勒》教学设计
    《我的叔叔于勒》教学设计
    《我的叔叔于勒》教学设计
    从程红兵执教的《我的叔叔于勒》看整…
    《我的叔叔于勒》中心思想
    《我的叔叔于勒》三次“对话式”教学…
    《我的叔叔于勒》教学设计
    《我的叔叔于勒》教学设计
    《我的叔叔于勒》教学设计
    《我的叔叔于勒》教学设计
    《我的叔叔于勒》教学设计
    《我的叔叔于勒》教学设计
    《我的叔叔于勒》教学设计
    《我的叔叔于勒》教学反思

    2004-2010  中国哲士网版权所有 引用本站内容请指明来源  给本站投稿   备案序号 蜀ICP备0500925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