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古代有则故事,叫《弈秋诲弈》,说的是古时候有一位下围棋的能手,弈先生,有两个学生拜他为师,跟他学下棋,其中一个学生专心致志,一边听一边看老师在棋盘上布子,有不明白的地方还要问上几句。而另一个学生在听讲时,听着听着走了神儿,觉得眼前好象飞过一只美丽的天鹅,他想,要是用弓箭把它射下来该有多好啊!想着想着,双手不由得做出了拉弓箭的动作,老师发现了,提醒他注意听讲,可他听了一会儿,又去想别的事了。结果两人虽在一起学下棋,一个学成,另一个却什么也没有学会。 《弈秋诲弈》中弈先生的一个徒弟专心致志学下棋,而另一个徒弟脑子里却另有所思,从而分散了学习下棋的注意力。这则寓言告诉我们学习时,一定要专心,否则是学不好的。从听课来说,学生们喜欢听,爱学,这是好的,但从另一个角度去思考,课堂上为什么会有学生“走神”?
一、“老是走神”的学生,作为老师如何反思
从《弈秋诲弈》这篇文章来看,弈先生虽说是一个全国有名的棋手,但却不是一位好的围棋老师,那个拜弈先生为师的孩子,肯定一心想学好围棋,日后成为有名的围棋手。如果弈先生教法得当,激发、培养孩子的学习兴趣,寓教于乐,说不定那个孩子有可能成为出色的一名围棋手。可惜的是,弈先生采用的是师讲,学生听,师问,学生答的教学,对走神的学生只是提个醒,照旧“满堂灌”“一言堂”,结果令走神的学生感到枯燥乏味,越学越不爱学,以至于什么也没学会。
二、老是走神的孩子一定要去学围棋吗
上课分心,大概是所有老师都感到头疼的问题,为此许多孩子被家长质问、训斥,被老师批评。其实,作为学生,他自己也不喜欢分心,可是,就是做不到,“老是走神”可以说是一种心理问题,它与兴趣、注意、情感等心理因素相关联,故事中的那个孩子为什么老是走神?有可能他不喜欢学围棋,是他的家长硬要他来学的,所以只好来了。这种情况在我们今天的教育,仍然有许多人重复着,许多学生双休日被家长逼着学习琴棋书画,外加英语、奥数,发展各种特长,课程安排得满满的,没有多余的时间和空间,结果是揠苗助长,事与愿违,许多家长望子成龙,望女成凤,孩子被迫疲于应付,能不走神吗?对于孩子学习他自己并不感兴趣的东西,他能不走神吗?孩子做不到,家长也未必能够做得到,徒然浪费了学生的大好时光和宝贵的教育资源。
要让学生上课集中精力认真听讲,一定要排除导致分心的各种内外诱因,并有意识地加以锻炼,最重要的还是要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兴趣是学习动机中最活跃的心理因素,学习兴趣是学生表现出对学习活动的爱好倾向,对学习活动起着巨大的推动作用。当学生对某件事产生浓厚兴趣之后,他们就不再把学习当作一种负担,而把它当作一件愉快的事,对学习充满热情,积极开动脑筋,勇于克服各种困难。因此,教师必须了解学生,根据学生的生理、心理特点,创设学习情境,激发他们强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使他们有自行探究知识的兴趣,有主动参与的激情,从而促使他们主动地去分析、研究,在学习中就会获得乐趣。
故事中那个孩子拉弓射箭的小动作,那是他喜欢的科目,让他学习射箭可能比较合适,“兴趣是最好的老师”,遇上一个善于教学的射手老师,那个孩子有可能成为纪昌那样的好射手。
|